旋转式编码器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84563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转式编码器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编码器,尤指一种旋转式编码器的改良结构,其是将时脉产生装置与模态切换开关结合为一体,除可减少装配时时脉产生装置的数量外,并藉由模组化的设计,使时脉产生装置与模态切换开关薄形化。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般电脑的显示器或音响的操作面板均有编码器的踪迹。事实上,编码器大抵可概分为接触式或光学式两种,称接触式的,乃在编码器的转动盘上设有梳齿状的金属接点部,以便转动盘随主铀旋转时,该接点部的各接点则与一编码基座上所预设的接点端子形成接触,并在编码基座一侧所延伸的各信号端子间产生电气讯号,若将该等电气讯号的断(OFF)和续(ON)讯号比对后,即产生一相位差,以便对诸如电脑的显示器的明暗度进行调整。职是之故,一般显示器大抵具有对比、明暗度、宽度、高度、偏左及偏右等调整钮的设置,且各调整钮均与一编码器连接。
而所谓的光学式编码器,乃在其转动盘周缘设有若干开缝孔的透光部及遮蔽状的不透光部,并在转动盘周缘的上、下部电路板上,相对设置一对发光元件及受光元件。当转动盘随主轴旋转时,发光元件所投射的光线通过透光部,或被不透光部遮蔽光线,使受光元件获得所需的输出时脉讯号和相位差,以便对所欲调整的物品进行调整。唯此光学式编码器并非本实用新型所欲改良的对象,在此不拟赘述。
而随着电子科技的蓬勃发展,使得时脉产生装置和模态切换开关得以结合为一。此举让使用者于操作时,藉由按压编码器模态切换开关即可进行选项,并藉由旋转时脉产生装置使生成的电气讯号进行控制与调整,确实取代习用编码器多个设置的不便现象。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申请人本于多年来从事电脑电压开关及编码器的设计与产销经验,期能赋予编码器一展崭新风貌,并藉由模组化设计,使编码器薄形化,以因应“轻、薄、短、小”的产品需求,经不断测试,进而发展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式编码器的改良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式编码器的改良结构,其可克服前述的缺点,并藉由模组化设计,使编码器薄形化,具有“轻、薄、短、小”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一种旋转式编码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时脉产生装置,其是由一主轴一端的轴杆穿入一轴套内定位,该轴杆顶部的轴榫位于轴套顶部的圆形开口;该轴套顶部设三或以上的套孔,且两侧设若干相对的卡槽;另将一转动盘置入开口,其中央的结合孔供轴榫穿越并与之运动,且转动盘顶部设一金属接片,其向外幅射延伸若干接点端;而一编码基座底部藉预设的座榫与套孔嵌合连结,其中央的座孔供轴榫穿越,两侧对应于接点端位置各设一镂空部,其内分别至少设一第一和第二接点刷体,该两刷体分别向外延伸一第一和第二端子,且两端子间另设一第三端子;当转动盘随主轴旋转,其接点端依序与第一和第二接点刷体接触,使第一和第三端子以及第二和第三端子分别生成电气讯号,并以产生的相位差进行控制与调整;此外,该编码基座顶部突设三或以上的嵌榫;一模态切换开关,其是由一开关基座底部对应于嵌榫位置设置嵌孔,以便供两者的连结,该开关基座底部的圆形开孔内分别设一第一和第二接极,该等接极各自延伸一第四和第五端子;另将一碟状金属接触片置入开孔,再将一绝缘的按压片固设于开口,并将之封合;藉按压主轴,使其推挤按压片中央的可动式弹性片,该弹性片则进一步挤压接触片,使第一和第二接极的电路相通,以便为操作的选项;一固定架,为一架体,顶部两侧向上分别延伸一夹爪,以便为定位之用,另对应于各卡槽处则向下延伸Y型榫,以便各Y型榫置入卡槽,并经由治具的扩张,以便将时脉产生装置和模态切换开关连结为一体。
其中主轴的轴杆上设一卡沟,其是伸入轴套后,再与一扣环卡合,使主轴不致与轴套分离。
其中轴套的开口一侧设一连通的板槽,另将一跳动片嵌入该板槽,其突出的板突则伸入开口,而转动盘周缘对应于接点端的数量则等分成若干区段,当各区段触及板突时,可形成段落感的旋转。
其中编码基座各镂空部内的接点刷体以两片为佳。
其中开关基座的第一和第二接极得各自突设一隆起部,以利与接触片形成较佳的接触。
其中开关基座的开孔周缘至少设两座柱,而按压片应于各座柱设置片孔,以利两者的结合。
其中开关基座的开孔周缘得另设一凹槽,而按压片对应于该凹槽设置一定位榫,以利结合时的对位。
其中弹性片内侧中央突设一片突,以利挤压接触片。
