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承在支柱上移动的扶手的支柱导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29241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支承在支柱上移动的扶手的支柱导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乘客输送器(例如自动扶梯或移动的人行道),并且特别是涉及支承扶手的(扶手)支柱导轨,所述扶手移动通过乘客输送器的支柱。
背景技术
已知自动扶梯或移动的人行道作为乘客输送器的代表性例子,它们可输送人或物品通过相对短的距离。自动扶梯是一种系统,在其中台阶式的踏板和被乘客们的手抓握的扶手被自动地置于运动中。在移动的人行道中,通常称为“托板”的板状踏板与扶手被自动地驱动。
工作时,其上承载人们或物品的各踏板被连续地置于运动中。扶手还连续移动通过栏杆的边沿,所述栏杆在踏板的侧面。为了乘客的安全,在它们的移动速度方面,踏板与扶手的环循移动应该相同。
在设计这些系统时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当运行时,为提高乘客的搭乘质量,要减小噪音及震动。这是因这些系统包含一些部件,其特征例如是滚动接触的移动,转动的移动或滑动接触的移动。
图1显示了现有技术的自动扶梯12。如其中所示,扶手16适于容纳乘客们的手。扶手16被保持在导轨28的最外部分上,导轨28连接于栏杆18的边沿,并且以与各台阶14相同的速度移动。当扶手16移动通过导轨28时,通常有摩擦阻力作用于扶手16。在扶手16的基本笔直部分中,所述阻力在幅度上是不大的。然而,在扶手16的弯曲部分,诸如自动扶梯12的各(扶手)支柱26,由于扶手16的张紧力,所述阻力显著地增大。
如图2中所示,减小这种摩擦阻力的一种努力是为支柱26提供多个辊子32。它的设置是为防止扶手16偏离,然而,由于扶手16的张紧力,使支柱26的各辊子32连续地受到一个方向的载荷。
如图3中所示,在一个方向作用的所述载荷容易损伤轴颈54,轴颈54支承辊子32的轴58,由此导致严重的噪音。另外,在长时间工作之后,灰尘、碎屑(由扶手内表面织物的磨损造成)、各种材料(例如来自扶手的驱动装置的橡胶或尿烷的颗粒)等等,可被积累并然后固结在各辊子32之间的中空区域中。还有,这些材料可进入轴58与轴颈54之间,以致引起各辊子32的转动问题、严重的噪音或震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用于支承及引导扶手的支柱导轨,所述导轨绕乘客输送器的支柱而不使用辊子组件。所述支柱导轨可显著减小摩擦阻力、噪音或震动,这些都是工作期间可能产生的。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提供用于支承扶手的支柱导轨来实现,所述支柱导轨包括闭合的弯曲摩擦带,它具有与扶手的内表面进入接触的外表面;和用于支承摩擦带内表面的支承装置,以允许摩擦带进行绕所述支承装置的循环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摩擦带包含内层和外层,外层的摩擦系数大于内层的摩擦系数。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所述支承装置包括其上部分处具有一对板件的支柱框架,其中各板件相互分离并在支柱框架的纵方向延伸;安装在一对板件上并具有凹陷表面的中间引导件,所述凹陷表面与摩擦带的内表面接触;和安装于支柱框架、邻接于中间引导件的两个端部的一对铰接导轨,其中各铰接导轨的每个端部设置了用于支承摩擦带的循环移动的支承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有一个通道,摩擦带通过所述通道形成了在一对板件下面的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在板件对之间形成了缝隙,在支柱导轨的组装过程中,摩擦带通过所述缝隙被引导入所述通道。
根据本发明还有的另一个方面,支柱框架具有从支柱框架横向地向外延伸的一对翼,而扶手具有可套装所述一对翼的一对钩状部分。
根据本发明仍然还有的另一个方面,铰接导轨的端部具有其截面上为弧形的形状。
根据本发明仍然还有的另一个方面,铰接导轨用螺钉固定于支柱框架上。


图1是现有技术的自动扶梯的立体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自动扶梯的支柱的侧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自动扶梯的支柱的局部视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支承及引导扶手的支柱导轨的立体视图;图5是图4所示的支柱导轨的分解立体视图;图6是沿图4的线6-6′截取的支柱导轨的剖视图;图7是沿图4的线7-7′截取的支柱导轨的剖视图;图8是处于组装状态的本发明的扶手的支柱导轨的立体视图;和图9是与摩擦带结合的铰接导轨的局部侧视图。
