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加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073942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电加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提供了一种管状电加热器(100,200),其带有外管(110,210,310,340,370,410,510),导热体(120,220,320,350,380,420,520),及管状电加热元件(130,230,330,360,390,430,530),其中所述管状电加热器(100,200)具有沿所述管延伸的连续槽或开口,并且其中所述导热体(120,220,320,350,380,420,520)具有沿所述管状电加热器(100,200)的延伸方向穿过导热体的开口(122,222,322,352,382,522),并且在所述导热体(120,220,320,350,380,420,520)中界定出所述开口(122,222,322,352,382,522)的限制面(123,124,223,224,323,353,383,423,523,524)上或内管(140,440)上直接或间接地支撑所述外管(110,210,310,340,370,410,510),并且提供了一种制造此类管状电加热器的方法。
【专利说明】电加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特征的电加热器,以及这种电加热器的制造方法。
[0002]这种电加热器特别用于加热工具、机器零件和设备,尤其是加热注塑成型喷嘴。
【背景技术】
[0003]例如在塑料的注射成型领域中有许多电加热器的应用,其中在待加热的零件上获得预设的、尤其是均匀的温度分布极为重要,但是只有在能够将不同的热量输出在被加热的零件的不同区段上时才能确保实现这一温度分布。
[0004]这样的输出分布能够通过,例如选择管状电加热元件作为电加热元件来实现,该管状电加热元件形成为适于局部输出所需热量的三维弯曲形状,因此相比需要较少热量输出的区段,在需要更多热量输出的区段中所设置的管状电加热器元件的长度百分比较大,因而其热量输出的百分比也更大。
[0005]具体地,对于许多应用来说,最常见的三维弯曲的技术方案是将管状电加热元件制成为线圈形或蛇形,其中在不同的区段选择不同线圈或蛇形密度,并且将该管状电加热元件形成为与热导体接触,以确保所需的温度分布的局部均一性。
[0006]在实践中发现,在这一级别的电加热器的制造过程中,成型的管状电加热元件的三维弯曲形状会发生变形,这极有可能使得待加热的零件上获得的温度曲线发生变化。为此,例如在EP1051059B1中提出了一种电加热器,其由管状电加热元件和导热体组成,导热体在其护套表面上带有沟槽,该沟槽预设为管状电加热元件的所需形状,以将管状电加热元件压入到该沟槽中。从EP1051059B1中还可知一个类似的装置,其在导热体的内层表面上设有沟槽。
[0007]作为一种代替,DE102010006356A1中提出了一种管状电加热元件,其可安装和固定在穿过板材的凹陷中,而不是沟槽中。
[0008]尽管上述所有解决方案均以较可靠的方式避免了所需三维曲线(B卩,管状电加热元件在空间中的形状)的变形,但它们的缺点在于未能以足够确定和均匀地保证管状电加热元件与导热体之间必要的直接热接触,并且仅可获得较小的按压力。这增加了发生故障的风险,另一方面,由于从管状电加热元件局部发散出的热过低,会导致所述加热元件发生过热和损坏。即使未发生所述情况,也可能发生电加热器在空间中造成温度分布与试图达成的所需分布之间无法为所需应用接受的偏差。

【发明内容】

[0009]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旨在提供故障危险较小的管状电加热器,所述电加热器尤其针对在要加热元件上达成精确再现温度分布有所改进,以及提供制造此类管状电加热器的方法,其具有改进的工艺可靠性。
[0010]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管状电加热器和具有权利要求10所述特征的管状电加热器的制造方法达成这一目的。各附属权利要求实现了加热器及其制造方法的较佳实施例。
[0011 ] 根据本发明的管状电加热器具有外管,一导热体,及一设置的管状电加热元件(本文所称“一”系指“至少一 ”),并且还具有沿外管延伸方向的连续槽或开口,即,沿所述外管的延伸方向穿过整个外管的连续槽或开口。
