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方法及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42926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水方法及其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水方法及其结构,更特别涉及一种提供具有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电子装置用以达到良好防水功效的防水方法及其结构。
背景技术
请参考图la,图Ia是现有技术中电子装置的部分断面示意图。传统上,在电子装置的防水结构设计中,在该电子装置的下壳体2设计有凹部22,并且在该凹部22中环绕设置环状胶圈(0-ring)4,电子装置的上壳体6则设有对应凹部22的凸出部62。当上壳体6 与下壳体2接合时,凸出部62容纳于凹部22之中。上壳体6与下壳体2接合产生的作用力F通过该上壳体6上的凸出部62施加于该环状胶圈4,使得该环状胶圈4产生形变,用以阻止外部的水气(或者灰尘)通过该上壳体6与该下壳体2结合之后的壳体接缝处8进入到该电子装置内部,如图Ib所示的断面示意图。然而,未受力的该环状胶圈4的断面为圆形,因而当凸出部62挤压环状胶圈4时, 其形变的方向为不可预测的,亦即,该环状胶圈4因受施加而产生的反作用力F’是不平均的。举例而言,环状胶圈4受施加可能朝向电子装置外侧形变,而造成外侧受力不均且较内侧大的状况,故当电子装置的壳体2、6以塑料或其它刚性较低的材质制成时,上述受力不均的状况有可能导致上下壳体接缝处产生形变,使得原先设计应为紧密的该壳体接缝处无法有效地紧密结合,进而影响了原有防水结构的设计,甚至大幅降低其防水效果。为解决上述公知技术的缺失,可参考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M381599号的“具有改良防水结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组合结构”,其是利用气密软性材质用以取代该环状胶圈,用以达到防水的功效。然而,该气密软性材质为橡胶或塑料材质,且必须在该橡胶或塑料中间部形成空心结构,使其达到上述所需的防水结构,而形成该空心结构势必会增加其制作的成本。故需要一种除可用以解决公知防水结构的缺失外,也可有效地达到防水功效的方法与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水方法,其提供用以避免电子装置的壳体接缝处因产生形变而影响其防水效果。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水结构,其提供电子装置用以达到防水的目的。为达上述目的与其它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防水方法,用于具有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电子装置,并且该第一壳体具有第一边缘用以接合该第二壳体的第二边缘,该防水方法包含在该第一壳体上形成环绕该第一边缘的凸出部,并在该第二壳体上形成环绕该第二边缘且对应该凸出部的凹部,其中当该第一边缘接合该第二边缘时该凹部容纳该凸出部;在该凹部中设置弹性单元,该弹性单元具有本体及凸出于该本体的软质干涉体;以及, 接合该第一边缘与该第二边缘,以令该凸出部挤压该软质干涉体使其产生形变而形成第一干涉结构
为达上述目的与其它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防水结构,用于具有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电子装置,并且该第一壳体具有第一边缘用以接合该第二壳体的第二边缘,该防水结构包含凸出部、凹部与弹性单元。该凸出部环绕该第一边缘而形成于该第一壳体上;该凹部环绕该第二边缘而形成于该第二壳体上,且该凹部对应于该凸出部;以及,该弹性单元沿该凹部并置于其中,该弹性单元具有本体与软质干涉体,且该软质干涉体自该本体延伸凸出,并在该第一边缘接合该第二边缘时,该凸出部容纳在该凹部中且压迫该软质干涉体使其产生形变以形成第一干涉结构。与公知技术相较,本发明的防水方法及其结构,是利用具有本体与延伸凸出该本体的软质干涉体的弹性单元,且可在不改变原有电子装置的壳体设计下,除可用以形成第一干涉结构外,也可达成当该等壳体结合时,该等壳体不致于因为该弹性单元产生过度形变或形变不均,而造成该等壳体无法紧密结合等的缺失。再者,本发明也可再通过具有硬质干涉体的壳体,用以达成进一步的防水功效,也即该硬质干涉体除可用以固定该弹性单元夕卜,且也可形成第二干涉结构。故通过本发明的防水方法及其结构,除可用以解决公知技术中因为该弹性单元过度形变或形变不均而无法使得该等壳体紧密结合的缺陷外,也可达到更高的防水防尘 (Ingress Protection ;IP)等级。


