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51562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消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消息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消息传输方法、 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移动网络和移动终端的推广普及,上游的服务请求端和下游的服务提供端之 间进行通信时,所传输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同时用户所期待的服务响应时间也越来越短。
[0003] 在现有技术中,系统之间或同一个系统的两个不同部分之间主要存在两种通信方 式:同步通信方式和异步通信方式。在同步通信方式中,发送方向接收方发送请求消息后, 只有在接收到接收方的响应消息后,才能执行后续的操作。由于发送方必须等待接收方的 响应后才能执行其它操作,因此不能充分利用系统的资源,通信效率较低。而在异步通信方 式中,发送方向接收方发送请求消息后,无需等待接收方的响应,可以继续执行其它操作。 这种通信方式虽然可以提高通信效率,但是需要耗费较多的内存去维护收发双方的请求队 列和响应队列,影响了系统性能。

【发明内容】

[0004]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能够提供一种提高通信效率、减少系统 消耗的方案。为了实现上述一个或多个目的,本申请提供了消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0005]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消息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请求端通过同步通 信方式发送的请求消息;判断对所述请求消息的响应时间是否超出时长阈值;若是,则通 知所述请求端启用异步轮询通信方式,以使得所述请求端通过轮询获取对所述请求消息的 响应结果。
[0006]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另一种消息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同步通信方式向 接收端发送请求消息;响应于接收到启用异步轮询通信方式的通知,对所述接收端进行轮 询;通过所述轮询获取对所述请求消息的响应结果;其中,所述启用异步轮询通信方式的 通知是所述接收端在判断出其对所述请求消息的响应时间超出时长阈值时返回的。
[0007]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消息传输装置,该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 请求端通过同步通信方式发送的请求消息;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对所述请求消息的响应时 间是否超出时长阈值;通知模块,用于若对所述请求消息的响应时间超出时长阈值,则通知 所述请求端启用异步轮询通信方式,以使得所述请求端通过轮询获取对所述请求消息的响 应结果。
[0008] 第四方面,本申请又提供了另一种消息传输装置,该装置包括:发送模块,用于通 过同步通信方式向接收端发送请求消息;轮询模块,用于响应于接收到启用异步轮询通信 方式的通知,对所述接收端进行轮询;获取模块,用于通过所述轮询获取对所述请求消息的 响应结果;其中,所述启用异步轮询通信方式的通知是所述接收端在判断出其对所述请求 消息的响应时间超出时长阈值时返回的。
[0009]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消息传输系统,该系统包括上述第三方面所提供的 消息传输装置和上述第四方面所提供的消息传输装置。
[0010] 本申请提供的消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能够首先通过同步通信方式发送请求 信息,若同步响应超时,则可以通过异步轮询的方式获取对请求消息的响应结果。在优先使 用同步通信方式时,若接收端能够快速对请求消息做出响应,则在保证通信速度的同时避 免了对系统内存的损耗。而在接收端对请求消息的响应超时时,可以转到异步通信方式,从 而避免因为长时间的等待增加整个系统的时延。通过将同步通信方式和异步通信方式组 合,可以最大化地提高通信效率,并减少对系统资源的损耗。
【附图说明】
[0011]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 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2] 图1示出了可以应用本申请实施例的示例性系统架构;
[0013]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消息传输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
[0014]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消息传输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
[0015]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另一种消息传输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
[0016]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消息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另一种消息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消息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8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或服务器的计算机系统的结 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 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 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
[0021 ]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 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22] 图1示出了可以应用本申请实施例的示例性系统架构100。
[0023] 如图1所示,系统架构100可以包括终端设备101、102、网络103和服务器104。网 络103用以在终端设备101、102和服务器104之间提供通信链路的介质。网络103可以包 括各种连接类型,例如有线、无线通信链路或者光纤电缆等等。
[0024] 用户110可以使用终端设备101、102通过网络103与服务器104交互,以接收或 发送消息等。终端设备1〇1、1〇2上可以安装有各种客户端应用,例如网页浏览器、即时通信 工具、邮箱客户端、社交平台软件等。
[0025] 终端设备10U102可以是各种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个人电脑、智能手机、智能 手表、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等等。
[0026] 服务器104可以是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服务器可以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存 储、分析等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终端设备。
[0027]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两种消息传输方法中的一种可以由终端设 备10U102执行,另一种可以由服务器104执行。类似的,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两种消息 传输装置中的一种可以设置于终端设备1〇1、1〇2中,另一种可以设置于服务器104中。
[0028] 应该理解,图1中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 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
[0029] 请参考图2,其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消息传输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
[0030] 如图2所示,在步骤201中,接收请求端通过同步通信方式发送的请求消息。
[0031] 在本实施例中,消息的接收端可以首先接收由请求端通过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所 发送的请求消息。该请求消息可以用于请求接收端执行某个操作、提供某项服务或某些信 息。由于该请求消息是通过同步通信方式发送的,而在同步通信方式中,发送方向接收方发 送请求消息后,只有在接收到接收方的响应消息后,才能执行后续的操作。因此,请求端在 通过某一线程发送该请求消息后,这个线程会一直等待接收端对该请求消息的响应结果, 而不再去执行其他操作。
[0032]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无线网络包括但不限于基于3G技术、基于WiFi技术、基于蓝 牙技术、基于WiMAX技术、基于Zigbee技术、基于UWB (ultra wideband)技术或者基于其它 未来将开发的无线技术的无线网络。
[0033] 接着,在步骤202中,判断对请求消息的响应时间是否超出时长阈值。
[0034] 当在上述步骤201中接收到请求端发送的请求消息后,接收端可以进一步对请求 消息的特点和其本身的系统运行情况,来预估对该请求消息的响应时间。具体地,接收端可 以确定出请求消息的类型、请求包大小、请求端的ID、发起请求的时间以及与请求业务相关 的各类信息。然后结合接收端当前的CPU性能及运行情况、内存占用率等信息,来预估接收 端对该请求消息的响应时间。响应时间是指接收端从接收到请求信息开始,到做出针对该 请求信息的响应结果为止所经过的时长。当确定出响应时间后,可以将响应时间与时长阈 值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出响应时间是否超出时长阈值。可选地,时长阈值可以是预先设置好 的,其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历史经验数据或实际的应用需求来确定。
[0035] 最后,在步骤203中,若是,则通知请求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