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件供应装置、元件安装装置及元件供应方法

文档序号:8070741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元件供应装置、元件安装装置及元件供应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元件供应装置、元件安装装置及元件供应方法,所述元件供应装置包括:料仓,收纳托盘;元件供应台,能够将多个托盘以最上位的托盘所载置的料盘位于元件取出用头部的可动范围内且该料盘的上方敞开的状态予以支撑;中继装置,使所述托盘相对于料仓及元件供应台出入。由此,能够效率良好地供应收纳在料盘中的元件。
【专利说明】元件供应装置、元件安装装置及元件供应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元件供应装置、元件安装装置及元件供应方法,所述元件供应装置将元件供应给元件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作为将元件供应给元件安装装置的元件供应装置,以往公知有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1-24386号(以下称作“专利文献”)中公开的装置。该专利文献中公开的元件供应装置是在附设于元件安装装置的状态下使用的装置,该装置在QFP (Quad Flat Package,四侧引脚扁平封装)等封装型的电子元件(以下简称作“元件”)收纳于料盘中的状态下供应该元件。
[0003]该元件供应装置具备:料仓,分上下多层收纳分别载置有所述料盘的托盘;拉出部,以能够在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料仓前方的位置,将托盘从料仓拉出并保持。
[0004]该元件供应装置中,以如下方式进行元件的供应。首先,拉出部移动到载置有所需料盘的托盘的位置,将该托盘与料盘一同从料仓拉出并保持。之后,通过拉出部向上方移动而将该料盘设置于指定的元件供应位置,详细而言,将料盘设置到元件安装装置侧的头部能够取出元件的指定的高度位置(元件供应位置)。由此,将料盘上的元件供应给元件安装装置。在元件供应后,拉出部进行与上述相反的动作,由此使所述料盘返回料仓内原本的位置。另外,料盘上因元件供应而无元件时,在使该料盘返回料仓内原本的位置之后,拉出部从料仓拉出收纳有元件的下一料盘(托盘),并使其向上方移动而将该料盘设置到指定的元件供应位置。
[0005]上述以往的元件供应装置中,在元件安装装置侧的头部取出元件后,使元件供应位置的料盘返回料仓,在从料仓拉出下一料盘并设置到元件供应位置为止的期间,无法由所述头部来取出料盘上的元件(下一元件)。因此,使所述头部产生待机时间的情形不少,其并非是能够有助于有效进行安装作业的元件供应装置。尤其是在一个料盘中收纳同一元件且连续供应互不相同的元件(种类不同的元件)的情况下,由于要对料仓反复进行如上所述的料盘(托盘)的出入动作,因此有可能使安装效率进一步下降。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效率良好地供应收纳在料盘中的元件的技术方案。
[0007]本发明一个方面涉及一种元件供应装置,其与能够由具有指定的可动范围的头部取出收纳在料盘中的元件的作业装置相邻设置,并且其包括:料仓,具有载置所述料盘的多个托盘,将这些托盘以沿上下方向排列的状态且以能够沿水平的第一方向出入的方式予以收纳;元件供应台,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料仓相向地设置,能够支撑从所述料仓被拉出的所述托盘;中继装置,以在所述料仓与所述元件供应台之间的位置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并且在所述料仓与所述元件供应台之间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料仓及所述元件供应台进行所述托盘的交接;其中,所述元件供应台将多个所述托盘以沿上下方向排列的状态且该多个托盘中位于最上位的托盘所载置的料盘位于所述头部的所述可动范围内并且该料盘的上方敞开的状态予以支撑。
[0008]本发明还涉及另一种元件供应装置,其能够与由具有指定的可动范围的头部取出收纳在料盘中的元件的作业装置相邻设置,并且其包括:元件供应台,具备支撑部件及升降机构,所述支撑部件具有多层的托盘支撑部,该多层的托盘支撑部能够将载置所述料盘的多个托盘以沿上下方向排列的状态且该多个托盘中位于最上位的托盘所载置的料盘位于所述头部的可动范围内并且该料盘的上方敞开的状态予以支撑,所述升降机构执行使被支撑在所述支撑部件最上层的所述托盘向下位层的移动及使被支撑在所述支撑部件下位层的所述托盘向最上层的移动中的至少一移动;中继装置,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设置在与所述元件供应台相邻的位置,使所述托盘相对于所述元件供应台的各所述托盘支撑部出入。
[0009]本发明另一个方面涉及一种元件安装装置,其包括:头部,具有指定的可动范围,取出收纳在料盘中的元件并安装到基板上;所述元件供应装置;其中,所述元件供应装置以位于所述元件供应台最上层的托盘所载置的料盘位于所述头部的可动范围内的方式设置。
[0010]本发明另外一个方面涉及一种元件供应方法,其是利用所述元件供应装置来供应元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托盘拉出工序,通过所述中继装置从所述料仓将载置所述料盘的多个托盘依次拉出,使该多个托盘支撑于所述元件供应台的支撑部件;第一托盘移动工序或第二托盘移动工序,所述第一托盘移动工序是在从所述支撑部件所支撑的最上位的托盘的料盘中取出元件之后,通过所述中继装置从所述支撑部件拉出该最上位的托盘,并通过所述升降机构使其他托盘逐层地向上位移动,然后通过所述中继装置将原本最上位的托盘移到最下位的工序,所述第二托盘移动工序是在从所述最上位的托盘的料盘中取出元件之后,通过所述中继装置从所述支撑部件拉出最下位的托盘,并通过所述升降机构使其他托盘逐层地向下位移动,然后通过所述中继装置将原本最下位的托盘移到最上位的工序。
[0011 ] 根据本发明,能够效率良好地供应收纳在料盘中的元件。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元件供应装置与附设有该元件供应装置的元件安装装置(本发明的元件安装装置)的立体图。
[0013]图2是表示设置在元件供应装置中的中继装置的立体图。
[0014]图3A是表示中继装置的图2的要部放大图,图3B是图3A的A处的箭头方向略图。
[0015]图4A表示卡合状态的托盘及出入用头部,图4B表示非卡合状态的托盘及出入用头部。
[0016]图5是表示设置在元件供应装置中的元件供应台的立体图。
[0017]图6是表示元件供应台的仰视图。
[0018]图7是表示螺杆轴及被该螺杆轴支撑的托盘的侧视图。
[0019]图8是表示前后方向定位机构的定位板与托盘的被卡合部的俯视图。[0020]图9A表示从料仓拉出托盘的紧前的状态,图9B表示托盘被移载到元件供应台(螺杆轴)的紧后的状态。
[0021]图1OA?图1OD是元件供应台的示意图,表示元件供应装置的元件供应动作的一例。
[0022]图11是表示元件供应台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0023]图12是表示元件供应台的俯视图。
[0024]图13A?图13D是说明元件供应台中的托盘的上升动作的示意图。
[0025]图14A?图14D是说明元件供应台中的托盘的上升动作的示意图。
[0026]图15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元件供应装置与附设有该元件供应装置的元件安装装置(本发明的元件安装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参照附图详述本发明的较理想的一实施方式。
[0028]图1以立体图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元件供应装置。在本图及后文所用的附图中,为了使方向关系明确化,显示了 XYZ直角坐标轴。
[0029]该元件供应装置10在与元件安装装置I (本发明的作业装置的一例)相邻设置的状态下使用。本图中,仅图示了元件安装装置I的一部分。该元件安装装置I具备:基板搬送机构2,包含沿X方向延伸的一对带式搬送带2a ;元件供应部,供应安装用元件;以及头部单元5,具备元件安装用的可升降(可沿Z方向移动)的多个头部5a且可沿XY方向移动,其中,对于由基板搬送机构2搬入指定的作业位置并定位的印刷布线板(Printedwiring board, PffB)等基板3,通过所述头部5a从元件供应部取出元件并予以安装。所述头部5a具有固定的可动范围,在该可动范围内内,进行元件从元件供应部的取出及基板3的元件安装。
[0030]所述元件供应装置10构成该元件安装装置I的所述元件供应部。元件供应装置10主要为了供应QFP等封装型元件而可拆卸地连结于该元件安装装置I的后侧(-Y方向侧)。以下,对该元件供应装置10的结构进行详述。另外,对于元件安装装置I及元件供应装置10,图中所示的+Y方向侧均为装置前侧,-Y方向侧均为装置后侧。
[0031]元件供应装置10具备框架12、料仓14、元件供应台15、中继装置16、带式送料器保持部18及中继装置16的升降驱动机构等。
[0032]所述框架12包括具备移动用车轮111的俯视大致矩形的底座11a、及设立设置在该底座Ila的大致中央的剖面大致矩形的中空柱部lib。
[0033]所述料仓14组装在该框架12的中空柱部Ilb的上端且其后侧(-Y方向侧)。料仓14是将载置收纳有元件的料盘的多个托盘P予以收纳的箱形的部件,多个托盘P以沿上下方向(Z方向)排列的状态,且以能够沿前后方向(Y方向,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方向)出入的方式被收纳。料盘(省略图示)是具有朝上打开且呈矩阵状排列的多个元件收纳用凹部的俯视矩形的盘形的部件。在所述料仓14的内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收纳有20片?30片托盘P。