[0012]根据本发明,所述导热体具有沿所述管状电加热器的延伸方向穿过其的开口或槽,并且所述外管发生变形从而其护套面的一部分与所述开口或槽配合,并且所述导热体中界定出所述开口或槽的限制面或内管直接或间接地至少以某些区段支撑所述外管。
[0013]尤其是可以简单的方法达成对所述管状电加热元件的按压操作,并且由这一支撑可达成非常高的按压压力。应指出,所述支撑无需与整个限制面接触。
[0014]第二个有利效果是,在管状电加热器的工作过程中,本实施的导热体因自身发热而发生膨胀,从而将力作用在外管的护套面的被支撑部分上,这导致拉伸作用,而拉伸作用能够改进对要加热元件的按压配合。尤其可通过选择外管和导热体的材料来支持这一效应,即,其增大的程度为当导热体的热膨胀系数大于外管的热膨胀系数的差。
[0015]直接支持是指导热体的界定出开口的相应限制面与外管之间的具有直接接触。若进行间接接触,也可达成相同效果,即,这些限制面与外管之间(例如,能够设置的内管的一部分)设有至少一层材料(尤其是基本不能压缩的材料)的附加层。
[0016]尤其是,也可以外管通过机械预应力将管状电加热元件按压到导热体中的方式来达成。
[0017]由此,本发明通过在管状发热元件与导热体之间以可重现的方式无需管状电发热元件变形就可保证良好的热接触。此外,可对外管进行固定,尤其可防止在导热体上扭曲,并且能够达成电加热器的各元件之间的配合精度以增加外管的无间隙接触,并且达成无间隙放置。具体地,可无间隙地放置所述外管并且精确配合在导热体及/或管状加热元件的所需位置上。
[0018]此外,设置外管本身也会带来有利的效果,例如,对导热体和管状电加热元件有保护功能,并且若正确地选择材料则首先可沿外管的方向将管状电加热元件辐射的热反射和集中在要加热的元件上。
[0019]本文所称的“管状”定义为电加热器至少包围几乎完整的内部区域,而可将要加热的元件插入该内部区域中。就像管壁界定出水管的内部空间,而管状电加热器的区段或元件定义也是如此,并且,就像水管延伸方向界定出水行进的方向,而要加热的元件能插入的方向类似地也以相同的方式在管状电加热器界定出。在某一位置垂直于所述延伸方向延伸的面为剖面,其主要由电加热器的区段或元件包围。然而,需要明确说明并且较佳的是,管状电加热器能够具有沿其延伸方向穿过其的开口,即,设计为沿其延伸方向开槽的管。还应指出的是,剖面不必为圆形的,而是可为任何所需的形状。
[0020]同样也相应地界定了管状电加热器的不同边界面。“内部”是指朝向可将要加热元件推入其中的内部空间的方向。“外部”是指“内部”的反方向。当从垂直于延伸方向的某一方向观察时,外管相应地离内部空间的距离总是大于导热管离内部空间的距离,同时当从垂直于延伸方向的某一方向观察时,可能设置的内管总是比导热体更靠近内部空间。前表面为在管状电加热器的端部处垂直于延伸方向的剖面区域。[0021]导热体为导热材料(黄铜或紫铜)构成的本体,其可保证管状电加热元件生成的热局部地分布,从而不仅局部地在设有管状电加热元件的位置处将热导入要加热的元件,也在这些位置的周围区域将热导入。
[0022]尽管通过管状电加热器的某一位置处的导热体对将热导入要加热的元件进行了这一局部均匀化,但整个管状电加热器上,被导入要加热的元件的热量因为三维曲线而发生变化,所述三维曲线描述了管状电加热器并且可进行相应的适应性改变。例如,可将管状电加热器形成为线圈,并且在低热量输出的位置设置大线圈节距,并且在其它位置设置小线圈节距。
[0023]三维曲线的精确位置对于很多应用而言是关键的,特别是在整体尺寸较小的情况下,并且设置至少一个定位装置可保证是有利的。例如,管状电加热元件插入其中的导入体中的槽,或者设于导热体或金属护套(管状电加热单元围绕其)上的杆状,网状,梳状结构,可用作定位装置。
[0024]特别有利是通过设于导热体上的定位装置(例如,槽或导向段)固定管状电加热元件,因为与外管不同,这一管状电加热元件不必发生变形而提供预应力。根据应用的需要,管状加热元件的端子可从前侧,中部,径向地,轴向地,甚至切向地从电加热器接出。
[0025]特别有利的是,导热体是加工体,特别是从实心材料或管上铣出的加工体。不仅是因为即使在设置复杂形状的定位装置的情况下,基于实心材料的加工利用现代加工技术可能成本更低,而且其仍然提供结实并且硬度大而不变形的导热体。这是非常有价值的,特别是当需要通过在界定出沿导热体的延伸方向穿其而过之开口的限制面上的支撑达成外管的预应力时,因为此时可能有较大的预应力。通过将平板材料进行卷曲而制成的导热体并且将管状电加热元件插入槽中则非常不适合这一情况。
[0026]然而,导热体也可为包括多个零件的本体,其中所述多个零件由相同或不同的材料制成。
[0027]若至少在所述导热体与所述外管之间的某些段中设置隔热体,则对降低热损失也是有利的。在合适的电加热器设计中,也可填入的粉末或颗粒材料达成。