图Ia是公知技术的防水结构未结合前的断面示意图;图Ib是公知技术的防水结构结合后的断面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防水方法的流程图;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防水方法的流程图;图如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防水结构未结合前的断面示意图;图4b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防水结构结合后的断面示意图;图fe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防水结构未结合前的断面示意图;以及图恥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防水结构结合后的断面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2下壳体22 凹部4环状胶圈6上壳体62凸出部8壳体接缝处10、10,防水结构12第一壳体122 第一边缘124硬质干涉体16凸出部18 凹部
20弹性单元202 本体204软质干涉体F作用力F,反作用力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充分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及功效,现借由下述具体的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图式,对本发明做一详细说明,说明如后参考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防水方法的流程图。在图2中,该防水方法用于具有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电子装置,并且该第一壳体具有第一边缘用以接合该第二壳体的第二边缘,该防水方法包含在该第一壳体上形成环绕该第一边缘的凸出部,也即该凸出部是环绕设置在该第一壳体的周缘的部份,并且在该第二壳体上形成环绕该第二边缘且对应该凸出部的凹部;接着,在该凹部中设置弹性单元,该弹性单元具有本体及凸出在该本体的软质干涉体,其中该本体的截面可为四边形或矩形,以及该软质干涉体为棱锥体,而上述中的该棱锥体可定义为底部为多边形且该多边形的各边再延伸至共同的一点的立体锥;接着,接合该第一边缘与该第二边缘,以令该凸出部挤压该软质干涉体使其产生形变而形成第一干涉结构。换言的,通过本发明当该弹性单元的该软质干涉体首先受到该凸出部的挤压时, 该弹性单元的该软质干涉体在该凹部产生形变,且由于该软质干涉体的大小相对较小,故其形变产生的反作用力并不足以令该第一壳体的该第一边缘产生形变。当该第一壳体的该凸出部通过施加向下的挤压作用力朝向该软质干涉体与该本体移动挤压时,该软质干涉体首先承受向下的该作用力而产生形变;接着,已形变的该软质干涉体再度将向下的该作用力间接地传递至该本体,促使该本体也同样产生形变。值得注意的是,该软质干涉体有效地分散向下的该作用力,而所间接影响的该本体,在产生形变之后,该形变量是不会影响该第一边缘与该第二边缘的结合。此外,根据该凸出部的设计,除了可挤压该软质干涉体之外,也可进一步挤压该弹性单元的该本体使其产生形变。然而,由于该本体的截面是四边形或矩形,该凸出部可对该本体平均施压而使其产生均勻的的形变,且对应产生的反作用力可平均施加于壳体接缝处而避免壳体接缝处变形导致防水防尘效果不佳的状况。本实施例的软质干涉体可为复数个,分别凸出在本体的表面上,且当第一边缘接合第二边缘时,凸出部挤压该等软质干涉体而形成复数个第一干涉结构。软质干涉体的数量可根据使用者需求而做设计。参考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防水方法的流程图。在图3中,除上述第一实施例的防水方法外,更包含形成硬质干涉体于该凸出部,并在接合该第一边缘与该第二边缘时,令该硬质干涉体挤压与定位该弹性单元的该本体使其产生形变而形成第二干涉结构。在此实施例中,该软质干涉体与该硬质干涉体不对称地分别设置在该凸出部与该凹部。换言之,该凸出部的一端具有凸出的硬质干涉体,且该硬质干涉体可形成在不对应该软质干涉体的位置上。当该第一壳体的该第一边缘与该第二壳体的第二边缘接合时,该硬质干涉体可挤压该弹性单元的该本体使其产生形变,而该硬质干涉体挤压该本体之处可形成不同于第一干涉结构的第二干涉结构。