[0034]此处,对托盘P的结构进行说明。托盘P如图4A所示,包括具备周壁部的俯视矩形的盘形的主体部6、以及在该主体部6的宽度方向(X方向,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方向)两端从所述周壁部的上端朝外延伸的凸缘部7。托盘P的凸缘部7从宽度方向外侧受到支撑,从而在能够拉出到装置前侧的状态下支撑于料仓14内。而且,托盘P在主体部6的前后两端且其宽度方向中央分别具备被卡合部8。这些被卡合部8用于在托盘P相对于料仓14等出入时,将该托盘P连结于后述的中继装置16 (出入用头部25A、25B),在各被卡合部8上,在宽度方向两侧分别形成有朝外打开的俯视半圆形状的切口部8a。另外,上述料盘在托盘P中的所述主体部6的周壁部的内侧,以沿着该周壁部的方式而载置,并通过例如磁铁等固定部件而固定于该主体部6。
[0035]在所述料仓14上,在其背面(-Y方向侧的侧面)设置有元件更换用的开口部,在更换元件或补充元件时,经由该开口部从料仓14的背面侧进行托盘P的出入。尽管省略了图示,但托盘P例如以10片为一个单位而收纳到指定的盒体(省略图示)中,并将每个该盒体收纳到料仓14中,从而经由该盒体可拉出地支撑于所述料仓14内。通过该结构,在元件安装装置I中的生产基板3的变更等时,能够统一更换料仓14内的多个料盘(元件)。
[0036]所述元件供应台15如后文将详述的,以在上下方向上(Z方向)排列的状态支撑多个托盘P。如图1所示,元件供应台15以相对于料仓14而在Y方向上相向的方式,组装在所述框架12的中空柱部Ilb的上端且其前侧(+Y方向侧)。并且,所述中继装置16可升降(可沿Z方向移动)地设置在该元件供应台15与所述料仓14之间的位置、即俯视时的框架12的所述中空柱部Ilb内侧的位置。
[0037]中继装置16在与料仓14及元件供应台15之间进行托盘P的出入(交接)。如图2所示,该中继装置16包括框架20、两个出入用头部25A、25B(第一出入用头部25A、第二出入用头部25B)、用于使这些出入用头部25A、25B沿前后方向(Y方向)移动的出入用头部驱动机构、以及用于驱动出入用头部25A、25B的后述卡合部253的卡合部驱动机构。
[0038]所述框架20具有俯视大致矩形的底板21、以及设立设置在该底板21的宽度方向(X方向)两端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侧壁22。在各侧壁22的上端部,具备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引导部24(相当于本发明的引导部)。这些引导部24沿前后方向引导所述托盘P。各引导部24具有能够支撑托盘P的凸缘部7并在宽度方向(X方向)上约束该托盘P且沿前后方向引导该托盘P的剖面形状,至少对托盘P的滑接部分,实施用于降低摩擦系数的例如硬质耐酸铝处理等表面处理。
[0039]所述第一、第二的出入用头部25A、25B使托盘P相对于料仓14及元件供应台15出入。本例中,第一出入用头部25A进行托盘P相对于料仓14的出入,第二出入用头部25B进行托盘P相对于元件供应台15的出入。
[0040]这些出入用头部25A、25B以框架20的宽度方向中间为界而设置在其两侧。各出入用头部25A、25B分别可移动地支撑于固定在底板21上且沿Y方向延伸的滑轨26。
[0041]出入用头部25A、25B分别具备安装于所述滑轨26的主体部251、以及以相对于该主体部251可沿X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撑于该主体部251上部的可动部252。
[0042]在可动部252上设有卡合部253。该卡合部253用于在托盘P相对于料仓14等的出入时,将出入用头部25A、25B连结于该托盘P。
[0043]如图3A、图3B所示,卡合部253具备可卡合于托盘P的形状、具体而言为可卡合于所述被卡合部8的切口部8a的剖面圆形的轴状的卡合爪253a。卡合部253能够向可卡合于托盘P的位置与退避到托盘P下方的位置位移。具体而言,卡合部253以在卡合爪253a从可动部252朝上突出的工作位置(本图中实线所示的位置)与该卡合爪253a相对于可动部252而横向放倒的退避位置(图3B的两点划线所示的位置)的范围能够倾动的方式设置,并由所述卡合部驱动机构予以驱动。若详细说明,在所述可动部252上,沿Y方向延伸的支撑轴254绕其轴旋转自如地受到支撑。在该支撑轴254的一侧的端部固定有所述卡合部253,在另一侧的端部固定有小齿轮255。并且,在所述主体部251上固定有齿条256,所述小齿轮255啮合于该齿条256。通过该结构,当可动部252相对于所述主体部251沿X方向移动时,伴随该可动部252的移动,所述小齿轮255、支撑轴254及卡合部253将一体地旋转,由此卡合部253向所述工作位置与退避位置位移。并且,在卡合部253被设置于工作位置的状态下,如图4A所示,卡合爪253a能够卡合于托盘P的被卡合部8 (切口部8a),另一方面,在卡合部253被设置于退避位置的状态下,如图4B所示,该卡合状态将被解除。
[0044]所述卡合部驱动机构通过驱动可动部252进退,从而使所述卡合部253在所述工作位置与退避位置的范围位移。该卡合驱动机构如图2所示,包括:摆动部件28,在X方向上分别设置在出入用头部25A、25B的外侧,经由与Y方向成平行的支撑轴281而可摆动地支撑于所述底板21 (框架20)上;以及气缸29,连结于该摆动部件28,对应于气压的供排切换来使该摆动部件28摆动。摆动部件28具备沿Y方向延伸的引导轴282,各出入用头部25A、25B的可动部252经由轴承等可移动地安装于该引导轴282。即,所述卡合部驱动机构通过气缸29的工作来使摆动部件28绕支撑轴281摆动,随着该摆动部件28的摆动,经由所述引导轴282使可动部252沿X方向移动。
[0045]各出入用头部25A、25B通过所述出入用头部驱动机构,沿着滑轨26而彼此朝相反方向移动。该出入用头部驱动机构包括:一对滑轮30,分别可旋转地支撑于底板21上的两滑轨26之间的位置且Y方向的两端;无端状的驱动带32,挂设在这些滑轮30上;电动机34 ;以及传动机构,向所述滑轮30中的一侧的滑轮30传递所述电动机34的旋转驱动力。并且,出入用头部25A、25B的主体部251分别相对于驱动带32而连结(固定)。即,出入用头部驱动机构通过电动机34使驱动带32沿周方向移动,伴随该驱动带32的移动,使出入用头部25A、25B分别沿着滑轨26及引导轴282而朝相反方向移动。
[0046]另外,各出入用头部25A、25B如图2所示,具有彼此对称的结构。即,各出入用头部25A、25B构成为:在前后方向(Y方向)上,卡合部253位于框架20的外侧,且在该卡合部253被设置于退避位置的状态下,卡合爪253a相互朝向框架20的宽度方向(X方向)外侦U。而且,以当第一出入用头部25A位于框架20的前后方向的一侧的端部时,第二出入用头部25B位于框架20的另一侧的端部的方式,分别将出入用头部25A、25B连结于所述带32。
[0047]通过该结构,中继装置16如后文将详述的,通过在使第一出入用头部25A的卡合部253卡合于托盘P的前侧(+Y方向侧)的被卡合部8(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被卡合部)的状态下,使该第一出入用头部25A沿Y方向移动,从而使托盘P相对于料仓14出入,并通过在使第二出入用头部25B的卡合部253卡合于托盘P的后侧(-Y方向侧)的被卡合部8 (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被卡合部)的状态下,使该第二出入用头部25B沿Y方向移动,从而使托盘P相对于元件供应台15出入。
[0048]中继装置16如图1所示,可移动地支撑于被固定在所述中空柱部Ilb (框架12)上且沿上下方向(Z方向)延伸的滑轨36,由所述升降驱动机构进行升降驱动。该升降驱动机构具有:螺杆轴38,可旋转地支撑于所述中空柱部11b,且螺合插入组装在框架20中的图外的螺母部件;以及驱动该螺杆轴38旋转的电动机(省略图示)等,通过利用该电动机来驱动螺杆轴38正反旋转,从而使所述中继装置16升降。该升降驱动机构以使中继装置16在料仓14的整个托盘收纳区域范围能够移动的方式,而设定其可动范围。因而,中继装置16能够使收纳在料仓14内的任意托盘P出入。
[0049]所述元件供应台15从中继装置16接取从料仓14拉出的托盘P,并以能够由所述头部单元5取出元件的方式来支撑该托盘P (料盘)。
[0050]如图5所示,元件供应台15包括:俯视矩形的底板40 ;四根螺杆轴42(相当于本发明的支撑部件),用于以位于最上位的托盘P内载置的料盘位于所述元件安装装置I的头部5a的可动范围内且该料盘的上方敞开的状态、且以在上下方向上排列的状态支撑多个托盘P ;托盘升降机构(相当于本发明的升降机构),用于使由这些螺杆轴42所支撑的托盘P在保持它们的位置关系的状态下联动地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宽度方向定位机构44,用于在宽度方向(X方向)上定位托盘P ;以及前后方向定位机构46,用于在前后方向上定位托盘P。
[0051]元件供应台15在无托盘P的状态下,四根螺杆轴42内侧的空间(称作“存放部Sp”)从底板40朝上方敞开。
[0052]所述四根螺杆轴42是从其基端部附近的位置至远端部的范围同一形状的螺纹牙连续地形成为螺旋状的相同的螺杆轴。各螺杆轴42分别竖立设置在所述底板40的四角。另一方面,托盘P的所述凸缘部7形成为能够沿着Y方向插入所述螺杆轴42的螺槽。SP,螺杆轴的螺槽设为托盘的支撑部(以下适当地称作“托盘支撑部”),如图1及图7所示,四根螺杆轴42通过将托盘P插入分别位于底板40的宽度方向(X方向)两端的螺杆轴42之间、且其凸缘部7插入各螺杆轴42的螺槽(谷部),从而支撑托盘P。本例中,如图7所示,螺杆轴42的轴长及螺纹的节距被设定成:在侧视时隔一个螺槽支撑托盘P,且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并列支撑最多5片托盘P。并且,元件供应台15的高度位置被设定成:这样支撑有5片托盘P时的最上位的托盘P的高度位置、准确地讲由该托盘P所支撑的料盘中的元件的高度位置成为元件安装装置I的所述头部5a取出元件的高度位置。而且,所述料仓14相对于元件供应台15的高度位置被设定成:该最上位的托盘P的高度位置与由料仓14所支撑的最上位的托盘P的高度位置为大致相同。即,本例中,如上所述,各螺杆轴42的螺槽(谷部)成为托盘支撑部。详细而言,通过将每两节距的螺槽设为托盘支撑部,从而四根螺杆轴42具有多层(五层)托盘支撑部。并且,各螺杆轴42的螺槽中的、成为所述头部单元5(头部5a)取出元件的高度位置的最上位的螺槽成为最上层的托盘支撑部。
[0053]另外,当在螺杆轴42上支撑多片托盘P时,由该最上位的托盘P所支撑的料盘(最上位的料盘)朝上方敞开。如上所述,在所述元件安装装置I的后侧(-Y方向侧)连结有元件供应装置10的状态下,元件供应台15位于头部单元(头部5a)的XY方向上的可动范围MA(参照图1)内,所述头部5a能够从由通过支撑于最上层而上方敞开的最上位的托盘P所支撑的料盘吸附元件。
