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力调整控制装置的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31732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电力调整控制装置的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壳体结构,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用于电力调整控制装置的壳体结构。
背景技术
工业进步,使用电力的机具相当普遍,为维持机具的正常运作,目前多利用电力调整器来调控机具(如即负载)的工作电流。
由于电力控制器、固态继电器有大电流通过,会产生较高的热量,所以,目前的电
力控制器均会增设散热结构,来改善热效应,进而提升控制器的稳定度。 为使三相硅控整流器(SCR)及三相固态继电器(SSR)散热,多利用独立的散热板
(如鳍片)作导热,一般的设定方式,即当温度到达摄氏55t:,立刻启动风扇作散热,而当
温度高达摄氏90°C ,整个电力控制是统则控制断路。上述温控方式,可以达到升温藉由风扇散热,而高温立即控制断电的保护效用,但为配合散热板,多将电力调整的矽控元件触控板置于控制器的底部,并与散热板及风扇连接。 在已有技术中多将所有元件置于壳体内,并将大部分发热的元件(如矽控元件或矽控元件触发板)置于壳体底层并靠近散热板及风扇,如此装设方式,虽已具有散热的功效,但其散热效果仍有限;再者,因承载矽控元件触控板的壳体具有一定的深度,又矽控元件触控板大多贴近壳底装设以利散热,因此当要在矽控元件触控板上施装其它器件时,则必须将矽控元件触控板取出,待施装完所需器件的后再将矽控元件触控板置入壳体内,因此,习知的壳体结构亦不利矽控元件触控板上器件的施装。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电力调整控制装置的壳体结构,以解决已知电
力调整控制装置散热不佳且施装器件不易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种用于电力调整控制装置的壳体结构,它包括 —壳体,其内部呈中空状; —第一开口,是设于壳体的上方; —第二开口,是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底部;及 复数个凸起部,是设置于所述第二开口周缘的相对应两内侧璧;以及[0013] —盖体,是设于所述壳体的上方,并遮蔽第一开口 。[0014] 所述的复数个凸起部,其高度是为同一水平面。 所述的盖体更包含电力控制的一控制电路板,是设置于所述盖体遮蔽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 所述的控制电路板上是设置复数个控制元件及复数个第一贯穿孔,且所述的盖体是设置复数个第一螺孔分别相对应各所述第一贯穿孔,并藉复数个第一固定元件分别穿设各所述第一贯穿孔,且与各所述第一螺孔抵接旋紧,将所述控制电路板固定所述盖体内。[0017] 所述的复数个第一固定元件是为螺丝。 所述的盖体是设置复数个第三开口 ,且各所述第三开口分别设于相对应所述控制电路板上各控制元件位置,使各控制元件凸露于所述盖体外。 所述的壳体的底部是设有一散热模块,所述散热模块与所述壳体底部相邻一侧是设有复数个矽控元件,且所述复数个矽控元件是穿过所述第二开口凸露于所述壳体内。[0020] 所述的壳体底部是设有复数个第二贯穿孔,且所述的散热模块与所述的壳体底部相邻一侧的周缘是设有复数个第二螺孔,各所述第二螺孔是分别设于对应各所述第二贯穿孔位置,并藉复数个第二固定元件分别穿设各所述第二贯穿孔,且与各所述第二螺孔抵接旋紧,将所述壳体固定于所述散热模块上。[0021] 所述的复数个第二固定元件是为螺丝。 所述的散热模块是包含至少一个散热风扇及复数散热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散热风扇是具有一电源线。 所述的壳体内更包含电力调整的一矽控元件触控板,且所述矽控元件触控板是水平架设于所述复数个凸起部上,所述的壳体底部是设有一第二通孔,且所述的电源线穿设所述的第二通孔与所述的矽控元件触控板连接。 本用于电力调整控制装置的壳体结构,其凸起部撑持矽控元件触控板,使矽控元件触控板的高度高于已知设计,更接近壳体开口 ,又风扇的电源线穿过第二通孔直接与矽控元件触控板连接,利于矽控元件触控板上器件的组装及电力调整控制装置的维修;再者矽控元件触控板与壳体的底部有一容置空间,且矽控元件直接设置于散热模块上,利于散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此电力调整控制装置的壳体内部设有复数个凸起部,藉由此复数个凸起部撑持矽控元件触控板,使矽控元件触控板的高度更接近壳体的开口 ,欲于矽控元件触控板上施装器件时,不需取出矽控元件触控板即可直接施装。 (2)此电力调整控制装置的矽控元件触控板被凸起部撑持,距离壳体底部有一容置空间,且矽控元件直接设置于散热模块上,此设计有利于热的散逸。 (3)此电力调整控制装置的散热风扇的电源线穿过第二通孔直接连接矽控元件触控板,若需置换散热风扇,不需拆解壳体,仅需直接将电源线自矽控元件触控板移除,即可拆装散热风扇。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2是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上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盖体下视图。[0032]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 :壳体; 101 :第一开口 ; 102 :第二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相关图式,说明依本实用新型用于电力调整控制装置的壳体结构的实施例,为使便于理解,下述实施例中的相同元件是以相同的符号标示来说明。[0058] 请参阅图1、图2,其是本实用新型用于电力调整控制装置的壳体结构的分解图及壳体上视图。图中,用于电力调整控制装置的壳体结构是包括一壳体10及一盖体11。其中,壳体10是具有一第一开口 101、一第二开口 102、复数个凸起部(如凸肋)103。壳体10内部呈中空状,第一开口 101是设置于壳体10的上方, 一第二开口 102,是设置于壳体10的底部,复数个凸起部103,是设置于第二开口 102周缘的相对应两内侧璧,盖体11,是设于壳体10的上方,并遮蔽第一开口 101。 复数个凸起部103是分别设于同一水平高度,电力调整的一矽控元件触控板(如:电路板)30是水平架设于凸起部103,并与壳体10的底部形成一空间,且矽控元件触控板30上并设有复数个电源连接端子301,且电源连接端子301凸露于盖体10的一端内部是具有螺纹。 壳体10底部是设有复数个第二贯穿孔104及一第二通孔105,壳体10下并设置一散热模块20,其包含复数散热片203及至少一散热风扇204,散热风扇204并具有一电源线201,电源线201穿过第二通孔105与矽控元件触控板30连接,且散热模块20与壳体10相邻的一侧是设置复数个矽控元件(如晶体管)205,周缘并设有复数个第二螺孔202分别 [0038][0039][0040][0041][0042][0043][0044][0045][0046][0047][0048][0049][0050][0051][0052][0053][0054][0055][0056]
103 :凸起部;
104 :第二贯穿孔;
105 :第二通孔;11 :盖体;
一通孔;三开口 ;一螺孔;三固定元件;20 :散热模块;
201 :电源线;
202 :第二螺孔;
203 :散热片;
204 :散热风扇;
205 :矽控元件;
206 :第二固定元件;30 :矽控元件触控板;301 :电源连接端子;40:控制电路板;
401 :控制元件;
402 :第一贯穿孔;
403 :第一固定元件。
.ffn .ffn .ffn .ffn
舅舅舅舅对应第二贯穿孔104,藉由复数个第二固定元件206自壳体IO内部穿设第二贯穿孔104,并与第二螺孔202抵接旋紧,将壳体10固定于散热模块20上,矽控元件205则穿过第二开口102而凸露于壳体10内。 盖体ll设有复数个第一通孔lll及复数个第三开口 112,复数个电源连接端子301是分别穿过各第一通孔111凸露于盖体11夕卜,复数个第三固定元件114是分别与各电源连接端子301抵接,第三固定元件114的一端是分别嵌置于各第一通孔lll,藉由第三固定元件114与电源连接端子301旋紧,将盖体11固定于壳体10上;且盖体11遮蔽第一开口 101的一侧并设有复数个第一螺孔113,请参阅图3,其是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电力调整控制装置的壳体结构的盖体下视图。 本壳体结构更包含一控制电路板40,控制电路板40上设置复数个控制元件401,藉由第三开口 112而凸露于盖体11夕卜,且控制电路板40上亦设有复数个第一贯穿孔402分别对应第一螺孔113,藉由复数个第一固定元件403,分别穿设各第一贯穿孔402并与各第一螺孔113抵接旋紧,将控制电路板40固定于盖体上。 本用于电力调整控制装置的壳体结构,藉由复数个凸起部103水平撑持矽控元件触控板30,使矽控元件触控板30的高度高于已有的设计,而更接近第一开口 IOI,又散热风扇204的电源线201穿过第二通孔105直接与矽控元件触控板30连接,欲于矽控元件触控板30上施装器件及维修电力调整控制装置,不需将矽控元件触控板30取出即可施作;再者矽控元件触控板30与壳体10的底部有一容置空间,且矽控元件205直接设置于散热模块20上,利于散热。 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者。任何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中。
