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08709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气体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诸如交通工具的安全带预紧器的约束装置的气体发生器。



背景技术:

容纳点火器和壳体中的气体发生剂的小的气体发生器通常用在预紧器中,预紧器通过使用产生的气体作为驱动源来拉动安全带。为了使预紧器正常运行,必须将来自气体发生器的气体无任何泄漏地供给到预紧器。还期望的是,气体发生器易于组装且具有简单的结构。

US-A No.5924728已知为包括点火器、气体发生剂和容纳气体发生剂的壳体的这种结构的示例。

在US-A No.5924728中,燃料瓶22附接到适配器(adapter)67,适配器67安装于气体发生器的燃烧室部分50的端部62上,如图5和图6所示。在燃料瓶22中,锁定连接器78形成在开口端的一部分中,锁定连接器78的向内弯折部附接到适配器67的外周面。锁定连接器78通过与图3A至3C所示单独的锁定连接器80匹配而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体发生器的发明I,包括:

点火器,具有点火部和导电销(conductive pin);

轴环,保持所述点火器;

金属的杯状壳体,固定到所述轴环并具有脆弱部,并且内部填装有气体发生剂,

所述轴环通过使金属部和树脂部成一体而形成,所述树脂部具有包围点火部的至少一部分周面的树脂筒状部分,

所述金属部是大致杯状形状,具有环状底表面部分和周向壁,所述周向壁的外径设定为大于所述树脂筒状部分的外径,

所述杯状壳体具有通过向内弯曲杯状壳体的开口的端部而获得的环状弯曲部,

所述环状弯曲部包括环状弯曲角部、环状倾斜表面和环状终端,所述环状倾斜表面包括面向杯状壳体周面侧的外部环状倾斜表面和面向其相反侧的内部环状倾斜表面,

在所述杯状壳体和所述轴环中,所述环状弯曲部的内部环状倾斜表面压靠在所述树脂部的筒状部分的周面上。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气体发生器,上述气体发生器用在预紧器系统中,预紧器系统通过上述气体发生器得以改进。

附图说明

通过下文给出的详细说明以及仅以说明性方式给出的附图可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因此附图并不限制本发明,附图中:

图1示出在组装之前气体发生器的轴向截面图(a),以及在组装之后气体发生器的轴向截面图(b);

图2示出根据除图1所示实施例之外的实施例的气体发生器的轴向截面图(a),以及(a)中所示气体发生器的部分放大图(b);

图3示出根据除图1和2所示实施例之外的实施例的气体发生器的部分轴向截面图(a),以及用于(a)中所示气体发生器的杯状壳体的部分放大图(b);

图4示出说明除图1至3所示实施例之外的实施例的轴向方向的部分截面图;

图5示出根据除图1至4所示实施例之外的实施例的点火器组件的透视图(a),根据除图1至4所示实施例之外的实施例的点火器组件的透视图(b),以及与(a)和(b)所示点火器组件匹配的杯状壳体的径向部分截面图(c)。

具体实施方式

在US-A No.5924728中,锁定连接器80通过熔焊或钎焊(welding or soldering)而固定,制造工艺包括这些步骤,并因此使工艺复杂。而且,部件数量因使用锁定连接器80而增加。出于这些原因,US-A No.5924728所述技术仍具有改进的空间。

此外,在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中,可优选地,杯状壳体和轴环通过将环状弯曲部的内部环状倾斜表面压靠在树脂部的筒状部分的周面上而彼此固定。环状弯曲角部抵靠在轴环的金属部的环状底表面部分上。

本发明提供一种易于组装的气体发生器,其具有简单的结构,并且在致动期间不会泄漏气体。

本发明提供如下的可优选发明I-2至I-7:

发明I-2

根据发明I的气体发生器,其中,杯状壳体和轴环通过将环状弯曲部的内部环状倾斜表面压靠在树脂部的筒状部分的周面上以及将环状弯曲角部抵靠在轴环的金属部的环状底表面部分上而彼此固定。