[0054]所述托盘升降机构通过使各螺杆轴42朝同一方向同步地旋转,从而使由该螺杆轴42所支撑的各托盘P—边保持它们的位置关系一边一体地升降。详细而言,该托盘升降机构如图5及图6所示,包括:轴承等螺杆轴支撑部410(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支撑部),设置在底板40上,能够使各螺杆轴42绕轴旋转地进行支撑;以及旋转驱动机构,使各螺杆轴42朝同一方向同步地旋转。该旋转驱动机构包括:滑轮411,在底板40的下方安装于各螺杆轴42 ;无端状的传动带413,挂设在这些滑轮411上;张力滑轮412、414,用于张设该传动带413 ;驱动滑轮415,与张力滑轮414同轴地设置;电动机430 ;滑轮431,安装于该电动机430的输出轴;以及驱动带432,挂设在该滑轮431与所述驱动滑轮415上。即,托盘升降机构将电动机430的旋转驱动力经由所述各滑轮及带传递至各螺杆轴42,从而使各螺杆轴42同步旋转,并且通过电动机430的驱动方向的切换来切换螺杆轴42的旋转方向。由此,托盘升降机构使托盘P伴随各螺杆轴42的旋转而沿着它们的螺槽朝上下方向移动。
[0055]所述宽度方向定位机构44通过从宽度方向两侧包夹由各螺杆轴42所支撑的托盘P,从而以底板40的宽度方向中央为基准来定位各托盘P。详细而言,宽度方向定位机构44如图5所不,包括:一对定位板440,设置在底板40的宽度方向(X方向)两端;以及板驱动机构,使这些定位板440沿X方向移动。
[0056]各定位板440相互平行且在X方向上对置地排列,在这些的相向面上,形成有用于使由螺杆轴42所支撑的托盘P的凸缘部7介隔的多个导槽441。各定位板440位于前后排列的螺杆轴42之间,且可移动地支撑于固定于所述底板40且沿X方向延伸的滑轨442。具体而言,各定位板440以能够在工作位置与退避位置的范围移动的方式而支撑于所述滑轨442,所述工作位置是由螺杆轴42所支撑的托盘P(凸缘部7)的端部以抵接于所述导槽441的内底部的方式相互接近的位置,所述退避位置是从该工作位置向外侧移动的位置且允许各托盘P在该各定位板440之间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位置。
[0057]所述板驱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部件445,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在其长度方向的大致中间经由支撑轴448而可旋转地支撑于所述底板40 ;—对第二连杆部件446,分别利用铰链结构来连结该第一连杆部件445的长度方向两端与各定位板440 ;以及气缸447,连结于所述第一连杆部件445,对应于气压的供排切换来绕支撑轴448驱动该第一连杆部件445。即,板驱动机构通过气缸447来使第一连杆部件445绕支撑轴448摆动,伴随该第一连杆部件445的摆动,经由各第二连杆部件446使各定位板440在工作位置与退避位置的范围沿宽度方向(X方向)移动。
[0058]所述前后方向定位机构46以底板40的前端部为基准而在前后方向上定位由螺杆轴42所支撑的托盘P,且在托盘P的升降时,在该定位状态下分别在上下方向上引导各托盘P。
[0059]前后方向定位机构46包括:一对定位板460,在前后方向(Y方向)上具有厚度,沿着底板40的前端面而排列在宽度方向(X方向)上;以及板驱动机构,使这些定位板460沿X方向移动。
[0060]各定位板460如图1及图5所示,具备引导部460a,该引导部460a正视呈大致直角三角形状,在X方向上相互相向地沿上下方向延伸。各定位板460的引导部460a如图8所示,以能够从外侧(X方向外侧)卡合于托盘P前侧的被卡合部8、且一边保持该卡合状态一边允许托盘P朝上下方向位移的方式,形成为与该被卡合部8的切口部8对应的剖面半圆形。另外,对于定位板460的各引导部460a,实施有用于降低与托盘P(被卡合部8)的摩擦系数的例如硬质耐酸铝处理等表面处理。
[0061]各定位板460分别可移动地支撑于固定于底板40的前端面且沿X方向延伸的滑轨461。具体而言,各定位板460可向引导部460a卡合于由螺杆轴42所支撑的托盘P的被卡合部8 (各切口部8a)的工作位置(图8的两点划线所示的位置)、与从该工作位置退避到外侧的退避位置(图8的实线所示的位置)位移地受到支撑。并且,在各定位板460被设置于工作位置的状态下,各引导部460a卡合于托盘P前侧的被卡合部8,通过该卡合,在前后方向上定位托盘P,另一方面,在各定位板460被设置于退避位置的状态下,允许托盘P的前后方向的移动。
[0062]所述板驱动机构如图6所示,包括:气缸462,以输出轴沿着两底板40的中心线(通过宽度方向中心并与Y方向平行地延伸的线)进退的方式而固定于底板40的下表面;以及一对连杆463,分别利用铰链结构连结于该气缸462的工作轴与各底板40。通过该结构,板驱动机构通过所述气缸462的工作,经由连杆463分别使各底板40沿宽度方向均等地移动。
[0063]另外,在图5中,符号48是竖立设置在底板40的后端且其宽度方向两端的托盘引导部件。这些托盘引导部件48在通过所述中继装置16使托盘P出入元件供应台15时,弓丨导各托盘P的凸缘部7。在各托盘引导部件48上,形成有与所述定位板440的导槽441同等的导槽481。
[0064]所述带式送料器保持部18如图1所示,被固定于所述框架20的中空柱部Ilb的侧面。该带式送料器保持部18以沿宽度方向并列排列的状态来支撑多个带式送料器(省略图示)。另外,带式送料器包括卷绕有收纳、保持1C、晶体管、电容器等小片状的芯片元件的带的卷轴,一边从该卷轴间歇性地送出带,一边将元件供应到元件安装装置I的所述头部单元5。
[0065]接下来,对上述元件供应装置10的元件供应动作进行说明。另外,虽省略图示,但元件供应装置10具备控制元件供应台15及中继装置16的控制装置,以下的动作是通过由该控制装置控制元件供应台15及中继装置16来进行。
[0066]<从料仓14拉出托盘P >
[0067]中继装置16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并停止在与支撑有所需料盘的托盘P对应的高度位置、即能够将托盘P拉出到引导部24上的高度位置。此时,各出入用头部25A、25B被设置在可动范围内的指定的待机位置,各卡合部253被设置在所述退避位置。
[0068]当中继装置16到达与所需托盘P对应的高度位置时,如图9A所示,第一出入用头部25A移动到其可动范围内的后端之后,该第一出入用头部25A的卡合部253由退避位置切换到工作位置。通过该切换,卡合爪253a卡合于托盘P前侧的被卡合部8 (切口部8a),以连结该托盘P与第一出入用头部25A。并且,通过第一出入用头部25A在此状态向前方(+Y方向)移动,托盘P由引导部24予以支撑且被引入中继装置16内。而且,与该第一出入用头部25A的移动联动地,第二出入用头部25B向后方(-Y方向)移动。此时,第二出入用头部25B的卡合部253被设置于退避位置,因而,该卡合部253 (卡合爪253a)不会干涉到托盘P。
[0069]出入用头部25A、25B的位置前后调换,当两出入用头部25A、25B移动到第二出入用头部25B的卡合部253能够卡合于该托盘P后侧的被卡合部8的位置时,第二出入用头部25B的卡合部253由退避位置切换到工作位置,随后,第一出入用头部25A的卡合部253由工作位置切换到退避位置。即,托盘P与第一出入用头部25A的连结得以解除,该托盘P连结于第二出入用头部25B。
[0070]<将托盘P移载至元件供应台15 >[0071]当托盘P从料仓14被引入中继装置16时,或者当托盘P被引入中继装置16,而且出入用头部25A、25B与托盘P的上述连结切换完成时,中继装置16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并停止在能够将托盘P从引导部24送出到元件供应台15(螺杆轴42)的高度位置。此时,如上所述,螺杆轴42能够分上下五层支撑托盘P,中继装置16停止在与所述五层中的所需的层对应的高度位置。
[0072]当中继装置16到达与该所需的层对应的高度位置时,第二出入用头部25B向前方移动,如图9B所示,托盘P沿着引导部24从该中继装置16被推出到元件供应台15侧。此时,托盘P的凸缘部7 —边沿着托盘引导部件48的导槽481受到引导一边首先被导向后侧的各螺杆轴42的螺槽内,然后一边沿着定位板440的导槽441受到引导,一边被导向前侧的各螺杆轴42的螺槽内。由此,通过四根螺杆轴42来支撑托盘P。此时,宽度方向定位机构44的各定位板440及前后方向定位机构46的各定位板460均被设置到退避位置。
[0073]当第二出入用头部25B移动到其可动范围的前端(或指定的前方位置),托盘P从中继装置16完全被推出而该托盘P完全由螺杆轴42予以支撑时,前后方向定位机构46的定位板460由退避位置切换到工作位置。由此,各定位板460的引导部460a卡合于托盘P前侧的被卡合部8(切口部8a),托盘P在元件供应台15中,在前后方向上受到定位。而且,与此并行地,宽度方向定位机构44的两定位板440切换到工作位置,由此,托盘P在元件供应台15上,在宽度方向上受到定位。随后,第二出入用头部25B的卡合部253从工作位置切换到退避位置,由此,托盘P与该第二出入用头部25B的连结得以解除。
[0074]<向元件安装装置I供应元件>
[0075]此处,例如当载置收纳取出对象元件的料盘的托盘P被支撑于存放部Sp的最上层时,通过元件安装装置I的头部单元5,从载置于该托盘P上的料盘取出元件。
[0076]另一方面,在该托盘P例如被支撑于存放部Sp的第二层(从上数第二层)且在最上层支撑有其他托盘P的情况下,将最上层的托盘P从元件供应台15拉出至中继装置16,随后,使该第二层的托盘P上升至最上层之后,从该托盘P进行元件的取出。
[0077]该托盘P的上升是通过四根螺杆轴42借助电动机430的工作而同步地朝同一方向旋转驱动来进行。即,通过各螺杆轴42同步旋转,托盘P沿着螺槽从第二层上升到最上层。另外,这样螺杆轴42受到旋转驱动时,前后方向定位机构46的定位板460维持被设置到工作位置的状态,另一方面,宽度方向定位机构44的各定位板440被设置到退避位置。由此,托盘P的被卡合部8沿着定位板460 (引导部460a)受到引导且稳定地上升。而且,当托盘P到达最上层时,通过宽度方向定位机构44的工作,各定位板440在退避位置与工作位置之间进退驱动一至多次,由此进行托盘P的宽度方向的定位。并且,在托盘P的定位之后,在前后方向定位机构46的各定位板460与宽度方向定位机构44的各定位板440分别保持被设置在工作位置的状态下,通过头部单元5,从载置于该托盘P内的料盘取出元件。
