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451562阅读:来源:国知局
数据,对同步超时时长和异步轮询的时间 间隔进行动态调整,以确保二者的数值合理可靠,从而进一步对数据传输效率进行了优化。
[0062] 进一步参考图4,其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另一种消息传输方法的示例 性流程图。
[0063] 如图4所示,在步骤401中,通过同步通信方式向接收端发送请求消息。
[0064] 在本实施例中,请求端可以通过同步通信方式向接收端发送请求消息。该请求消 息可以用于请求接收端执行某个操作、提供某项服务或某些信息。由于该请求消息是通过 同步通信方式发送的,因此,请求端在通过某一线程发送该请求消息后,这个线程会一直等 待接收端对该请求消息的响应结果,而不再去执行其他操作。
[0065] 继而,在步骤402中,响应于接收到启用异步轮询通信方式的通知,对接收端进行 轮询。
[0066]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请求段接收到启用异步轮询通信方式的通知,则可以停止当 前的等待,并去执行其他可能需要的操作。并且可以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对接收端进行轮 询,也就是每隔一段时间去接收端上确认是否有响应结果产生。其中,启用异步轮询通信方 式的通知是接收端在判断出其对请求消息的响应时间超出时长阈值时,返回给请求端的。
[0067] 最后,在步骤403中,通过轮询获取对请求消息的响应结果。
[0068] 当在上述步骤402中启动对接收端的轮询后,一旦在轮询中发现接收端对上述请 求信息做出了响应,则可以进一步从接收端上获取响应结果。可选地,请求端进行轮询的 时间间隔可以是预先设置好的,其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历史经验数据或实际的应用需求来确 定。
[0069]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请求端还可以从接收端接收异步轮询的时间 间隔。该时间间隔可以是接收端根据其对多个历史请求消息响应时的响应记录确定的。这 样,当接收端进行轮询可以基于该时间间隔对接收端进行轮询。
[0070] 本申请提供的消息传输方法,能够首先通过同步通信方式发送请求信息,若同步 响应超时,则可以通过异步轮询的方式获取对请求消息的响应结果。通过将同步通信方式 和异步通信方式组合,可以最大化地提高通信效率,并减少对系统资源的损耗。
[0071] 应当注意,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发明方法的操作,但是,这并非要求 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操作,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操作才能实现期 望的结果。相反,流程图中描绘的步骤可以改变执行顺序。附加地或备选地,可以省略某些 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和/或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
[0072] 请参考图5,其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消息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可选 地,本实施例中的消息传输装置可以设置于消息的接收端中,该接收端可以是客户端也可 以是服务器。
[0073] 如图5所示,消息传输装置500可以包括:接收模块510、判断模块520以及通知 模块530。
[0074] 接收模块510,用于接收请求端通过同步通信方式发送的请求消息。
[0075] 判断模块520,用于判断对所述请求消息的响应时间是否超出时长阈值。
[0076] 通知模块530,用于若对所述请求消息的响应时间超出时长阈值,则通知所述请求 端启用异步轮询通信方式,以使得所述请求端通过轮询获取对所述请求消息的响应结果。
[0077]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消息传输装置500还可以包括:
[0078]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对多个历史请求消息响应时的响应记录,所述响应记录包括 每个历史请求消息的消息类型和响应时间。
[0079]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响应记录,确定每个所述消息类型所对应的同步超 时时长。
[0080] 更新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同步超时时长,对所述时长阈值进行更新。
[0081] 判断模块520可以进一步用于:确定所述请求消息的消息类型;判断所述响应时 间是否超出该消息类型所对应的时长阈值。
[0082]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第一确定模块可以进一步用于:分别确定每 个所述消息类型所对应的所有响应时间的多个分位值;将所述多个分位值中的最小值确定 为相应消息类型的同步超时时长。
[0083]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消息传输装置500还可以包括:
[0084]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响应记录,确定每一个所述消息类型所对应的异步 轮询的时间间隔。
[0085]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时间间隔发送给所述请求端,以使得所述请求端根据所述 时间间隔进行轮询。
[0086]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第二确定模块可以进一步用于:分别对每个 所述消息类型中的所有历史请求消息,按照响应时间进行分组;基于每组中历史请求消息 的数量,确定每一个所述消息类型所对应的异步轮询的时间间隔。
[0087] 请参考图6,其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另一种消息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 图。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消息传输装置可以设置于发送消息的请求端中,该请求端可以是 客户端也可以是服务器。
[0088] 如图6所示,消息传输装置600可以包括:发送模块610、轮询模块620和获取模 块 630。
[0089] 发送模块610,用于通过同步通信方式向接收端发送请求消息。
[0090] 轮询模块620,用于响应于接收到启用异步轮询通信方式的通知,对所述接收端进 行轮询。
[0091] 获取模块630,用于通过所述轮询获取对所述请求消息的响应结果。
[0092] 其中,所述启用异步轮询通信方式的通知是所述接收端在判断出其对所述请求消 息的响应时间超出时长阈值时返回的。
[0093]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消息传输装置600还可以包括:
[0094]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异步轮询的时间间隔。
[0095] 轮询模块620可以进一步用于:基于所述时间间隔对所述接收端进行轮询。
[0096] 应当理解,消息传输装置500中记载的诸模块与参考图2-3描述的方法中的各个 步骤相对应,消息传输装置600中记载的诸模块与参考图4描述的方法中的各个步骤相对 应。上文针对消息传输方法描述的操作和特征同样适用于装置500和装置600及其中包含 的模块或单元。
[0097] 请参考图7,其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消息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98] 如图7所示,消息传输装置700可以包括:请求端710和接收端720。可选地,请 求端710中可以设置有图6中的消息传输装置,接收端720可以设置有图5中的消息传输 装置。
[0099] 请求端710,用于通过同步通信方式向接收端720发送请求消息;响应于接收到启 用异步轮询通信方式的通知,对接收端720进行轮询;通过轮询获取对请求消息的响应结 果。
[0100] 接收端720,用于接收请求端710通过同步通信方式发送的请求消息;判断对请求 消息的响应时间是否超出时长阈值;若是,则通知请求端710启用异步轮询通信方式,以使 得请求端710通过轮询获取对请求消息的响应结果。
[0101] 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消息传输装置和系统,能够首先通过同步通信方式发送 请求信息,若同步响应超时,则可以通过异步轮询的方式获取对请求消息的响应结果。在优 先使用同步通信方式时,若接收端能够快速对请求消息做出响应,则在保证通信速度的同 时避免了对系统内存的损耗。而在接收端对请求消息的响应超时时,可以转到异步通信方 式,从而避免因为长时间的等待增加整个系统的时延。通过将同步通信方式和异步通信方 式组合,可以最大化地提高通信效率,并减少对系统资源的损耗。
[0102] 下面参考图8,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或服务器的计算 机系统800的结构示意图。
[0103] 如图8所示,计算机系统8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8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 读存储器(ROM) 8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8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 803中的程 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803中,还存储有系统8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 和数据。CPU 801、R0M 802以及RAM 803通过总线8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 805也连接至总线804。
[0104] 以下部件连接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