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54155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复合材料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装置广泛应用于诸如娱乐、通信和办公产品中。电子装置的外壳,尤其是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外壳,可用于防止电子装置中的部件被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公开,应结合以下附图参考下面的详细描述,在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适用于遍及附图中的相应部件。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复合材料的横截面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复合材料的横截面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具有金属紫外线(uv)涂层的复合材料的横截面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具有金属uv涂层的复合材料的横截面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具有金属uv涂层的复合材料的横截面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具有金属光泽混合涂层的复合材料的横截面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具有金属光泽混合涂层的复合材料的横截面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的碳纤维复合物的俯视图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碳纤维复合物的横截面的示意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碳纤维复合物的横截面的示意图。

图11是示出制造方法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智能电话的外壳401的示意图,其中由本公开的示例提供的复合材料可用于智能电话的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对附图中示出的示例进行详细说明。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公开的透彻理解。而且,附图是示例的说明,其中附图中所示的组件或过程不一定是实施本公开的必要条件。在其他情况下,未详细描述众所周知的方法、过程和组件,以免不必要地混淆示例。

为了防止电子装置中的部件在遇到冲击力时受到损坏,电子装置的外壳可以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本公开的示例可提供用于制造电子装置的外壳的复合材料,从而为电子装置的外壳提供机械强度。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复合材料的横截面的示意图。

在示例中,复合材料可包括:碳纤维复合物10和表面处理层11。在示例中,表面处理层11为在预定温度下热固化的涂层或uv固化涂层,以避免碳纤维复合物的卷曲。在示例中,预定温度可以低于90℃。在示例中,uv固化涂层可以是指通过将诸如热固性紫外线树脂的材料施加到碳纤维复合物上然后通过紫外线照射固化而形成的涂层。在示例中,表面处理层11可以向复合材料提供金属外观。

碳纤维复合物10可以包括芯层12和第一组两个碳纤维层13、14。芯层12可以具有第一侧15和与第一侧15相对的第二侧16,并且第一组两个碳纤维层13、14设置在芯层的至少一部分上分别在第一侧15和第二侧16上。第一组两个碳纤维层13、14中的每个都包括在平面中的第一方向上排列的碳纤维。在示例中,表面处理层11可以设置在碳纤维复合物的任何一侧上。

在示例中,碳纤维复合物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组的两个层的至少一部分上分别在第一侧和第二侧上的第二组两个碳纤维层,第二组的每个层包括在平面中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排列的碳纤维。复合物在平面中具有长度和宽度,长度大于宽度且平行于第二方向。

在示例中,碳纤维复合物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组的碳纤维层和第二组的碳纤维层之间分别在第一侧和第二侧上的第三组两个碳纤维层,第三组的每个碳纤维层包括在第一方向上排列的碳纤维。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复合材料的横截面的示意图。具体地,可以将表面处理层11设置在碳纤维复合物10的两侧上。

在示例中,碳纤维可以是任何类型的碳纤维碳原子。碳纤维可包括天然碳纤维、合成碳纤维或两者。例如,碳纤维可以选自包含聚丙烯腈(“pan”)、人造丝、沥青和芳族聚酰胺碳纤维的组。碳纤维可以是市售的碳纤维。在示例中,碳纤维包括t700s/t300(来自torayindustries,inc.,日本)。在另一个示例中,碳纤维包括mitsubishirayon:p330系列(来自mitsubishirayonco.,ltd.,日本)。在另一个示例中,碳纤维可以选自包括hts40e133k200tex、hts40e136k400tex和hts40e1312k800tex(来自tohotenaxamerica,inc.,美国田纳西州)的组。

在另一个示例中,碳纤维可以选自包括hts40f1312k800tex和hts40f1324k1600tex(来自tohotenaxamerica,inc.,美国田纳西州)的组。纤维可以包括连续纤维。纤维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尺寸。在一个示例中,纤维的平均直径在约5μm和约10μm之间。具有更大或更小的值的直径也是可能的。在一个示例中,碳纤维层中的纤维是连续纤维,并且其长度与碳纤维层和/或复合物的长度相同。更短或更长的纤维也是可能的。

