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发布系统、发布装置、终端装置、数据发布方法_3

文档序号:9252772阅读:来源:国知局
未判定为连接关系终端的终端具有连接关系时,将具有该连接关系的终端判定为连接关系终端。在此例中,在关于终端11的判定中,追加数据发布服务器100作为连接关系终端。关于数据发布服务器100,同样参照图8的表中的行,当与未判定为连接关系终端的终端具有连接关系时,将具有该连接关系的终端判定为连接关系终端,但未追加新的终端作为连接关系终端。
[0056]这样,关于判定为连接关系终端的终端,依次按照每个终端来判定连接关系,在未增加新的连接关系终端时,结束连接关系终端的提取处理。并且,在连接关系终端的提取处理之后,当构成T的通信装置的总数(这里为7台)与在连接关系终端的提取处理中求出的台数(在此例中为7台)相同时,判断为已验证满足条件I。在两者的台数不一致的情况下,从“主干”的候选中去除。在上述条件I的验证之后,针对作为“主干”的集合的候选留下的T,分别按照以下这样实施条件2的验证。
[0057](B)条件2的验证(“分支”与“主干”的连接数量验证)
[0058]关于Τ,根据图7中例示的连接关系的表,在行中留下“分支”的通信装置,在列中留下“主干”的通信装置,从连接关系的表中删减它们以外的装置,生成“分支”与“主干”的连接关系表。图9是示出“分支”与“主干”的连接关系表的一例的图。
[0059]然后,根据“分支”与“主干”的连接关系表,计算各个“分支”与几个“主干”连接(连接的“主干”的数量)。在图9的表中,在左端的列上以合计的方式示出每行(每个“分支”)连接的“主干”的数量。
[0060]当如上述这样求出的每个“分支”的合计(连接的“主干”的数量)中的最小值是2以上时,判断为满足条件2。在最小值小于2的情况下,将该T从“主干”的集合的候选中去除。
[0061]关于与终端的全集合S相对的所有部分集合T实施以上的条件1、条件2的验证,从候选中去除未满足条件I以及条件2的Τ,留下满足条件I以及条件2的Τ。将留下的T中“主干”的数量最小的T最终决定为“主干”的集合。这里,T=(终端7、终端8、终端9、终端11、终端15、数据发布服务器100、终端18)是“主干”的数量最小的集合。如以上这样,数据发布服务器100的发布控制部103将通信装置分类为“主干”和“分支”,向终端I?19通知其分类结果。在终端I?19中,控制部113根据该通知将本装置设定为“主干”或“分支”,在设定为“主干”的情况下,保持从数据发布服务器100直接或中继发布的数据,根据来自数据发布服务器100的指示来向下个“主干”发布数据,在设定为“分支”情况下,接收所发布的数据,不进行向下个终端的中继。
[0062]在图1中,以箭头示出将终端7、终端8、终端9、终端11、终端15、数据发布服务器100、终端18设定为“主干”时的路径例。从数据发布服务器100向成为“主干”的各个终端通知该“主干”之间的中继路径。或者,数据发布服务器100可针对成为“主干”的每个终端指示数据的发布目的地。在图1中,将“主干”之间的通信作为主路径以实线来示出,将“主干”与“分支”之间的通信中的在进行发布时第I个发布数据的路径作为第I路径以虚线示出,将第2个发布数据的路径作为第2路径以单点划线示出。对第3路径以后的路径进行省略。
[0063]使用图1来说明实际发布数据时的顺序。数据发布服务器100对成为第I个“主干”的终端11发布数据(图1的(I))。在终端11中,数据保持部115保持已接收的数据。这里的发布方法可以是包含重发的单播通信,也可以是在外部实施重发或纠错的多播、广播通信等。作为与发布服务器100具有连接关系的“分支”的终端6、12、16在可接收从数据发布服务器100发布的数据的范围内进行接收。