[0078]〈收纳托盘P〉
[0079]完成元件供应的托盘P从元件供应台15被拉出到中继装置16上,并按照与上述动作相反的动作而返回料仓14。S卩,中继装置16移动到与最上层的托盘P对应的高度位置之后,通过第二出入用头部25B将由螺杆轴42所支撑的托盘P从元件供应台15引入到中继装置16上。然后,中继装置16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并且在该移动过程中,托盘P与第二出入用头部25B的连结得以解除,从而该托盘P连结于第一出入用头部25A。并且,当中继装置16到达料仓14的所需的空的托盘收纳高度位置时,第一出入用头部25A移动到后侧而将托盘P从中继装置16推出到料仓14内,在该推出之后,解除该第一出入用头部25A与托盘P的连结。由此,托盘P往料仓14上的收纳完成。另外,如上所述,宽度方向定位机构44的各定位板440在托盘P的升降时及托盘P相对于中继装置16的交接时被保持在退避位置,除此以外被保持在工作位置。另一方面,前后方向定位机构46的各定位板460在托盘P相对于中继装置16的交接时被保持在退避位置,除此以外被保持在工作位置。
[0080]以上,对用于通过该元件供应装置10对元件安装装置I (头部单元5)供应元件的一连串的基本动作进行说明,但以下,参照图10说明更具体的动作的一例。图10所示的例子是在将收纳于料仓14中的元件中的、特定的五种元件作为一组供应给元件安装装置I的情况、例如在一片基板3上安装上述五种元件的情况下有用的动作的一例。
[0081]本例中,首先按照上述动作从料仓14拉出分别支撑有五种元件(料盘)的托盘Pl?P5并移载到元件供应台15。此时,以由头部单元5先取出的元件(元件安装装置I中的安装顺序早的元件)位于上位的方式,使各托盘Pl?P5支撑于螺杆轴42 (图1OA ;相当于本发明的托盘拉出工序)。
[0082]并且,当通过头部单元5取出由位于最上层(最上位)的托盘Pl所支撑的最初的元件时,将该托盘Pl从元件供应台15拉出至中继装置16,并且在该拉出后,立即驱动螺杆轴42旋转,使由第二层?第五层所支撑的各托盘P2?P5联动地逐层上升。由此,将支撑下个元件的托盘P2设置于能够由头部单元5取出的最上层。而且,使中继装置16下降,将原本最上层的托盘Pl移到最下层(最下位;第五层)(图1OB?图1OD ;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托盘移动工序)。
[0083]以后,同样地,伴随从位于最上层的托盘P取出元件,将该最上层的托盘P拉出至中继装置16上,并使其他托盘P联动地逐层上升,使原本最上层的托盘P移动到最下层。由此,反复对元件安装装置I供应上述五种元件。
[0084]如上所述,上述的元件供应装置10独立于使托盘P相对于料仓14出入的中继装置16而具备元件供应台15,该元件供应台15具有能够分上下多层(至少两层)存放所拉出的托盘P、并且在无托盘P的状态下能够将该上下多层的存放部Sp朝上方敞开且使存放的托盘P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功能。因此,中继装置16能够将先行的托盘P (先行元件)供应给元件供应台15并在保持残留于存放部Sp最上层的状态下,移到后续托盘P (后续元件)的拉出动作(从料仓14的拉出动作)。因而,根据该元件供应装置10,能够比以往的此种元件供应装置更有效地进行元件供应。即,在仅具备料仓及相对于该料仓进行托盘的出入的拉出部且从由拉出部拉出的托盘直接取出元件的以往的元件供应装置(【背景技术】中说明的专利文献I)中,从先行的托盘取出元件的操作结束,此外,只有在使该托盘返回料仓之后,才能进行下个托盘(元件)的准备。因此,元件安装装置侧的头部产生待机时间。与此相对,根据上述元件供应装置10,将先行的托盘P移载到元件供应台15之后,立即转变到后续托盘P的拉出动作,由此,能够利用头部单元5取出该先行托盘P中的元件的期间,而事先在元件供应台15的存放部Sp的下位的层准备下个托盘P (元件),而且,能够使中继装置16移动到与最上层相同的高度位置并待机。并且,在从先行的托盘P结束元件的取出后,将该先行托盘P从元件供应台15拉出至中继装置16,并使下个托盘P (元件)上升至最上层,由此,能够迅速地供应下个托盘P的元件。因而,根据该元件供应装置10,能够缩短以往般的待机时间,相应地,能够比以往的元件安装装置更高效地进行元件供应。
[0085]而且,只要使用所述中继装置16,以从上位开始依序按照供应顺序来设置元件(料盘)的方式预先在元件供应台15中准备多个托盘P,由头部单元5取出元件之后,只要通过中继装置16从元件供应台15拉出最上位的托盘P,便能够使元件供应台15上的托盘P自动上升,以从最上位的托盘P进行下个元件的取出。另外,由中继装置16拉出的先行托盘P将返回料仓14,或者被收纳到元件供应台15的存放部Sp的下位的层(未保持托盘P的托盘支撑部)。此种情况下,能够以非常短的时间间隔,按照预定的顺序从不同的托盘P连续地对元件安装装置I供应元件。因而,根据该元件供应装置10,在此方面,也能够高效地进行元件供应。尤其,在将特定的多种元件作为一组并要求按照预定的顺序来连续且反复供应的情况下,如图10的例子般,以从上位开始依次按照供应顺序设置元件(料盘)的方式预先使多个托盘Pl?P5支撑于螺杆轴42上,并且使该托盘Pl?P5在元件供应台15中循环,即,如上所述,通过中继装置16拉出最上位的托盘P,并使其他托盘P同步地逐层上升后,使原本最上位的托盘P移动到最下位,由此,能够反复高效地将这一组元件供应至元件安装装置I。根据此种方法,无须如以往的元件供应装置般,对于每个元件而每次对料仓进行托盘的出入,从而能够以非常短的时间间隔来将这一组元件反复供应至元件安装装置I。因而,根据该元件供应装置10,在此方面,也能够高效地进行元件供应。
[0086]而且,上述元件供应台15具备作为托盘P的支撑部件的多个螺杆轴42,通过使托盘P的凸缘部7介隔在该螺杆轴42的螺槽内,从而支撑该托盘P,并且通过各螺杆轴42同步地受到旋转驱动,从而伴随该螺杆轴42的旋转,使托盘P同步地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根据此种元件供应台15的结构,无须伴着支撑托盘P的支撑部件(螺杆轴42)的上下方向的移动,只利用该支撑部件(螺杆轴42)的工作(旋转)便能够使各托盘P联动且顺滑地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因而,还具有下述优点:能够以非常简单的结构,并且抑制托盘升降机构的占用空间且以相对较小的驱动力,来达成托盘P的上下移动。
[0087]而且,上述元件供应台15具备宽度方向定位机构44及前后方向定位机构46,能够在前后方向(Y方向)及宽度方向(X方向)上定位由螺杆轴42所支撑的托盘P,因此具有下述优点:既能如上所述般通过螺杆轴42的驱动来使托盘P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又能够由头部单元5高精度地取出元件。即,在如上所述的结构中,考虑因螺杆轴42的旋转力作用于托盘P,各托盘P会相对于螺杆轴42而在前后方向及宽度方向上发生偏移。但是,根据具备宽度方向定位机构44及前后方向定位机构46的上述元件供应台15,通过宽度方向定位机构44的定位板440在托盘P的上下方向移动后设置到工作位置,而且,前后方向定位机构46的定位板460在托盘P的上下方向移动过程中及移动后设置到工作位置,从而抑制或防止如上所述的托盘P的偏移。因此,根据该元件供应装置10,既能采用使用螺杆轴42作为托盘P的支撑部件,伴随该螺杆轴42的旋转来使托盘P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结构,又能高精度地进行头部单元5对元件的取出。
[0088]另外,在上述元件供应台15中,也能够省略宽度方向定位机构44。此时,在托盘P上设置有多个基准标记(例如在托盘P的外周设置有两个基准标记),在元件供应台15的最上层设置有托盘P的状态下,使用搭载于头部单元5中的基板相机(省略图示)等来拍摄、识别该托盘P的各基准标记。并且,只要基于该识别结构来进行头部单元5的XY方向的位置修正,并通过该头部单元5从该托盘P上的料盘取出元件,便能够切实且准确地进行元件的取出。
[0089]另外,上述的图1OA?图1OD的例子中,当从位于最上层的托盘P结束元件的取出时,将该最上层的托盘P拉出至中继装置16上,并使存放部Sp的其他托盘P联动地逐层上升,并使中继装置16上的原本最上层的托盘P移动至元件供应台15的最下层,由此,对元件安装装置I反复供应五种元件。但是,也可通过与此相反的方法(即,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托盘移动工序”),来对元件安装装置I反复供应五种元件。即,在元件供应台15上支撑有上下五层托盘P的状态(图1OA所示的状态)下,在通过头部单元5取出由位于最上层(最上位)的托盘P所支撑的最初的元件的过程中,将最下层(最下位)的托盘P从元件供应台15拉出至中继装置16,使该中继装置16移动到上方,并使该托盘P在与存放部Sp的最上层对应的高度位置待机。并且,在由头部单元5结束由位于最上层的托盘P所支撑的元件的取出的时刻,驱动螺杆轴42旋转,以使由最上层(第一层)?第四层所支撑的各托盘P联动地各下降一层。并且,随后,将原本最下层的托盘P从中继装置16移载至元件供应台15的最上层。通过此种方法,也能够与图1OA?图1OD的例子的情况同样地,反复将五种元件有效地供应至元件安装装置I。另外,此时,按照与图1OA?图1OD的例子上下相反的排列,来将托盘Pl?P5设置于元件供应台15。
[0090]而且,在上述的元件供应装置10中,通过如下的方法也能够有效地对元件安装装置I供应元件。即,通过中继装置16从料仓14拉出所需托盘P (元件)并移载至元件供应台15的最上层,在通过头部单元5从该先行托盘P取出元件(先行元件)的过程中,通过中继装置16来从料仓14取出下个托盘P,并使该托盘P在与元件供应台15的最上层相同的高度位置待机。并且,在从先行托盘P结束元件(先行元件)的取出的时刻,驱动螺杆轴42旋转而使最上层的先行托盘P与其他托盘P —同下降一层,将在中继装置16上待机的托盘P移载至元件供应台15的最上层。随后,在通过头部单元5从最上层的托盘P取出元件的过程中,使中继装置16下降,拉出设置在元件供应台15的下位层的多余托盘P (载置有不需要供应元件的料盘的托盘P),并将该托盘P收纳到料仓14中。随后,进一步由中继装置16从料仓14拉出下个托盘P,并使其在与元件供应台15的最上层相同的高度位置待机。以后,通过反复上述动作,能够有效地对元件安装装置I供应元件。