在示例中,芯层可以是热塑性芯、玻璃纤维芯、陶瓷芯、金属芯或其混合物。

在示例中,芯的热塑性物质可以选自包括以下的组:聚(甲基甲基丙烯酸酯)(“pmma”)、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聚(对亚苯基硫醚)(pps)、聚醚醚酮(“peek”),聚醚砜(pes)、聚酰胺及其混合物。

在示例中,芯的金属可选自包括以下的组:银、铝、铜、钛、黄铜、青铜、不锈钢、镍、铬、锌、锡、金、钨、铂及其混合物。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具有金属紫外线(uv)涂层的复合材料的横截面的示意图。具体而言,复合材料可包括:碳纤维复合物201和设置在碳纤维复合物201上的金属紫外线涂层202,该碳纤维复合物201包括:具有第一侧2014和与第一侧2014相对的第二侧2015的芯层2011,以及设置在芯层2011的至少一部分上分别在第一侧2014和第二侧2015上的第一组两个碳纤维层2012、2013,其中第一组两个碳纤维层2012、2013中的每个包括在平面中的第一方向上排列的碳纤维。

在示例中,金属紫外线涂层可包括热固性紫外线树脂、热塑性树脂和粉末。在示例中,金属紫外线涂层可包括热固性紫外线树脂和粉末。在示例中,金属紫外线涂层可包括热塑性树脂和粉末。

在示例中,热固性紫外线树脂可以选自包括以下的组:多元醇、多元羧酸、多胺、聚酰胺、乙酰乙酸酯及其混合物。热塑性树脂可以选自包括以下的组:环烯烃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聚乙烯、聚丙烯、聚氨酯丙烯酸酯、聚苯乙烯、聚醚醚酮、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氯乙烯、聚偏氯乙烯、尼龙、聚砜、聚对二甲基苯、含氟聚合物及其混合物;基于100重量份的金属紫外线涂层,其中包括不超过30重量份的热塑性树脂。粉末可选自包括以下的组:银、铝、铜、钛、黄铜、青铜、不锈钢、镍、铬、锌、珍珠、锡、金、钨、铂及其混合物;基于100重量份的金属紫外线涂层,其中包括不超过30重量份的粉末。因此,复合材料可以用作电子装置的外壳,以呈现外壳的金属表面。

在示例中,金属紫外线涂层的厚度可以大于或等于5μm至小于或等于30μm。

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具有金属紫外线(uv)涂层的复合材料的横截面的示意图。具体而言,复合材料可包括:碳纤维复合物201、设置在碳纤维复合物201上的底漆涂层203和设置在底漆涂层203上的金属紫外线涂层202,该碳纤维复合物201包括:具有第一侧2014和与第一侧2014相对的第二侧2015的芯层2011,以及设置在芯层2011的至少一部分上分别在第一侧2014和第二侧2015上的第一组两个碳纤维层2012、2013,其中第一组两个碳纤维层2012、2013中的每个包括在平面中的第一方向上排列的碳纤维。底漆涂层203是涂料或涂料产品在表面上的首次施加。底漆涂层的主要功能是确保任何相继的涂料层都适当地附着到表面。换句话说,底漆涂层203是为了增强碳纤维复合物201和在底漆涂层203上的金属紫外线涂层202之间的结合。

在示例中,底漆涂层203可以选自包括以下的组:(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环氧树脂和聚氨酯聚合物。(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可以是单体混合物的共聚物,该单体混合物包括:具有c1至c20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具有脂环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具有羟基的单体和具有至少两个芳族基团的单体。单体混合物还可以包括具有羧酸基团的单体。具有c1至c20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可包括具有线性或支链c1至c20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具有c1至c20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可选自包括以下的组:(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基酯和(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而不限于此。具有c1至c20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可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在示例中,金属紫外线涂层的厚度可以大于或等于5μm至小于或等于30μm,并且底漆涂层的厚度可以大于或等于3μm至小于或等于15μm。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具有金属uv涂层的复合材料的横截面的示意图。具体而言,复合材料可包括:碳纤维复合物201、设置在碳纤维复合物201上的基底涂层204、设置在基底涂层204上的底漆涂层203以及设置在底漆涂层203上的金属紫外线涂层202,该碳纤维复合物201包括:具有第一侧2014和与第一侧2014相对的第二侧2015的芯层2011,以及设置在芯层2011的至少一部分上分别在第一侧2014和第二侧2015上的第一组两个碳纤维层2012、2013,其中第一组两个碳纤维层2012、2013中的每个包括在平面中的第一方向上排列的碳纤维。

