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爬升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08612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的爬升架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塔吊外挂爬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改进的爬升架系统。它包括爬升框架,爬升框架包括桁架,其爬升框架连接有用于支撑爬升框架的支座,支座包括附墙牛腿以及与爬升梁;爬升框架后端由连接件连接;连接件上方设置有双片轴孔,双片轴孔内设置有用于连接爬升框架的销孔;连接件靠近侧壁上连接有加固件,加固件一端连接有螺栓;爬升框架前端包括固定于爬升框架前端的两主弦杆上部的连接销轴、分别位于任一对角的两主弦杆上部内侧的连接耳板、与连接销轴相连接的第一撑杆、与所述连接耳板相连接的第二撑杆以及半管。本实用新型装置受力稳定,可以有效防止爬升架变形;且传力直接,支撑牢固,提高施工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工作效率。
【专利说明】一种改进的爬升架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塔吊外挂爬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改进的爬升架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常见的爬升架是钢架塔吊爬升架,塔机臂上的荷载通过塔身传递到底座(塔吊爬升架)。目前有很多塔吊事故都直接或间接与爬升架系统的整体结构连接有关。另外塔吊爬升架通过支座与所建结构进行连接,因此塔吊爬升架支座是塔吊上作用力传递到结构上的关键部位。该部位结构的有效性会大大影响塔吊的工作性能,同时该部位也是塔吊最容易出现失效破坏的部位;由于受到结构尺寸的限制,该部位往往也是塔吊安装中的难点。
[0003]目前的支承结构安装难度大,其安装的工作效率低,且建筑物加固成本较高。同时其传力直接性不高。
[0004]CN102616683A (2012-8-1)公开了一种塔机爬升架及包含该爬升架的塔式起重机,包括爬升面、引进面以及连接爬升面和引进面的两个连接面,爬升面、引进面和两个连接面通过主弦杆连接,爬升面和引进面各自包括至少一组片式结构,片式结构为整体式,并可拆卸地连接在主弦杆上。然而该爬升架系统在防止爬升架变形、连接结构稳定、支撑牢固和传力直接性方面都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防止爬升架变形、连接结构稳定、支撑牢固、传力直接的改进的爬升架系统。
[000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种改进的爬升架系统,包括爬升框架,所述爬升框架包括桁架,其所述爬升框架连接有用于支撑所述爬升框架的支座,所述支座包括附墙牛腿以及与所述附墙牛腿焊接的爬升梁;
[0008]所述爬升框架后端由连接件连接用于与建筑物固定;所述连接件上方设置有双片轴孔,所述双片轴孔内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爬升框架的销孔;
[0009]所述连接件靠近所述连接件底部的侧壁上连接有加固件,所述加固件远离所述连接件底部的侧壁的一端连接有用于预埋入建筑物的螺栓;
[0010]所述爬升框架前端包括固定于所述爬升框架前端的两主弦杆上部的连接销轴、分别位于任一对角的两主弦杆上部内侧的连接耳板、与所述连接销轴相连接的第一撑杆、与所述连接耳板相连接的第二撑杆以及设置在主弦杆上且用于储存所述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的半管。
[0011]本实用新型的爬升架系统后端受力稳定,通过附墙牛腿、支座、爬升梁、双片轴孔、销孔、加固件以及螺栓之间的结构及位置关系的配合,可以抵消爬升梁纵轴线上的作用力;所述爬升框架前端结构设置同时可以防止爬升架框架变形;
[0012]爬升框架后端搁置在牛腿上,双片轴孔轴线垂直,传力直接,支撑牢固,提高施工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工作效率。
[0013]作为优选,所述加固件包括与所述连接件垂直的加固杆、环套在所述加固杆上的球形杆接头、与所述球形杆接头相连的液压千斤顶以及与所述液压千斤顶相连的支撑架。
[0014]加固件的结构使连接件与爬升框架的连接更为牢固,更安全稳定。
[0015]作为优选,所述爬升梁与所述附墙牛腿连接的部分位于焊接在所述附墙牛腿上的两个固定件之间。
[0016]作为优选,所述固定件的高度大于所述爬升梁连接在所述附墙牛腿上高度的四分之三。
[0017]高度的设置在考虑到增加爬升框架、爬升梁与附墙牛腿连接稳定性的同时,还充分考虑到受力直接性的问题,使系统连接结构稳定、支撑牢固、传力直接。
[0018]作为优选,所述两个固定件平行。
[0019]作为优选,所述两个固定件组成梯形结构,所述两个固定件的距离沿所述爬升梁向上逐渐变小。
[0020]梯形结构及距离设置使受力更稳定,增加爬升框架的结构稳定性。
[0021 ] 更优选地,所述两个固定件之间设置有支撑结构。
[0022]更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包括下凹形状的上拱支撑和上凸形状的下拱支撑,在其中至少一个拱支撑的外侧还设置有与相应拱支撑的弧形方向一致的辅助拱。
[0023]辅助拱可以分散爬升框架的多方位受力,防止爬升框架与爬升梁的变形。
[0024]更优选地,所述相邻辅助拱通过支撑杆相连。
[0025]这样可以使支撑机构本身更稳定有效的同时,增加对爬升框架与爬升梁变形的预防效果。
[0026]更优选地,所述上拱支撑和下拱支撑之间设置有调节固定装置,所述调节固定装置包括与所述上拱支撑和下拱支撑配合的支柱。
[002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连接结构稳定、支撑牢固、传力直接;爬升框架前端结构设置同时可以防止爬升架框架变形。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实用新型爬升架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本实用新型爬升架加固件结构示意图;
[0030]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爬升梁与附墙牛腿连接示意图;
[0031]图4是本实用新型梯形固定件及其支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3]实施例一
