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鳍片结构及其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35146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散热鳍片结构及其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鳍片结构及其散热器,尤指一种散热鳍片与热管结合的 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产业不断发展,冷却或热量的移除始终为电子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随着高 效能的要求、整合度的提高以及多功能的应用,对于散热的要求也面临极大挑战,所以对于 热量移转效率的研发就成为电子工业的主要课题。散热鳍片(Heat Sink)通常被使用在将组件或系统的热量散逸在大气之中;而在 热阻较低的情形下,则显示所述散热片具有较高的散热效率。一般来说,热阻是由散热片内 部的扩散热阻以及所述散热片表面与大气环境之间的对流热阻所构成;在应用上,高传导 性的材料如铜、铝等常被用来制作散热片以降低扩散热阻;然而,对流热阻则限制了散热片 的效能,使其无法达成新一代电子组件的散热要求。目前市场均着眼于更有效率的散热机制,并陆续提出具有高导热效能的热管 (Heat pipe)与散热器鳍片作组合,以有效解决现阶段的散热问题。目前热管与散热器结合的方式有几种,其一是热管与散热器鳍片上的透孔紧配合 的连接,但这种结合方式,在热管贯穿透孔时,容易造成热管及鳍片因穿设拉扯产生热管表 面刮伤或鳍片变形,严重时甚至造成透孔破裂,因此这种制造的良率较低。其二是热管与散热鳍片上的透孔采以松配合方式结合,在热管与其散热鳍片之间 利用导热胶或锡膏填补空隙,采用这种方式,需在散热鳍片上开设沟槽连通透孔,并在沟槽 内填充导热胶或锡膏,先将热管贯穿透孔后再利用加热使导热胶或锡膏融化成液状再冷却 成固状,进而设在热管与散热鳍片中,但这种结合方式制程步骤多,且易造成多余导热胶或 锡膏滴露于鳍片上造成视觉美观的不佳及热阻抗的增加,且从制造到完成品的时间较长, 因此制造的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在于提供一种在一个散热鳍片本体上的延伸部形成多个凹部及 凸部与所述热管的外表面形成干涉,进而紧密束缚在所述热管的外侧表面,使所述本体与 所述热管紧密结合一起。本实用新型还在于提供一种多个每个散热鳍片的本体的延伸部形成多个凹部及 凸部与所述热管的外表面形成干涉,进而紧密束缚在所述热管的外侧表面,以令所述本体 与所述热管紧密结合一起的散热器。本实用新型还在于提供一种在热管贯穿一个散热鳍片本体后,在所述本体上的延 伸部加压形成多个凸部及凹部,进而使所述凸部及凹部与所述热管的外表面形成干涉,并 紧密束缚在所述热管的外侧表面,以使所述本体与所述热管紧密结合一起。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鳍片结构,包括本体,具有第一侧、第二侧及至少一个透孔,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反,所述透孔设在所述本体上并贯穿所述 第一侧及所述第二侧以供一个热管插设在其中,至少一个延伸体设在所述第一侧及第二侧 其中任一侧,且从所述透孔外缘朝相反于本体的方向凸伸,所述延伸体形成有多个凸部及 凹部与所述紧密束缚在所述热管的外侧表面。前述凸部紧邻所述凹部,且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与所述热管的外侧表面形成干 涉。前述的凸部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或小于所述凹部的宽度。前述凸部及凹部分别具有一个 弧形端或尖端。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散热鳍片本体与热管的立体解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散热鳍片本体与热管的立体结合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散热鳍片本体与热管组合的正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延伸体的第一型态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延伸体的第二型态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延伸体的第三型态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散热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散热器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制造流程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束口装置对延伸体压合前的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束口装置对延伸体压合时的示意图;图11A是本实用新型延伸体与束口装置的第一二凹槽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0散热器11 本体112 第一侧113 第二侧114 透孔115延伸体1151 凸部1152 凹部117 流道12 热管121外侧表面30束口装置31第一板体311 第一凹槽312 第一齿部313 第一空间32第二板体[0042]321 第二二凹槽[0043]322 第二二齿部[0044]323 第二二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和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示的较佳实 施例予以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鳍片结构及其散热器,图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 施例,请参阅图1、2、3所示的散热鳍片结构包括一个本体11开设有至少一个透孔114,至少 一个热管12则分别插设在所述透孔114内。如图1所示,本体11具有第一侧112及第二侧113,第一侧112相反于第二侧113, 透孔114则贯穿第一侧112及第二侧113,在本图中以两个透孔114,但并不局限于此,所述 本体亦可开设一个以上之透孔(不在此限)。前述每一透孔114的外缘设有朝相反于本体的方向凸伸的延伸体115,延伸体115 可设在第一侧112或第二侧113,在本图中表示延伸体115设在第一侧112。如图2、3、4所示,热管12穿设在透孔14(如图1)中,使本体11套1设在热管12 上,则延伸体115对应热管12的外侧表面121,再使延伸体115形成多个凸部1151及凹部 1152,前述凸部1151紧邻凹部1152,且凸部1151与凹部1152紧密束缚在热管12的外侧表 面121,进而与外侧表面121形成干涉,进而使本体11与所述热管12稳固的紧密结合。如图4所示,凸部1151的宽度小于凹部1152的宽度,但不局限于此,也可如图5所 示凸部1151的宽度大于凹部1152的宽度,或者如图6所示凸部1151的宽度等于凹部1152 的宽度。