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03064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持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手持电子装置,且特别是关于一种可实现站立功能的手持电子
直O
背景技术
手持电子装置是指可让使用者随身携带及操作使用的电子装置。手持电子装置通 常具有较小的体积与重量,以便于使用者随身携带。常见的手持电子装置有移动电话、多媒 体播放器、个人数字助理、掌上型游戏机、手持卫星导航仪及笔记本电脑等。目前市面上所贩售的手持电子装置通常没有配备支撑架或脚架。因此,当使用者 欲将手持电子装置放置于桌面上来欣赏影片时,则必须将手持电子装置放置在辅助工具, 例如与手持电子装置相容的一底座(dock)上,才能够使手持电子装置站立起来。换句话 说,使用者必须添购可搭配手持电子装置的底座,才能实现手持电子装置的站立功能,因此 将造成额外的支出。同时,底座不利于携行,使用者通常无法随身携带底座外出,使得手持 电子装置搭配底座实现的站立功能受到使用场合的限制。另一方面,若仅是由使用者采用 手持的方式,也会有使用不便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实现站立功能的手持电子装置,能让使用者在使用手持电子装 置时不需借由其他工具或是用手握持手持电子装置。本发明提出一种手持电子装置,包括第一机体、第二机体、脚架及齿轮组。第一机 体具有第一齿条。第二机体滑设于第一机体。脚架滑设于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之间。脚架 具有第二齿条。齿轮组具有第一啮合部及第二啮合部,且沿转轴枢设于第二机体。第一啮 合部啮合于第一齿条,且第二啮合部啮合于第二齿条。当第一机体沿操作方向相对第二机 体平移第一距离时,第一机体借由第一齿条带动齿轮组转动,且脚架借由第二齿条被齿轮 组带动,而沿操作方向相对第二机体平移大于第一距离的第二距离。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齿轮组包括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具有 第一啮合部。第二齿轮具有第二啮合部,其中第二齿轮固设于第一齿轮并枢设于第二机体, 且转轴通过第一齿轮的转动中心及第二齿轮的转动中心。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机体具有滑槽,第一齿轮位于滑槽内,而第一 齿条设于滑槽内壁,使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滑槽的延伸方向实质上平行于操作方向。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脚架包括滑动部、支撑部及弹性件。滑动部滑设于 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之间。支撑部枢接于滑动部。弹性件连接于滑动部及支撑部之间,以 提供力矩使支撑部沿着远离第一机体的方向而相对于滑动部枢转。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齿条与第二齿条位于齿轮组的同一侧。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手持电子装置还包括屏幕,配置于第一机体,其中屏幕与第二机体分别位于第一机体相对的两侧。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手持电子装置还包括喇叭,配置于第二机体面向 第一机体的一侧,在第一机体沿操作方向相对第二机体平移第一距离之后,第一机体暴露 出喇叭。基于上述,当使用者欲使用手持电子装置时,只需将第一机体相对于第二机体沿 操作方向滑动,脚架即可借由第一齿条、第二齿条及齿轮组的带动而被第二机体暴露出来, 进而可朝着远离第一机体的方向枢转。因此,本发明的手持电子装置可借由脚架而站立于 一表面上,使用者不须经由手持或是辅助工具便可进行例如观赏影片或是聆听音乐等动 作。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 细说明如下。


图IA至图IC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手持电子装置实现站立功能的操作流程图。图2为图IA的手持电子装置的部分构件立体图。图3为图IA的手持电子装置的部分构件分解透视图。图4为图IA的手持电子装置的部分构件立体图。图5为图IA的手持电子装置的部分构件分解透视图。图6为图IB的手持电子装置的部分构件立体图。图7为图IB的手持电子装置的部分构件立体图。图8为图IA的手持电子装置的侧视示意图。图9为图IB的手持电子装置的侧视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手持电子装置110:第一机体112、116、118、122 滑槽114、1;32:齿条120 第二机体130 脚架134 滑动部136 支撑部138 弹性件140 齿轮组142 第一齿轮142a 第一啮合部144 第二齿轮144a 第二啮合部150 喇叭160 组件
