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热结构及其导热基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85725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导热结构及其导热基座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导热结构及其导热基座,导热结构包含一导热基座及一热管。导热基座开设有一容置槽,容置槽的内壁面上凸设有一固定肋。热管嵌设于容置槽内。藉由容置槽内的固定肋嵌入热管而将热管固定在容置槽中。
【专利说明】导热结构及其导热基座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热基座,特别涉及一种其导热基座的容置槽内设有固定肋的导热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热管(heat pipe)是在电子散热领域中广泛应用的元件,其概呈一个二端密封的管体,热管内部设置有毛细结构并填注有液态的工作流体。热管是用于将一个发热源所产的热能带离发热源,一般热管的设置方式会将热管的其中一端接接触发热源,另一端则位于较发热源低温处。藉由发热源对热管的其中一端加热使热管内部填注的液态工作流体汽化,汽化的工作流体压力增加而向热管的另一端流动,气态工作流体流动至热管的另一端接触低温后放热而回复液态,再藉由毛细结构提供的毛细力回流至发热源。藉由前述的循环而将发热源所产的热能带离发热源。
[0003]由于热管的外型仅能作有限度的改变(例如弯折或是略为压扁),为了使发热源所产的热能可以更有效率地传入热管,一般会将热管接触发热源的一端嵌入一金属块中,除了原本热管与发热源之间的接触面以外,更可以藉由金属块自热管的侧面延伸,以辅助增加热管与发热源的接触面积,使得发热源可以通过金属块而将更多的热能传入热管。现有的嵌设方式是在金属块上开设一凹槽,再将热管的一端置入凹槽中并且挤压变形而使其嵌固于凹槽中。凹槽与热管之间仅依靠挤压迫紧而固定很容易脱落,故一般会在凹槽的开口处的内缘向内凸设凸缘以防止热管自凹槽脱落,但是此结构的凸缘包覆于热管,会减少原本热管与发热源的接触面积。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在提供一种导热结构,其有效将热管固定于导热基座并且不减少热管与发热源之间的接触面积。
[0005]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热结构,其包含:
[0006]一导热基座,具有一容置槽,该容置槽的内壁面上凸设有至少一固定肋,且该固定肋与该容置槽开口边缘具有间距;及
[0007]—热管,嵌设于该容置槽内,该固定肋嵌入该热管。
[0008]较佳地,前述的导热结构,其中该容置槽的开口边缘具有一凸角。
[0009]较佳地,前述的导热结构,其中该固定肋位于该容置槽内的侧壁面上。
[0010]较佳地,前述的导热结构,其中该热管连接该容置槽的外缘而构成一平面。
[0011]较佳地,前述的导热结构,其中该热管具有一热传导面,该热传导面呈平坦状,该热传导面露出该容置槽并且连接该容置槽的外缘而构成一平面。
[0012]较佳地,前述的导热结构,其中在该容置槽内的二侧壁面上分别凸设有一个该固定肋。
[0013]较佳地,前述的导热结构,其中该二固定肋相对设置。[0014]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导热基座,用于嵌设一热管,其包含:
[0015]一本体,开设有一容置槽,该容置槽的内壁面上凸设有至少一固定肋,且该固定肋与该容置槽开口边缘具有间距,所述热管嵌设于该容置槽内,该固定肋嵌入所述热管。
[0016]较佳地,前述的导热基座,其中该容置槽的开口边缘具有一凸角,该固定肋位于该容置槽内的侧壁面上,所述热管连接该容置槽的外缘而构成一平面。
[0017]较佳地,前述的导热基座,其中在该容置槽内的二侧壁面上分别凸设有一个该固定肋,该二固定肋相对设置。
[0018]本实用新型藉由设在容置槽内的固定肋嵌入热管而将热管固定在容置槽中,相较于现有技术依赖容置槽的开口内缘的凸缘以固定热管,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使得热管与发热源之间可以较现有技术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而提升热传导效率,因此有效改善了现有技术的缺点。
[0019]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导热结构中热管及导热基座的示意图;
[0021]图2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导热结构中热管及导热基座的剖视图(置入状态);
[0022]图3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导热结构中热管及导热基座的剖视图(压扁状态);
[0023]图4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导热结构的剖视图;
[0024]图5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导热结构的示意图
[0025]其中,附图标记
[0026]100 导热基座
[0027]110 本体
[0028]120 容置槽
[0029]121 开口
[0030]122 凸角
[0031]130 固定肋
[0032]200 热管
[0033]210 热传导面
[0034]300 工具
