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线绳槽卷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01754阅读:8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折线绳槽卷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起升机构和变幅机构中卷绕钢丝绳的部件,尤其涉及一种折线绳
槽卷筒。
背景技术
卷筒组是起重机起升机构和变幅机构中卷绕钢丝绳的部件,带有绳槽的卷筒有助 于钢丝绳整齐的排列,避免钢丝绳乱绳,从而保证起重机顺利的进行作业。卷筒的绳槽通常有两种形式螺旋式和折线式。螺旋式绳槽有易加工、价格低的优 点,能够将第一层钢丝绳整齐的卷绕在整个卷筒上,但在多层卷绕时,由于上下层钢丝绳的 卷绕旋向相反,这种绳槽不能顺利的引导钢丝绳从第一层过渡到第二层且沿卷筒筒壁整齐 地绕回,上层钢丝绳不能很好地落入下层钢丝绳形成的螺旋槽内,每卷绕一圈,上下层钢丝 绳之间必有两处交叉过渡的位置,此交叉过渡处在卷筒筒壁上的位置不是完全固定的,从 而有可能引起钢丝绳排列不整齐,多层卷绕时易产生乱绳的现象。因此,技术人员研究出折线绳槽卷筒。折线绳槽卷筒的特点是绳槽在卷筒筒壁的 每一周范围内,有大约75% 80 %的绳槽为直线段,其余少部分为斜线绳槽。钢丝绳在进 行多层卷绕时,通过斜线绳槽来固定上层钢丝绳与下层钢丝绳交叉过渡的位置,在绳槽直 线段,上层钢丝绳完全落入下层钢丝绳两相邻的绳圈形成的直线沟槽内,使上下层钢丝绳 之间的接触改善,提高了钢丝绳的使用寿命。而在设计时,必须再配合卷筒两端带有引导机 构,引导钢丝绳顺利爬升返回,避免钢丝绳由于相互切入挤压而造成的乱绳,且减少磨损, 使钢丝绳卷绕按设计者的意图一层层的整齐排列。可见,引导机构的设置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引导机构,则钢丝绳在由下层向上 层过渡时,必然受到严重的挤压、磨损而缩短钢丝绳的寿命,且不能保证固定钢丝绳返回时 的位置,即在上层钢丝绳的起始位置处没有将上下层钢丝绳的交叉过渡位置固定下来,从 而可能引起排绳不整齐。目前,折线绳槽主要有单折线和双折线两种,每种绳槽在结构上主要由两个部分 组成折线绳槽和引导凸台,折线绳槽保证钢丝绳在第一层顺利缠绕,引导凸台引导钢丝绳 实现每层之间的顺利爬升。双折线绳槽是在卷筒筒壁一周范围内布置有两段直线绳槽和两 段斜线绳槽,直线绳槽和斜线绳槽相间布置,直线绳槽和卷筒法兰端面保持平行,斜线绳槽 与直线绳槽成一定角度相连接,每段斜线绳槽沿轴向(本文中所述轴向为卷筒的轴向,径 向也为卷筒的径向)前进半个节距,钢丝绳沿卷筒筒壁卷绕一周经过两段斜线绳槽沿轴向 绕进一个节距。为了使折线绳槽能更好地工作,如何设置出更加合适的引导机构,更好地引导钢 丝绳进行逐层爬升以及整齐缠绕,成为技术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折线绳槽卷筒,可以对钢丝绳进行整齐缠绕,并减少乱绳、磨损等现象。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折线绳槽卷筒,用于卷绕钢丝绳,包括 出绳口、依次相连的第一斜线绳槽、第一直线绳槽、第二斜线绳槽、第二直线绳槽,所述出绳 口设置于第二斜线绳槽与第二直线绳槽之间,所述折线绳槽卷筒还包括出绳口侧凸台,呈弧形,沿卷筒筒壁设置于卷筒出绳口一侧,包括第一段出绳口侧凸台,弧长及位置与钢丝绳从出绳口开始卷绕遇到的第一斜线绳 槽相对应,轴向宽度为由0逐渐增加为半个节距,径向厚度为一层钢丝绳的高度;第二段出绳口侧凸台,弧长及位置与第一直线绳槽相对应,轴向宽度为半个节距, 径向厚度为一层钢丝绳的高度;以及第三段出绳口侧凸台,弧长及位置与第二斜线绳槽相对应,轴向宽度从半个节距 逐渐增加到一个节距,径向厚度沿钢丝绳卷绕方向包括呈阶梯状的两个部分,一部分径向 厚度由一层钢丝绳的高度逐渐增加到二层钢丝绳的高度,用于将第二层钢丝绳抬升到第三 层的高度,其余部分的径向厚度是一层钢丝绳的高度,用于引导第二层钢丝绳在第二直线 绳槽的位置落入第一层钢丝绳相邻两个绳圈所形成的直线沟槽内;以及非出绳口侧凸台,呈弧形,沿卷筒筒壁设置于卷筒非出绳口一侧,包括第一段非出绳口侧凸台,弧长及位置与钢丝绳从出绳口开始卷绕遇到的第一斜线 绳槽相对应,轴向宽度从半个节距逐渐缩小为0,径向厚度为一层钢丝绳的高度;第二段非出绳口侧凸台,弧长及位置与第二斜线绳槽相对应,轴向宽度从一个节 距逐渐减小到半个节距,径向厚度由0逐渐增加到一层钢丝绳的高度,用于将第一层钢丝 绳抬升到第二层的高度;第三段非出绳口侧凸台,弧长及位置与第二直线绳槽相对应,轴向宽度为半个节 距,径向厚度为一层钢丝绳的高度。