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网络记录同步的方法、终端及网络服务器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814337阅读:来源:国知局
第二对应关系中提取出第二电子设备的设备码,绑定第一电子设备的和第二电子设备的设备码,进而建立该同步对应关系。
[0144]建立同步对应关系的方式②:为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分配桥梁码,桥梁码用于绑定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的同步对应关系。也即是,首先从第一对应关系和第二对应关系中分别提取出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的设备码,然后设置一个桥梁码绑定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的设备码,进而建立该同步对应关系。
[0145]其中,通过该桥梁码绑定的是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这样一组同步对应关系,进而如果第一电子设备将同步可视图形编码提供给多个电子设备进行扫码,网络服务器也可以基于桥梁码方便的识别出同步方为第二电子设备。
[0146]例如:第一电子设备分别与电子设备C和电子设备D建立同步对应关系,网络服务器为第一电子设备与电子设备C分配桥梁码acl,网络服务器为第一电子设备与电子设备D分配桥梁码adl,通过桥梁码acl绑定第一电子设备与电子设备C的设备号,通过桥梁码adl绑定第一电子设备与电子设备D的设备号,网络服务器接收到第一电子设备应用程序发送的网络记录中携带桥梁码acl,则基于该桥梁码可以确定出网络记录的同步方为电子设备C,进而网络服务器将网络记录发送至电子设备C。当然,以上桥梁码仅仅作为举例,并不作为限制。
[0147]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步骤S106之前,方法还包括:
[0148]第一电子设备确认网络服务器是否接收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同步标识信息,在确认网络服务器接收到该识同步标识信息之后,向网络服务器发送第一确认信息;
[0149]第二电子设备确定网络服务器是否接收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确认信息,在确认网络服务器接收到第一确认信息之后,向网络服务器发送第二确认信息。
[0150]从而,网络服务器在接收到第一确认信息和第二确认信息之后,才执行步骤S106的建立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的同步对应关系的步骤。
[0151]举例来说,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每隔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就向网络服务器发送第一查询请求,第一查询请求用于查询网络服务器是否接收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同步标识信息,第一预设时间间隔例如为:ls、0.5s等等。网络服务器如果接收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同步标识信息,则可以向第一电子设备返回一个确认接收到同步标识信息的查询结果,第一电子设备基于该查询结果就可以向网络服务器发送第一确认信息,第一确认信息例如为:0K,当然也可以为其他约定的确认信息,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制。
[0152]又或者,第一电子设备并不主动向网络服务器发送第一查询请求,而是网络服务器在接收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同步标识信息之后,就主动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信息告知其收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同步标识信息等等。对于第一电子设备采用何种方式确认网络服务器是否接收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同步标识信息,本发明实施例不再详细列举,并且不作限制。
[0153]同理,第二电子设备也可以每隔第二预设时间间隔(例如:ls、0.5s等等)就向网络服务器发送第二查询请求,以确认网络服务器是否接收到第一确认信息,又或者第二电子设备并不向网络服务器发送第二查询请求,而是网络服务器在接收到第一确认信息之后,主动告知第二电子设备等等。第二确认信息例如为:οκ,当然也可以为其他约定的确认信息,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制。
[0154]步骤S107中,第一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所产生的网络记录可以为多种形式的网络记录,下面列举其中的三种进行介绍,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限于以下三种情况。另夕卜,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三种情况可以组合使用。
[0155]第一种,应用程序产生的网络记录包括:用户基于应用程序的网络访问记录。
[0156]举例来说,该网络访问记录可以包括多种形式的网络访问记录,下面列举其中的三种进行介绍,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限于以下三种情况。
[0157]①网络访问记录包括访问频率大于预设频率的网络访问记录。
[0158]举例来说,访问频率例如为:访问的总次数、平均每天访问次数等等,其中,可以通过访问的总次数除以访问天数获得平均每天访问次数。如果访问频率为访问总次数,则预设频率为预设次数(该预设次数例如为:20、30等等);如果访问频率为平均每天访问次数,则预设频率为平均每天预设次数(该平均每天预设次数例如为:2、3等等),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不同的预设频率,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制。
[0159]②网络访问记录包括最近访问的至少一条网络访问记录。
[0160]举例来说,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所获取的用户最近访问的访问记录的数量,该数量例如为10、20等等,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制。
[0161]③网络访问记录包括当前访问的网络访问记录中的至少一种网络访问记录。也即是将第一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当前访问的网络记录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进而实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的当前访问的网络记录的同步。
[0162]第二种,应用程序产生的网络记录包括:基于应用程序接收到的用户的网络操作记录。
[0163]举例来说,第一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可以记录第一电子设备的用户针对该应用程序的网络操作记录,然后将其同步到第二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进而在第二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上可以重现第一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上的网络操作,基于该网络操作记录可以在第二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上返回当前页面的上一页、跳转至当前页面的下一页、查看历史浏
