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使用该扬声器的电子设备以及移动体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830191阅读:来源:国知局
现出来。另外,遮挡部18A能够兼作垫圈。
[0042]需要说明的是,优选遮挡部18A与LED固定部18—体成型。根据该结构,能够削减LED固定部18的组装工时。需要说明的是,并不局限于遮挡部18A与LED固定部18—体成型的结构,遮挡部18A也可以与LED固定部18分开形成。
[0043]优选LED固定部18与振动板14的前表面相比为较暗的颜色。即,优选LED固定部18与振动板14的前表面相比为反射率较小的颜色。最优选LED固定部18的颜色为黑色。此外,优选LED固定部18的表面具有凹凸。例如,LED固定部18的表面被实施纹理加工。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LED固定部18的表面的光泽。因此,LED固定部18能够抑制从LED16输出的光的反射。其结果是,图3所示的光的图案31、像会更加耀眼夺目地呈现出来。
[0044]防尘盖17设置在振动板14的中央部。需要说明的是,优选防尘盖17从振动板14朝向磁路13突出。根据该结构,LED16发出的光未被防尘盖17遮盖。因此,能够在振动板14与防尘盖17之间的接合部、以及防尘盖17上形成图3所示的图案31。需要说明的是,防尘盖17的背面以与振动板14的前表面对置的方式配置。
[0045]优选防尘盖17的沿着音圈15的轴剖切所得的剖面形状呈弯曲的形状。需要说明的是,防尘盖17的剖面形状尤其优选为圆弧状。根据该结构,在防尘盖17的前表面上也能够清楚地形成图3所示的光的图案31。此外,振动板14与防尘盖17的组装体19为研钵状的形状。因此,组装体19的表面起到凹面镜那样的作用。其结果是,由从LED16输出的光形成的像立体地呈现出来。即,光的像以看起来比振动板14的前表面近的方式跳出而呈现,或者以看起来比前表面远的方式呈现。
[0046]接着,对振动板14详细进行说明。通常,利用抄纸制作而成的振动板具有针孔或在表面上具有纤维所引起的凸凹。因此,利用抄纸制成的振动板的前表面对光进行漫反射。因此,利用抄纸制成的振动板只是整体变亮而已。即,在利用抄纸制作振动板14的情况下,难以在振动板14上形成清楚的图案、像。因此,优选振动板14为树脂制,且是通过树脂成形制作而成。通过树脂成形制作而成的振动板14的表面与利用抄纸制作而成的振动板相比较为平滑。因此,能够抑制从LED16输出的光在振动板14的前表面发生漫反射。其结果是,图3所示的图案31、像会耀眼夺目地呈现出来。
[0047]需要说明的是,振动板14的前表面与背面相比,优选采用明亮的颜色。即,优选振动板14的前表面的反射率比背面的反射率大。根据该结构,振动板14的前表面的光的反射率较大。因此,图3所示的光的图案31、像会更加耀眼夺目地呈现出来。需要说明的是,振动板14的前表面的颜色尤其优选为银色。在该情况下,能够扩宽LED16所输出的颜色的可选择的范围。LED16例如可以是白、绿、蓝、红等任意的颜色。另外,振动板14的前表面的颜色也可以是白色。在该情况下,优选LED16的颜色是白色以外的颜色。
[0048]图5是振动板14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优选振动板14包括基材层14A和反射材料层14B。反射材料层14B形成于振动板14的前表面。需要说明的是,优选反射材料层14B采用比基材层14A明亮的颜色。即,振动板14的前表面的反射率比背面的反射率大。根据该结构,振动板14的前表面上的对从LED16输出的光的反射率提高。需要说明的是,反射材料层14B可以通过将反射材料以贴附、涂装、蒸镀或镀敷等方式形成于基材层14A而成。
[0049]优选反射材料层14B为金属。根据该结构,能够在振动板14的前表面上形成光的反射率高的反射材料层14B。另外,由于金属制的反射材料层14B的硬度大,因此,能够增大振动板14的弹性模量。因此,能够增大振动板14的音压。需要说明的是,金属制的反射材料层14B也可以通过例如蒸镀而形成。或者,反射材料层14B不局限于金属,也可以是荧光涂料。在该情况下,在振动板14的前表面上涂敷荧光涂料。
[0050]优选在防尘盖17的前表面上也形成反射材料层14B。根据该结构,使光的像进一步耀眼夺目地呈现出来。
[0051]图6是包含了反射材料的振动板14的主要部分剖视图。振动板14也可以采用在主材料14C中包含副材料14D的结构。主材料14C为树脂。主材料14C例如是聚丙烯。根据该结构,振动板44较轻。而且,副材料14D是反射材料。在该情况下,优选副材料14D的反射率比主材料14C的反射率尚。需要说明的是,优选副材料14D也为树脂。另外,副材料14D也可以使用例如粉体状的荧光物质等。