发明I-3

根据发明I或I-2的气体发生器,其中,杯状壳体和轴环在一状态下彼此固定,在所述状态下,环状弯曲部的内部环状倾斜表面的一部分压靠在树脂筒状部分的周面上,且包括环状终端的部分嵌入树脂筒状部分中。

发明I-4

根据发明I至I-3任一项的气体发生器,其中,杯状壳体的环状弯曲部具有在环状终端附近从内部环状倾斜表面突出的环状突起;并且杯状壳体和轴环在一状态下彼此固定,在所述状态下,环状弯曲部的内部环状倾斜表面压靠在树脂筒状部分的周面上,且环状突起嵌入树脂筒状部分中。

发明I-5

根据发明I至I-4任一项的气体发生器,其中,杯状壳体具有在其周面处向内缩回的凹部,凹部的内部顶端抵接在树脂筒状部分上,与杯状壳体的填装有气体发生剂的内部空间连通的环状空间由环状弯曲部的内壁表面和树脂筒状部分形成。

发明I-6

根据发明I至I-4任一项的气体发生器,其中,杯状壳体具有在其周面处向内缩回的凹部;树脂筒状部分具有位于未与环状弯曲部的内部环状倾斜表面接触的外表面上的螺纹沟槽;并且杯状盖的凹部的内部顶端抵接在螺纹沟槽的谷部上。

发明I-7

根据发明I至I-4任一项的气体发生器,其中,杯状壳体具有在其周面处向内缩回的一个或多个凹部;树脂筒状部分具有沿轴向方向形成在其周面上的一个或多个平坦表面或沟槽;并且杯状壳体的一个或多个凹部的内部顶端抵接在树脂筒状部分的一个或多个平坦表面或沟槽上。

点火器是电点火器,并具有点火部和导电销,点火部包括容纳点火剂的容器。

轴环通过使树脂部和金属部成一体而获得,并通过将树脂注塑成型到金属部(金属轴环)而一体形成。

在点火器中,点火部的整个周面或其部分以及其整个底表面(连接有导电销的表面)被树脂部覆盖。点火部的整个顶表面(直接面向杯状壳体底表面的容器顶表面)暴露。还可能的是,点火部的中央部暴露,与周面接触的周向边缘被树脂部覆盖。还可能的是,假如点火部可正常作动(当树脂覆盖厚度较薄等的情况下),整个顶表面可由树脂覆盖。此外,容纳点火剂的容器可由薄绝缘膜覆盖,然后由树脂部覆盖,使得一部分绝缘膜暴露。

形成轴环的树脂部具有树脂筒状部分。树脂筒状部分的外径设定为小于金属部的外径,台阶形成在树脂筒状部分和金属部之间。台阶表面是金属部的环状底表面部分。

杯状壳体内部容纳已知的气体发生剂。杯状壳体由金属(比如不锈钢、铁等)制成的弹性材料形成。

杯状壳体具有脆弱部。当点火器致动且气体发生剂燃烧时,脆弱部优先地裂开。脆弱部形成在杯状壳体的底表面或周面中,并因负荷而裂开、断裂和分离,该负荷小于在致动期间使杯状壳体从轴环脱离所必需的负荷。由于脆弱部总会因此更早地裂开,所以杯状壳体不会与轴环脱离。

杯状壳体具有环状弯曲部,环状弯曲部具有环状弯曲角部、环状倾斜表面和环状终端。

杯状壳体的环状弯曲角部的内直径(d1)设定为大于轴环的树脂筒状部分的外径(D1)。

杯状壳体的环状终端的内直径(d2)设定为小于轴环的树脂筒状部分的外径(D1)。

因此,得到关系式d2<D1<d1。

当满足上述关系时,在将杯状壳体装配到轴环的过程中,环状终端压靠在树脂筒状部分上,环状倾斜表面变形成向外推压和膨胀,从而相反地,产生力(反作用力),使得环状倾斜表面向内收缩。