[0091]而且,在上述的元件供应台15的例子中,通过四根螺杆轴42来支撑托盘P,但螺杆轴42的数量并不限定于四根,只要是能够稳定地支撑托盘P并使其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数量即可。
[0092]接下来,使用图11及图12来说明元件供应装置10中的元件供应台的其他实施方式(元件供应台15A)。本图中所示的元件供应台15A取代上述元件供应台15而组装在元件供应装置10中。
[0093]该元件供应台15A包括:俯视大致矩形的底板50 ;板状的一对第一托盘支撑部件52,位于该底板50的宽度方向(X方向)两端,沿该宽度方向彼此相向;板状的一对第二托盘支撑部件54,靠近这些第一托盘支撑部件52设置并排列在它们的内侧,且沿所述宽度方向彼此相向地排列;第一支撑部件驱动机构,使所述第一托盘支撑部件52沿它们的排列方向(X方向)移动;以及第二支撑部件驱动机构,使所述第二托盘支撑部件54沿它们的排列方向(X方向)及上下方向(Z方向)移动。
[0094]另外,在该元件供应台15A中,所述一对第一托盘支撑部件52相当于“本发明的一对支撑部件”,后述滑轨58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件驱动机构相当于本发明的“支撑部件驱动机构”,所述第二托盘支撑部件54及第二支撑部件驱动机构等相当于本发明的“进给机构”。因而,滑轨58、第一支撑部件驱动机构、第二托盘支撑部件54及第二支撑部件驱动机构等相当于本发明的升降机构。以下进行详细说明。
[0095]所述一对第一托盘支撑部件52分别包括:前后方向(Y方向)细长的侧视大致矩形的板53a ;—对支撑块53b,分别固定在各板53a的相向面且其前后方向两端;以及中间块53c,在所述板53a的相向面的上端且两支撑块53b之间的位置固定于板53a。
[0096]各第一托盘支撑部件52的支撑块53b在它们的相向面上,具备在上下方向上排列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导槽531,通过将托盘P的凸缘部7插入这些导槽531,从而能够支撑托盘P。另外,各支撑块53b具备四个导槽531,各第一托盘支撑部件52通过这些导槽531来支撑托盘P,并且在支撑块53b及中间块53c的上表面支撑托盘P (凸缘部7)。即,由导槽531与支撑块53b及中间块53c的上表面构成多层(五层)托盘支撑部。因而,该元件供应台15A也能够与图5所示的元件供应台15同样地,在上下方向上并列支撑最多五片托盘P。
[0097]各第一托盘支撑部件52经由台座56可移动地支撑于固定于所述底板50且沿X方向延伸的滑轨58。具体而言,各第一托盘支撑部件52以能够在可利用支撑块53b及中间块53c来支撑托盘P (凸缘部7)的接近位置与间隔宽于该接近位置的隔离位置的范围移动的方式而支撑于所述滑轨58。并且,各第一托盘支撑部件52由所述第一支撑部件驱动机构予以驱动。
[0098]该第一支撑部件驱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部件61,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在其长度方向的大致中间经由支撑轴50a而可旋转地支撑于所述底板50 ;—对第二连杆部件62,以支撑轴50a为界,分别利用铰链结构来连结第一连杆部件61的长度方向两侧部与所述各台座56 ;以及气缸60,连结于所述第一连杆部件61,对应于气压的供排切换来绕支撑轴50a驱动该第一连杆部件61。即,第一支撑部件驱动机构通过气缸60使第一连杆部件61绕支撑轴50a摆动,伴随该第一连杆部件61的摆动,经由各第二连杆部件62使各第一托盘支撑部件52向接近位置与隔离位置移动。
[0099]所述一对第二托盘支撑部件54是前后方向(Y方向)细长的侧视大致矩形的板状的块部件。这些第二托盘支撑部件54以介隔在所述一对第一托盘支撑部件52的各板53a之间且介隔在各第一托盘支撑部件52的前后的支撑块53b之间的方式而设置。这些第二托盘支撑部件54在它们的相向面上具备在上下方向上排列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四条导槽541,通过将所述凸缘部7插入这些导槽541,从而能够支撑托盘7。
[0100]各第二托盘支撑部件54被组装在经由图外的引导部件而可升降地支撑于所述底板50上的可动板64上。由此,第二托盘支撑部件54经由可动板64而相对于所述底板50可升降地予以支撑。具体而言,第二托盘支撑部件54以在所有(四条)导槽541分别与所述支撑块53b的导槽531吻合的上升位置与相对于第一托盘支撑部件52朝下方偏移导槽541的I节距的下降位置的范围能够移动的方式而受到支撑。图11表示第二托盘支撑部件54被设置于下降位置的状态。
[0101]而且,各第二托盘支撑部件54经由台座66可移动地支撑于固定于可动板64且沿X方向延伸的滑轨68。具体而言,各第二托盘支撑部件54以在可支撑托盘P (凸缘部7)的接近位置与间隔宽于该接近位置的隔离位置的范围能够移动的方式而支撑于所述滑轨68。
[0102]所述第二支撑部件驱动机构具备气缸65,该气缸65被固定在所述底板50的下表面,且对应于气压的供排切换来使该可动板64相对于底板50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而且,所述第二支撑部件驱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部件71,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在其长度方向的大致中间经由支撑轴64a而可旋转地支撑于所述可动板64 ;—对第二连杆部件72,以支撑轴64a为界,分别利用铰链结构来连结第一连杆部件71的长度方向两侧部与所述台座66 ;以及气缸70,连结于所述第一连杆部件71,对应于气压的供排切换来绕支撑轴64a驱动该第一连杆部件71。即,第二支撑部件驱动机构通过气缸65来使可动板64升降,从而使各第二托盘支撑部件54向上升位置与下降位置移动,并且通过气缸70使第一连杆部件71绕其支撑轴64a摆动,从而伴随该第一连杆部件71的摆动,经由各第二连杆部件72使各第二托盘支撑部件54向接近位置与隔离位置移动。
[0103]另外,在两第一托盘支撑部件52及两第二托盘支撑部件54均设置在接近位置的状态下,各第一托盘支撑部件52的各支撑块53b的导槽531 (内底部)的位置与各第二托盘支撑部件54的导槽541 (内底部)的位置在X方向上一致,由此,两第一托盘支撑部件52及两第二托盘支撑部件54均能够支撑托盘P (凸缘部7)。另一方面,当从该状态开始仅将两第一托盘支撑部件52设置到隔离位置时,各第一托盘支撑部件52的两支撑块53b的导槽53的位置将相对于各第二托盘支撑部件54的导槽541的位置而向X方向外侧偏移。即,各第一托盘支撑部件52的两支撑块53b的导槽53的位置较由各第二托盘支撑部件54所支撑的托盘P的凸缘7的X方向端部的位置向X方向外侧偏移。由此,两第二托盘支撑部件54能够在保持支撑托盘7的状态下,在两第一托盘支撑部件52的板53a的内侧的位置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0104]而且,所述各第二托盘支撑部件54以能够在各第一托盘支撑部件52设置在接近位置的状态下,向所述接近位置与隔离位置移动的方式,而将该第二托盘支撑部件54的厚度尺寸(X方向的厚度尺寸)形成得小于第一托盘支撑部件52的所述支撑块53b的厚度尺寸。由此,如图12所示,能够在保持各第一托盘支撑部件52 (支撑块53b)对托盘P的支撑状态的状态下,使各第二托盘支撑部件54移动到隔离位置。即,能够将两第二托盘支撑部件54的相向面的位置较两第一托盘支撑部件52的支撑块53b的导槽531 (内底部)的位置设置到X轴方向外侧。在此状态下,也在各第二托盘支撑部件54与第一托盘支撑部件52的板53a之间维持间隙,各第二托盘支撑部件54能够在该隔离位置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0105]该元件供应台15A中,各第一托盘支撑部件52被设置在接近位置,并且各第二托盘支撑部件54能够在设置于接近位置且上升位置的状态下支撑托盘7。并且,在此状态下,与图5所示的情况同样地,在中继装置16之间进行托盘P的交接。即,在此状态下,第一托盘支撑部件52的四条导槽531与第二托盘支撑部件54的四条导槽541相互在上下方向上一致,从而形成能够支撑托盘P且在上下方向上排列的四条槽部,并且由第一托盘支撑部件52的支撑块53b的上表面和第二托盘支撑部件54的上表面形成能够支撑托盘P的一个支撑部。由此,能够支撑最多五片托盘P。
[0106]另外,以如下方式进行由元件供应台15A所支撑的托盘P的升降(上升及下降)。以下,以进行与图1OA?图1OD所示的例子同样的动作的情况为例,参照图13A?图13D、图14A?图14D来说明该元件供应台15A中的托盘P的升降动作。另外,本图概念性地表示各托盘支撑部件52、54的动作。在结构上,第二托盘支撑部件54实际上不会移动到第一托盘支撑部件52的外侧,但在一部分图(例如图13C等)中,为了便于说明,描绘了第二托盘支撑部件54移动到第一托盘支撑部件52的外侧的图。
[0107]首先,如图13A所示,从料仓14拉出支撑有元件(料盘)的托盘Pl?P5并移载到元件供应台15A,并以由头部单元5先取出的元件(元件安装装置I中的安装顺序早的元件)位于上位的方式,将各托盘Pl?P5支撑于两托盘支撑部件52、54。此时,如上所述,各第一托盘支撑部件52设置在接近位置,各第二托盘支撑部件54设置在接近位置且上升位置。
[0108]当通过头部单元5取出由位于最上层(最上位)的托盘Pl所支撑的元件时,将该托盘Pl从元件供应台15A拉出到中继装置16上(图13B)。当拉出最上层的托盘Pl时,各第二托盘支撑部件54移动到隔离位置,而且从上升位置移动到下降位置之后,从隔离位置移动到接近位置(图13C、图13D、图14A)。由此,相对于第一托盘支撑部件52,第二托盘支撑部件54偏移到下侧,支撑托盘P2?P5的第二托盘支撑部件54的导槽541的位置将向上偏移一层。
[0109]接下来,各第一托盘支撑部件52移动到隔离位置,在此状态下,第二托盘支撑部件54从下降位置移动到上升位置之后,各第一托盘支撑部件52从隔离位置移动到接近位置(图14B?图14D)。由此,支撑有托盘P的第一托盘支撑部件52的导槽531的位置向上偏移一层,其结果是,由元件供应台15A所支撑的托盘P2?P4的位置均上升一层。在此状态下,原本最上层的托盘Pl通过中继装置16移到最下层(最下位)(图14D中以两点划线所示)。
[0110]另外,在以上所说明的元件供应台15A的托盘P的升降动作中,图13A所示的动作相当于本发明的“托盘拉出工序”,图13B?图13D及图14A?图14D所示的动作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托盘移动工序”。