[0052]图7是在前表面上形成有凸部21的振动板14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优选振动板14的前表面包括凸部21。根据该结构,反射光的方向根据光抵达的位置的不同而不同。因此,能够抑制在收听者的位置(视点)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看不到图3所示的图案31这样的现象。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防尘盖17上形成凸部21。
[0053]在凸部21的高度过小的情况下,振动板14的前表面上的光的漫反射增加。在该情况下,振动板14的前表面的整体亮度增加。其结果是,图3所示的图案31的明度与振动板14的前表面的明度之差变小。另一方面,在凸部21的高度过大的情况下,根据收听者的位置的不同,也会产生凸部21自身遮挡光的情况。于是,优选凸部21的高度为振动板14的厚度的I %以上且50%以下。进一步优选凸部21的高度为0.0lmm以上且0.07mm以下。根据这种结构,收听者能够在更广的范围内清楚地看到图3所示的图案31、像。需要说明的是,尤其是优选凸部21的剖面形状为圆弧。根据该结构,能够增大可清晰看到图3所示的图案的视点范围。图8是将凸部21分离配置时的振动板14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凸部21也可以相互分离配置。
[0054]图9是由直线构成凸部的剖面形状时的振动板14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凸部21的剖面形状也可以由直线构成。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对凸部21的前端进行倒角。倒角可以采用倒圆角(R)、倒斜角(C)中的任一种。
[0055]S卩,优选凸部21至少包括第一反射部21A和第二反射部21B。第一反射部21A以相对于振动板14的前表面倾斜第一角度的方式配置。另一方面,第二反射部21B相对于振动板14的前表面以第二角度配置。其中,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不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反射部21A也可以以相对于振动板14的背面倾斜第一角度的方式配置。另外,第二反射部21B也可以相对于振动板14的背面以第二角度配置。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角度也可以是O度。
[0056]从微观角度看,圆弧状的凸部21具有无数个反射部。因此,圆弧状的凸部21也具有第一反射部21A和第二反射部21B。
[0057]图10是在前表面上形成有凹部22时的振动板14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振动板14也可以在前表面上形成凹部22。在该情况下,凹部22的底面形成第一反射部21A。另一方面,振动板14的前表面形成第二反射部21B。因此,凹部22相互分离配置。需要说明的是,并不局限于振动板14的前表面形成第二反射部21B的结构,也可以在凹部22上形成第一反射部21A和第二反射部21B。另外,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将相邻的凹部22连接配置。
[0058]图11是形成有旋涡状的凸部21的振动板14的正视图。从前面观察凸部21时的形状呈旋涡状。即,从中心至凸部21的距离随着从振动板14的外周朝向中心而逐渐减小。根据该结构,能够在树脂成形振动板14的情况下的模具容易地形成凸部21。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振动板14上形成了旋涡状的凸部21,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在振动板14上形成旋涡状的凹部22。另外,也可以在防尘盖17上也形成旋涡状的凸部21或凹部22。
[0059]图12是形成有同心状的凸部21的振动板14的正视图。也可以将在振动板14的前表面上形成为一圈的凸部21排列配置多列。需要说明的是,优选凸部21与振动板14的中心同心。另外,虽然在振动板14上形成了同心状的凸部21,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在振动板14上形成同心状的凹部22。此外,还可以在防尘盖17上也形成同心圆状的凸部21或凹部22。
[0060]以下,参照附图对形成在振动板14上的图案详细进行说明。图13是示出振动板14上的光的反射的概要图。图13示出从图15中的箭头A的方向观察振动板14的情况。即,图13中,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