【具体实施方式】
[0035]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导热结构,是用于接触一发热源(图中未示)以将此发热源所产的热能带离发热源,本实用新型的导热结构包含一导热基座100 及一热管 200 (heat pipe)。
[0036]导热基座100具有一本体110,于本实施例中,本体110较佳地为铜制的矩形扁平块体,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其外形,而且本体110也可以是铝或者是其他热传系数较高的金属制成。本体110上开设有一容置槽120,容置槽120用于嵌设热管200,因此容置槽120的开口 121的宽度略宽于热管200的外径以供热管200置入,于本实施例中,容置槽120较佳地横跨矩形设置,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容置槽120内的侧壁面上凸设有至少一个固定肋130以用于将热管200固定在容置槽120中,且固定肋130与容置槽120的开口 121的边缘具有间距。固定肋130是沿着容置槽120的纵向而延伸,于本实例中,较佳地在容置槽120内二侧壁面上分别凸设有一个固定肋130,二个固定肋130相对设置,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只在容置槽120内的其中侧壁面上凸设多个固定肋130。于本实施例中,容置槽120的开口 121内缘较佳地也可以具有一凸角122以辅助增加对热管200的固定力。
[0037]参阅图2及图3,于本实施例中,热管200嵌入导热基座100的方式,是将热管200的其中一端置入容置槽120中,再以一工具300朝向容置槽120提供压力而将热管200压扁变形(例如垂直加压或者是以滚轮滚压)。较佳地,热管200经预压使其截面呈楕圆形,容置槽120的开口略窄于容置槽120,而且热管200楕圆形截面的长轴长度,将沿热管200截面的楕圆形长轴方向将热管200置入容置槽120,藉此以利于令热管200通过容置槽120的开口处。
[0038]参阅图3至图5,热管200受到挤压变形使得热管200的外壁贴合于容置槽120的内壁,而且二个固定肋130分别嵌入热管200的外壁而将热管200固定于容置槽120中。藉由工具300在热管200的外壁挤压构成一个平面状的热传导面210,热传导面210露出于容置槽120的开口 121并且连接该容置槽120的开口 121的外缘而构成一个平整面(平面),藉此平整面接触发热源而延伸热管200与发热源的接触面积以增加热传导效率。
[0039]参阅图4及图5,本实用新型藉由设于容置槽120内的固定肋130嵌入热管200而将热管200固定在容置槽120中,不同于现有技术依赖凹槽的开口内缘的凸缘以固定热管。因此本实用新型中,容置槽120的开口 121处相较于现有技术可以凸设较小的凸角122,也可以不设置凸角122或者其容置槽120开口 121也可以向外扩张,此结构使得热管200与发热源之间较现有技术可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因而提升热管200与发热源之间的热传导效率。
[0040]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导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导热基座,具有一容置槽,该容置槽的内壁面上凸设有至少一固定肋,且该固定肋与该容置槽开口边缘具有间距;及 一热管,嵌设于该容置槽内,该固定肋嵌入该热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容置槽的开口边缘具有一凸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肋位于该容置槽内的侧壁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热管连接该容置槽的外缘而构成一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热管具有一热传导面,该热传导面呈平坦状,该热传导面露出该容置槽并且连接该容置槽的外缘而构成一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该容置槽内的二侧壁面上分别凸设有一个该固定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二固定肋相对设置。
8.一种导热基座,用于嵌设一热管,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本体,开设有一容置槽,该容置槽的内壁面上凸设有至少一固定肋,且该固定肋与该容置槽开口边缘具有间距,所述热管嵌设于该容置槽内,该固定肋嵌入所述热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热基座,其特征在于,该容置槽的开口边缘具有一凸角,该固定肋位于该容置槽内的侧壁面上,所述热管连接该容置槽的外缘而构成一平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热基座,其特征在于,在该容置槽内的二侧壁面上分别凸设有一个该固定肋,该二固定肋相对设置。
【文档编号】H05K7/20GK203554879SQ201320723086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5日
【发明者】潘冠达 申请人:冠鼎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