[0028]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管状电加热器还具有内管。这不仅在需要填入粉末或颗粒材料作为隔热体或改进管状电加热元件与导热体之间的热条件时对于形成闭合的空间十分重要,并且还能够解决其他问题,因为导热体的常用材料(例如,黄铜或紫铜)在长时间工作之后趋向于粘附于要加热的元件上。可通过由合适材料(特别是不锈钢)制成的内管来防止这一问题。
[0029]此外,在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具有至少一个它们彼此相互连接的共用接触线或接触面的应用中,这也特别有利。所述连接例如可通过焊接,或钎焊,或机械连接,特别是成型。
[0030]此外,相同应用中,若外管和内管通过端板至少在管状电加热器的至少一个前侧相互连接,则也是有利的。在这种情况下,所述连接例如也可通过焊接,或钎焊,或机械连接,特别是按压或卷曲来实现。
[0031]根据本发明的制造具有上述优点的管状电加热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除非另行说明,所述方法以这一顺序进行是有利的,而非必须严格按照这一顺序进行。
[0032]a)设置外管,管状电加热元件,及导热体,所述导热体带有沿其延伸方向完全穿过所述导热体的开口。如果导热体具有定位装置和/或由大件材料加工而成,则是特别优选的。
[0033]b)对所述管状电加热元件进行成形,以使其具有所需的三维曲线。如果设有定位装置,通过插入到定位装置中,而在导热体上进行实施是优选的。
[0034]c)推动所述外管覆于所述导热体上,使得所述管状加热元件插在所述导热体与所述外管之间。
[0035]d)对所述外管进行成形,以使外管利用其管套的一部分与沿所述导热体的延伸方向完全穿过所述导热体的所述开口配合,从而在所述外管中形成槽。应当注意与该步骤有关的是,理论上也可以提供已经以这种方式形成的外管。但是,因为这一成形步骤能对外管的机械应力有帮助,在这一工艺过程点处进行成形是优选的。
[0036]e)将至少一个成形部插入所述槽,并且在校准轴上对结构进行径向按压。
[0037]f )去除所述至少一个成形部。
[0038]尤其认为步骤e)是本发明的关键。插入的成形部保证在径向按压过程中外管能够没有间隙地并且精确配合地按压在导热体上,并且其最终能够提供必要的按压压力以确保管状电加热元件与导热体之间的直接热接触。具体地,由此不仅能够在按压过程中将较强的力导入外管,而且还能使得导热体的几何形状变形。
[0039]视需要,还可执行其他的处理步骤,例如,在步骤d)之前也可将内管插入导热体,并且可对外管和内管进行开槽及/或使其相互连接。也可使以与外管一体形成的方式形成端板或者在外管与可能设置的内管直接设置端板,并且这一端板可增大所获得的机械预应力。
[0040]还可以在某些区段设置不同的成形部,其将形成具有不同剖面的槽,例如可将热电耦插入其中。
[0041]在制造方法的其他实施例中,在按压过程中使用使得导热体会变形的高压。由此,可在外管上形成较高的机械预应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2]现参考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其中:
[0043]图1a为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0044]图1b为第一实施例的带有连续开口的变化例;
[0045]图1c为图1b所示的图1a实施例的变化例的剖视图;
[0046]图2a示出了第二实施例在制造过程中将外护套推上之前的状态;
[0047]图2b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成品管状电加热器,其中外护套有一部分未示出;
[0048]图3a详细示出了外护套,导热体,和管状电加热元件相互之间的相关结构的第一变化例;
[0049]图3b详细示出了外护套,导热体,和管状电加热元件相互之间的相关结构的第二变化例;
[0050]图3c详细示出了外护套,导热体,和管状电加热元件相互之间的相关结构的第三变化例;
[0051]图3d详细示出了外护套,导热体,和管状电加热元件相互之间的相关结构的第四变化例;
[0052]图4a详细示出了支撑外管的第一种可能;
[0053]图4b详细示出了支撑外管的第二种可能;
[0054]图4c详细示出了支撑外管的第三种可能;
[0055]图4d详细示出了支撑外管的第四种可能;
[0056]图4e详细示出了支撑外管的第五种可能;
[0057]图4f详细示出了支撑外管的第六种可能;
[0058]图4g详细示出了支撑外管的第七种可能;