在示例中,基底涂层是赋予颜色性能的。在示例中,基底涂层可以包括热塑性树脂和颜料。在示例中,基底涂层可以包括热固性树脂和颜料。在示例中,基底涂层可以包括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和颜料。

在示例中,金属紫外线涂层的厚度可以大于或等于5μm至小于或等于30μm,底漆涂层的厚度可以大于或等于3μm至小于或等于15μm,并且基底涂层的厚度可以大于或等于3μm至小于或等于15μm。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具有金属光泽混合涂层的复合材料的横截面的示意图。具体而言,复合材料可包括:碳纤维复合物201和设置在碳纤维复合物201上的金属光泽混合涂层205,该碳纤维复合物201包括:具有第一侧2014和与第一侧2014相对的第二侧2015的芯层2011,以及设置在芯层2011的至少一部分上分别在第一侧2014和第二侧2015上的第一组两个碳纤维层2012、2013,其中第一组两个碳纤维层2012、2013中的每个包括在平面中的第一方向上排列的碳纤维。

在示例中,金属光泽混合涂层可包括溶胶凝胶前体、选自包括热固性树脂和热塑性树脂的组的耐热性材料,以及粉末。具体而言,该溶胶凝胶前体可以选自包括以下的组:正硅酸乙酯、环氧丙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基硅氧烷、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异丙醇锆、金属醇盐及其混合物;耐热性材料可以选自包括以下的组:聚丙烯酸酯、赛璐珞、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氯化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环氧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碳酸酯、聚氨酯、聚丁烯、聚偏氟乙烯、含氟聚合物、尼龙、聚四氟乙烯、特氟龙(polytetrafluoroetylene)、聚乙炔、聚吡咯、聚噻吩、聚呋喃、聚二烷基芴(聚对二烷基芴)及其混合物;并且粉末可以选自包括以下的组:银、铝、铜、钛、黄铜、青铜、不锈钢、镍、铬、锌、珍珠、锡、金、钨、铂、金属合金及其混合物。

在示例中,基于100重量份的金属光泽混合涂层,其中包含不超过30重量份的粉末,并且其中包含不超过30重量份的耐热性材料。

在示例中,金属光泽混合涂层的厚度可大于或等于5μm至小于或等于30μm。

图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具有金属光泽混合涂层的复合材料的横截面的示意图。具体而言,复合材料可包括:碳纤维复合物201、设置在碳纤维复合物201上的底漆涂层203和设置在底漆涂层203上的金属光泽混合涂层205,该碳纤维复合物201包括具有第一侧2014和与第一侧2014相对的第二侧2015的芯层2011,以及设置在芯层2011的至少一部分上分别在第一侧2014和第二侧2015上的第一组两个碳纤维层2012、2013,其中第一组两个碳纤维层2012、2013中的每个包括在平面中的第一方向上排列的碳纤维。

在示例中,底漆涂层203可以选自包括以下的组:(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环氧树脂和聚氨酯聚合物。(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可为单体混合物的共聚物,该单体混合物包括:具有c1至c20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具有脂环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具有羟基的单体和具有至少两个芳族基团的单体。单体混合物还可以包括具有羧酸基团的单体。具有c1至c20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可包括具有线性或支链c1至c20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具有c1至c20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可选自包括以下的组:(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基酯和(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而不限于此。具有c1至c20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可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在示例中,金属光泽混合涂层的厚度可大于或等于5μm至小于或等于30μm,并且底漆涂层的厚度可大于或等于3μm至小于或等于15μm。