170:屏幕A 转轴D 操作方向L1、L2、L3:距离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A至图IC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手持电子装置实现站立功能的操作流程图。请 参考图1A,本实施例的手持电子装置100包括第一机体110及第二机体120。第二机体120 滑设于第一机体110。在本实施例中,手持电子装置100例如是滑盖式手机、滑盖式个人数 位助理、滑盖式多媒体播放器或其他滑盖式手持电子装置。在本实施例中,手持电子装置100的第一机体110上具有屏幕170,其例如是液晶 显示屏幕。此外,为了实现多媒体影音功能,手持电子装置100的第二机体120上更可设置 有喇叭150 (标示于图1C)。喇叭150配置于第二机体120面向第一机体110的一侧,而屏 幕170与第二机体120分别位于第一机体110的相对两侧。当使用者沿操作方向D推动第 一机体110相对第二机体120移动时,第一机体110可暴露出喇叭150 (如图IC所示)。如 此一来,使用者即可同时观赏屏幕170所播放的影片,并且聆听喇叭150所播放的音乐。反 之,当使用者不再使用手持电子装置100时,则将第一机体110推回原本的位置即可。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实现手持电子装置100的站立功能,以便于使用者使用手持 电子装置100的影音功能,本实施例的手持电子装置100进一步整合了隐藏式的脚架130。 在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为图IA所示的收合状态时,脚架130被收纳于手持电子装 置100中,而当使用者操作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相对移动而成为如图IB所示的展 开状态过程中,脚架130会同步伸出手持电子装置100外。之后,如图IC所示,脚架130可 朝着远离第一机体110的方向枢转,以使手持电子装置100借由脚架130而站立于一平面 上,进而可让使用者较为轻松地观看屏幕170。以下更配合图式进一步说明手持电子装置 100内部机构及其作动流程。图2为图IA的手持电子装置的部分构件立体图。图3为图IA的手持电子装置的 部分构件分解透视图。为使图示较为清楚,图2及图3未示出出图IA的第一机体110。请 参考图2及图3,本实施例的脚架130具有齿条132并滑设于第二机体120的滑槽122,且 手持电子装置100还包括齿轮组140。各齿轮组140包括第一齿轮142及第二齿轮144,第 一齿轮142具有第一啮合部142a,而第二齿轮144具有第二啮合部IMa。第二齿轮144固 设于第一齿轮142并沿通过第一齿轮142转动中心及第二齿轮144转动中心的转轴A枢设 于第二机体120,其中第二啮合部14 啮合于齿条132。图4为图IA的手持电子装置的部分构件立体图。图5为图IA的手持电子装置的 部分构件分解透视图。为使图示较为清楚,图4及图5未示出出图IA的第二机体120。请 参考图4及图5,第一机体110具有齿条114,且第一齿轮142的第一啮合部142a(标示于 图3)啮合于齿条114。脚架130除了滑设于第二机体120的滑槽122(示出于图3)之外, 亦同时滑设于第一机体110的滑槽112。换句话说,第一机体110的滑槽112对位于第二机 体120的滑槽122,而使脚架130可借由滑槽112及滑槽122滑设于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 体120之间。
第一机体110具有实质上平行于操作方向D的滑槽116,第一齿轮142(标示于图 3)位于滑槽116内,而齿条114设于滑槽116内壁,使第一齿轮142与齿条116啮合。此 外,本实施例的齿条114与齿条132位于齿轮组140的同一侧,借此,当第一机体110沿操 作方向D相对第二机体120平移而带动齿轮组140转动时,脚架130可被齿轮组140带动 而同样沿操作方向D相对第一机体110及第二机体120平移。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机 体110例如是借由示出于图2至图5的组件160滑设于第二机体120,其中各组件160固设 于第二机体120并滑设于第一机体110的滑槽118。图6为图IB的手持电子装置的部分构件立体图。图7为图IB的手持电子装置的 部分构件立体图。为使图示较为清楚,图6未示出出图IB的第一机体110,且图7未示出出 图IB的第二机体120。在第一机体110从图IA所示出的位置沿操作方向D相对第二机体 120平移至图IB所示的位置的过程中,第一机体110会借由图4中的齿条114与图2中的 第一齿轮142的啮合带动枢设于第二机体120的齿轮组140转动。齿轮组140则借其第二 齿轮144与第二齿条132的啮合带动脚架130沿操作方向D相对第一机体110平移至图6 及图7所示的位置,其中脚架130相对第一机体平移距离Ll并相对第二机体120平移距离 L2。更详细地说,不同齿数的第一齿轮142及第二齿轮144的组合将可产生不同的平移距 离Ll以及平移距离L2,以满足各种设计上的需求。图8为图IA的手持电子装置的侧视示意图。图9为图IB的手持电子装置的侧视 示意图。详细地说,借由选用分别具有特定规格的第一齿轮142、第二齿轮144、齿条132及 齿条114并以上述方式进行作动,可使第一机体110从图8所示的位置沿操作方向D相对 第二机体120平移距离L3至图9所示的位置,而带动脚架130沿操作方向D相对第一机体 110平移距离Li,并沿操作方向D相对第二机体120平移距离L2。借此,使用者仅需通过单手操作手持电子装置100,使第一机体110相对第二机体 120滑动,就可以使脚架130伸出手持电子装置100并朝着远离第一机体110的方向枢转 (如图IC所示),以实现手持电子装置100的站立功能。因此,使用者可免去繁复的操作步 骤,相当省时省力。另外,本实施例的手持电子装置100具有待机时可完全收纳(隐藏)脚 架130,而使用时可伸出足够长度的脚架130至手持电子装置100外的特色。