[0059]图4h详细示出了支撑外管的第八种可能;
[0060]图5a详细示出了管状电加热器制造过程中在按压前支撑外管的区域;
[0061]图5b详细示出了管状电加热器制造过程中在按压后支撑外管的区域;
[0062]图6a示出了按压前外管和导热体的结构;
[0063]图6b示出了通过具有第一几何形状的形状设定部对图6a的结构进行按压后的结构;
[0064]图6c示出了通过具有第二几何形状的形状设定部对图6a的结构进行按压后的结构;
[0065]图7a示出了电加热器制造过程的第一中间阶段;及
[0066]图7b示出了电加热器制造过程的第二中间阶段,通过按压从图7a所示的中间阶段形成图7b所示的阶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67]图1a示出了管状加热器100的第一示意实施例的分解图。装配单元110,导热体120,管状电加热单兀130,和内管140,这些兀件在现实中 相靠地设置并且 相互按压,但在分解图中,这些元件沿圆柱形的管状电加热器延伸的方向一一相对地沿伸缩方向分开。
[0068]如图1a所示,导热体120绕内管140设置。导热体120具有开口 122,开口 122沿管状电加热器100的延伸方向穿过导热体120,并且由限制面123,124界定。此外,导热体120上设有以蛇形槽形式的定位装置121。
[0069]定位装置121在空间中的结构预设了管状电加热单元130所呈现的三维曲线,并且保证管状电加热元件130不会变形,所述管状电加热元件130插入定位装置121中并且可通过端子131,132对其供电。
[0070]通过外管110保证管状电加热元件130与定位装置121 (根据定位装置121的设计形式,更精确地说,是与槽的底部和可能的壁表面)之间紧固而直接的接触。外管110发生变形,从而使得其由区段111a,111b,及Illc形成的护套表面与沿延伸方向穿过导热体120的开口 122相匹配,其中区段Illb由界定导热体120中的开口 122的限制面124支撑,而区段Illc由界定导热体120中的开口 122的限制面123支撑。这一支撑使得外管110上形成有机械预应力,其保证管状电加热元件130与导热体120之间的直接热接触,并且保证外管110没有间隙且有精确的配合放置。下文将参考图4a?4g详细描述所述支撑。
[0071]如图1b和Ic所示,在电加热器100的变形例中设有连续的开口 191而不是连续的槽190,其可通过(尤其是同时)切除槽190的区域中的外管110的区段192和内管140的区段193而制造。由此,能够直接接触由电加热器100加热的元件,这样是有利的,例如,可对该元件进行直接的温度测量。图1b和Ic中仍然示出了各切除区段192,193,以更清楚地图示制造过程中的相应步骤,但在实际操作中随后当然会去除这些切除段。
[0072]图2a和2b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示意实施例,其带有外管210,导热体220,和管状电加热元件230,其中图2b示出了成品管状电加热器220而图2a示出了制造过程中的中间阶段。
[0073]如图2a所示,导热体230具有开口 222,开口 222沿管状电加热器220的延伸方向穿过管状电加热器220并且由限制面223、224界定。此外,导热体上设有以多个定位区段形式的定位装置221,并且所示定位装置预设了管状电加热单元230所呈现的三维曲线,并且保证管状电加热元件230不会变形,所述管状电加热元件230插入定位装置221中并且可通过端子231、232对其供电。如图2a所示,本例子中为三维曲线,其在管状电加热器200的一段具有蛇形部,而其另一端则不具有蛇形部。
[0074]在电加热器的工作过程中,相应地可提供不同的热量,并且因此可以对要加热的元件(例如,塑料制品的喷嘴)进行不同强度的加热。各弯曲部相互之间的位置越靠近,可达到的温度越高。当然,还可以使用具有不同线圈间距的线圈来代替蛇形部。
[0075]如图2b所最佳示出地,通过外管210可保证管状加热元件230与定位装置221的紧固且直接的接触。根据图2a,外管210或其管套具有沿外管210的中轴线方向折弯的区段211b,211c。如图2b所示,所述区段与沿延伸方向穿过导热体220的开口 222相匹配,并且区段211b由界定导热体220中的开口 222的限制面224支撑,而区段211c由界定导热体220中的开口 222的限制面223支撑。这一支撑使得外管210上形成有机械预应力,其保证管状电加热元件230与导热体220之间的直接热接触,并且保证外管210没有间隙且有精确的配合放置。下文将参考图4a?4g详细描述所述支撑。