如图7、8所示,将前述多个散热鳍片依序串接在所述热管12上以形成散热器10, 所述多个每个散热鳍片的本体11上的透孔114的位置相同,并使本体11间隔排列,流道 117存在每两本体11之间,在每个本体11套接热管12后,使延伸体115形成上述多个的凸 部1151及凹部1152,凸部1511与凹部1512紧密束缚在热管12的外侧表面121,进而与外 侧表面121形成干涉,使本体11与所述热管12稳固的紧密结合,则散热器10整体结构的 稳固,本体11也不会相对热管12摇晃。 再者,如图9所示同时参考图1、2,前述散热鳍片结构经下例步骤完成,包括步骤l(spl)在本体上11贯穿至少一个透孔114 (如图1)。步骤2(sp2)使延伸体115从透孔114的外缘随所述贯穿方向凸伸形成(如图1)。步骤3(sp3):用热管12贯穿透孔114,并使热管12的外侧表面121对应延伸体 115。步骤4(sp4)利用一个束口装置30施压在延伸体115上,延伸体115受压形成多 个凸部1511及凹部1512紧密束缚在热管12的外侧表面121 (如图10、11所示)。前述步骤l(spl)及步骤2(sp2)较佳是利用一般的冲压成形制成。如图10、11所示,束口装置30包括第一板体31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凹槽311为半 圆形,并形成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齿部312,每两个第一齿部312之间具有第一空间313 ; 及第二板体32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凹槽321为半圆形,并形成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齿部 322,每两个第二齿部322之间具有第二空间323。[0058]前述第一板体31及第二板体32分别置于延伸体115的至少两个外侧,再使第一 板体31及第二板体32往延伸体115方向紧密压合,第一凹槽311及第二凹槽321随之施压 在延伸体115上,随着延伸体115的外侧表面1151受力凸部1151及凹部1152随之形成。如图11A所示,凸部1151对应第一及第二空间313、323成形,凹部1152对应第一 齿部312及第二齿部322成形,通过上述的步骤延伸体115与热管12的外侧表面121形成 干涉且紧密束缚在热管12的外侧表面121。通过上述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改进之处如下1、利用在散热鳍片的本体11上的延伸部115形成多个凸部1151及凹部1152与 热管12的外侧表面121形成干涉,进而紧密束缚在热管12的外侧表面121,以使本体11与 热管12紧密结合一起。2、利用在多个每个散热鳍片的本体11的延伸部115形成多个凸部1151及凹部 1152与热管12的外侧表面121形成干涉,进而紧密束缚在热管12的外侧表面121,以使本 体11与热管12紧密结合一起,并构成稳固的散热器10。3、用一个热管12贯穿散热鳍片的本体11后,在本体11上的延伸部115加压形成 多个凸部1151及凹部1152,进而使凸部1151及凹部1152与热管12的外侧表面121形成 干涉,并紧密束缚在热管12的外侧表面121,以使本体11与热管12紧密结合一起。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 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更动与润饰,都应在本实用 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散热鳍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具有第一侧、第二侧及至少一个透孔,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反,所述透孔设在本体上并贯穿所述第一侧及所述第二侧供一个热管插设在其中,至少一个延伸体设在所述第一侧及第二侧其中任意一侧,且从所述透孔外缘朝相反于本体的方向凸伸,所述延伸体形成有多个凸部及凹部紧密束缚在所述热管的外侧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鳍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紧邻所述凹部,且所述凸 部与所述凹部与所述热管的外侧表面形成干涉。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散热鳍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凹部 的宽度。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散热鳍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的宽度小于所述凹部 的宽度。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散热鳍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的宽度等于所述凹部 的宽度。
6.一种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热管;多个散热鳍片,每个散热鳍片包括本体,具有第一侧、第二侧及至少一个透孔,所述第 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反,所述透孔设在本体上并贯穿所述第一侧及所述第二侧以供所述热 管插设在其中,至少一个延伸体设在所述第一侧及第二侧其中任意一侧,且从所述透孔外 缘朝相反于本体的方向凸伸,所述延伸体形成有多个凸部及凹部与紧密束缚在所述热管的 外侧表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鳍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紧邻所述凹部,且所述凸 部与所述凹部与所述热管的外侧表面形成干涉。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散热鳍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凹部 的宽度。
9.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散热鳍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的宽度小于所述凹部 的宽度。
10.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散热鳍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的宽度等于所述凹 部的宽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热鳍片结构及其散热器,包括鳍片本体,其具有第一侧、第二侧及至少一个透孔。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反,所述透孔设在本体上并贯穿所述第一侧及所述第二侧。至少一个延伸体设在所述第一侧及第二侧其中任意一侧,且从所述透孔外缘朝相反于本体的方向凸伸。其中一个热管插设在所述透孔中,所述延伸体形成有多个凸部及凹部紧密束缚热管的外侧表面,使热管与散热鳍片紧密结合一起。
文档编号H05K7/20GK201726643SQ201020284029
公开日2011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6日
发明者林胜煌 申请人: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