亦即,在本实 施例的作动流程中,脚架130相对第二机体120移动的距离L2会大于第一机体110相对第 二机体120移动的距离L3,使得伸出手持电子装置100外的脚架130具有足够的长度,足以 稳固支撑手持电子装置100,而使手持电子装置100不至于因重心不稳而倾倒。接着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脚架130相对第一机体110枢转的方式。请参考图2至 图5,在本实施例中,脚架130包括滑动部134、支撑部136及弹性件138。滑动部134借由 第一机体110的滑槽112及第二机体120的滑槽122滑设于第一机体110及第二机体120 之间。支撑部136枢接于滑动部134。弹性件138连接于滑动部134及支撑部136之间,以 提供力矩使支撑部138沿着远离第一机体110的方向而相对于滑动部134枢转。在本实施 例中,弹性件138例如为扭簧。当手持电子装置100处于图IA所示的状态时,第二机体120抵抗弹性件138的弹 性力而将支撑部136压置于第一机体110,使支撑部136无法沿着远离第一机体110的方向 而相对于滑动部Π4枢转。在使用者将第一机体110从图IA所示位置推至图IB所示位置 之后,第二机体120不再压置支撑部136,而使支撑部136借弹性件138的弹性力沿着远离第一机体Iio的方向而相对于滑动部134枢转至图IC所示位置,以提供支撑手持电子装置 100于一平面的功能。当然,本实施例的手持电子装置100也可不需要搭配弹性件138。此 时,使用者须手动调整支撑部136的角度。综上所述,当使用者欲使用手持电子装置时,只需将第一机体相对于第二机体沿 操作方向滑动,脚架即可借由第一齿条、第二齿条及齿轮组的带动而被第二机体暴露出来, 进而可朝着远离第一机体的方向枢转。因此,本发明的手持电子装置可借由脚架而站立于 一表面上,以便于使用者可直接观赏手持电子装置的屏幕,并聆听由喇叭所发出的声音,而 不需要用手握持住手持电子装置或是放置在底座上。此外,本发明的手持电子装置可将脚 架完全收纳于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之间,以提升手持电子装置的携带便利性。另一方面,脚 架相对第二机体移动的距离会大于第一机体相对第二机体移动的距离,使得伸出手持电子 装置外的脚架具有足够的长度,足以稳固支撑手持电子装置,而使手持电子装置不至于因 重心不稳而倾倒。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 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 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手持电子装置,包括一第一机体,具有一第一齿条;一第二机体,滑设于该第一机体;一脚架,滑设于该第一机体及该第二机体之间,该脚架具有一第二齿条;一齿轮组,具有一第一啮合部及一第二啮合部,且沿一转轴枢设于该第二机体,其中 该第一啮合部啮合于该第一齿条,且该第二啮合部啮合于该第二齿条,当该第一机体沿一 操作方向相对该第二机体平移一第一距离时,该第一机体借由该第一齿条带动该齿轮组转 动,且该脚架借由该第二齿条被该齿轮组带动,而沿该操作方向相对该第二机体平移大于 该第一距离的一第二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中该齿轮组包括一第一齿轮,具有该第一啮合部;以及一第二齿轮,具有该第二啮合部,其中该第二齿轮固设于该第一齿轮并枢设于该第二 机体,且该转轴通过该第一齿轮的转动中心及该第二齿轮的转动中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一机体具有一滑槽,该第一齿轮位 于该滑槽内,而该第一齿条设于该滑槽内壁,使该第一齿轮与该第一齿条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中该滑槽的延伸方向实质上平行于该操作 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中该脚架包括一滑动部,滑设于该第一机体及该第二机体之间;一支撑部,枢接于该滑动部;以及一弹性件,连接于该滑动部及该支撑部之间,以提供一力矩使该支撑部沿着远离该第 一机体的方向而相对于该滑动部枢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一齿条与该第二齿条位于该齿轮组 的同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还包括一屏幕,配置于该第一机体,其中该屏 幕与该第二机体分别位于该第一机体相对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还包括一喇叭,配置于该第二机体面向该第 一机体的一侧,在该第一机体沿该操作方向相对该第二机体平移该第一距离之后,该第一 机体暴露出该喇叭。
全文摘要
一种手持电子装置,包括第一机体、第二机体、脚架及齿轮组。第一机体具有第一齿条。第二机体滑设于第一机体。脚架具有第二齿条且滑设于第一机体而位于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之间。齿轮组具有第一啮合部及第二啮合部,且枢设于第二机体。第一啮合部及第二啮合部分别啮合于第一齿条及第二齿条。当第一机体相对第二机体平移第一距离时,第一机体借由第一齿条带动齿轮组转动,且脚架借由第二齿条被齿轮组带动,而相对第二机体平移大于第一距离的第二距离。
文档编号H05K7/16GK102065664SQ20091022206
公开日2011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3日
发明者叶至善 申请人: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