[0076]图1a所示实施例与图2a,2b所示实施例之间的区别在于管状电加热器200不具有内管;定位装置122,222中一个是设计为在导热体120中铣出的槽,而另一个是设计为从导热体220上切除的定位区段;以及只是管套的区段211b,211c在外管210中与沿导热体220的延伸方向穿过导热体220的开口 222配合,可通过形成开槽的管或者去除管中形成的凹陷的底部而形成所述区段。由此,管状电加热器200具有沿管延伸方向连续的开口,而管状电加热器100具有沿管延伸方向连续的槽。
[0077]现参考图3a?3d描述外管310,340,370,810,导热体320,350,380,820,及管状电加热元件330,360,390,830相互之间的不同结构。这些附图示出了在开口 322,352,382,822的边界区域中本发明管状电加热器的部分剖面,所述开口沿导热体320,350,380,820的延伸方向穿过所述导热体并且与外管310,340,370,810的护套的各部分区段311a,311c,341a,341c,371a,371c,及 811a,811c 相配合,其中部分区段 311a, 311c, 341a, 341c,371a, 371c,及 811a, 811c 被支撑在导热体 320,350,380,820 的各表面 323,353,383,823上,所述表面界定出位于所述侧的开口 322,352,382,822。
[0078]在图3a的实施例中,定位装置321为槽,而管状电加热单元设于外管310与导热体320之间。
[0079]作为代替,如图3b所示,还可以将槽形式的定位装置351设于导热体上面向要加热的元件的表面。
[0080]图3c示出了另一个代替实施例,其中不仅由设于导热体380上的定位区段实现定位装置381,还形成有腔体,所示腔体由于填入了隔热体385 (特别是以压实粉末或颗粒材料的形式)而不可见,所述腔体传递由所述支撑施加在外管370上的机械预应力的压力并由此在管状加热元件390与导热体380之间形成所需的直接热接触。
[0081]图3d所示的实施例与图3c所示的实施例大致对应,但其不包括任何隔热体。但仍然包括腔室885。
[0082]应注意,例如图3a?3d所示的剖视图中,也可识别出公知的电加热单元的内部结构以及在其中心延伸的电阻线,界定其圆周的金属护套及设于管状电加热元件的电阻线与金属护套之间的电绝缘体。当然,若设置内管,所有这些实施例也是可实现的。
[0083]图4a?4f示出了外管支撑的不同实现。所有这些图中部分示出了外管410,导热体420,和管状电加热元件430。此外图4a,4b,和4d还示出了内管440的一部分。
[0084]图4a?4e所示的实例中,外管410的各护套的区段411b在导热体420中与沿导热体420的延伸方向穿过导热体420的开口配合。如图4a,4c,和4e所示,它由导热体420直接支撑,而如图4a和4d所示,通过内管的护套的区段441b间接支撑。
[0085]如图4a和4e所示,若外管410的护套的区段411b与导热体420的槽429配合,则尤其可达成较高的机械预应力。
[0086]在图4f所示的实例中,并未通过导热体420对外管410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支撑,而是通过与沿导热体420的延伸方向穿过导热体420的开口配合的区段411b由内管440支撑。类似于图4b,在导热体420与外管410中间的区域中可相应地形成有例如可填充有隔热体450的中间空间。
[0087]根据图4g所示的变形例中,外管410连接(例如,焊接,如黑色三角形所代表的焊缝所示)至内管440的护套的区段441b,所述区段与沿导热体420的延伸方向穿过导热体420的开口配合并且由导热体420支撑。本实例中,通过这一方式在外管410上形成机械预应力。
[0088]图4h所示的变形例示出了,若仅有槽499沿导热体420的延伸方向穿过导热体420的情况下,也可实现外管410的支撑。
[0089]现参考图5a和5b描述根据本发明对外管施加所需机械预应力的方法。如图5a的管状电加热器的详细剖视图示出了外管510,导热体520,及管状电加热元件530。外管510的护套上形成凹陷519的区段511a,511b,511c与沿导热体50的延伸方向穿过导热体520的开口 522配合。然而,各元件仅处在校准轴550位置相互依靠地放置而未按压在一起。然而,已经将成形部件560插入凹陷519中以准备按压。
[0090]如示出按压和去除成形部件560之后相同视图的图5b所示,通过按压已经使得导热体520变形,但这并非必要步骤。在许多情况下,由于存在成形部而形成的按压已经足以使得区段511a,511b,511c变形从而在外管510的围绕导热体520的部分上形成机械预应力。