优选实施方式本文下面将参考各附图描述本支柱导轨的优先实施例,所述支柱导轨用于支承和引导乘客输送器中的扶手。
在本发明的这个说明中,术语“支柱”指的是乘客输送器的不同部分,在这些部分处扶手在其连续移动期间,扶手以弯曲形状移动(例如支柱被形成于图1所示的自动扶梯的进入平台及出口平台的附近)。所述支柱可包含与用于移动扶手的驱动滑轮(未显示)相邻的乘客输送器的一部分,在该部分中扶手以弯曲形状通过。
在图4及5中,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支承及引导扶手的支柱导轨100。
支柱导轨100包含摩擦带104,支柱框架101,中间导轨102和铰接导轨对103。
参考图6,摩擦带104是一种构件,当它与扶手106的内表面接触时和扶手106一起移动。摩擦带104进行循环连续的移动。在本发明的优先实施例中,摩擦带104具有内层104b和与内层104b一体制成的外层104a。外层104a具有足够大的摩擦系数以使它难于在扶手106的内表面上滑动。结果是,当扶手106移动时,摩擦带104与扶手106的滚动接触地被扶手106转动。内层104b与支承件接触,所述支承件用于支承摩擦带104的循环连续移动。为实现摩擦带104与支承件的较容易的相对运动,内层104b具有小的摩擦系数。
作为一种变型,外层104a可具有低摩擦系数。在此情况下,在扶手106的内表面与外层104a之间产生滑动接触。
作为另一个变型,为了摩擦带104的相对运动,可在内层104b与用于支承内层104b的构件102、103d之间使用润滑剂,这将在下面详细描述。
作为另一个变型,摩擦带104可具有两个构件,即外部件与内部件,它们相互分离并分别对应于优先实施例的外层及内层。内部件与外部件在径向上相互接触地设置。在此情况下,也被设置与扶手106内表面接触的外部件具有大的摩擦系数。另一方面,被设置与用于支承摩擦带的连续移动的支承件相接触的内部件具有低摩擦系数。
用于支承摩擦带104的循环连续移动的支承件的功能,通过应用支柱框架101、中间导轨102及铰接导轨对103来完成。
如图7中所示,支柱框架101具有凹槽101b,支柱的栏杆(未显示)被装入凹槽101b中。其凹槽101b套装在所述栏杆边沿的支柱框架101提供了用于支承摩擦带104及扶手106的基础结构。
支柱框架101还有一对侧壁101f,它们从支柱框架101的上部垂直地延伸;一对翼101c,它们从侧壁101f端部横向地向外延伸;和一对板件101d,它们从侧壁101f端部横向地向内延伸。在这种构造中,凹槽101b的上部分、一对侧壁101f和一对板件101d限定了通道101a,摩擦带104而通过通道101a以便循环连续移动。
中间导轨102的钩状部102a、103b、106a,铰接导轨103及扶手106被保持围绕翼对101c,以防止那些部件102、103、106,特别是扶手106偏离支柱框架101。由于扶手106相对支柱框架101的偏离,通过把制成于扶手106的两个端部的钩状部106a安装在支柱框架101的翼101c上(如上面描述过的)而被防止,这就不需要出于防止扶手106偏离的目的而有过大的扶手张紧力。
如图7所示,在支柱导轨100的组装过程中,在一对板件101d之间构成了缝隙101e,摩擦带104通过缝隙101e被导入通道101a中。由于可能与摩擦带104的内层104b接触,板件101d的下表面具有低摩擦系数。在本发明的优先实施例中,板件101d的上表面被布置得与翼101c的上表面平齐。然而,它们可以彼此具有不同的高度位置。
中间导轨102安装在翼101c及板件101d的上表面上。中间导轨102具有制成在其两个端部处的钩状部对102a,它们为包绕翼101c的形状。中间导轨102具有制成于中间导轨102上表面中心的凹陷表面102b,凹陷表面102b与摩擦带104的内层104b接触。凹陷表面102b的深度这样确定当扶手106完全地安装在位于凹陷表面102b中的摩擦带104的外层104a上时,只允许有摩擦带104的外层104a与扶手106的内表面之间的接触。同时,除了凹陷表面102b之外,中间导轨102的其余部分的上表面直接面向扶手106的内表面并可与其接触。因此,考虑到与扶手106内表面的接触或与摩擦带104内层104b的接触,希望含有凹陷表面102b的中间导轨102的上表面具有低摩擦系数。
铰接导轨103安装在支柱框架101上、邻接中间导轨102的一个端部。由于取决于铰接导轨103的位置摩擦带104的张紧力不同,因此铰接导轨103应该在支柱导轨101上设置为使摩擦带104的张紧力对于循环连续的移动是合适的。