本发明通过在卷筒筒壁上出绳口一侧设置三段凸台结构,使钢丝绳可以顺利地缠 绕在第一层的折线绳槽内,并配合设置非出绳口一侧的三段凸台结构,通过两侧凸台配合 使用,引导钢丝绳从第一层顺利过渡到第二层、第三层直至以后的多层,使钢丝绳进行整齐 缠绕,减少乱绳、磨损等现象,从而可以延长钢丝绳使用寿命,减少生产成本。


图IA为第--段出绳口侧凸台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IB为第--段出绳口侧凸台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A为第二二段出绳口侧凸台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2B为第二二段出绳口侧凸台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A为第三三段出绳口侧凸台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3B为第三三段出绳口侧凸台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A为第--段非出绳口侧凸台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4B为第--段非出绳口侧凸台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A为第二二段非出绳口侧凸台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5B为第二二段非出绳口侧凸台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A为第三三段非出绳口侧凸台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6B为第三段非出绳口侧凸台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折线绳槽卷筒展开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的卷筒的凸台结构中Hl及2H1的高度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的钢丝绳排列效果图。图10为现有技术中的钢丝绳排列效果图。图11为折线绳槽与卷筒上一体成型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折线绳槽加工在分体式衬套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主要思想是通过将卷筒出绳口侧的凸台设置成三段结构,由第一段出绳 口凸台引导钢丝绳与第一斜线绳槽相适应并沿轴向前进半个节距;之后,第二段出绳口凸 台引导钢丝绳与第一直线绳槽相适应,继续缠绕;之后第三段出绳口凸台引导钢丝绳与第 二斜线绳槽相适应并在轴向上再前进半个节距。从而实现使钢丝绳稳定地在折线绳槽的第 一层进行缠绕。本发明并设置了与出绳口侧的凸台相配合的非出绳口侧的凸台,也为三段结构, 与出绳口侧的凸台配合将钢丝绳顺利引导到第二层、第三层直至以后的多层。本发明适用于三层以上的钢丝绳的缠绕,三层以内需要引导凸台,三层以上无法 设置引导凸台,主要靠下层钢丝绳和引导侧楔的引导,三角形引导侧楔的高度要适应所缠 绕的层数。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在本发明中,折线绳槽卷筒用于卷绕钢丝绳,包括出绳口、依次相连的第一斜线绳 槽、第一直线绳槽、第二斜线绳槽、第二直线绳槽,所述出绳口设置于第二斜线绳槽与第二 直线绳槽之间,钢丝绳的缠绕方向为第二直线绳槽_第一斜线绳槽_第一直线绳槽_第二 斜线绳槽,如此循环。