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千斤顶上的增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07224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千斤顶上的增高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用于千斤顶上的增高装置。
背景技术
千斤顶是一种用钢性顶举件作为工作装置,通过顶部托座或底部托爪在行程内顶升重物的轻小起重设备。按结构特征可分为齿条千斤顶、螺旋千斤顶和液压千斤顶3种。千斤顶是一种起重高度小(小于Im)的最简单的起重设备。它有机械式和液压式两种。机械式千斤顶又有齿条式与螺旋式两种,由于起重量小,操作费力,一般只用于机械维修工作,在修桥过程中不适用。液压式千斤顶结构紧凑,工作平稳,有自锁作用,故使用广泛。其缺点是起重高度有限,起升速度慢。汽车千斤顶的种类可以分为齿条千斤顶、螺旋千斤顶和液压千斤顶和充气式千斤顶四种。常用的汽车千斤顶有一个共同点,上升的高度有很大的局限性,上升高度都不高,对于底盘偏高的汽车来说,这类汽车千斤顶就无法发挥作用。这给车主朋友带来了一定的困扰,需要一种简单方便底盘偏高的车使用的千斤顶。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能额外增加千斤顶高度的千斤顶增高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用于千斤顶上的增高装置,包括千斤顶,所述千斤顶包括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第三支撑臂、第四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与第三支撑臂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臂与第四支撑臂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支撑连接处设置有底座,所述第三支撑臂与第四支撑臂设置有托盘。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与所述托盘相匹配的三号凹槽,所述三号凹槽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凸块,所述凸块与三号凹槽内壁间设置有四号弹性组件,所述三号凹槽与所述托盘过盈配合。上述技术方案中,所 述四号弹性组件为弹簧。弹簧便宜,容易采购,伸缩性好。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三号凹槽内设置有磁铁。磁铁吸引托盘,使三号凹槽与托盘连接更加紧密。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用于千斤顶上的增高装置。对于常用的剪式汽车千斤顶上升高度的局限性,本实用新型克服了该问题,在底座上开设与托盘相配合的三号凹槽,托盘与三号凹槽过盈配合,使千斤顶可以多个叠加上去,同时不影响支撑的稳定性,使用时也方便简单,增加了千斤顶使用高度的范围。

图1为剪式千斤顶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中底座仰视不意图。图3为实施例1中支撑脚打开支撑时与底座连接的示意图。[0011]图4为实施例2中二号支撑脚打开支撑时与底座连接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2中底座仰视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3中增高装置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3中底座仰视示意图。图8为图6中B处放大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4中底座仰视不意图。图10为实施例5中三号支撑脚打开支撑时与底座连接的示意图。图11为实施例5中六号连接杆放大示意图。图12为实施例6中底座仰视不意图。图13为实施例6中四号支撑脚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参见图广3,一种用于越野车的千斤顶,包括第一支撑臂1、第二支撑臂2、第三支撑臂3、第四支撑臂4,所述第一支撑臂I与第三支撑臂3通过第一活动连接部12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臂与第四支撑臂通过第二活动连接部13活动连接,第一活动连接部12与第二活动连接部13均被一螺杆14穿过,螺杆14可连接手柄15,手柄15摇动螺杆14使千斤顶上升下降。所述第一支撑臂I与第二支撑臂2支撑连接处设置有底座5,所述第三支撑臂3与第四支撑臂4设置有托盘6。 所述底座5下方设置有至少三个支撑脚7,支撑脚7需要为较粗的铁棒或者钢棒,因为支撑脚7代替了底座5用来支撑重物。