在这种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当将杯状壳体附接到轴环时,环状倾斜表面或环状终端抵靠(压靠)并固定在树脂筒状部分上。

要找到这样的反作用力,优选地,将d2<D1<d1调节至特定范围。在杯状壳体附接到轴环之前:d2/D1的比值可优选地为0.8到0.98,更可优选地为0.85至0.98,进一步可优选地为0.9至0.98;以及D1/d1的比值可优选地为0.8至1,更可优选地为0.85至1,进一步可优选地为0.9至1。

杯状壳体和轴环可在如下状态下固定,在该状态中,环状弯曲部的内部环状倾斜表面的一部分与树脂筒状部分的周面按压接触(press-contact),且包括环状终端的部分嵌入树脂筒状部分中。

当包括杯状壳体的环状终端的部分嵌入树脂筒状部分中时,杯状壳体和轴环之间的固定强度增加。环状终端嵌入树脂筒状部分中的状态可通过向装配到轴环中之后的杯状壳体的外拉方向施加力量而实现,或者通过相对于树脂筒状部分旋转杯状壳体而实现。

在杯状壳体中,环状弯曲部可具有在环状终端附近从内部环状倾斜表面突出的环状突起。

当使用具有这种环状突起的杯状壳体时,杯状壳体可在如下状态下固定,在该状态中,环状弯曲部的内部环状倾斜表面与树脂筒状部分的周面按压接触,且环状突起嵌入树脂筒状部分中。

当使用具有这种环状突起的杯状壳体且环状突起嵌入树脂筒状部分中时,杯状壳体和轴环的固定强度增加。

可使用具有在周面处向内缩回的凹部的杯状壳体。凹部在一位置(高度位置)处形成在杯状壳体中,在该位置,环状凹部的内部顶端抵接在树脂筒状部分上。

当使用具有在周面处向内缩回的凹部的杯状壳体时,凹部的内部顶端抵接在树脂筒状部分上,与杯状壳体的填装有气体发生剂的内部空间连通的环状空间由环状弯曲部的内壁表面和树脂筒状部分形成。

当形成这种环状空间时(在致动期间杯状壳体内的气体发生剂燃烧且产生燃烧气体),其压力均匀地作用在形成环状空间的壁表面上(环状弯曲部的内壁表面和树脂筒状部分的外表面)。因此,环状弯曲部和树脂筒状部分的固定强度增加,防止气体在其间泄漏。

在杯状壳体中,向内缩回的凹部可设置在周面上。

可使用轴环,其中,树脂筒状部分具有位于未与环状弯曲部的内部环状倾斜表面接触的外表面的螺纹沟槽。

当使用这种杯状壳体和轴环时,杯状壳体的凹部的内部顶端可抵接在树脂筒状部分的螺纹沟槽的谷部上,因此,杯状壳体和轴环的固定强度增加。螺纹沟槽形成在位于树脂筒状部分上侧的外周面上。位于下侧的外周面抵靠在杯状壳体的环状倾斜表面或环状终端上。当装配杯状壳体时,为了防止环状终端干扰螺纹沟槽,树脂筒状部分的外径在形成有螺纹沟槽的上侧周面上可以减小,而在下侧周面上增加,导致凹部的内部顶端可向内突出超过环状终端。

在杯状壳体中,向内缩回的单个或多个凹部可设置在其周面上。

在轴环中,在轴向方向上形成的单个或多个平坦表面或沟槽可设置在树脂筒状部分的周面上。

当使用具有单个凹部的杯状壳体且使用树脂筒状部分具有单个平坦表面或沟槽的轴环时,通过使杯状壳体的凹部的单个内部顶端抵接在单个平坦表面或沟槽上而便于关于杯装壳体对准轴环。此外,可防止杯状壳体在组装之后相对于轴环旋转,可提供具有相同规格的气体发生器。

当使用具有两个凹部的杯状壳体且使用树脂筒状部分具有两个平坦表面或沟槽的轴环时,通过使杯状壳体的两个凹部的内部顶端抵接在两个平坦表面或沟槽上而便于位置确定且防止在周向方向上的旋转。