所述两段直线绳槽长度均为沿卷筒筒壁(在本发明的下述实施例中,所述卷筒筒 壁均指卷筒外壁)对应圆周角为135度的弧长,所述两段斜线绳槽长度均为沿卷筒筒壁对 应圆周角为45度的弧长,当然,所述直线绳槽与斜线绳槽的长度也可以为其他的数值,本 发明对此不加以限定。所述折线绳槽卷筒还包括出绳口侧凸台和非出绳口侧凸台,沿卷筒 筒壁设置于卷筒出绳口侧和非出绳口侧,分别包括三段凸台结构,下面参照图IA-图1B、图 2A-图2B、图3A-图3B及图7所示说明第一段出绳口凸台、第二段出绳口凸台、第三段出绳 口凸台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对本发明的凸台结构进行描述,本发明采用了凸台展开状态 示意图,而这些凸台展开状态图仅为示意,实际应用中的尺寸比例可能与附图展现的不同, 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尺寸比例,只要能满足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即可以实现本发 明的目的。以下所有附图中示出了钢丝绳缠绕方向Z。图IA-图IB所示为第一段出绳口侧凸台71,长度为对应圆周角为45度的弧长bl, 与钢丝绳从出绳口 70 (图7所示)开始卷绕遇到的第一斜线绳槽701 (图7所示)相对应, 轴向宽度为由0逐渐增加为半个节距a,该逐渐增加的面为一斜面,径向厚度为一层钢丝绳的高度Hl ;第一段出绳口侧凸台71可以填补第一斜线绳槽701与卷筒第一端面77之间的 空隙,其作用是使钢丝绳与第一斜线绳槽701相适应并沿卷筒轴向前进半个节距。图2A-图2B所示为第二段出绳口侧凸台72,长度为对应圆周角为135度的弧长 b2,与第一直线绳槽702(图7所示)对应,轴向宽度为半个节距a,径向厚度为一层钢丝绳 的高度H1,第二段出绳口侧凸台72可以填补第一直线绳槽702与卷筒第一端面77之间的 空隙,其作用是引导钢丝绳与第一直线绳槽702相适应,并继续缠绕。图3A-图3B所示为第三段出绳口侧凸台73,长度为对应圆周角为45度的弧长,与 第二斜线绳槽703 (图7所示)相对应,轴向宽度从半个节距a向卷筒第二端面78 (图7所 示)方向逐渐增加到一个节距2a,该逐渐增加的面为一斜面,径向厚度在沿钢丝绳缠绕方 向Z包括呈阶梯状的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的径向厚度由一层钢丝绳的高度逐渐增加到二层 钢丝绳的高度,该逐渐增加的面为一曲面,用来将第二层钢丝绳抬升到第三层的高度,第二 部分径向厚度是一层钢丝绳的高度H1,用来引导第二层的最后一圈钢丝绳以与前一圈钢丝 绳相同的方式缠绕。非出绳口侧凸台包括三段凸台结构,下面参照图4A-图4B、图5A-图5B、图6A-图 6B及图7所示说明第一段非出绳口凸台、第二段非出绳口凸台、第三段非出绳口凸台的结 构。图4A-图4B所示为第一段非出绳口侧凸台74,长度为对应圆周角为45度的弧长, 与钢丝绳从出绳口开始卷绕遇到的第一斜线绳槽701相对应,轴向宽度从半个节距a逐渐 缩小为0,径向厚度为一层钢丝绳的高度Hl ;其作用是引导第一层钢丝绳的最后一圈与上 一圈钢丝绳的缠绕方式一致,即沿第一斜线绳槽继续缠绕。图5A-图5B所示为第二段非出绳口侧凸台75,长度为对应圆周角为45度的弧长, 与第二斜线绳槽703相对应,轴向宽度从一个节距2a逐渐减小到半个节距a,径向厚度由0 逐渐增加到一层钢丝绳的高度H1,呈曲面增加;其作用是将第一层钢丝绳抬高到第二层钢 丝绳的高度,以使钢丝绳从第一层顺利过渡到第二层,直至遇到第三段非出绳口侧凸台。图6A-图6B所示为第三段非出绳口侧凸台76,长度为对应圆周角为135度的弧 长,与第二直线绳槽704相对应,轴向宽度为半个节距a,径向厚度为一层钢丝绳的高度Hl。 可见,图6所示的第三段非出绳口侧凸台76的结构与图2所示的第二段出绳口侧凸台72 的结构相同。