[0091]现参考图6a?6c,再次描述可通过使用不同的成形部而获得极多种实施例。图6a示出了按压前包括外管610和导热体620的结构。若在按压过程中使用楔形成形部,则可在按压后获得图6b所示的结构。例如,如图6c所示,可以简单实用的方式在按压过程中使用另一成形部制备用于热电耦的槽621。
[0092]尽管图1b示出了制备根据本发明的管状电加热器的最佳实施例,其带有穿过其延伸方向的开口,然而,作为代替,也可以制备电加热器700,其中除了开槽导热体720和管状加热兀件730之外,使用开槽外管710和开槽内管740并且以与参考图5a, 5b,6a~6c描述的相同方式径向按压。图7a示出了通过成形部760进行径向按压之前的状态,而图7b示出了在轴750上通过成形部760进行径向按压之后的状态。
[0093]若非发生冲突,上述实例的特征可自由组合。尤其是,上述的内护套,导热体,定位装置和外管的不同实施例可相互自由组合。
[0094]附图标记列表
[0095]100, 200管状加热器 [0096]110,210,310,340,
[0097]370,410,510,610,
[0098]810外管
[0099]111a, 111b, Illc,
[0100]211b, 211c, 311a,
[0101]311c, 341a, 341c,
[0102]371a, 371c, 411b,
[0103]511a, 511b, 511c,
[0104]811a, 811b, 811c外管护套的区段
[0105]120, 220, 320, 350,
[0106]380, 420, 520, 620,
[0107]820导热体
[0108]121, 221, 321, 351,
[0109]381定位装置
[0110]122, 222, 322, 352,
[0111]382,522开口
[0112]123, 124, 223, 224,
[0113]323, 353, 383, 423,
[0114]523, 524,823限制面
[0115]130,230,330,360,
[0116]390, 430, 530管状电加热元件
[0117]131, 132, 231, 232端子
[0118]140,440内管
[0119]885腔室
[0120]429槽
[0121]450,885隔热体
[0122]499槽
[0123]519凹陷
[0124]550校准轴 [0125] 560成形部
【权利要求】
1.管状电加热器(100,200),其带有外管(110,210,310,340,370,410,510),导热体(120,220,320,350,380,420, 520),及管状电加热元件(130,230,330,360,390,430, 530),其中所述管状电加热器(100,200)具有沿所述管延伸的连续槽或开口, 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体(120,220,320,350,380,420,520)具有沿所述管状电加热器(100,200)的延伸方向穿过所述导热体的开口 (122,222,322,352,382,522)或槽(499),并且在所述导热体(120,220,320,350,380,420,520)中界定出所述开口 (122,222,322,352,382,522)或槽(499)的限制面(123,124,223,224,323,353,383,423,523,524)上或内管(140,440)上直接或间接地至少以某些区段支撑所述外管(110,210,310,340,370,410,5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电加热器(100,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10,210,310,340,370,410,510)发生变形,从而使得其护套表面的一部分与沿所述导热体(120,220,320,350,380,420,520)的延伸方向穿过所述导热体(120,220,320,350,380,420,520)的所述开口(122,222,322,352,382,522)配合,并且所述外管在所述导热体(120,220,320,350,380,420,520)中的界定出所述开口 (122,222,322,352,382,522)或槽(499)的限制面(123,124,223 ,224,323,353,383,423,523,524)上至少以某些区段进行支撑。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状电加热器(100,200),其特征在于,通过设于所述导热体(120,220,320,350,380,420,520)上的定位装置(121,221,321,351,381)将所述管状电加热元件(130,230,330,360,390,430,530)至少固定在某些区段中。