前述芯层和碳纤维层可以任意组合组装以形成碳纤维复合物。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的碳纤维复合物的俯视图的示意图,该碳纤维复合物在平面(如长度110和宽度120所限定)上具有长度110和宽度120,其中长度110在尺寸上大于宽度120。本文统一采用术语“长度”和“宽度”表示复合物的平面的两个不同尺寸,其中一个尺寸(即长度110)大于另一个尺寸(即宽度120)。

在示例中,图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碳纤维复合物的横截面的示意图。该复合物包括:芯层101;设置在第一侧1011和第二侧1012上在芯层的至少一部分上的第一组两个层102;以及设置在第一组两个层101的至少一部分上分别在第一侧和第二侧上的第二组两个层103。芯层101可以是本文所述的任何芯层,包括本文所述的适合于芯层的任何材料。

碳纤维复合物的每个碳纤维层(包括第一组102的碳纤维层和第二组103的碳纤维层)可以是本文所述的任何碳纤维层,其包括本文所述的适合于碳纤维层的任何材料。第一组的纤维可以在第一方向13(参见图9)上排列,并且第二组的纤维可以在第二方向14上排列,在由13和14限定的平面中该第二方向14与第一方向13垂直(参见图9)。由长度110和宽度120限定的平面(如图8所示)可以平行于由方向13和14所限定的平面。值得注意的是,本文的平行平面被认为是同一平面。方向14可以与复合物的长度110(即较大的尺寸)平行。

在示例中,本文所述的复合物可以包括超过两个包含纤维的附加层。图1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碳纤维复合物的横截面的示意图。例如,复合物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组102的层和第二组103的层之间分别在第一侧1011和第二侧1012上的第三组两个层104。参见图10。第三组104的每个层可以包括在特定方向上排列的纤维。在一个示例中,该特定方向是第一方向13。值得注意的是,可以采用超过一个附加(组)的层。还应注意,除非明确规定,否则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在本文中仅用来暗示它们分别描述的对象是不同的实体,而不是意味着描述任何时间顺序。

本文所述的复合物的每个层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厚度。在一个示例中,这些层具有相同的厚度。在另一个示例中,这些层具有不同的厚度。例如,芯层可以比碳纤维层更厚。芯层可以比碳纤维层更薄。在一个示例中,所有的碳纤维层具有相同的厚度,并且该厚度不同于芯层的厚度。在另一个示例中,至少一些碳纤维层具有不同的厚度。在示例中,每组两个层中的碳纤维层具有相同的厚度。在另一个示例中,每组两个层中的碳纤维层具有不同的厚度。

根据应用,本文所述的碳纤维复合物整体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厚度。例如,复合物的厚度可以在毫米范围内。在一个示例中,本文描述的碳纤维复合物具有的厚度小于或等于约2.5mm,例如,小于或等于约2.0mm、约1.5mm、约1.2mm、约1.0mm、约0.8mm、约0.6mm或更小。在另一个示例中,碳纤维复合物的厚度大于或等于约2.5mm。在复合物内,每层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厚度。在一个示例中,芯层的厚度是每个碳纤维层的两倍。在一个示例中,芯层的厚度为约0.2mm,而每个碳纤维层的厚度为约0.1mm。芯层和碳纤维层的其它厚度值也是可能的。

如上所述,本文所述的任何碳纤维层可以包括嵌入在聚合基体中的纤维。聚合基体可以包括任何合适的材料,如本文所述的材料。例如,第一组中的纤维可以嵌入在第一热塑性聚合基体中;并且第二组中的纤维可以嵌入在第二热塑性聚合基体中。在一个示例中,不同的碳纤维层包括彼此不同的聚合材料作为基体材料,在前述的情况下,第一热塑性聚合基体和第二热塑性聚合基体包括不同的热塑性材料。在另一个示例中,不同的碳纤维层包括相同的聚合材料作为基体材料。在另一个示例中,一些碳纤维层包括与另一些碳纤维层相同的聚合材料作为基体,而其他碳纤维层包括不同的聚合材料。