为了实现本发明钢丝绳在各层之间的顺利过渡,在第一段出绳口侧凸台71的位 置还需设置第一三角形引导侧楔80,引导从第二层、第三层直至以后的各层钢丝绳沿轴向 前进,落在下层钢丝绳所形成的直线沟槽内;并且在第一段非出绳口侧凸台74处与第二层 钢丝绳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第二三角形引导侧楔79,其作用是当第二层钢丝绳缠绕到此为 止时,使钢丝绳在轴向上前进半个节距,以使第二层与第一层之间的交叉处保持在斜线绳 槽的位置。以后各层所设置的引导侧楔作用与此相同。参照图7所示,为本发明的折线绳槽卷筒展开结构示意图。图7中椭圆形的槽是 是用来固定钢丝绳的楔槽。如图7所示,为了使钢丝绳沿绳槽卷绕完第一层后,能顺利的爬升到第二层并按 照和第一层相同的卷绕方法整齐的排列在光筒上,需在卷筒两侧布置引导凸台。卷筒出绳 口侧的凸台及非绳口侧的凸台均由三段组成。
参照图7,出绳口 70设置于第二斜线绳槽703第二直线绳槽704之间的位置。第一出绳口侧凸台71为图示180° 225°范围内圆周角为45°的凸台,与钢丝 绳从出绳口 70开始卷绕遇到的第一斜线绳槽701相对应,第一出绳口侧凸台71的轴向宽 度由0逐渐增加为半个节距宽,厚度为一层绳高Hl (如图1所示)。第二出绳口侧凸台72为图示225° 0°范围内圆周角为135°的凸台,这一段与 第一 702直线绳槽相对应,轴向宽度为半个节距,径向厚度为一层绳高H1,凸台的宽度和厚 度都保持不变。(如图2所示)第三出绳口侧凸台73为0° 45°范围内圆周角为45°的凸台,这段凸台与第 二斜线绳槽703相对应,轴向宽度从半个节距逐渐增加到一个节距,径向厚度呈阶梯状分 为两个部分,阴影部分的径向厚度是一层绳高H1,用来过渡第二层钢丝绳,其余部分的径向 厚度由一层绳高Hl逐渐增加到两层绳高2H1,用来将第二层钢丝绳抬升到第三层的高度。 (如图3所示)第一出绳口侧凸台71这一角度范围内需在卷筒两侧端部法兰上对称的增设三角 形引导侧楔,当钢丝绳爬升到第二层及以后各层卷绕到此处时,引导侧楔能引导钢丝绳在 没有绳槽的情况下依然保持斜线_直线-斜线_直线的卷绕方式与下层钢丝绳交叉过渡, 使上下层钢丝绳之间的交叉处位于斜线段,而在直线绳槽部分,钢丝绳落在下层邻近的两 圈钢丝绳形成的直线沟槽内。第一非出绳口侧凸台74为图示180° 225°范围内圆周角为45°的与第一斜 线绳槽701对应的凸台,轴向宽度从半个节距逐渐缩小为0,径向厚度为一层绳高Hl ;(图4 所示)第二非出绳口侧凸台75为0° 45°范围内圆周角为45°的与第二斜线绳槽 703对应的凸台,轴向宽度从一个节距逐渐减小到半个节距,径向厚度由0逐渐增加到一层 绳高Hl ;(图5所示)第三非出绳口侧凸台76为45° 180°范围内圆周角为135°的与第二直线绳槽 704相对应的凸台,其轴向宽度和径向厚度与第二出绳口侧凸台72相同。(图6所示)下面对本实施例中的钢丝绳缠绕过程进行说明,以使对卷筒的引导凸台结构实现 更好地理解。图中实线所示为第一层钢丝绳01的缠绕,虚线所示为第二层钢丝绳02的缠 绕。当第一层钢丝绳01实际缠绕时,从出绳口 70处沿第二直线绳槽704缠绕,直至遇 到第一段出绳口侧凸台71,由于第一段出绳口侧凸台71与第一斜线绳槽701相对应,第一 段出绳口侧凸台71填补了第一斜线绳槽701与卷筒第一端面77之间的空隙,并可以引导 第一层钢丝绳沿第一斜线绳槽701缠绕,在轴向上向卷筒的第二端面78的方向前进半个节 距,直至遇到第二段出绳口侧凸台72 ;所述第二段出绳口侧凸台72可以填补第一直线绳槽 702与卷筒第一端面77之间的空隙,并引导第一层钢丝绳沿第一直线绳槽702缠绕,直至遇 到第三段出绳口侧凸台73,第三段出绳口侧凸台73与第二斜线绳槽703相对应,填补了第 二斜线绳槽703与卷筒第一端面77之间的空隙,引导第一层钢丝绳沿第二斜线绳槽703缠 绕,之后,第一层钢丝绳01就这样直线-斜线-直线-斜线地缠绕,直至缠绕第一层的最后 一圈,遇到第一段非出绳口侧凸台74。