所述支撑脚7 —端与底座5铰接连接,铰接使支撑脚7能够沿着铰接的点转动。所述支撑脚7上设置有连接底座5的弹性组件8,弹性组件8首选弹簧,弹簧廉价且容易采购,实用性强,伸缩性能好。支撑脚7与底座5的铰接加上弹性组件8在两者之间的连接,使得支撑脚7在不使用时,紧靠在底座5上,不影响在不需要使用支撑脚7时,千斤顶的正常使用。所述底座5下方,支撑脚7铰接底座5点的边上设置有凹槽9,凹槽9为圆形环绕在支撑脚7铰接底座5的点的周围,也可以是垂直支撑脚7放置位置,所述凹槽9上设置有滑动挡块10,滑动挡块10在凹槽9内可以自由滑动,所述凹槽9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卡扣11,滑动挡块10滑动到任意一个卡扣11上,都能够被卡扣11锁住。滑动挡块10用来支撑支撑脚7。卡扣11可伸缩,按下卡扣11,卡扣11向内收缩,移动滑动挡块10,松开卡扣11,卡扣11向外弹出,卡扣11顶住滑动挡块10。所述支撑脚7接触地面一端弯折九十度角。设立九十度弯折部,使接触地面的面积更大,支撑性7更好。使用时,将支撑脚7拉开,在凹槽9内移动滑动挡块10,根据用户需要,滑动挡块10停止在任意一个卡扣11上,并且阻挡支撑脚7在弹性组件8的拉力下返回底座5,锁住卡扣11。此时支撑脚7顶在滑动挡块10上形成固定状态。用同样的方法将其他三个支撑脚7拉开,平稳的放在需要支撑的位置,将手柄15连接螺杆14,并摇动螺杆14,千斤顶上升顶起物体。操作完毕后,反方向摇动手柄15,将千斤顶下降,打开卡扣11,将滑动挡块10沿着凹槽9移开,支撑脚7在弹性组件8的作用下回到原来位置。[0026]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在于,所述千斤顶增高方式不同,其余均相同。参见图1、图4和图5,用于越野车的千斤顶,所述底座5下方设置有至少三个二号支撑脚107,二号支撑脚107需要为较粗的铁棒或者钢棒,因为二号支撑脚107代替了底座5用来支撑重物。所述二号支撑脚107 —端与底座5铰接连接,铰接使二号支撑脚107能够沿着铰接的点转动。所述二号支撑脚107上设置有连接所述底座5的三号弹性组件108,三号弹性组件108首选弹簧,弹簧廉价且容易采购,实用性强,伸缩性能好。二号支撑脚107与底座5的铰接加上三号弹性组件108在两者之间的连接,使得二号支撑脚108在不使用时,紧靠在底座5上,不影响在不需要使用二号支撑脚107时,千斤顶的正常使用。所述二号支撑脚107上设置有连接孔109,所述底座5下方还铰接有与所述连接孔相配合用于连接二号支撑脚107的挂钩110,挂钩110上设置有二号弹性组件111,二号弹性组件111连接挂钩110于底座5。连接孔109用于挂钩110跟二号支撑脚107之间的连接。挂钩110与底座5的铰接点为第一个点,二号支撑脚107与底座5的铰接点为第二个点,二号支撑脚107与挂钩110的连接点为第三个点,此三点连接形成一个三角形,固定住二号支撑脚107。所述二号支撑脚107接触地面一端呈九十度角。设立九十度弯折部,使接触地面的面积更大,支撑性更好。使用时,将二号支撑脚107拉开,接着将挂钩110拉开,将挂钩110放入二号支撑脚107上的连接孔109中,固定住二号支撑脚107,同样的方式将其他几个二号支撑脚107固定住。接着将手柄15与螺杆14连接,摇动手柄15使千斤顶上升,完成需要进行的操作。使用完毕后,反方向摇动手柄15,将千斤顶下降,接着将挂钩110从连接孔109中拿出,由于三号弹性组件108与二号弹性组件111的作用,二号支撑脚107与挂钩110各自回到原来位置,贴靠底座5。不影响在不需要使用二号支撑脚107时,千斤顶的正常使用。实施例3:与实施例1相 比,区别在于,所述千斤顶增高方式不同,其余均相同。参见图1、图6 8,一种用于千斤顶上的增高装置,还包括二号底座205和二号托盘206,所述二号底座205 —端铰接二号连接件207,所述二号连接件207另一端铰接四号连接件209,所述四号连接件209另一端铰接二号托盘206,所述二号托盘206另一端铰接五号连接件210,所述五号连接件210另一端铰接三号连接件208,所述三号连接件208另一端铰接所述二号底座205的另一端。上述中,二号连接件207、三号连接件208、四号连接件209、五号连接件210、二号托盘206和二号底座205形成一个封闭形状。所述四号连接件209上铰接有二号固定杆211,并且在四号连接件209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二号固定杆211的固定装置213,该固定装置213可以是磁铁,磁铁吸引二号固定杆211,使用方便,磁铁采购也方便。所述二号连接件207上设置有二号凹槽212,所述增高装置增高后,二号固定杆211的另一端与二号凹槽212相连接,二号凹槽212将二号固定杆211固定住。同样的,在五号连接件210和三号连接件208上也可以设置有二号固定杆211和二号凹槽212。所述二号托盘206可以焊接在底座5上,焊接比较牢靠,连接的使用寿命久,这样做,增高装置与剪式千斤顶将永远的连接在一起。二号托盘206也可以设置成能与剪式千斤顶相分离的模式。