或者,杯状壳体形成有多个凹部,而树脂筒状部分形成有抵靠在一些凹部上的平坦表面或沟槽。凹部抵靠在平坦表面或沟槽上或装配到平坦表面或沟槽中,以固定位置和阻止旋转。剩余凹部抵靠在树脂筒状部分上,以将杯装壳体固定到树脂筒状部分。

在根据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中,特定形状的杯装壳体与具有特定形状轴环的点火器组件结合。结果,气体发生器易于组装,接触部的固定强度和气密性高,因此,产品可靠性高。

本发明的实施例

(1)图1所示的气体发生器

下面参考图1中的(a)和(b)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10的实施例。

图1的(a)示出处于组装之前的状态的气体发生器,图1(b)示出处于组装之后的状态的气体发生器。

图1所示气体发生器10用于安全带收紧器。

气体发生器10包括通过将电点火器12固定到轴环20而获得的点火器组件11以及填装有气体发生剂的杯状壳体40。

点火器12是通常用在安全气囊装置和安全带收紧器的气体发生器中的类型,点火器包括点火部13和一对导电销14。

轴环20由金属部21和与金属部21一体的树脂部25组合而成。形成树脂部25的树脂可以是JP-A No.2003-161599中所公开的。

金属部21由不锈钢或铁制成,并具有浅的大致杯状形状,在其底表面中具有孔,用于允许导电销14通过。金属部21具有环状底表面部分22和周向壁表面部分23。

树脂部25具有树脂筒状部分26和柱形壁部27,树脂筒状部分包围并固定点火器的点火部13和一对导电销14,柱形壁部形成用于装配连接器的空间。

树脂筒状部分26具有周面26a和底表面26b。

周向壁表面部分23的外径设定为大于树脂筒状部分26的外径,并且其间形成台阶。环状底表面部分22的未被树脂覆盖的部分形成台阶表面。

杯状壳体40由诸如不锈钢和铁的金属制成,具有约0.3mm至0.8mm的厚度。

杯状壳体40具有底表面41、周向壁表面42和开口43。

脆弱部41a形成在底表面41的中央部,但是脆弱部41a可以形成在周向壁表面42中,或者同时形成在底表面41和周向壁表面42中。

脆弱部41a是凹口或刻痕形成的部分,或者是比剩余底表面41更薄的厚度减小部分。

内部空间40a填装有已知的气体发生剂,其用在安全带收紧器(图中未示出)所采用的气体发生器中。

向内缩回的凹部49设置在杯状壳体40的位于开口43侧的周向壁表面42上。

凹部49的内部顶端49a抵靠在树脂筒状部分26的周面26a或周面26a和底表面26b的边界部上。

环状弯曲部45通过向内弯曲杯状壳体40在开口43处的端部而形成。

环状弯曲部45具有环状弯曲角部48、环状倾斜表面47和环状终端46。

环状倾斜表面47包括位于杯状壳体40的周向壁表面42侧的外部环状倾斜表面47b和位于相反侧的内部环状倾斜表面47a。

环状倾斜表面47的长度(从环状弯曲角部48至环状终端46的长度)设定为小于树脂筒状部分26的高度。

杯状壳体40的环状弯曲角部48的内直径(d1)设定为大于轴环20的树脂筒状部分26的外径(D1)。

杯状壳体40的环状终端46的内直径(d2)设定为小于轴环20的树脂筒状部分26的外径(D1)。

当满足d2<D1<d1时,在将杯状壳体40装配到轴环20上的过程中,环状倾斜表面47变形以向外推压和膨胀,从而相反地,产生力(反作用力),使得环状倾斜表面47向内收缩。

在这种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当将杯状壳体40附接到轴环20时,环状倾斜表面47(内部环状倾斜表面47a)压靠并抵靠(以按压接触方式)且固定到树脂筒状部分26上。