第一段非出绳口侧凸台74引导第一层钢丝绳01在第一斜线绳槽701上缠绕,之后紧贴卷筒第二端面78,在第一直线绳槽702继续缠绕,直至遇到第二段非出绳口侧凸台 75,由第二段非出绳口侧凸台75将第一层钢丝绳的最后一圈抬起到第二层钢丝绳02的高 度,直至遇到第三段非出绳口侧凸台76,第三段非出绳口侧凸台76使第二层钢丝绳02的第 一圈缠绕落入第三段非出绳口侧凸台76与第一层的最后一圈钢丝绳形成的直线沟槽内, 继续缠绕,直至遇到第二引导侧楔79,第二引导侧楔79引导第二层钢丝绳02在第一斜线 绳槽701的位置与第一层钢丝绳01交叉,并在轴向上前进半个节距,之后落入第一层最后 两圈钢丝绳形成的直线沟槽内,继续缠绕,直至到第二斜线绳槽703的位置,与之前被抬起 的第二层的第一圈钢丝绳紧贴缠绕,在轴向上又前进了半个节距,使第二层钢丝绳02在第 二斜线绳槽703的位置与第一层钢丝绳01又一次交叉,之后第二层钢丝绳就这样直线_斜 线-直线-斜线地缠绕,直至缠绕第二层钢丝绳02最后一圈的起始处,所述起始处在第三 段出绳口侧凸台73之处,借由第三段出绳口侧凸台73在径向上一层绳高的位置,保持斜 线-直线缠绕,即第二层钢丝绳02的最后一圈沿轴向前进半个节距,之后在第一层钢丝绳 01的第一圈与第二圈所形成的直线沟槽内继续缠绕,直至遇到第一引导侧楔80,第一引导 侧楔80引导第二层最后一圈钢丝绳在轴向上向卷筒的第一端面77的方向再前进半个节 距,在第一直线绳槽702的位置与卷筒第一端面77贴合缠绕,直至缠绕到第三段出绳口侧 凸台73之处。借由第三段出绳口侧凸台73在径向上两层绳高的位置,将第二层钢丝绳02抬高 到第三层钢丝绳03的高度,继续缠绕。图8为本发明的卷筒的凸台结构中一层绳高Hl及两层绳高2H1的高度示意图。图9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绳槽卷筒的卷绳缠绕在卷筒上的状况,各层卷绳缠绕 的圈数相同、均勻,即带有上述绳槽结构和引导凸台的卷筒能使每一层钢丝绳的圈数都相 等,与奇偶数层钢丝绳圈数差一个的卷筒相比,这种卷筒将奇数层上卷筒两端的空档平分 到了每一层,从而降低了钢丝绳陷入空档、挤压磨损的可能性。而图10所示的情况则是各 层圈绳有不等的情况,图中,上二层的两端均有空档,相当于在卷筒总长上有一个绳径宽的 空档,若钢丝绳在排绳过程中使一侧的空档偏大,则其上层的钢丝绳易陷入该空档,从而引 发额外的磨损。(如图9所示)与奇偶数层钢丝绳圈数差一个的卷筒(如图10所示)相比, 图9所示的这种卷筒将奇数层上卷筒两端的空档平分到了每一层,从而降低了钢丝绳陷入 空档、挤压磨损的可能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折线绳槽可以直接在卷筒上加工成型(图11),第二实施 例中折线绳槽卷筒可以制成带有这种绳槽的分体式衬套(图12),即将衬套沿轴向分割成 两部分,通过螺栓与光面卷筒连接在一起。如果采用分体式卷筒衬套,则卷筒两端面的引导 侧楔需和光面卷筒一起加工成型。这种结构的卷筒能使钢丝绳卷绕平滑,有效地避免乱绳 的问题,延长钢丝绳的使用寿命。三角形引导侧楔的顶点处沿卷筒轴向的宽度为四分之一个节距,其径向的高度要 适应所缠绕的层数,即从和凸台连接处一直到钢丝绳的最顶层,和凸台结构分开来说明是 因为在分体式卷筒衬套结构中引导侧楔是无法和卷筒衬套一起加工的,只能事先在光面卷 筒的一体成形。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 进一步限定,而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技术的人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 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一种折线绳槽卷筒,用于卷绕钢丝绳,包括出绳口、依次相连的第一斜线绳槽、第一直线绳槽、第二斜线绳槽、第二直线绳槽,所述出绳口设置于第二斜线绳槽与第二直线绳槽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折线绳槽卷筒还包括出绳口侧凸台,呈弧形,沿卷筒筒壁设置于卷筒出绳口一侧,包括第一段出绳口侧凸台,弧长及位置与钢丝绳从出绳口开始卷绕遇到的第一斜线绳槽相对应,轴向宽度为由0逐渐增加为半个节距,径向厚度为一层钢丝绳的高度;第二段出绳口侧凸台,弧长及位置与第一直线绳槽相对应,轴向宽度为半个节距,径向厚度为一层钢丝绳的高度;以及第三段出绳口侧凸台,弧长及位置与第二斜线绳槽相对应,轴向宽度从半个节距逐渐增加到一个节距,径向厚度沿钢丝绳卷绕方向包括呈阶梯状的两个部分,一部分径向厚度由一层钢丝绳的高度逐渐增加到二层钢丝绳的高度,用于将第二层钢丝绳抬升到第三层的高度,其余部分的径向厚度是一层钢丝绳的高度,用于引导第二层钢丝绳在第二直线绳槽的位置落入第一层钢丝绳相邻两个绳圈所形成的