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铁路两用叉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48270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公路铁路两用叉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叉车,更为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在公路和铁路上相互转换作 业的叉车。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有利用加装轨道轮实现公路铁路两用的车辆,这样的车辆包括一 个能够沿铁路轨道驱动的半挂车,半挂车的后部设置有路面轮,用于在公路上行驶,半挂车 的前端部通过一个可绕竖轴旋转的连接件与前面的牵弓I卡车相连接,这样牵弓I卡车可带动 半挂车在公路上行驶,为了使该车可以在轨道上行驶,在路面轮的后部和半挂车的前部各 设有一对可垂直升降的轨道轮单元,当半挂车需要在铁路上行驶的时候,就将轨道轮下降 到轨道上,直到将路面轮抬起。在不需要半挂车的情况下,也可直接在车体本身的路面轮的 前后各设置一对轨道轮。上述的公路铁路两用的车辆体积庞大,成本高,而且连接件的高度 不可调,较适合在户外运输作业,在轨道车辆生产厂等进行室内作业时,就不适合。在现有技术中,也有利用体积相对较小的叉车来完成牵引作业,一般是在叉车头 部的货叉升降架上固定一个牵引架,其上固定车钩等与被牵引车相配合的装置,车钩的高 度可通过叉车的货叉升降架来调控,但其车钩与牵引架是固定配合,在牵引不同车辆需要 不同种类的车钩时,需要人工将原来的车钩取下,换上需要用的车钩,工人劳动强度大,效 率低,另外,这种叉车在牵引轨道车辆时,只能人为的调控叉车的走行方向,使得叉车与被 牵引的轨道车辆在一条直线上行驶,如果偏差过大,车钩所承载的负荷就会加大,极易造成 车钩的损坏,在有地沟的台位上进行作业时,因为不能准确控制行驶方向,就不适合使用 上述牵引叉车。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公路铁路两用叉车,其目的实现在公路和 铁路上相互转换行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这种公路铁路两用叉车,包括一个叉车本体,在其尾部转向 轮的后方设置一对可升降的后轨道轮,在所述叉车本体前部驱动轮的前方设置一对可升降 的前轨道轮,在所述叉车本体前方的货叉上固定一个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一个可绕固定 在所述底座上的竖轴旋转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底座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车钩固 定在所述固定座上;在所述底座及所述竖轴的顶端各伸出一个支撑杆,分别与所述叉车本 体前方的货叉升降架固定连接。所述前轨道轮固定在所述叉车本体前方的主框架的底部。在所述叉车本体的尾部固定一个液压传动机构,并在所述叉车本体的车厢内设置 有与所述液压传动机构相对应的操纵手柄,所述后轨道轮固定在液压传动机构上。所述的一对后轨道轮为双轴,远离所述后轨道轮的轴端直接固定于所述液压传动机构上,靠近所述后轨道轮的轴端通过一个伸缩轴固定在所述液压传动机构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公路铁路两用叉车,通过在所述牵引 叉车的前部加装了可旋转的固定座结构,不用拆卸车钩,只要旋转固定座,就可选择所需要 的车钩,从而牵引不同类型的车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安全可靠,成本低,降低工人 劳动强度,效率高。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车钩,2、竖轴,3、底座,4、支撑杆,5、货叉升降架,6、主框架,7、叉车本体,8、伸缩 轴,9、液压传动机构,10、固定座,11、插销结构,12、货叉,13、前轨道轮,14、驱动轮,15、转向 轮,16、后轨道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所涉及的 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 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 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如图1所表达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这是一种公路铁路两用叉车,包括一个叉车 本体7,在其尾部转向轮15的后方设置一对可升降的后轨道轮16,在所述叉车本体7前部 驱动轮14的前方设置一对可升降的前轨道轮13。为了解决在本说明书背景技术部分所述的目前公知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克服其缺 陷,实现在公路和铁路上相互转换行驶,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这种公路铁路两用叉车,在所述叉车本体7前方 的货叉12上固定一个底座3,所述底座3上设置一个可绕固定在所述底座3上的竖轴2旋 转的固定座10,所述固定座10与所述底座3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车钩1固定在所述固定 座10上;在所述底座3及所述竖轴2的顶端各伸出一个支撑杆4,分别与所述叉车本体7 前方的货叉升降架5固定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牵引叉车在轨道上行驶的时候,前轨道轮13和后轨道轮16的 轮缘刚好卡放在轨道的内侧,这样可保证叉车在行驶的时候不偏离方向,使得叉车与被牵 引的轨道车辆在一条直线上行驶,此时车钩1所承载的负荷小,不易造成车钩1的损坏。