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16412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轨道接头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轨道接头,包括由Z型切口所分开的第一轨道端和第二轨道端;所述第一轨道端具有第一前端面、第一侧面、第一后端面、第一前顶面和第一后顶面;所述第二轨道端具有第二前端面、第二侧面、第二后端面、第二前顶面和第二后顶面;所述第一前端面与所述第二后端面相对、所述第一后端面与所述第二前端面相对、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对;所述第一前顶面和所述第二前顶面上分别具有高度逐渐升高的第一弧形区和第二弧形区,所述第一弧形区位于所述第一前顶面上靠近所述第二前顶面的角部,所述第二弧形区位于所述第二前顶面上靠近所述第一前顶面的角部。本实用新型大大的减少了小车运行中与轨道的冲击和震动。
【专利说明】一种轨道接头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轨道,尤其与该轨道的轨道接头有关。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在卸船机、岸边集装箱起重机中,为了在非工作状态避让船只,前大梁多为可以仰起的结构。前后大梁交界处具有轨道,而轨道切口(或称接缝、接口)常设计为斜切。
[0003]如图1和图2所示,前轨道端11与后轨道端12之间具有切口 13,小车运行到切口13处时,前轨道端11与后轨道端12之间存在高度差h,为了减少震动必须提高安装精度,保证高度差h尽量小,增加了安装调整的工作量,由于安装无法保证两轨道绝对水平,高度差h永远存在,不可避免的会产生震动、冲击,对起重机、卸船机整机存在不利影响。
[0004]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新的轨道接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轨道接头,以避免产生震动、冲击,对整机存在不利影响。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种轨道接头,所述轨道接头包括由Z型切口所分开的第一轨道端和第二轨道端;
[0008]所述第一轨道端具有第一前端面、第一侧面、第一后端面、第一前顶面和第一后顶面;
[0009]所述第二轨道端具有第二前端面、第二侧面、第二后端面、第二前顶面和第二后顶面;
[0010]所述第一前端面与所述第二后端面相对、所述第一后端面与所述第二前端面相对、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对;
[0011]所述第一前顶面和所述第二前顶面上分别具有高度逐渐升高的第一弧形区和第二弧形区,所述第一弧形区位于所述第一前顶面上靠近所述第二前顶面的角部,所述第二弧形区位于所述第二前顶面上靠近所述第一前顶面的角部。
[0012]本实用新型的轨道接头,优选的,所述第一后端面与所述第一后顶面之间具有第一倒圆区,所述第二后端面与所述第二后顶面之间具有第二倒圆区。
[0013]本实用新型的轨道接头,优选的,所述第一侧面垂直于所述第一前端面,所述第二侧面垂直于所述第二前端面。
[0014]本实用新型的轨道接头,优选的,所述第一侧面垂直于所述第一后端面,所述第二侧面垂直于所述第二后端面。
[0015]本实用新型的轨道接头,优选的,所述第一弧形区的最高高度等于所述第一轨道端的闻度,所述第~■弧形区的最闻闻度等于所述第~■轨道端的闻度。
[0016]本实用新型的轨道接头,优选的,所述第一弧形区和所述第二弧形区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矩形。
[0017]本实用新型的轨道接头,优选的,所述第一弧形区的最高高度与所述第二弧形区的最高高度在轨道纵向上同一位置处。
[00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轨道接头,采用Z型切口,外伸段轨道的顶面加工成弧形,内侧切口倒圆,当轨道安装存在高度差h时,从低侧轨道到高侧轨道运行或从高侧轨道到低侧轨道运行的车轮运行轨迹为直线到圆弧,车轮在竖直方向上的加速度变化比较平缓,内侧切角倒圆也避免了车轮与内侧切口的碰撞,大大的减少了小车运行中与轨道的冲击和震动,对整机的钢结构、小车都有很好的减震效果,延长了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轨道接头的起重机、卸船机的使用寿命,减少噪声;而且大大降低了安装、调整轨道的工作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现有技术的轨道接头的俯视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
[00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接头的主视示意图。
[00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接头的俯视示意图。
[0023]图5为图4中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0025]下面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接头。
[0026]如图3-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接头,包括由Z型切口 23所分开的第一轨道端21和第二轨道端22 ;
[0027]如图3所示,每一轨道端21、22都具有外伸段和非外伸段,以第一轨道端21为例,其外伸段具有第一前端面211、第一侧面212和第一前顶面215,而第一轨道端21的非外伸段,则具有第一后顶面214和第一后端面213。
[0028]对应的,第二轨道端22的外伸段具有第二前端面221、第二侧面222和第二前顶面225,而第二轨道端22的非外伸段,则具有第二后顶面224和第二后端面223。