直线沟槽内;以及非出绳口侧凸台,呈弧形,沿卷筒筒壁设置于卷筒非出绳口一侧,包括第一段非出绳口侧凸台,弧长及位置与钢丝绳从出绳口开始卷绕遇到的第一斜线绳槽相对应,轴向宽度从半个节距逐渐缩小为0,径向厚度为一层钢丝绳的高度;第二段非出绳口侧凸台,弧长及位置与第二斜线绳槽相对应,轴向宽度从一个节距逐渐减小到半个节距,径向厚度由0逐渐增加到一层钢丝绳的高度,用于将第一层钢丝绳抬升到第二层的高度;第三段非出绳口侧凸台,弧长及位置与第二直线绳槽相对应,轴向宽度为半个节距,径向厚度为一层钢丝绳的高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线绳槽卷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引导侧楔,设置于所 述第一段出绳口侧凸台处第一层绳高以上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线绳槽卷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引导侧楔,设置于所 述第一段非出绳口侧凸台处第一层绳高以上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线绳槽卷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绳槽、第二直线绳槽 长度均为沿卷筒筒壁对应圆周角为135度的弧长,所述第一斜线绳槽、第二斜线绳槽长度 均为沿卷筒筒壁对应圆周角为45度的弧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线绳槽卷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绳口侧凸台及所述非出绳 口侧凸台与卷筒一体成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线绳槽卷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绳口侧凸台及所述非出绳 口侧凸台设置于分体式衬套,所述分体式衬套通过螺栓与光面卷筒连接在一起。
7.如权利要求3述的折线绳槽卷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侧楔、第二引导侧楔和 光面卷筒一体成型。
8.如权利要求3述的折线绳槽卷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侧楔、第二引导侧楔均 为三角形。
9.如权利要求1述的折线绳槽卷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出绳口侧凸台逐渐增加 的面及所述第三段出绳口侧凸台逐渐增加的面为平面。
10.如权利要求1述的折线绳槽卷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非出绳口侧凸台逐渐缩小的面、所述第二段非出绳口侧凸台逐渐缩小的面为平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折线绳槽卷筒,第一段出绳口侧凸台与第一斜线绳槽相对应,轴向由0逐渐增加半个节距,径向一层钢丝绳高度;第二段出绳口侧凸台与第一直线绳槽相对应,轴向半个节距,径向一层钢丝绳的高度;第三段出绳口侧凸台与第二斜线绳槽相对应,轴向从半个节距逐渐增加到一个节距,径向包括呈阶梯状的两部分;第一段非出绳口侧凸台与第一斜线绳槽相对应,轴向从半个节距逐渐缩小0,径向一层钢丝绳的高度;第二段非出绳口侧凸台与第二斜线绳槽相对应,轴向从一个节距逐渐减小到半个节距,径向由0逐渐增加到一层钢丝绳的高度;第三段非出绳口侧凸台与第二直线绳槽相对应,轴向半个节距,径向一层钢丝绳的高度。本发明使钢丝绳进行整齐缠绕。
文档编号B66D1/30GK101955137SQ20091015814
公开日2011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13日
发明者李全强, 满晓燕 申请人:北京京城重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