可在所述底座5上设置有卡槽214,在所述二号托盘206上设置有卡块215,使用时,将所述卡块215安置在所述卡槽214上相固定;不使用时,将卡块215分离卡槽214,拿掉增高装置即可。[0036]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千斤顶侧身,拉开二号底座205,此时由于二号底座205与二号托盘206的距离越来越大,二号连接件207、三号连接件208、四号连接件209和五号连接件210通过铰接点,慢慢的拉伸开来,接着将二号固定杆211松开,并与二号凹槽212连接,固定住增高装置的形状,再摇动手柄15,使用增高装置上方的千斤顶上升完成操作。使用结束后,将二号固定杆211与二号凹槽212分离,在四号连接件209上固定二号固定杆211,再将二号底座205与二号托盘206距离慢慢靠近直至贴合即可。实施例4: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在于,所述千斤顶增高方式不同,其余均相同。参见图1、图9,用于千斤顶上的增高装置,所述第一支撑臂I与第二支撑臂2支撑连接处设置有底座5,所述第三支撑臂3与第四支撑臂4设置有托盘6。所述底座5上开设有与所述托盘6相匹配的三号凹槽307,所述三号凹槽307与所述托盘6过盈配合,过盈配合能增加连接的牢固性。过盈配合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三号凹槽307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凸块308,所述各凸块308与三号凹槽307内壁间均设置有四号弹性组件309,四号弹性组件309可以是弹簧,弹簧便宜,容易采购,伸缩性好。凸块308接触托盘6,四号弹性组件309受托盘6的进入的压力收缩,同时也对托盘6 —个反弹力,压紧托盘6,使托盘6与三号凹槽307之间连接更牢固。在三号凹槽307内还可以设置若干磁铁,因为通常使用的剪式汽车千斤顶均为铁质,用磁铁接触托盘6能够对托盘6产生一个吸引力,使托盘6与三号凹槽307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吗,更加不易松动或者掉落。在使用时,可将一个千斤顶的托盘6进入到另一个底座5的三号凹槽307中,并与三号凹槽307过盈配合连接,可多个叠加增加高度。实施例5: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在于,所述千斤顶增高方式不同,其余均相同。参见图1、图10和图11,`一种可抬高千斤顶高度的装置,所述底座5—侧铰接有至少两个三号支撑脚407,三号支撑脚407铰接在底座5侧边上是考虑到三号支撑脚407收起后可能对底座5放平有影响,设置在底座5侧边,收起后还是原来的底座5接触地面,相对较稳定。与这一侧相对应的另一侧铰接有至少两个三号支撑脚407,这里设置三号支撑脚407的两侧为底座5左右或者底座5前后的性质。所述三号支撑脚407上设置有至少两个二号卡槽408,所述二号卡槽408开口朝底座5外侧,从底座5边缘朝底座5中心点称为朝底座5的内侧,反之则为朝底座5外侧。还设置有连接同侧三号支撑脚407的六号连接杆409,六号连接杆409为一个独立的部件,所述六号连接杆409两端呈弯折状,六号连接杆409的弯折部位与二号卡槽408相匹配,六号连接杆409弯折部位放在二号凹槽408内,将同侧的两个三号支撑脚407连接固定。上述多个二号卡槽408的设置,可根据需要上升高度的不同随意放置六号连接杆409的位置,所述六号连接杆平行地面放置效果最佳。所述三号支撑脚407上的二号卡槽408之间间距相同,在视觉上更加美观,所述同侧两个三号支撑脚407上的二号卡槽408的连接面平行于地面,二号卡槽408用来安装六号连接杆409,二号卡槽408之间的连接面平行于地面促使安装好后的六号连接杆409也平行于地面,使三号支撑脚407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假如六号连接杆409安装好后不平行于地面,可能会导致六号连接杆409 —端脱落,装置安全性会降低。所述底座5侧边设置有磁铁,磁铁用于固定三号支撑脚407,防止在三号支撑脚407不使用时,三号支撑脚407的晃动造成额外的麻烦。所述底座5四侧每侧均设置有至少两个三号支撑脚407。四侧均设置三号支撑脚407使装置在支撑方面更加稳固。所述三号支撑脚407接触地面一端设置有弯折部。设立弯折部增大了三号支撑脚407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使装置更加稳固。使用时,将同侧的两根三号支撑脚407与磁铁分离,往下拉,将六号连接杆409分别放入两根三号支撑脚407上同一平行面上的二号卡槽408,根据需要上升的高度不同,随意将六号连接杆409放入对应的二号卡槽408中,同样的方式放置好其他几个侧面的三号支撑脚407,摇动手柄,上升上方的千斤顶完成操作。使用完毕后,反方向摇动手柄15,下降千斤顶,将六号连接杆409从二号卡槽408中拿出,收起三号支撑脚407,将三号支撑脚407与磁铁接触,磁铁固定住三号支撑脚407,保存装置。本实用新型克服了该问题,同时不影响支撑的稳定性,使用时也方便简单,增加了千斤顶使用高度的范围。