在本实施例中,在附接杯状壳体40之前的阶段,d2/D1的比例被调节成0.8至0.98,D1/d1的比例被调节成0.8至1。

杯状壳体40和轴环20通过环状倾斜表面47的内部环状倾斜表面47a与树脂筒状部分26的周面26a按压接触,且环状弯曲角部48与金属部的平坦表面(环状底表面部分)22按压接触而彼此固定。

与内部环状倾斜表面47a按压接触的树脂筒状部分26具有均匀的外径(D1)。即,位于环状底表面部分22一侧的树脂筒状部分26具有均匀直径。同时,未与内部环状倾斜表面47a按压接触的部分可以是在上部(在图1(a)中的杯状壳体40侧)具有较小外径的倾斜表面或台阶表面

环状空间50由环状弯曲部45的内壁表面和树脂筒状部分26形成。

下面描述组装图1的(a)和(b)所示气体发生器10的方法。

使气体发生器保持在使杯状壳体40的底表面41位于下侧的状态,即与图1的(a)所示构造相反,将预定量的气体发生剂填装入内部空间40a中。

然后,将点火器组件11从点火器12(点火部13)侧嵌配进杯状壳体40的开口43中。在嵌配之前,满足d2<D1<d1。

杯状壳体40由弹性金属制成,环状倾斜表面47倾斜。因此,即使d2<D1,嵌配操作也易于执行。

随后,如图1(b)所示,一边变形地使d2增加(即,变形以获得d2=D1),一边将环状倾斜表面47嵌配到树脂筒状部分26中。

这时,内部环状倾斜表面47a与树脂筒状部分26的周面26a按压接触,因此,杯状壳体40牢固地固定到轴环20(点火器组件11)。

由于杯状壳体40的厚度小,如上所述,所以在这种状态下,环状终端46或内部环状倾斜表面47a被带至与树脂筒状部分26的周面26a紧密接触。

在附接阶段,由于树脂筒状部分26的位于底表面26b侧的周面26a不具有突起、台阶或具有扩大的外径的部分(直径扩大部分),所以嵌配(装配)可操作性良好。

在一些情况下,金属以大程度变形,并不会返回初始形状。当上面提及的突起、台阶或具有扩大的外径的部分(直径扩大部分)形成且呈现图1(b)所示状态时,已以大程度膨胀的开口43(环状弯曲部45)不会返回初始形状,因此,内部环状倾斜表面47a朝向树脂筒状部分26的周面26a的压紧力可认为是不足的。然而,在本实施例中,不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因为树脂筒状部分26具有均匀的外径。

下面描述在图1所示气体发生器致动之前的状态及在致动之后的作动。

在致动之前,杯状壳体40和轴环20通过环状倾斜表面47的内部环状倾斜表面47a与树脂部25的筒状部分26的周面按压接触且环状弯曲角部48与金属部21的平坦表面(环状底表面部分)22按压接触而彼此固定。

凹部49的内部顶端49a抵靠在树脂筒状部分26的周面26a或周面26a和底表面26b的边界部上。

因此,在杯状壳体40和轴环20之间有许多接触部分,因此,杯状壳体40和轴环20充分地彼此固定,同时,防止来自外部大气的空气(湿气)渗入。

气体发生器如下般作动。

当点火电流到达点火器12时,点火部13的药剂燃烧,产生燃烧产物(火焰、高温气体等)。

燃烧产物点燃内部空间40a中的气体发生剂,并产生燃烧气体。

当在杯状壳体40内产生燃烧气体时,杯状壳体40内的压力升高,杯状壳体整体膨胀。

这时,由于杯状壳体40和轴环20(点火器组件11)在环状弯曲部45(环状倾斜表面47)和树脂部25(树脂筒状部分26)处彼此固定,所以防止了杯状壳体40在轴向方向上脱离。特别地,由于使脆弱部41a裂开所需要的力远小于使杯状壳体40从轴环20脱离所需要的力,所以杯状壳体40不与轴环20分离,同时脆弱部41a还未裂开。