[0111]对于如上所述的元件供应台15A,也能够与图5所示的情况同样地,分上下多层存放多片(五片)的托盘P,而且,具有不使用中继装置16便使各托盘P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功能。因而,根据装入有此种元件供应台15A的元件供应装置10,能够与图5所示的装入有元件供应台15的情况同样地,高效地进行对元件安装装置I的元件供应。
[0112]另外,图13A?图13D、图14A?图14D的例子中,对下述情况进行了说明,SP:当从位于最上层的托盘P上的料盘取出元件时,将该最上层的托盘P拉出到中继装置16上,使其他托盘P逐层上升,并使原本最上层的托盘P移动到最下层。但是,也能够相反,即,一边使托盘P下降(往下)一边供应元件(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托盘移动工序”)。
[0113]此时,首先,在图13A所示的状态下,在由头部单元5从最上层的托盘P取出元件的过程中,通过中继装置16拉出最下层(最下位)的托盘P,在使该托盘P移动到最上层的高度位置的状态下使中继装置16待机。并且,在从最上层的托盘P结束元件的取出之后,使各第一托盘支撑部件52移动到隔离位置,而且使各第二托盘支撑部件54移动到下降位置之后,将各第一托盘支撑部件52重置到接近位置。并且,在各第一托盘支撑部件5支撑多个托盘P的状态下,使各第二托盘支撑部件54从接近位置移动到隔离位置,从而将各第二托盘支撑部件54设置到多个托盘P的外侧。此外,使各第二托盘支撑部件54在它们位于隔离位置的状态下从下降位置移动到上升位置之后,从隔离位置重置到接近位置。随后,将最初从最下层拉出的托盘P移到最上层(最上位)。
[0114]接下来,使用图15说明本发明的元件供应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
[0115]本图所示的元件供应装置IOA与图1所示的情况同样地,具备元件供应台、中继装置16、中继装置16的升降驱动机构及支撑它们的框架等。但是,不具备图1所示的料仓14,元件供应台15B兼具料仓的功能。而且,也不具备图1的带式送料器保持部18。
[0116]元件供应装置IOA连结于元件安装装置I的前侧(+Y方向侧),在此连结状态下,元件供应台15B设置在头部单元(头部5a)的XY方向的可动区域MA内。元件供应台15B采用与上述图5或图11的元件供应台15、15A同等的结构,因而,头部单元5能够伴随头部5a的升降,从由元件供应台15B的上方敞开的存放部Sp的最上层所支撑的托盘P (料盘)吸附元件。
[0117]另外,元件供应台15B的托盘支撑部的数量要多于图5所示的元件供应台15或者图11所示的元件供应台15A,例如托盘支撑部的数量被设定为20层。但是,元件供应台15B与中继装置16之间的托盘P的交接是与图1及图5所示的情况同样地进行。
[0118]该元件供应装置IOA中,例如从位于元件供应台15B最上层(最上位)的托盘P(料盘)结束元件的取出之后,将该最上层的托盘P拉出到在该最上层的高度位置待机的中继装置16上,在该拉出后,直接使其他托盘P联动地逐层上升。而且,使中继装置16上的原本最上层的托盘P移动到元件供应台15B的最下层,使变空的中继装置16移动到最上层的高度位置并待机。通过反复实施此种动作(第三托盘移动工序),从而能够有效地进行元件供应。
[0119]或者,在从最上层的托盘P(料盘)结束元件的取出之前,将最下层(最下位)的托盘P从元件供应台15B拉出到中继装置16,并使中继装置16移动到上方,使该托盘P在与最上层对应的高度位置待机。在由位于最上层的托盘P所支撑的元件的取出结束的时刻,使由支撑部件(螺杆轴42等)支撑的各托盘P联动地逐层下降,将原本最下层的托盘P从中继装置16移载至元件供应台15B的最上层。通过反复实施此种动作(第四托盘移动工序),从而能够有效地进行元件供应。
[0120]另外,在元件供应装置10、10A的上述说明中虽未言及,但对托盘P (料盘)赋予有假想或实体的识别标记,元件供应装置10、10A的所述控制装置具备存储装置,该存储装置存储将元件供应台15、15A、15B中的托盘支撑部、料仓14的各收纳层及中继装置16与由它们支撑的托盘P的识别标记相关联的托盘位置信息,并且伴随托盘P的移动来更新该托盘位置信息。此外,所述控制装置具备存储托盘P (料盘)内的元件种类或收纳数量等元件信息、并且伴随头部单元5对元件的取出来更新该元件信息的存储装置。
[0121]以上,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元件供应装置10、10A及元件供应方法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元件供应装置10、10A及元件供应方法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元件供应装置及元件供应方法的较理想实施方式的例示,其具体结构及方法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适当变更。
[0122]例如,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当通过中继装置16来使元件供应台15、15A、15B的托盘P移动时,是使最上层的托盘P移动到最下层,或者使最下层的托盘P移动到最上层,但例如也可在从最上层的托盘P取出元件的过程中,将由中途的层(最上层及最下层以外的托盘支撑部)所支撑的托盘P拉出到中继装置16上,且使该托盘P在与最上层对应的高度位置待机,以备下次设置到最上层。或者,也可在从最上层的托盘P取出元件之后,将该最上层的托盘P拉出到中继装置16上,并且使元件供应台15、15A、15B的其他托盘P上升,随后,将由中继装置16所保持的托盘P收纳到元件供应台15、15A、15B的托盘支撑部中的未收纳有托盘P的空的托盘支撑部。
[0123]而且,例如当能够对元件供应台15、15A、15B进行托盘P的交接的中继装置16的最高高度位置低于元件供应台15、15A、15B的最上层的高度位置时(中继装置16的可动区域的上限低于最上层的高度位置时),只要如下所述般在元件供应台15、15A、15B与中继装置16之间进行托盘P的交接即可。
[0124]例如,在使结束了头部单元5对元件的取出的最上层的托盘P与下位的托盘P —同下降一层或多层之后,将原本最上层的托盘P拉出到事先在指定高度位置待机的中继装置16。之后,立即使残留在元件供应台15、15A、15B上的托盘P上升,以将最上位的托盘P设置到最上层,通过头部单元5从最上层的托盘P (料盘)取出元件。并且,在该元件的取出过程中,将中继装置16上的托盘P更换为新的托盘P,将该托盘P收纳到元件供应台15、15AU5B的指定的托盘支撑部之后,使该中继装置16在所述指定的高度位置待机。
[0125]或者,在使结束了头部单元5对元件的取出的最上层的托盘P与下位的托盘P —同下降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多层之后,从事先在指定的高度位置待机的中继装置16、具体而言在托盘支撑部中的因所述下降而变空的托盘支撑部的高度位置待机的中继装置16,将下个托盘P移载至该托盘支撑部,使该托盘P上升至最上层,并通过头部单元5,从该最上层的托盘P(料盘)取出元件。并且,在该元件的取出过程中,将之前已取出了元件的托盘P(位于最上层的原本的托盘P)拉出到中继装置16上,将该托盘P更换为新的托盘之后,使支撑该新托盘P的中继装置16在元件供应台15、15A、15B的所述指定的高度位置待机。
[0126]根据这些方法,当在元件供应台15、15A、15B与中继装置16之间交接最上层的托盘P时,两个托盘P的移动动作成为必要。但是,在由头部单元5 (头部5a)从最上层的托盘P(料盘)取出元件的过程中,能够进行中继装置16对托盘P的更换作业。因此,与以往的元件供应装置相比,能够高效地对元件安装装置I供应元件,有利于高效地进行该元件安装装置I的安装作业。
[0127]而且,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为了对元件安装装置I的定位,而在可拆卸地连结于元件安装装置I的状态下使用元件供应装置10、10A,但只要能够以元件供应台15、15A、15B的最上层的托盘P位于头部单元5 (头部5a)的XY方向的可动区域内的方式来设置,则未必需要在将元件供应装置10、IOA连结于元件安装装置I的状态下使用。此时,只要在元件供应台15、15A、15B或托盘P (料盘)上设置多个基准位置标记,利用搭载于头部单元5中的基板识别相机等来拍摄该基准位置标记,从而检测元件供应台15、15A、15B相对于元件安装装置I的位置,并在从托盘P (料盘)取出元件时,基于该检测结构来进行头部单元(头部5a)的XY方向的定位即可。根据该结构,能够以不逊于将元件供应装置10、10A连结于元件安装装置I时的精度,来通过头部单元5从托盘P (料盘)取出元件。
[0128]以上所说明的本发明总结如下。
[0129]本发明一个方面涉及一种元件供应装置,其与能够由具有指定的可动范围的头部取出收纳在料盘中的元件的作业装置相邻设置,并且其包括:料仓,具有载置所述料盘的多个托盘,将这些托盘以沿上下方向排列的状态且以能够沿水平的第一方向出入的方式予以收纳;元件供应台,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料仓相向地设置,能够支撑从所述料仓被拉出的所述托盘;中继装置,以在所述料仓与所述元件供应台之间的位置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并且在所述料仓与所述元件供应台之间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料仓及所述元件供应台进行所述托盘的交接;其中,所述元件供应台将多个所述托盘以沿上下方向排列的状态且该多个托盘中位于最上位的托盘所载置的料盘位于所述头部的所述可动范围内并且该料盘的上方敞开的状态予以支撑。
[0130]该元件供应装置中,中继装置相对于料仓及元件供应台而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拉出收纳在料仓内的任意位置的托盘并移载到元件供应台。此时,元件供应台如上所述能够存放多个托盘,因此中继装置能够将先行的托盘(先行元件)保持残留于台上的状态下,移到后续的托盘(后续元件)的拉出动作(从料仓的托盘拉出动作)。即,能够在从元件供应台(支撑部件)的最上位的托盘(料盘)取出元件的过程中,例如以下个托盘为基准而在与该最上位对应的位置待机。因此,在结束头部对元件的取出之后,能够提前将该下个托盘设置于元件供应台的最上位,以从该托盘(料盘)取出元件,由此,能够以短间隔(时间)进行下个元件的供应。而且,在连续供应相互不同的多种元件时,通过预先在元件供应台上准备收纳有该元件(料盘)的多个托盘,并通过中继装置来调换元件供应台上的托盘的位置,从而无须每次对料仓进行托盘的出入,而能够进行所述多种元件的供应。因此,能够以更短的间隔(时间)来进行元件的供应。