[0034]如图1-图2所示,改进的爬升架系统包括爬升框架I,爬升框架I包括桁架,其爬升框架I连接有用于支撑爬升框架I的支座2,支座2包括附墙牛腿21以及与附墙牛腿焊接的爬升梁22 ;为了传力直接,支撑牢固,提高施工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工作效率,爬升框架I后端由连接件11连接用于与建筑物固定;连接件11上方设置有双片轴孔12,双片轴孔12内设置有用于连接爬升框架I的销孔13 ;连接件11靠近连接件11底部的侧壁上连接有加固件14,加固件14远离连接件11底部的侧壁的一端连接有用于预埋入建筑物的螺栓15。
[0035]爬升框架I前端包括固定于爬升框架I前端的两主弦杆上部的连接销轴16、分别位于任一对角的两主弦杆上部内侧的连接耳板17、与连接销轴16相连接的第一撑杆18、与连接耳板17相连接的第二撑杆19以及设置在主弦杆上且用于储存第一撑杆18和第二撑杆19的半管20。
[0036]力_件14包括与连接件11垂直的加固杆141、环套在加固杆141上的球形杆接头142、与球形杆接头142相连的液压千斤顶143以及与液压千斤顶143相连的支撑架144。
[0037]实施例二
[0038]同实施例一,不同的是爬升梁22与附墙牛腿21连接的部分还设置有呈平行关系的两个固定件23,固定件23焊接在附墙牛腿21上。固定件23的高度大于爬升梁22连接在附墙牛腿21上高度的四分之三。两个固定件23之间设置有与固定件23垂直的支撑结构24,具体见图1-图3。
[0039]实施例三
[0040]同实施例一,不同的是爬升梁22与附墙牛腿21连接的部分还设置有组成梯形结构的两个固定件23,两个固定件23的距离沿爬升梁22向上逐渐变小。两个固定件23之间设置有支撑结构24。支撑结构24包括下凹形状的上拱支撑241和上凸形状的下拱支撑242,在其中至少一个拱支撑的外侧还设置有与相应拱支撑的弧形方向一致的辅助拱243。相邻辅助拱243通过支撑杆244相连。上拱支撑241和下拱支撑242之间设置有调节固定装置,调节固定装置包括与上拱支撑241和下拱支撑242配合的支柱245,具体见图1-图4。
[0041]采用上述结构,爬升架系统受力稳定,通过附墙牛腿、支座、爬升梁、双片轴孔、销孔、加固件以及螺栓之间的结构及位置关系的配合,可以抵消爬升梁纵轴线上的作用力;爬升框架后端搁置在牛腿上,双片轴孔轴线垂直,传力直接,支撑牢固,提高施工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工作效率。
[0042]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权利要求】
1.一种改进的爬升架系统,包括爬升框架(I),所述爬升框架(I)包括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爬升框架(I)连接有用于支撑所述爬升框架(I)的支座(2),所述支座(2)包括附墙牛腿(21)以及与所述附墙牛腿焊接的爬升梁(22); 所述爬升框架(I)后端由连接件(11)连接用于与建筑物固定;所述连接件(11)上方设置有双片轴孔(12),所述双片轴孔(12)内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爬升框架(I)的销孔(13); 所述连接件(11)靠近所述连接件(11)底部的侧壁上连接有加固件(14),所述加固件(14)远离所述连接件(11)底部的侧壁的一端连接有用于预埋入建筑物的螺栓(15); 所述爬升框架(I)前端包括固定于所述爬升框架(I)前端的两主弦杆上部的连接销轴(16)、分别位于任一对角的两主弦杆上部内侧的连接耳板(17)、与所述连接销轴(16)相连接的第一撑杆(18)、与所述连接耳板(17)相连接的第二撑杆(19)以及设置在主弦杆上且用于储存所述第一撑杆(18)和第二撑杆(19)的半管(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爬升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件(14)包括与所述连接件(11)垂直的加固杆(141)、环套在所述加固杆(141)上的球形杆接头(142)、与所述球形杆接头(142)相连的液压千斤顶(143)以及与所述液压千斤顶(143)相连的支撑架(14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进的爬升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爬升梁(22)与所述附墙牛腿(21)连接的部分位于焊接在所述附墙牛腿(21)上的两个固定件(23)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进的爬升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23)的高度大于所述爬升梁(22)连接在所述附墙牛腿(21)上高度的四分之三。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进的爬升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固定件(23)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进的爬升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固定件(23)组成梯形结构,所述两个固定件(23)的距离沿所述爬升梁(22)向上逐渐变小。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改进的爬升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固定件(23)之间设置有支撑结构(2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改进的爬升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24)包括下凹形状的上拱支撑(241)和上凸形状的下拱支撑(242),在其中至少一个拱支撑的外侧还设置有与相应拱支撑的弧形方向一致的多个辅助拱(24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改进的爬升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辅助拱(243)通过支撑杆(244)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改进的爬升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拱支撑(241)和下拱支撑(242)之间设置有调节固定装置,所述调节固定装置包括与所述上拱支撑(241)和下拱支撑(242)配合的支柱(245)。
【文档编号】B66C23/62GK204096957SQ201420318919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6日
【发明者】江晓林, 杨建芳, 张婧, 李玮, 沈国彬, 胡学峰, 林勇强, 徐柳英 申请人:浙江丽佳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