其中轴套的侧缘得延伸一止挡,其是连结于仪表板或光导管,以确保主轴旋转时的稳定性。
为进一步揭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内容以及所能达成的功效,首先请参阅图式,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编码器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编码基座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模态切换开关的另一视角的分解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组立后的剖面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组立后的立体图。
如各附图所示,基本上,本实用新型的编码器是由一时脉产生装置1,一模态切换开关2及一固定架3所组合而成。
其中,时脉产生装置1是由一主轴11,一轴套12,一转动盘13及一编码基座14所构成。该主轴11的轴杆111是穿入轴套12内,另将一扣环112利用治具将之固设于轴杆111中段的卡沟113,使两者不致分离。另轴杆111顶部的轴榫114则容置于轴套12顶部的圆形开口121内,该开口121是容置转动盘13之用,其一侧设一相通的板槽122,以便将一跳动板123嵌入该板槽122内,其中央突设的板突124则伸入开口121内,以便与转动盘13周缘相接。而为使轴套12得分别与编码基座14和固定架3结合定位,故其顶面设三或以上的套孔125且两侧设若干相对的卡槽126。此外,轴套12的侧缘得延伸一止挡127,其是连结于习知的仪表板或光导管,以确保主轴11旋转时的稳定性。
转动盘13为一周缘经等分成若干区段131的盘体,并容置于前述的开口121内,其中央对应于轴榫114的造形设一结合孔132,以便两者套接后,转动盘13可随主轴11旋转。该转动盘13顶部设一金属接片133,该接片133对应各区段131处向外幅射延伸若干的接点端134,以便与编码基座14的第一和第二接点刷体144A和145A形成接触。
编码基座14为一绝缘的片体,底部对应于前述的套孔125位置各突设一座榫141,以便两者可套拴嵌合,而中央的座孔142则供轴榫114穿出,且其两侧的镂空部143内各设一或以上的第一和第二接点刷体144A和145A,该两组接点刷体另端分别延伸一第一和第二端子144B和145B,其间则具一第三端子146。当转动盘13随主轴11旋转时,其各区段131依序地与板突124接触,以形成段落感旋转而各接点端134分别触及第一和第二接点刷体144A和145A,进而使第一端子144B与第三点端子146及第二端子145B与第三端子146之间各自生成一电气讯号,并将此两电气讯号比较后即产生一相位差,以便对诸如仪表板的控制或调整。此外,为顾及编码基座14与开关基座21的连给,故其顶面亦突设三或以上的嵌榫147。
模态切换开关2是由一开关基座21,一接触片22及一按压片23所组成。该开关基座21为一片体,底部对应于各嵌榫146位置各设一嵌孔211,以便供两者的连结。该开关基座21底部具一圆形开孔212,其内各设一第一和第二接极213A和214A,该等接极各具一隆起部213B和214B,并分别向外延伸一第四和第五端子213C和214C。另将一呈碟状的接触片22置于开孔212内。再将一按压片23周缘所突设的片孔231分别与开孔212所预设的座柱215连结,另藉一定位榫232置于一预设的凹槽216内,以确保按压片23的正确安装。当按压主轴11,轴榫114即通过座孔142,并推挤按压片23中央的弹性片233,并使其内的片突234挤压接触片22朝向第一和第二接极213A和214A位移,直到接触片22变形并触及两隆起部213B和214B,即形成电路的导通,以便进行操作项目的选项。
固定架3为一架体,其两侧分别向上延伸一夹爪31,以便可将固定架3嵌插于电路板上,其对应于各卡槽126位置向下延伸Y型榫32,以便各Y型榫32越过开关甚座21和编码基座14而容置于卡槽126,随即利用治具将Y型榫32扩张,使将轴套12与固定架3卡合连结,其间则紧密包夹开关基座21和编码基座14。
经由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使得编码器的组装更为便捷,且轴套12、编码基座14和开关基座21的组立方式如同堆叠积木一般,可有效降低各元件的高度,以便获得薄形化的要求,并兼具时脉产生及模态切换的功能。此外,第一和第二接点刷体144A和145A以两片为佳,以确保因磨耗所可能导致接触不良的情况发生。再者,由于接触片22是为浅碟状,当受到挤压后,可迅速回弹,并将主轴11复归原位,以确保模态切换功能的正常运作。