实施例6: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在于,所述千斤顶增高方式不同,其余均相同。参见图1、图12和图13,可抬闻千斤顶闻度的装置,所述底座5绞接有至少两个四号支撑脚507,所述四号支撑脚507包括第一部分件508和第二部分件509,所述第一部分件508 —端铰接所述底座5,第一部分件508能够贴合底座5,并且这一端连接第二部分件509,所述第一部分件508与第二部分件509互相垂直,所述四号支撑脚507呈L形。所述第二部分件509另一端连接至少三个支撑片510,所述三个支撑片510处于同一平面且该平面垂直所述第二部分件509。四号支撑脚507完全打开后,第一部分件508与底座5相贴合,并固定住四号支撑脚507的位置,第二部分件509与底座5相垂直,所述三个支撑片510接触地面,贴合地面,稳定四号支撑脚507的支撑作用。所述支撑片510贴近地面侧还可以设置橡胶齿,防止支撑片510与地面打滑。所述底座5设置有容纳四号支撑脚507的五号凹槽511,在收起四号支撑脚507后,四号支撑脚507位于五号凹槽511内,此时底座5放在地面上,所述四号支撑脚507不与地面接触,底座5与地面完全接触。所述五号凹槽511内设置有磁铁,磁铁将四号支撑脚507固定在五号凹槽511内,防止四号支撑脚507随重心而向下摆动,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所述第二部分件509长度大于第一部分件508。第一部分件508长度受底座长度的限制,第二部分件509长度大于第一部分件508,保证四号支撑脚507在五号凹槽511内使,四号支撑脚507中的第二部分件509能有一部分超出底座5,处于底座5外面,方便四号支撑脚507在磁铁作用下依旧轻松的打开。使用时,握住四号支撑件507遗留在底座5外的一端,将四号支撑件507从五号凹槽511内往下打开,L形的四号支撑脚507,使四号支撑脚507的第一部分件508贴合底座5且第二部分 件509垂直底座5,使四号支撑脚507能够稳定的支撑底座5。而三个支撑片510又稳定了四号支撑脚507的稳定性,因此,四号支撑脚507能够稳定的支撑千斤顶。
权利要求1.用于千斤顶上的增高装置,包括剪式千斤顶,所述剪式千斤顶包括第一支撑臂(I)、第二支撑臂(2)、第三支撑臂(3)、第四支撑臂(4),所述第一支撑臂(I)与第三支撑臂(3)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臂(2)与第四支撑臂(4)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臂(I)与第二支撑臂(2 )支撑连接处设置有底座(5 ),所述第三支撑臂(3 )与第四支撑臂(4 )设置有托盘(6 ),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5)上开设有与所述托盘(6)相匹配的三号凹槽(307),所述三号凹槽(307)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凸块(308),所述凸块(308)与三号凹槽(307)内壁间设置有四号弹性组件(309),所述三号凹槽(307)与所述托盘(6)过盈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千斤顶上的增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号弹性组件(309)为弹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千斤顶上的增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号凹槽(307)内设置有磁铁 。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用于千斤顶上的增高装置,包括千斤顶,所述千斤顶包括四个支撑臂,其中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支撑连接处设置有底座,所述第三支撑臂与第四支撑臂设置有托盘。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与所述托盘相匹配的三号凹槽,所述三号凹槽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凸块,所述凸块与三号凹槽内壁间设置有四号弹性组件,所述三号凹槽与所述托盘过盈配合。对于常用的剪式汽车千斤顶上升高度的局限性,本实用新型克服了该问题,在底座上开设与托盘相配合的三号凹槽,托盘与三号凹槽过盈配合,使千斤顶可以多个叠加上去,同时不影响支撑的稳定性,使用时也方便简单,增加了千斤顶使用高度的范围。
文档编号B66F3/12GK203144013SQ20132010127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6日
发明者叶培玉 申请人:宁波天益齿轴齿轮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