[0131]另外,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元件供应台包括:支撑部件,具有支撑所述多个托盘的多层的托盘支撑部;升降机构,使由所述支撑部件支撑的多个所述托盘在保持该多个托盘的位置关系的状态下联动地沿上下方向移动。
[0132]根据这样能够利用元件供应台自身来使托盘移动的结构,例如只要通过中继装置拉出由该台所支撑的最上位的托盘,便能够使其下方的托盘自动上升以从该托盘上的料盘取出元件。因此,能够以更短的间隔(时间)来进行元件的供应。
[0133]作为此时的具体结构,较为理想的是,所述支撑部件是沿上下方向相互平行地延伸的多个螺杆轴,各所述螺杆轴的螺槽是所述托盘支撑部,所述托盘具有能够插入所述螺槽的凸缘部,该托盘利用所述凸缘部而被所述螺杆轴支撑,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将各所述螺杆轴以能够绕各自的轴心旋转的方式予以支撑的第一支撑部、以及使各所述螺杆轴朝同一方向同步地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通过各所述螺杆轴的旋转驱动,使所述托盘沿着所述螺槽在上下方向移动。
[0134]根据该结构,无须伴随支撑托盘的支撑部件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而能够以非常简单的结构,来使各托盘联动且顺滑、并且迅速地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0135]另外,作为其他的具体结构,也可为所述元件供应台包括一对所述支撑部件,该一对所述支撑部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水平的第二方向上排列且从所述托盘的所述第二方向的外侧支撑该托盘,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二支撑部,以所述一对支撑部件能够在接近位置和隔离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支撑该一对支撑部件,所述接近位置是能够支撑所述托盘的位置,所述隔离位置是允许所述托盘在上下方向移动的位置;支撑部件驱动机构,使所述一对支撑部件在所述接近位置与所述隔离位置之间移动;进给机构,将由所述一对支撑部件所支撑的所述托盘一体地保持并使之沿上下方向移动;其中,通过在由所述进给机构保持所述托盘的状态下将所述一对支撑部件设置于所述隔离位置,并且在此状态下通过所述进给机构使所述托盘沿上下方向移动之后,使所述一对支撑部件返回所述接近位置,来使所述托盘沿上下方向移动。
[0136]在此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由元件供应台所支撑的多个托盘联动地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0137]另外,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各元件供应装置中,所述中继装置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引导所述托盘的引导部和以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的出入用头部,该出入用头部具有能够在能够卡合于所述托盘的位置与退避到所述托盘下方的位置之间位移的卡合部,所述托盘具备作为所述出入用头部的被卡合部的第一被卡合部及第二被卡合部,所述第一被卡合部设置在该托盘中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端部,所述第二被卡合部设置在该托盘中的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端部,所述中继装置在使所述卡合部卡合于所述第一被卡合部的状态下使所述出入用头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来使所述托盘相对于所述料仓出入,并且在使所述卡合部卡合于所述第二被卡合部的状态下使所述出入用头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来使所述托盘相对于所述元件供应台出入。
[0138]根据该结构,能够伴随中继装置的出入用头部的移动而顺滑地进行托盘相对于料仓的出入以及托盘相对于元件供应台的出入。
[0139]此时,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出入用头部包括:第一出入用头部,在使所述卡合部卡合于所述第一被卡合部的状态下,使所述托盘相对于所述料仓出入;第二出入用头部,在使所述卡合部卡合于所述第二被卡合部的状态下,使所述托盘相对于所述元件供应台出入。
[0140]该结构中,在从料仓将托盘移载到元件供应台上时,通过第一出入用头部从料仓将托盘拉出到中继装置之后,第二出入用头部将该拉出的托盘从中继装置推入到台上。相反地,在使托盘从元件供应台返回料仓时,通过第二出入用头部从台将托盘拉出到中继装置之后,第一出入用头部将该拉出的托盘从中继装置推入到料仓内。通过这样第一出入用头部与第二出入用头部联合地使托盘移动,从而顺滑且迅速地进行托盘相对于料仓及元件供应台的出入。
[0141]另外,本发明还涉及另一种元件供应装置,其与能够由具有指定的可动范围的头部取出收纳在料盘中的元件的作业装置相邻设置,并且其包括:元件供应台,具备支撑部件及升降机构,所述支撑部件具有多层的托盘支撑部,该多层的托盘支撑部能够将载置所述料盘的多个托盘以沿上下方向排列的状态且该多个托盘中位于最上位的托盘所载置的料盘位于所述头部的可动范围内并且该料盘的上方敞开的状态予以支撑,所述升降机构执行使被支撑在所述支撑部件最上层的所述托盘向下位层的移动及使被支撑在所述支撑部件下位层的所述托盘向最上层的移动中的至少一移动;中继装置,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设置在与所述元件供应台相邻的位置,使所述托盘相对于所述元件供应台的各所述托盘支撑部出入。
[0142]根据该结构,当在由头部从最上位的托盘(料盘)取出元件的过程中,使下个托盘在与元件供应台(支撑部件)的最上位对应的位置待机时,在头部对元件的取出结束后,能够提前将下个托盘设置到元件供应台的最上位。因此,能够以短间隔(时间)来进行下个元件的供应。而且,在连续供应相互不同的多种元件时,通过预先在元件供应台上准备收纳有该元件(料盘)的多个托盘,并通过中继装置来调换元件供应台上的托盘的位置,从而能够进行所述多种元件的供应。因此,能够以更短的间隔(时间)来进行元件的供应。[0143]本发明另一个方面涉及一种元件安装装置,其包括:头部,具有指定的可动范围,取出收纳在料盘中的元件并安装到基板上;任一所述元件供应装置;其中,所述元件供应装置以位于所述元件供应台最上层的托盘所载置的料盘位于所述头部的可动范围内的方式设置。
[0144]根据该结构,头部能够以更短的间隔(时间)来接受元件的供应,其结果是,安装效率提高。
[0145]本发明另外一个方面涉及一种元件供应方法,是利用任一所述元件供应装置来供应元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托盘拉出工序,通过所述中继装置从所述料仓将载置所述料盘的多个托盘依次拉出,使该多个托盘支撑于所述元件供应台的支撑部件;第一托盘移动工序或第二托盘移动工序,所述第一托盘移动工序是在从所述支撑部件所支撑的最上位的托盘的料盘中取出元件之后,通过所述中继装置从所述支撑部件拉出该最上位的托盘,并通过所述升降机构使其他托盘逐层地向上位移动,然后通过所述中继装置将原本最上位的托盘移到最下位的工序,所述第二托盘移动工序是在从所述最上位的托盘的料盘中取出元件之后,通过所述中继装置从所述支撑部件拉出最下位的托盘,并通过所述升降机构使其他托盘逐层地向下位移动,然后通过所述中继装置将原本最下位的托盘移到最上位的工序。
[0146]根据该方法,无须每次对料仓进行托盘的出入,而能够进行元件的供应。因此,例如当连续供应相互不同的多种元件时,能够以更短的间隔(时间)来进行元件的供应。
[0147]此时,较为理想的是,由所述支撑部件的多层的托盘支撑部中最上层的托盘支撑部来支撑所述最上位的托盘,在所述第一托盘移动工序中,通过从所述最上层的托盘支撑部拉出所述最上位的托盘并使其他托盘逐层向上位移动,来将该其他托盘中的最上位的托盘移到所述最上层的托盘支撑部,在所述第二托盘移动工序中,将原本最下位的托盘移到所述最上层的托盘支撑部。
[0148]根据该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将要取出元件的下个托盘(料盘)设置于最上层,从而能够以短间隔(时间)来进行元件的供应。
[0149]另外,上述元件供应方法中,也可为由所述支撑部件的多层的托盘支撑部中最上层的托盘支撑部来支撑所述最上位的托盘,在所述第一托盘移动工序中,通过所述升降机构使所述最上位的托盘移动到比所述最上层的托盘支撑部更下方的托盘支撑部,由所述中继装置从该下方的托盘支撑部拉出所述最上位的托盘,然后通过所述升降机构使其他托盘逐层向上位移动,来使该其他托盘中的最上位的托盘支撑于所述最上层的托盘支撑部,在所述第二托盘移动工序中,通过所述中继装置从所述支撑部件拉出最下位的托盘,并以其他托盘中最上位的托盘相对于最上层的托盘支撑部位于多层下位的方式通过所述升降机构使该其他托盘向下位移动,并以原本最下位的托盘位于最上位的方式由所述中继装置将该托盘移到所述支撑部件,然后通过所述升降机构使由该支撑部件所支撑的托盘逐层向上位移动,来将原本最下位的托盘移到所述最上层的托盘支撑部。
[0150]根据该方法,即使在中继装置的上下移动范围(最上位位置)无限制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短时间内将要取出元件的下个托盘(料盘)设置于最上层,从而能够以短间隔(时间)来进行元件的供应。