[0029]如图3所示,切口 23则包括第一切口 231、第二切口 232和第三切口 233,优选的,第一切口 231与第二切口 232垂直,第二切口 232和第三切口 233垂直,第一切口 231和第三切口 233平行,因而整体形成“Z型”切口 23。
[0030]如图3所示,在第三切口 233两侧,第一前端面211与第二后端面223相对;在第一切口 231两侧,第一后端面213与第二前端面221相对;而在第二切口 232两侧,第一侧面212与第二侧面222相对。
[0031]在相邻切口相互垂直的情况下,第一侧面212垂直于第一前端面211,第二侧面222垂直于第二前端面221,第一侧面212垂直于第一后端面213,第二侧面222垂直于第二后2而面223。
[0032]本实用新型的轨道接头,还具有两个弧形区210、220,弧形区实质上是把外伸段的顶面或者一部分顶面加工成弧形,在弧形区210、220,轨道高度逐渐升高(或降低)。其中,第一弧形区210位于第一前顶面215上靠近第二前顶面225的角部,而第二弧形区220则位于第二前顶面225上靠近第一前顶面215的角部。
[0033]如图4所示,第一弧形区210的最高高度等于第一轨道端21的高度,第二弧形区220的最高高度等于第二轨道端22的高度,第一弧形区210与第二弧形区220在轨道纵向上同一位置处升高到最高高度,或者说是第一弧形区210的最高高度与第二弧形区220的最高高度在轨道纵向上同一位置处。如图3所示,而第一弧形区210和第二弧形区22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优选的为矩形,而两矩形的两短边在一条直线上,弧形区210、220的最高点,也就在这一直线上。
[0034]除去弧形区210、220之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接头,还包括倒圆区216、226,第一倒圆区216是在第一后端面213与第一后顶面214之间(也即两者的交界处,下同),第二倒圆区226是在第二后端面223与第二后顶面224之间。倒圆区216、226设置的目的是避免车轮与内侧切口之间的碰撞。
[003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接头,其倒圆区不仅限于上述两个,如图4所示,还可以包括倒圆区217、227,其中第三倒圆区217位于第一弧形区210与第一前端面211之间,第四倒圆区227位于第二弧形区220与第二前端面221之间。
[003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轨道接头,采用Z型切口 23,外伸段轨道的顶面加工成弧形的弧形区210、220,内侧切口倒圆,当轨道安装存在高度差h时,从低侧轨道到高侧轨道运行或从低侧轨道到高侧轨道运行的车轮运行轨迹为直线到圆弧,车轮在竖直方向上的加速度变化比较平缓,内侧切角倒圆也避免了车轮与内侧切口的碰撞,大大的减少了小车运行中与轨道的冲击和震动,对整机的钢结构、小车都有很好的减震效果,延长了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轨道接头的起重机、卸船机等整机的使用寿命,减少噪声;而且大大降低了安装、调整轨道的工作量。
[0037]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意识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所揭示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轨道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接头包括由Z型切口所分开的第一轨道端和第二轨道端; 所述第一轨道端具有第一前端面、第一侧面、第一后端面、第一前顶面和第一后顶面;所述第二轨道端具有第二前端面、第二侧面、第二后端面、第二前顶面和第二后顶面;所述第一前端面与所述第二后端面相对、所述第一后端面与所述第二前端面相对、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对; 所述第一前顶面和所述第二前顶面上分别具有高度逐渐升高的第一弧形区和第二弧形区,所述第一弧形区位于所述第一前顶面上靠近所述第二前顶面的角部,所述第二弧形区位于所述第二前顶面上靠近所述第一前顶面的角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接头,其中,所述第一后端面与所述第一后顶面之间具有第一倒圆区,所述第二后端面与所述第二后顶面之间具有第二倒圆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接头,其中,所述第一侧面垂直于所述第一前端面,所述第二侧面垂直于所述第二前端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接头,其中,所述第一侧面垂直于所述第一后端面,所述第二侧面垂直于所述第二后端面。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轨道接头,其中,所述第一弧形区的最高高度等于所述第一轨道端的高度,所述第二弧形区的最高高度等于所述第二轨道端的高度。
6.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轨道接头,其中,所述第一弧形区和所述第二弧形区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矩形。
7.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轨道接头,其中,所述第一弧形区的最高高度与所述第二弧形区的最高高度在轨道纵向上同一位置处。
【文档编号】B66C7/08GK204211359SQ201420609341
【公开日】2015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1日
【发明者】侯红恩 申请人:太重(天津)滨海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