此外,燃烧气体还进入环状空间50,压力被均匀地施加到形成环状空间50的内壁表面。

因此,由于产生的均匀压力作用增加杯状壳体40的环状弯曲部45和轴环20之间的固定强度(紧密接触的强度),所以防止了气体从杯状壳体40和轴环20的接触部泄漏到外部大气,同时,增强了防止杯状壳体40从轴环20脱离的效果。

此外,如参考致动前的状态(已如上所述)易于理解,由于在杯状壳体40与轴环20(点火器组件11)的接触部中获得高水平的气密性,所以增强了防止气体泄漏的效果。

当壳体40内的压力达到或超过一定水平时,壳体40的脆弱部41a裂开,由此,燃烧气体等释放到壳体40外部以可靠地致动安全带收紧器。

(2)图2所示的气体发生器

下面参考图2的(a)和(b)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10的实施例。

图2的(a)示出在组装之后的状态,图2的(b)是图2(a)所示构造的部分放大图。

在图2所示气体发生器10中,杯状壳体40与轴环20(树脂筒状部分26)的接触结构与图1所示气体发生器10不同,下面仅描述该不同部分。

在图2所示气体发生器10中,杯状壳体和轴环通过内部环状倾斜表面47a的顶端与树脂筒状部分26的周面26a接触且包括环状终端46及其附近的部分嵌入周面26a中而彼此固定。因此,增加了杯状壳体40与轴环20的固定强度。

图2所示气体发生器10可通过添加一个步骤至图1所示气体发生器10的组装方法来制造。

在将轴环20(图1所示点火器组件11)装配到杯状壳体40中之后,在相反方向上将轴环20稍微沿轴向外拉。这时,环状终端46的内角部钩住树脂筒状部分26的周面26a,环状倾斜表面47进一步向内倾斜,包括环状终端46(环状终端46和靠近环状终端46的环状倾斜表面47)的部分嵌入树脂筒状部分26的周面26a中。或者,杯状壳体40可绕点火器组件11旋转。

(3)图3所示的气体发生器

图3所示气体发生器100与图1所示气体发生器10相同,除了杯状壳体的环状弯曲部的形状不同。

杯状壳体140具有环状弯曲部145。

环状弯曲部145具有环状弯曲角部148、环状倾斜表面147和环状终端146。

环状倾斜表面147包括位于杯状壳体140的周向壁表面142侧的外部环状倾斜表面147b和位于相反侧的内部环状倾斜表面147a。

环状弯曲部145具有在环状终端146附近从内部环状倾斜表面147a突出的环状突起150。

在使用这种杯状壳体140的气体发生器100中,通过内部环状倾斜表面147a与树脂筒状部分26的周面26a按压接触且环状突起150嵌入树脂筒状部分26(周面26a)中而获得固定构造。