[0064]当完成向成为第I个“主干”的终端11的发布时,数据发布服务器100对终端11作出指示,使其对成为第2个“主干”的终端7进行数据的发布。终端11根据指示来发送数据保持部115经由通信部111而保持的数据(图1的(2))。作为“主干”的终端之间的通信也同样可以是单播通信,也可以是多播、广播通信。成为与终端11具有连接关系的“分支”的终端1、6、12、16接收从终端11发布的数据。此外,在数据以单播方式发送时,成为“分支”的终端1、6、12、16未被设定为发送目的地,但是,终端1、6、12、16在接收到发送给作为“主干”的终端的数据时,与发送给本装置的数据同样地进行处理即可。
[0065]以下,同样,从终端7到终端8(图1的⑶)、从终端8到终端9(图1的⑷)、从终端9到终端15 (图1的(5))、从终端15到终端18 (图1的(6)),这样地在成为“主干”的终端之间进行数据发布。终端18不将所发布的数据发布到其它“主干”,但利用广播通信等向成为周边的“分支”的终端发布数据。这样,数据发布服务器100按照从数据发布服务器100起的跳数从少到多的顺序,向成为“主干”的终端依次指示数据的发布。成为“分支”的终端接收从处于可接收的范围的“主干”所发布的数据。在成为“分支”的终端中,存在从多个终端接收同一发布数据的终端。因此,在成为“分支”的终端中,数据恢复部114进行以下的处理,从接收到的数据中去除已重复接收的位置,补充不足的数据,由此,恢复所发布的数据。作为不足数据的补充,例如具有发送重发请求等的方法。
[0066]此外,这里,将数据发布服务器100作为起始点,按照终端7、终端11、终端8、终端
9、终端15、终端18的顺序,依次进行数据发布,但该数据发布的顺序(“主干”之间的通信路径)只要根据图8所例示的“主干”之间的连接关系来决定即可。
[0067]此外,能够组合以下这样的现有技术,在数据的中继进行到作为“主干”之间的数据发布路径终点的终端18、进行了来自终端18的数据发布之后,从数据发布服务器100或成为“主干”的终端对成为“分支”的终端进行送达确认,根据送达确认进行针对不足数据的重发等。
[0068]这里,对现有的单纯多跳技术中的链接数与本实施方式的数据发布系统中的数据发布的链接数进行比较。图10是示出基于现有的单纯多跳技术的数据发布的一例的图。图10示出现有的数据发布服务器200利用单纯的多跳技术对终端201?219进行数据发布的例子。图10的数据发布服务器200以及终端201?219的配置与图1的数据发布服务器100、终端I?19的配置相同。路径Dl?D9示出数据的发布路径。在图10所示的现有技术的情况下,采用共计48个链接,与此相对,在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中,可省去重复的路径,能够删减到6个链接。
[0069]当将各无线通信的链接速度均匀地假定为5Mbps时,向各个终端发送的内容大小(数据的大小)是lOOByte,计算在以向各个终端发送相同内容为条件的情况下的现有技术(图10)与本实施方式(图1)的发布时间,分别如以下所示。
[0070]现有技术(图10):48(链接)X 100 (MByte) X8(bit) +5 (Mbps) +3600(秒)^2.133 (小时)~ 2小时8分钟
[0071]本实施方式(图1):6(链接)(链接)XlOO(MByte) X 8 (bit)+5 (Mbps)+3600 (秒)^ 0.2666 (小时)^ 16 分钟
[0072]这样,关于本实施方式,在上述的条件中,可将发布时间缩短至1/8,从而不仅仅是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还能够期待有利于节能,另外,提供稳定的通信路径的维持。此外,即使在存在通信状况的变化或者终端的追加或削除等的情况下,只要“主干”的终端满足条件I以及条件2,就能够继续通信而不用重新设定数据发布路径。例如,当作为“分支”的终端6由于障碍而不能进行通信时,在本实施方式中不需要变更路径,但在现有技术中(在图10中相当于终端206由于障碍而不能通信),路径D1、D2这两个路径变得无法使用,需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