尤有进者,本实用新型将各元件经模组化设计,使得在装配上更形快捷,且整体组立后所具备的薄形化尺寸,可组装在诸如LCD显示器或超薄化音响的控制面板上,同时可进一步提供产品的稳定性与耐久性,诚为坊间相关产品所无法企及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内容,乃较佳实施例的一种,举凡局部的变更或修饰而源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而为熟习该项技艺的人所易于推知者,俱不脱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权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旋转式编码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时脉产生装置,其是由一主轴一端的轴杆穿入一轴套内定位,该轴杆顶部的轴榫位于轴套顶部的圆形开口;该轴套顶部设三或以上的套孔,且两侧设若干相对的卡槽;另将一转动盘置入开口,其中央的结合孔供轴榫穿越并与之运动,且转动盘顶部设一金属接片,其向外幅射延伸若干接点端;而一编码基座底部藉预设的座榫与套孔嵌合连结,其中央的座孔供轴榫穿越,两侧对应于接点端位置各设一镂空部,其内分别至少设一第一和第二接点刷体,该两刷体分别向外延伸一第一和第二端子,且两端子间另设一第三端子;此外,该编码基座顶部突设三或以上的嵌榫;一模态切换开关,其是由一开关基座底部对应于嵌榫位置设置嵌孔,以便供两者的连结,该开关基座底部的圆形开孔内分别设一第一和第二接极,该等接极各自延伸一第四和第五端子;另将一碟状金属接触片置入开孔,再将一绝缘的按压片固设于开口,并将之封合;一固定架,为一架体,顶部两侧向上分别延伸一夹爪,另对应于各卡槽处则向下延伸Y型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编码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主轴的轴杆上设一卡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编码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轴套的开口一侧设一连通的板槽,另将一跳动片嵌入该板槽,其突出的板突则伸入开口,而转动盘周缘对应于接点端的数量则等分成若干区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编码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编码基座各镂空部内的接点刷体以两片为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编码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开关基座的第一和第二接极得各自突设一隆起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编码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开关基座的开孔用缘至少设两座柱,而按压片应于各座柱设置片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式编码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开关基座的开孔周缘得另设一凹槽,而按压片对应于该凹槽设置一定位榫。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编码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弹性片内侧中央突设一片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编码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轴套的侧缘得延伸一止挡。
专利摘要一种旋转式编码器的改良结构,其中编码器是由一时脉产生装置,一模态切换开关及一固定架所组合而成,时脉产生装置是由一主轴,一轴套,一转动盘及一编码基座所构成,模态切换开关则是由一开关基座,一接触片及一按压片所组成;藉转动盘随主轴旋转,使第一、三端子及第二、三端子分别生成电气讯号;另藉按压主轴,使其推挤按压片中央的可动式弹性片,使电路相通,为操作的选项;最后将时脉产生装置和模态切换开关连结为一体。
文档编号H04N7/24GK2390273SQ9924446
公开日2000年8月2日 申请日期1999年9月7日 优先权日1999年9月7日
发明者张俊云 申请人:崧腾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