其中,该第二干涉结构可进一步提供更进一步的防水效果。此外,该硬干涉结构结构还可通过挤压提供该本体定位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该硬质干涉体并不局限于任何形体,也即该硬质干涉体仅需要凸出自该凸出部,即属本发明的硬干涉结构的范畴。参考图如与4b,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防水结构的断面示意图。在图如中,该防水结构10用在具有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4的电子装置,请注意,图式的第一壳体12 以及第二壳体14仅绘示出两者接合部分的断面图,并未表示出第一壳体12以及第二壳体 14的整体。该第一壳体12具有第一边缘122用以接合该第二壳体14的第二边缘142,该防水结构10包含凸出部16、凹部18与弹性单元20。该凸出部16环绕该第一边缘122而形成在该第一壳体12上;该凹部18环绕该第二边缘142而形成于该第二壳体14上,且该凹部18对应于该凸出部16 ;以及,该弹性单元20沿该凹部18并置于其中,该弹性单元20 具有本体202与软质干涉体204,且该软质干涉体204是自该本体202延伸凸出。该弹性单元20的该本体202的截面可为四边形或矩形,且该软质干涉体204可为棱锥体。在本实施例中,该本体202是以矩形体为例进行说明。在另一实施例中,该本体202与该软质干涉体204的材质可为橡胶。再者,当该第一边缘122接合该第二边缘142时,该凸出部16容纳在该凹部18中且压迫该软质干涉体204使其产生形变以形成第一干涉结构。接着参照图4b,当图如的该第一壳体12与该第二壳体14接合时,环绕设置在该第一壳体12上的第一边缘122的该凸出部16是插入至同样环绕形成在该第二壳体14的第二边缘142的该凹部18,并且挤压该弹性单元16的该软质干涉体204。值得注意的是, 该弹性单元20的该软质干涉体204是首先受到该凸出部16施以作用力F,而该软质干涉体 204因受到向下的该作用力F而产生形变,并进一步挤压该本体202致使该本体202同样在该凹部142内产生形变。上述该软质干涉体204与该本体202、该凸出部16及该凹部18间互相接触并挤压而形成第一干涉结构,从而提供防水功能。再者,由于该软质干涉体204受到该作用力F时变形量较小,故不致于会因为施加过度反作用力F’在该凸出部16而造成壳体变形的情形。通过本发明的具有第一干涉结构的防水结构,其在不影响该第一壳体12 的该第一边缘122与该第二壳体14的该第二边缘142的紧密结合设计下,使其仍保有其防水结构。参考图fe与5b,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防水结构的断面示意图。在图fe中,该防水结构10’是用于具有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4的电子装置,并且该第一壳体12具有第一边缘122用以接合该第二壳体14的第二边缘142,其除包含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凸出部 16、凹部18与弹性单元20外。其中,该第一壳体12更包含硬质干涉体124,且该硬质干涉体124自该凸出部16延伸凸出,并在当该第一边缘122接合该第二边缘142时,该硬质干涉体IM与该软质干涉体204不对称地分别设置在该凸出部16与该本体20上。值得注意的是,该硬质干涉体124并不局限于任何形体,其仅需要凸出自该凸出部16即属本发明所述的硬质干涉体124。接着参照图5b,当该第一壳体12与该第二壳体14结合时,环绕地设置于该第一壳体12的第一边缘122的该凸出部16插入到同样环绕设置于该第二壳体14的第二边缘142 的该凹部142中,并且挤压该弹性单元20的该软质干涉体204。于此,该弹性单元20的该软质干涉体204是承受到施以在该凸出部16的作用力F而产生形变,并且于此同时,位于该凸出部16的该硬质干涉体124与该弹性单元20的该本体202挤压,亦即该本体202与该软质干涉体204同时地分别承受来自该硬质干涉体124与该凸出部16的向下的该作用力F,并且使得该本体202在该凹部18产生形变。该硬质干涉体124与该本体202互相接触并挤压而形成第二干涉结构,从而提供防水功能。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本实施例中该硬质干涉体IM较小,其对该本体202挤压所造成该本体202的变形量较小,因此该本体202 并不会施加过度的反作用力F’于该硬质干涉体IM而造成壳体变形的情形。此外,由于该硬质干涉体1 局部挤压该本体202,因此可提供定位该本体202的效果。