4.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管状电加热器(100,200),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导热体(120,220,320,350,380,420, 520)上切除掉,尤其是铣去实心材料或管。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管状电加热器(100,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体(120,220,320,350,380,420,520)为包括多个零件的本体,其中所述多个零件由相同或不同的材料制成。
6.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管状电加热器(100,200),其特征在于,至少在所述导热体(120,220,320,350,380,420,520)与所述外管(110,210,310,340,370,410,510)之间的某些区段中设置隔热体(450)。
7.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管状电加热器(100,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电加热器(100,200)具有内管(140,440)。
8.如前述权利要求中7所述的管状电加热器(100,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10,210,310,340,370,410,510)和所述内管(140,440)具有至少一个它们彼此相互连接的共用接触线或接触面。
9.如前述权利要求中7或8所述的管状电加热器(100,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10,210,310,340,370,410,510)和所述内管(140,440)通过端板在所述管状电加热器(100,200)的至少一个前侧相互连接。
10.如前述权利要求中7或8所述的管状电加热器(100,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10,210,310,340,370,410,510)和所述内管(140,440)通过所述管状电加热器(100,200)的至少一个前侧相互卷曲在一起。
11.制造管状电加热器(100,200)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设置外管(110,210,310,340,370,410,510),管状电加热元件(130,230,330,360,.390,430,530),及导热体(120,220,320,350,380,420,520),所述导热体带有沿其延伸方向完全穿过所述导热体的开口( 122,222,322,352,382,522), b)对所述管状加热元件(130,230,330,360,390,430,530)进行成形,以使其符合所需的三维曲线, c)推动所述外管(110,210,310,340,370,410,510),使其覆于所述导热体(120,220,.320,350,380,420,520)之上,所述管状电加热元件(130,230,330,360,390,430,530)插在所述导热体与所述外管(110,210,310,340,370,410,510)之间, d)对所述外管(110,210,310,340,370,410,510)进行成形,以使所述外管以其护套的一部分与沿所述导热体(120,220,320,350,380,420,520)的延伸方向完全穿过所述导热体的所述开口 (122,222,322 ,352,382,522)配合,从而在所述外管(110,210,310,340,370,.410,510)中形成槽, e)将成形部(560)插入所述槽,并且在校准轴(550)上对结构进行径向按压,及 f)去除所述成形部(560)。
【文档编号】H05B3/42GK103731943SQ201310479722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2日
【发明者】安德列亚斯·司列福 申请人:塔克&海林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