如图6所示,铰接导轨103设有在其两个端部处形成的钩状部对103b,而凸出部103c从铰接导轨103的中心向下凸出,并且上表面103d与摩擦带104的内层104b接触。凸出部103c的下表面也与摩擦带104的内层104b接触。
如图9所示,类似于凸出部103c的上表面103d及下表面,铰接导轨103的一个端部103a也与摩擦带104的一个端部接触,在该端部处摩擦带104的前进方向改变了。较好的是铰接导轨103的端部103a在其截面上具有弧形的形状。铰接导轨103的端部103a具有低摩擦系数,以便减小与摩擦带104的摩擦。
如图5所示,铰接导轨103用螺钉105直接固定在支柱框架101上。作为一个变型,铰接导轨103可用中间导轨102的一个端部来固定在支柱框架101上,中间导轨102被配置在或包夹在它们之间。
以上述方式构造的用于支承及引导扶手106的本发明支柱导轨100的工作,将在本文下面加以描述。
在完全组装好的状态下,摩擦带104的两个端部由一对铰接导轨103支承,使得它们可移动通过由通道101a及凹陷表面102b构成的通路,这造成了循环连续的移动。
当扶手106被驱动滑轮(未显示)移动时,被置于与扶手106内表面接触的摩擦带104,由于大的摩擦系数而与扶手106一起移动。与此同时,摩擦带104的内层104b在中间导轨102的凹陷表面102b上及铰接导103的上表面103d上平滑地滑动。在移动期间,摩擦带104及扶手106开始在铰接导轨103的上表面103d上被分开。这之后,在通过铰接导轨103的端部103a及通过凸出部103c的下表面之后,摩擦带104朝另一个铰接导轨103前进,由此造成循环连续的移动。此时,由于摩擦带104的内层104b和与内层104b接触的部分,例如铰接导轨103的端部103a、铰接导轨103的上表面103d、凸出部103c的下表面、中间导轨102的凹陷表面102b和板件101d,都具有低摩擦系数,而它们之间的滑动接触不会引起对摩擦带104前进的高水平阻力,因此导致摩擦带104的安静前进。
工业适用性根据本发明的支柱导轨,所述支柱导轨用于支承及引导移动通过支柱的扶手,由于为防止扶手偏离而不需向扶手施加高水平的张紧力,可减小对扶手前进的阻力。因此,可使用具有较小容量的移动扶手的驱动装置。
与使用辊子的现有技术的支柱导轨相比,本发明的支柱导轨可提供提高了的搭乘质量,因为它在工作期间减小了噪音及震动。
另外,因为它没有涉及辊子及外围装置的现有技术的支柱导轨的各种问题,本发明的支柱导轨提高了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
1.用于支承扶手的一种支柱导轨,包括摩擦带,它具有闭合的弯曲形状和含有与扶手内表面接触的外表面;和支承装置,它用于支承摩擦带的内表面,以允许摩擦带进行绕支承装置的连续移动。
2.如权利要求1的支柱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带包括内层及外层,外层的摩擦系数大于内层的摩擦系数。
3.如权利要求1的支柱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装置包括支柱框架,在其顶部处具有一对板件,所述板件互相分离并在支柱框架的纵方向延伸;中间导轨,它安装在板件对上并具有与摩擦带内表面接触的凹陷表面;和一对铰接导轨,它们安装于与中间导轨的端部相邻的支柱框架上,铰接导轨的一个端部提供用于支承摩擦带连续移动的支承表面。
4.如权利要求3的支柱导轨,其特征在于摩擦带经过的通道形成于板件对的下方。
5.如权利要求4的支柱导轨,其特征在于在支柱导轨的组装过程中,板件对之间形成有缝隙,摩擦带通过缝隙被引导入通道。
6.如权利要求3的支柱导轨,其特征在于支柱框架具有从支柱框架横向地向外延伸的一对翼,而扶手具有可安装在所述翼对上的一对钩状部。
7.如权利要求3的支柱导轨,其特征在于铰接导轨的端部在其截面上具有弯曲的形状。
8.如权利要求3的支柱导轨,其特征在于铰接导轨用螺钉固定在支柱框架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用于支承扶手的支柱导轨,它包括摩擦带,摩擦带具有闭合的弯曲形状和含有与扶手内表面接触的外表面;和支承件,支承件用于支承摩擦带的内表面,以允许摩擦带进行绕支承件的循环连续的移动。支承件含有支柱框架,支柱框架在其上部分具有一对板件,其中各板件相互分离并在支柱框架的纵方向延伸。中间导轨安装在一对板件上,并具有与摩擦带内表面相接触的凹陷表面。一对铰接导轨安装在支柱框架上,邻接于中间导轨的两个端部,其中铰接导轨的端部设置有支持摩擦带的循环连续的移动的支承表面。
文档编号B66B23/22GK1910108SQ200580002580
公开日2007年2月7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16日
发明者J·K·李 申请人:奥蒂斯电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