[0151]另外,在如上所述的元件供应方法中,也可为通过反复实施所述第一托盘移动工序或所述第二托盘移动工序,来从所述元件供应台的支撑部件所支撑的所述多个托盘的各料盘中按指定的顺序反复取出元件。
[0152]根据该方法,在必须将相互不同的多种元件作为一组,并反复供应这一组元件的情况下,能够效率良好地供应该元件。
【权利要求】
1.一种元件供应装置,与能够由具有指定的可动范围的头部取出收纳在料盘中的元件的作业装置相邻设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料仓,具有载置所述料盘的多个托盘,将这些托盘以沿上下方向排列的状态且以能够沿水平的第一方向出入的方式予以收纳; 元件供应台,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料仓相向地设置,能够支撑从所述料仓被拉出的所述托盘; 中继装置,以在所述料仓与所述元件供应台之间的位置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并且在所述料仓与所述元件供应台之间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料仓及所述元件供应台进行所述托盘的交接;其中, 所述元件供应台将多个所述托盘以沿上下方向排列的状态且该多个托盘中位于最上位的托盘所载置的料盘位于所述头部的所述可动范围内并且该料盘的上方敞开的状态予以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元件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元件供应台包括:支撑部件,具有支撑所述多个托盘的多层的托盘支撑部;升降机构,使由所述支撑部件支撑的多个所述托盘在保持该多个托盘的位置关系的状态下联动地沿上下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元件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件是沿上下方向相互平行地延伸的多个螺杆轴,各所述螺杆轴的螺槽是所述托盘支撑部, 所述托盘具有能够插入所述螺槽的凸缘部,该托盘利用所述凸缘部而被所述螺杆轴支撑,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将各所述螺杆轴以能够绕各自的轴心旋转的方式予以支撑的第一支撑部、以及使各所述螺杆轴朝同一方向同步地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通过各所述螺杆轴的旋转驱动,使所述托盘沿着所述螺槽在上下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元件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元件供应台包括一对所述支撑部件,该一对所述支撑部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水平的第二方向上排列且从所述托盘的所述第二方向的外侧支撑该托盘,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 第二支撑部,以所述一对支撑部件能够在接近位置和隔离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支撑该一对支撑部件,所述接近位置是能够支撑所述托盘的位置,所述隔离位置是允许所述托盘在上下方向移动的位置; 支撑部件驱动机构,使所述一对支撑部件在所述接近位置与所述隔离位置之间移动; 进给机构,将由所述一对支撑部件所支撑的所述托盘一体地保持并使之沿上下方向移动;其中, 通过在由所述进给机构保持所述托盘的状态下将所述一对支撑部件设置于所述隔离位置,并且在此状态下通过所述进给机构使所述托盘沿上下方向移动之后,使所述一对支撑部件返回所述接近位置,来使所述托盘沿上下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元件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继装置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引导所述托盘的引导部和以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的出入用头部,该出入用头部具有能够在能够卡合于所述托盘的位置与退避到所述托盘下方的位置之间位移的卡合部, 所述托盘具备作为所述出入用头部的被卡合部的第一被卡合部及第二被卡合部,所述第一被卡合部设置在该托盘中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端部,所述第二被卡合部设置在该托盘中的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端部, 所述中继装置在使所述卡合部卡合于所述第一被卡合部的状态下使所述出入用头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来使所述托盘相对于所述料仓出入,并且在使所述卡合部卡合于所述第二被卡合部的状态下使所述出入用头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来使所述托盘相对于所述元件供应台出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元件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入用头部包括:第一出入用头部,在使所述卡合部卡合于所述第一被卡合部的状态下,使所述托盘相对于所述料仓出入;第二出入用头部,在使所述卡合部卡合于所述第二被卡合部的状态下,使所述托盘相对于所述元件供应台出入。
7.—种元件供应装置,与能够由具有指定的可动范围的头部取出收纳在料盘中的元件的作业装置相邻设置, 其特征在于包括: 元件供应台,具备支撑部件及升降机构,所述支撑部件具有多层的托盘支撑部,该多层的托盘支撑部能够将载置所述料盘的多个托盘以沿上下方向排列的状态且该多个托盘中位于最上位的托盘所载置的料盘位于所述头部的可动范围内并且该料盘的上方敞开的状态予以支撑,所述升降机构执行使被支撑在所述支撑部件最上层的所述托盘向下位层的移动及使被支撑在所述支撑部件下位层的所述托盘向最上层的移动中的至少一移动; 中继装置,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设置在与所述元件供应台相邻的位置,使所述托盘相对于所述元件供应台的各所述托盘支撑部出入。
8.—种元件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头部,具有指定的可动范围,取出收纳在料盘中的元件并安装到基板上; 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元件供应装置;其中, 所述元件供应装置以位于所述元件供应台最上层的托盘所载置的料盘位于所述头部的可动范围内的方式设置。
9.一种元件供应方法,其特征是利用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元件供应装置来供应元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托盘拉出工序,通过所述中继装置从所述料仓将载置所述料盘的多个托盘依次拉出,使该多个托盘支撑于所述元件供应台的支撑部件; 第一托盘移动工序或第二托盘移动工序,所述第一托盘移动工序是在从所述支撑部件所支撑的最上位的托盘的料盘中取出元件后,通过所述中继装置从所述支撑部件拉出该最上位的托盘,并通过所述升降机构使其他托盘逐层地向上位移动,然后通过所述中继装置将原本最上位的托盘移到最下位的工序,所述第二托盘移动工序是在从所述最上位的托盘的料盘中取出元件后,通过所述中继装置从所述支撑部件拉出最下位的托盘,并通过所述升降机构使其他托盘逐层地向下位移动,然后通过所述中继装置将原本最下位的托盘移到最上位的工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元件供应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所述支撑部件的多层的托盘支撑部中最上层的托盘支撑部来支撑所述最上位的托盘, 在所述第一托盘移动工序中,通过从所述最上层的托盘支撑部拉出所述最上位的托盘并使其他托盘逐层向上位移动,来将该其他托盘中最上位的托盘移到所述最上层的托盘支撑部, 在所述第二托盘移动工序中,将原本最下位的托盘移到所述最上层的托盘支撑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元件供应方法,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支撑部件的多层的托盘支撑部中最上层的托盘支撑部来支撑所述最上位的托盘, 在所述第一托盘移动工序中,通过所述升降机构使所述最上位的托盘移动到比所述最上层的托盘支撑部更下方的托盘支撑部,由所述中继装置从该下方的托盘支撑部拉出所述最上位的托盘,然后通过所述升降机构使其他托盘逐层向上位移动,来使该其他托盘中的最上位的托盘支撑于所述最上层的托盘支撑部, 在所述第二托盘移动工序中,通过所述中继装置从所述支撑部件拉出最下位的托盘,并以其他托盘中最上位的托盘相对于最上层的托盘支撑部位于多层下位的方式通过所述升降机构使该其他托盘向下位移动,并以原本最下位的托盘位于最上位的方式由所述中继装置将该托盘移到所述支撑部件,然后通过所述升降机构使由该支撑部件所支撑的托盘逐层向上位移动,来将原本最下位的托盘移到所述最上层的托盘支撑部。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元件供应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反复实施所述第 一托盘移动工序或所述第二托盘移动工序,来从所述元件供应台的支撑部件所支撑的所述多个托盘的各料盘中按指定的顺序反复取出元件。
【文档编号】H05K13/02GK103429063SQ201310183649
【公开日】2013年12月4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7日
【发明者】山形博敏, 佐藤利道, 冈田笃史, 岸田晃 申请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