在 有地沟的台位上进行作业时,采用轨道轮就能更好的控制行驶方向。如图1所示,所述前轨道轮13固定在所述叉车本体7前方的主框架6的底部。在所述叉车本体7的尾部固定一个液压传动机构9,并在所述叉车本体7的车厢内 设置有与所述液压传动机构9相对应的操纵手柄,所述后轨道轮16固定在液压传动机构9 上。所述的一对后轨道轮16为双轴,远离所述后轨道轮16的轴端直接固定于所述液 压传动机构9上,靠近所述后轨道轮16的轴端通过一个伸缩轴8固定在所述液压传动机构9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牵引叉车只在路面行驶的时候,可将后轨道轮16相对折 起,使得后轨道轮16远离地面,叉车在坡度较大的坡道上行驶时,由于后轨道轮16距离地 面较高,所以不会磨擦地面,避免造成路面及后轨道轮的损坏。为了使结构简单,前轨道轮13不通过液压传动机构9来控制,也不需要再另外设 置操纵手柄,而是将前轨道轮13直接固定于叉车本体7前方的主框架6的底部,利用叉车 本体7的主框架6本身所具有的可前后调整角度的功能(一般叉车的主框架6都可在5° 范围内摆动),抬起或放下前轨道轮13。在叉车本体7前方的货叉12上固定一个底座3,底座3上固定了一个竖轴2,固定 座10套在竖轴2的外边,并可绕竖轴2旋转,车钩1固定在固定座10上,车钩1可以围绕 固定座10的周边设置为多个,在需要使用不同的车钩1时,工人只需转动固定座10即可。固定座10与底座3之间通过连接件相固定,一般可通过插销的结构来连接固定, 就是在底座3上和固定座10的底部各设置一个可插入插销的相互对应的插销结构11,当工 人选好所需要的车钩1时,此时底座3和固定座10上的相对应的插销结构11刚好对齐,插 入插销将底座3和固定座10连接固定。为了配合多个车钩1的需要,在固定座10上设置 多个插销结构11,同样,也可以在固定座10上只设置一个插销结构11,而在底座3上设置 多个与之相对应的插销结构11,只要保证在使用每个车钩1时,都可以将固定座10和底座 3相固定即可。当需要转换车钩1时,只需将插销取出,旋转固定座10,在车钩1旋转到需 要位置时,在底座3和固定座10上相对齐的插销结构11中插入插销即可,操作简单方便, 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着明显的区别,具备了实质性 的特点,并在技术上取得了进步,值得在工业上推广和应用,所以,本实用新型具有新颖性、 创造性和实用性。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 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 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一种公路铁路两用叉车,包括一个叉车本体(7),在其尾部转向轮(15)的后方设置一对可升降的后轨道轮(16),在所述叉车本体(7)前部驱动轮(14)的前方设置一对可升降的前轨道轮(1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叉车本体(7)前方的货叉(12)上固定一个底座(3),所述底座(3)上设置一个可绕固定在所述底座(3)上的竖轴(2)旋转的固定座(10),所述固定座(10)与所述底座(3)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车钩(1)固定在所述固定座(10)上;在所述底座(3)及所述竖轴(2)的顶端各伸出一个支撑杆(4),分别与所述叉车本体(7)前方的货叉升降架(5)固定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铁路两用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轨道轮(13)固定在 所述叉车本体(7)前方的主框架(6)的底部。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铁路两用叉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叉车本体(7)的尾 部固定一个液压传动机构(9),并在所述叉车本体(7)的车厢内设置有与所述液压传动机 构(9)相对应的操纵手柄,所述后轨道轮(16)固定在液压传动机构(9)上。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公路铁路两用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对后轨道轮(16) 为双轴,远离所述后轨道轮(16)的轴端直接固定于所述液压传动机构(9)上,靠近所述后 轨道轮(16)的轴端通过一个伸缩轴(8)固定在所述液压传动机构(9)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公路铁路两用叉车,包括一个叉车本体(7),在其尾部转向轮(15)的后方设置一对可升降的后轨道轮(16),在叉车本体(7)前部驱动轮(14)的前方设置一对可升降的前轨道轮(13),在叉车本体(7)前方的货叉(12)上固定一个底座(3),底座(3)上设置一个可绕固定在底座(3)上的竖轴(2)旋转的固定座(10),车钩(1)固定在固定座(10)上;在底座(3)及竖轴(2)的顶端各伸出一个支撑杆(4),分别与叉车本体(7)前方的货叉升降架(5)固定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公路铁路两用叉车,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安全可靠,成本低,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效率高。
文档编号B66F9/06GK201713268SQ201020193260
公开日2011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30日
发明者褚云青 申请人:芜湖瑞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