根据所涉及的材料及其布置,本文所述的碳纤维复合物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机械性能。例如,与具有相当尺寸或相同尺寸的金属或金属合金相比较,本文所述的复合物可具有高的挠曲强度。本文的材料的挠曲强度可以用材料的挠曲模量(通常也称为“弯曲模量”)来反映。材料的挠曲模量可由astmd790在矩形梁形式的材料上使用三点试验获得,并且可以通过eflex=l3f/(4wh3d)表示;其中eflex是挠曲模量,w和h是梁的宽度和厚度,l是两个外支架之间的距离,并且d是由于负载f施加在梁的中部导致的挠度。

在一个示例中,复合物包括芯层(包括pc)以及第一组碳纤维层和第二组碳纤维层(如图9所示),其中芯层的厚度是0.2mm,并且在第一组102和第二组103中每个碳纤维层的厚度为0.1mm,复合物(具有总厚度约0.8mm)的挠曲模量为至少约35gpa、至少约40gpa、约45gpa、约50gpa、约55gpa、约60gpa、约65gpa、约70gpa、约80gpa或更高。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第一组和第二组中的纤维是单向纤维。根据所涉及的材料和几何形状,较高或较低的挠曲模量值也是可能的。

本文所述的碳纤维复合物可以具有若干额外的期望性能。根据所使用的材料,本文所述的碳纤维复合物可以是可回收的,特别是对于包含热塑性芯和碳纤维的复合物。此外,在一个示例中,由于碳纤维复合物的挠曲模量主要产生自单向纤维,因此本文所述的复合物比否则包含编织纤维的复合物更便宜。值得注意的是,单向纤维一般比编织纤维更便宜,尤其是在碳纤维的情况下。

另外,虽然本文所述的碳纤维复合物可以提供与含金属的复合物相同或相当的机械性能(例如,挠曲模量),但是本文所述的碳纤维复合物可以轻于含金属的复合物。例如,本文所述的碳纤维复合物可以具有在约1.2g/cm3和约1.7g/cm3之间的密度,例如,在约1.3g/cm3和约1.6g/cm3之间、约1.4g/cm3和约1.5g/cm3的密度等。其他值也是可能的。在一个示例中,密度在约1.3g/cm3和约1.4g/cm3之间。

在示例中,第一组和第二组中的碳纤维包括连续纤维。第一组和第二组中的碳纤维可选自包括以下的组:聚丙烯腈(“pan”)、人造丝、沥青和芳族聚酰胺碳纤维。

图11是示出制造方法的示例的流程图。在示例中,制造复合材料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在框301,碳纤维复合物可以由芯层和第一组两个碳纤维层形成;其中芯层具有第一侧和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且第一组两个碳纤维层设置在芯层的至少一部分上分别在第一侧和第二侧上,第一组两个碳纤维层中的每个包括在平面中的第一方向上排列的碳纤维;并且在框302:在碳纤维复合物上形成表面处理层,来为碳纤维复合物提供金属表面。

在示例中,在碳纤维复合物上形成表面处理层包括:采用喷涂工艺或浸涂工艺来生成用于碳纤维复合物的金属紫外线涂层或金属光泽混合涂层。

在示例中,提供了一种制造碳纤维复合物的方法,包括:将第一组两个层设置在芯层的至少一部分上分别在其第一侧和第二侧上,其中芯层包括热塑性物质,第一侧与第二侧相对,且第一组的每个层包括在平面中的第一方向上排列的碳纤维;以及在第一组两个层的至少一部分上分别在第一侧和第二侧上设置第二组两个层,第二组的每个层包括在平面中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排列的碳纤维,其中,芯层以及第一组和第二组的每个层各自在平面中具有长度和宽度,长度大于宽度,且平行于第二方向;以及将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层以及芯层热成型为复合物。

纤维可以嵌入在聚合基体中(例如,被其预浸渍)。聚合基体可以包括任何合适的聚合物,如聚合物树脂。在一个示例中,聚合基体包括热塑性物质。聚合基体中的聚合物可以与聚合芯层的聚合物相同或不同。聚合基体中的聚合物可以包括适合于芯层的前述聚合物中的任何聚合物。例如,在聚合基体中的聚合物可以选自包括以下的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聚(对亚苯基硫醚)(pps)、聚醚醚酮(“peek”)、聚醚砜(pes)和聚酰胺。