气体发生器100可通过使用与组装图1所示气体发生器10所用的方法相同的组装方法来制造。

(4)图4所示的气体发生器

图4的气体发生器200与图1所示气体发生器10相同,除了树脂筒状部分的外形与图1所示气体发生器10的树脂筒状部分26不同。

树脂部125具有树脂筒状部分126和柱形壁部127,树脂筒状部分包围并固定点火器的点火部13和一对导电销14,柱形壁部形成用于装配连接器的空间。

树脂筒状部分126具有筒状部分128和螺纹沟槽部分129。

筒状部分128具有均匀直径(D1)。

螺纹沟槽部分129包括谷部129a和峰部129b。

筒状部分128的外径D1大于峰部129b的外径D2。

在附接杯状壳体40之前的状态中,筒状部分128的外径D1与环状终端46的内直径(d2)之间的关系(d2<D1)与图1所示气体发生器10中的相同。

在气体发生器200中,通过环状倾斜表面47与筒状部分128按压接触且凹部49的内部顶端49a嵌配到螺纹沟槽部分129的谷部129a中而获得固定构造。

气体发生器200可以与图1所示气体发生器10相同的方式组装,但是还可以使用在螺纹沟槽部分129匹配凹部49的情形下通过螺旋而附接的方法。

上面描述的图1至4所示的气体发生器不仅可用作安全带收紧器的气体发生器,而且可用作安全气囊的气体发生器或其中使用的点火装置。

(5)图5所示的气体发生器

图5(a)是相当于图1所示点火器组件11的点火器组件111a的透视图。

用在图5(a)所示点火器组件111a中的点火器12与图1所示相同。

轴环包括金属部121和与金属部121一体的树脂部125的组合。

金属部121具有环状底表面部分122和周向壁表面部分123。

树脂部125具有树脂筒状部分126和柱形壁部127,树脂筒状部分包围并固定点火器12的点火部和一对导电销,柱形壁部形成用于装配连接器的空间。

图5(a)所示的点火器组件111a与图1所示点火器组件11的不同之处在于平坦表面130a、130b形成在树脂筒状部分126的周面的两个位置处。

平坦表面130a、130b通过沿轴向方向利用切削加工等加工树脂筒状部分126的外周面(弯曲表面)而形成。

平坦表面130a和平坦表面130b形成在彼此相反侧的位置处。

当使用图5(a)所示的点火器组件111a时,使用杯状壳体240,其具有独立地形成在彼此相反侧的两个凹部250、251,如图5(c)所示。

图5(c)示出两个凹部250、251的位置关系,其中,省略了图1(a)所示的在杯状壳体40中具有脆弱部的底表面41。

杯状壳体240的两个独立凹部250、251形成为当嵌配到点火器组件111a时,凹部的内部顶端250a、251a抵靠在平坦表面130a、130b上。

当组合使用具有平坦表面130a和平坦表面130b的点火器组件111a以及具有位于与两个平坦表面对应的位置的两个独立凹部250、251的杯状壳体240时,两个独立凹部250、251的内部顶端250a、251a抵靠在平坦表面130a和平坦表面130b上,从而便于确定位置以及防止周向旋转。

图5(b)是对应于图1所示点火器组件11的点火器组件111b的透视图。

用在图5(b)所示点火器组件111b中的点火器12与图1所示的相同。

轴环包括金属部121和与金属部121一体的树脂部125的组合。

金属部121具有环状底表面部分122和周向壁表面部分123。

树脂部125具有树脂筒状部分126和柱形壁部127,树脂筒状部分包围并固定点火器的点火部和一对导电销,柱形壁部形成用于装配连接器的空间。

图5(b)所示点火器组件111(b)的树脂筒状部分126与图1所示点火器组件11的不同之处在于,沟槽131a、131b形成在周面的两个位置处。

沟槽131a、131b是充当具有一定深度的沟槽的部分,它们通过沿轴向方向利用切削加工等加工树脂筒状部分126的外周面(弯曲表面)而形成。

沟槽131a和沟槽131b形成在彼此相对位置。

当使用图5(b)所示的点火器组件111b时,使用图5(c)所示的杯状壳体240。

杯状壳体240的两个独立凹部250、251形成为当嵌配到点火器组件111b时,凹部250a、250b的内部顶端250a和251a抵靠在沟槽131a和沟槽131b上。

当组合使用具有沟槽131a和沟槽131b的点火器组件111b与杯状壳体240时,两个独立凹部的内部顶端250a和251a抵靠在沟槽131a和131b上,从而便于确定位置以及防止周向方向旋转。

图5(a)所示的平坦表面和图5(b)所示的沟槽可设置在一个位置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位置。

在设置在一个位置的情况下,位置容易确定(对准),但是旋转防止功能较弱。在两个或更多个位置的情况下,所有平坦表面或沟槽以相等间隔形成。还可组合沟槽与平坦表面。还可能的是,多个凹部250中的一些仅抵靠在平坦表面130a、130b或沟槽131a、131b上,剩余的凹部250抵靠在树脂筒状部分126上。

如此描述了本发明,明显的是,可以许多方式改变本发明。这种改变不应被认为是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对本领域技术人中来说明显的是,所有这样的修改意在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