综上所述,通过前述的第一干涉结构以及第二干涉结构,本发明的防水结构除可不因为过度施加反作用力在壳体上造成壳体接缝处变形而导致整体防水效果降低外,又可进一步有效地提高与加强防水的效果。与公知技术相较,本发明的防水方法及其结构,是利用具有软质干涉体的弹性单元,且可在不改变原有电子装置的壳体设计下,除可用以形成第一干涉结构外提供防水功能外,也可达成当该等壳体结合时,不致于因为该弹性单元产生过度的反作用力使该等壳体变形而无法紧密结合。再者,本发明也可再通过具有硬质干涉体的壳体达成进一步的防水功效,也即该硬质干涉体除可用以固定该弹性单元外,且也可形成第二干涉结构。故通过本发明的防水方法及其结构,除可用以解决公知技术中因为该弹性单元产生过度的反作用力而无法使得该等壳体紧密结合的缺失外,也可达到更高的防水防尘 (Ingress Protection ;IP)等级。本发明在上文中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然熟知本项技术者应理解的是,该实施例仅用于描绘本发明,而不应解读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应注意的是,所有与该实施例等效的变化与置换,均应设为涵盖在本发明的范畴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下文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水方法,用于具有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电子装置,并且该第一壳体具有第一边缘用以接合该第二壳体的第二边缘,其特征在于,该防水方法包含在该第一壳体上形成环绕该第一边缘的凸出部,并在该第二壳体上形成环绕该第二边缘且对应该凸出部的凹部,其中当该第一边缘接合该第二边缘时该凹部容纳该凸出部;在该凹部中设置弹性单元,该弹性单元具有本体及凸出在该本体的软质干涉体;以及接合该第一边缘与该第二边缘,以令该凸出部挤压该软质干涉体使其产生形变而形成第一干涉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形成硬质干涉体于该凸出部,并在接合该第一边缘与该第二边缘时,令该硬质干涉体挤压与定位该弹性单元的该本体使其产生形变而形成第二干涉结构。
3.一种防水结构,用于具有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电子装置,并且该第一壳体具有第一边缘用以接合该第二壳体的第二边缘,其特征在于,该防水结构包含凸出部,环绕该第一边缘而形成于该第一壳体上;凹部,环绕该第二边缘而形成于该第二壳体上,且该凹部对应于该凸出部;以及弹性单元,沿该凹部并置于其中,该弹性单元具有本体与软质干涉体,且该软质干涉体自该本体延伸凸出,并在该第一边缘接合该第二边缘时,该凸出部容纳于该凹部中且压迫该软质干涉体使其产生形变以形成第一干涉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截面为四边形或矩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单元的该软质干涉体为棱锥体。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硬质干涉体,该硬质干涉体自该凸出部延伸凸出,并在该第一边缘接合该第二边缘时,该硬质干涉体与定位该弹性单元的该本体挤压使其产生形变以形成第二干涉结构。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与该软质干涉体为橡胶。
全文摘要
一种防水方法,用于具有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电子装置,并且该第一壳体具有第一边缘用以接合该第二壳体的第二边缘。其中,该防水方法包含在该第一壳体上形成环绕该第一边缘的凸出部,并在该第二壳体上形成环绕该第二边缘且对应该凸出部的凹部;在该凹部中设置弹性单元,该弹性单元具有本体及凸出在该本体的软质干涉体;以及结合该第一边缘与该第二边缘,以令该凸出部挤压该软质干涉体使其产生形变而形成第一干涉结构。故通过本发明可使得当该突出部挤压该弹性单元于该凹部内时,其形变所对应产生的应力不影响该第一边缘与该第二边缘在接合后的防水功效。此外,本发明也同时提出对应该防水方法的防水结构。
文档编号H05K5/06GK102458076SQ20101052320
公开日2012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6日
发明者林河源, 谢青峰 申请人:亚旭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