ΙΙΛ- 'H A-A-Afr
[0164]第三种,应用程序产生的网络记录包括:登录应用程序的账户认证信息。进而,第二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可以通过该账户认证信息登录该应用程序。
[0165]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将网络记录发送至网络服务器的预定接口地址,该预定接口地址例如为urI (Uniform Resoure Locator:统一资源定位器)。该预定接口地址可以由网络服务器为第一电子设备分配,也可以为第一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与网络服务器预先约定好的地址,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制。
[0166]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电子设备可以主动将网络记录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例如:第一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上可以设置一个同步按钮,第一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检测到用户点击同步按钮的操作之后,就获得第一电子设备的网络记录,然后将网络记录发送至网络服务器,进而基于网络服务器将网络记录同步至第二电子设备。
[0167]又或者,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应第二电子设备的请求,进而将网络记录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例如:第二电子设备上可以设置一个同步按钮,第二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检测到用户点击同步按钮的操作之后,就向网络服务器发送数据获取请求,网络服务器基于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的同步对应关系,确定出第一电子设备为网络记录发送方并从第一电子设备获取网络记录,然后将其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
[0168]步骤S108中,基于同步对应关系的不同,网络服务器确定第二电子设备的方式也不同,下面将基于前面所列举的两种同步对应关系分别进行介绍,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限于以下两种情况。
[0169]第一种,同步对应关系为绑定的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的设备码。
[0170]如果由第一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主动将网络记录同步至第二电子设备的话,第一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向网络服务器发送的网络记录中携带第一电子设备的设备码,网络服务器在接收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网络记录之后,通过第一电子设备的设备码查询对应的第二电子设备的设备码,进而基于第二电子设备的设备码将网络记录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0171]而如果第一电子设备应第二电子设备的请求向第二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发送网络同步记录,则第二电子设备首先向网络服务器发送包含第二电子设备的设备码的数据获取请求,网络服务器可以通过第二电子设备的设备码查找确定网络记录的发送方为第一电子设备,进而将数据获取请求发送至第一电子设备,第一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基于该数据获取请求获取网络记录并将其通过网络服务器同步至第二电子设备。
[0172]第二种,同步对应关系为桥梁码。
[0173]其中,如果第一电子设备主动将网络记录同步至第二电子设备的话,则第一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向网络服务器发送的网络记录中携带该桥梁码,网络服务器在接收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网络记录之后,通过该桥梁码查找确定出网络记录的同步方为第二电子设备,进而将网络记录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0174]如果第一电子设备应第二电子设备的请求将网络记录同步至第二电子设备的话,第二电子设备首先向网络服务器发送包含桥梁码的数据获取请求,网络服务器通过桥梁码查找确定网络记录的发送方为第一电子设备,进而将数据获取请求发送至第一电子设备,第一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基于该数据获取请求获取网络记录并将其通过网络服务器同步至第二电子设备。
[0175]另外,在建立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同步对应关系之后,还可以将第二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的网络记录同步到第一电子设备,其同步方式与将第一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的网络记录同步到第二电子设备的方式类似,故而在此不再赘述。
[0176]第二方面,基于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所介绍的用于网络记录同步的交互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一种用于网络记录同步的方法,请参考图2,包括:
[0177]步骤S201:通过第一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向网络服务器发送网络记录的同步请求;
[0178]步骤S202:根据网络服务器的响应信息得到同步可视图形编码,可视图形编码包括网络服务器为第一电子设备分配的同步标识信息;
[0179]步骤S203:第二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对可视图像编码进行扫码并解析,将解析得到的同步标识信息上传至网络服务器;同步标识信息用于网络服务器建立第一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和第二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之间的同步对应关系;
[0180]步骤S204:基于第一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和第二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之间的同步对应关系,将第一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产生的网络记录通过网络服务器同步到第二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