权利要求一种用于电力调整控制装置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壳体,其内部呈中空状;一第一开口,是设于壳体的上方;一第二开口,是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底部;及复数个凸起部,是设置于所述第二开口周缘的相对应两内侧璧;以及一盖体,是设于所述壳体的上方,并遮蔽第一开口。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力调整控制装置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数个凸起部,其高度是为同一水平面。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力调整控制装置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体更包含电力控制的一控制电路板,是设置于所述盖体遮蔽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电力调整控制装置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电路板上是设置复数个控制元件及复数个第一贯穿孔,且所述的盖体是设置复数个第一螺孔分别相对应各所述第一贯穿孔,并藉复数个第一固定元件分别穿设各所述第一贯穿孔,且与各所述第一螺孔抵接旋紧,将所述控制电路板固定所述盖体内。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电力调整控制装置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数个第一固定元件是为螺丝。
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电力调整控制装置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体是设置复数个第三开口 ,且各所述第三开口分别设于相对应所述控制电路板上各控制元件位置,使各控制元件凸露于所述盖体外。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力调整控制装置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的底部是设有一散热模块,所述散热模块与所述壳体底部相邻一侧是设有复数个矽控元件,且所述复数个矽控元件是穿过所述第二开口凸露于所述壳体内。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电力调整控制装置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底部是设有复数个第二贯穿孔,且所述的散热模块与所述的壳体底部相邻一侧的周缘是设有复数个第二螺孔,各所述第二螺孔是分别设于对应各所述第二贯穿孔位置,并藉复数个第二固定元件分别穿设各所述第二贯穿孔,且与各所述第二螺孔抵接旋紧,将所述壳体固定于所述散热模块上。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电力调整控制装置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数个第二固定元件是为螺丝。
10.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电力调整控制装置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模块是包含至少一个散热风扇及复数散热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散热风扇是具有一电源线。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电力调整控制装置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内更包含电力调整的一矽控元件触控板,且所述矽控元件触控板是水平架设于所述复数个凸起部上,所述的壳体底部是设有一第二通孔,且所述的电源线穿设所述的第二通孔与所述的矽控元件触控板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电力调整控制装置的壳体结构,它包括一壳体及一盖体。其中壳体具有一第一开口、一第二开口及复数个凸起部,壳体内部呈中空状,且第一开口位于壳体上方,第二开口是设置于壳体的底部,复数个凸起部是设置于第二开口周缘的相对应两内侧璧,盖体是设于壳体的上方,并遮蔽第一开口。此电力调整器的凸起部水平撑持电力调整的一矽控元件触控板,使在矽控元件触控板上装设其它器件或维修更加容易,且壳体下方具有一散热模块,利于电力调整控制装置散热。
文档编号H05K7/20GK201533457SQ20092017835
公开日2010年7月2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3日
发明者林进益 申请人:林进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