含有纤维和聚合基体二者的层中的纤维可以以任何合适的含量值存在。例如,在碳纤维层中该纤维可在约30wt%和约80wt%之间(余量为基体),例如,约35wt%和约75wt%之间、约40wt%和约70wt%之间、约45wt%和约65wt%之间、约50%和约60wt%之间等。其他含量值也是可能的。

碳纤维层中的纤维可以布置成任意取向(或方向)。例如,纤维可以在一个方向上排列。结果,具有排列的纤维的碳纤维层可以显示出各向异性材料性质。例如,各向异性碳纤维层在同一平面中沿排列方向比沿与其正交的方向可以表现出更强的机械性能(例如弹性模量、挠曲模量等)。包含在一个方向上排列的纤维的层可以是指具有至少约80vol%的在该方向上排列的纤维的层,例如,至少约85vol%、约90vol%、约95vol%、约99vol%、约99.5vol%、约99.9vol%、或更高。其他的vol%值也是可能的。

在示例中,纤维可以是编织纤维。编织纤维可选自包括以下形式的组:平纹、斜纹、缎纹、三轴(triaxial)、缝纫(stitched)、篮(basket)、连续股毡(continuousstrandmat)和毡纱(veil)。例如,碳纤维可以被送入织布机以制造编织纤维。在一个示例中,至少对于由层所限定的平面而言,编织碳纤维层显示出各向同性材料性质。换句话说,各向同性碳纤维层可以在层的(在平面中)所有方向上显示出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机械性能。

图12是示出智能电话的外壳401的示意图,其中由本公开的示例提供的复合材料可用于智能电话的外壳。

在示例中,外壳可以包括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包括:碳纤维复合物和设置在碳纤维复合物上的表面处理层,该碳纤维复合物包括:具有第一侧和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的芯层,以及设置在芯层的至少一部分上分别在第一侧和第二侧上的两个单向碳纤维层,其中两个单向碳纤维层中的每个包括在平面中的第一方向上排列的碳纤维。表面处理层为金属紫外线涂层或金属光泽混合涂层。

在示例中,装置的外壳可以指包围该装置内部的任何结构组件。在一个示例中,本文所述的复合物是电子装置的外壳的一部分。例如,复合物可以是外壳的任何部分,包括装置的后盖、前盖、侧盖等。

本文的电子装置可指包括一个电路的任何装置。因此,在一个示例中,包含本文所述的复合物的外壳可以在电路的外部。电子装置可以是消费者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可指便携式/可移动电子装置。这里的电子装置可指计算机、存储装置、显示器、信号发送装置等。计算机可以指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平板手机、tablone等。存储单元可指硬盘驱动器、服务器、处理器等的硬件。显示器可指监控器、液晶显示器(lcd)、电视机等。信号发送装置可指发送任何类型信号的装置,该信号包括光、声、热等。在一个示例中,电子装置是移动电话。

包括碳纤维复合物和表面处理层的复合材料可以提供优异的金属外观和高机械强度。此外,这种复合材料可适合于热固化涂层或uv固化涂层。相对于具有相当尺寸或相同尺寸的金属(例如铝)或金属合金,包括夹在单向纤维之间的芯的碳纤维复合物具有大的屈服强度。具有大的屈服强度的材料可以被认为是具有高弹性的材料。因此,通过使用碳纤维复合物和单向纤维作为该复合物中的纤维,既可获得高弹性,又可获得高的挠曲模量。尤其对于经常受到机械变形(例如,与另一个(通常是硬的)物体接触)的外壳结构组件来说,这种机械性能可以是期望的。

为了解释的目的,前面的描述已经参照具体的示例来描述。然而,上述说明性讨论并非旨在是详尽的或将本公开限制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鉴于上述教导,许多修改和变更是可能的。选择并描述了示例,以便最好地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充分利用本公开和各种示例,其中考虑了适合于特定用途的各种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