[0181]可选的,第一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和第二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之间的同步对应关系通过以下方式建立:通过网络服务器为第一电子设备分配的同步标识信息,建立第一电子设备与同步标识信息的第一对应关系;通过第二电子设备上传至网络服务器的同步标识信息,建立第二电子设备与同步标识信息的第二对应关系;基于第一对应关系和第二对应关系,建立第一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和第二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之间的同步对应关系。
[0182]可选的,基于第一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和第二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之间的同步对应关系,将第一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产生的网络记录通过网络服务器同步到第二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包括:接收网络服务器为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分配的桥梁码,桥梁码用于绑定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的同步对应关系;第一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将网络记录和桥梁码发送至网络服务器,以供网络服务器基于桥梁码查询获得网络记录的同步方为第二电子设备,并将网络记录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
[0183]可选的,在将第一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产生的网络记录通过网络服务器同步到第二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之前,方法还包括:接收网络服务器为第一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分配的第一验证码,在建立同步对应关系的过程中,第一电子设备携带第一验证码,用以网络服务器验证第一电子设备的身份。
[0184]可选的,响应信息中包含同步可视图形编码;或者响应信息中包含同步标识信息,根据网络服务器的响应信息得到同步可视图形编码,包括:从响应信息中获取同步标识信息;根据同步标识信息生成同步可视图形编码。
[0185]可选的,将第一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产生的网络记录通过网络服务器同步到第二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包括:将用户基于第一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的网络访问记录同步至第二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和/或将基于第一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接收到的用户的网络操作记录同步至第二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和/或将登录应用程序的账户认证信息同步至第二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
[0186]可选的,网页访问记录包括:访问频率大于预设频率的网络访问记录、最近访问的至少一条网络访问记录、当前访问的网络访问记录中的至少一种网络访问记录。
[0187]可选的,在将应用程序产生的网络记录通过网络服务器同步到第二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之前,方法还包括:第一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确认网络服务器是否接收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应用程序发送的同步标识信息;在确认网络服务器接收到同步标识信息时,通过第一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向网络服务器发送第一确认信息,第二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在确认网络服务器接收到第一确认信息时,通过第二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向网络服务器发送第二确认信息,网络服务器在接收到第一确认信息和第二确认信息之后,建立同步对应关系。
[0188]第三方面,基于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所介绍的用于网络记录同步的交互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一种用于网络记录同步的方法,请参考图3,包括:
[0189]步骤S301:接收第一电子设备通过应用程序发送的网络记录的同步请求;
[0190]步骤S302: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同步请求的响应信息,以供第一电子设备基于响应信息得到同步可视图形编码,可视图形编码包括网络服务器为第一电子设备分配的同步标识信息;
[0191]步骤S303:接收第二电子设备通过应用程序对同步可视图形编码进行扫码并解析所获得的同步标识?目息;
[0192]步骤S304:通过同步标识信息建立第一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和第二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之间的同步对应关系;
[0193]步骤S305:接收第一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产生的网络记录;
[0194]步骤S306:基于第一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和第二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之间的同步对应关系,将第一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产生的网络记录同步到第二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
[0195]可选的,通过同步标识信息建立第一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和第二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之间的同步对应关系,包括:通过网络服务器为第一电子设备分配的同步标识信息,建立第一电子设备与同步标识信息的第一对应关系;通过第二电子设备上传至网络服务器的同步标识信息,建立第二电子设备与同步标识信息的第二对应关系;基于第一对应关系和第二对应关系,建立同步对应关系。
[0196]可选的,在接收第一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产生的网络记录之前,方法还包括:为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分配桥梁码,桥梁码用于绑定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的同步对应关系;接收第一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产生的网络记录,包括: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携带桥梁码的网络记录;基于同步对应关系,将网络记录
当前第3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