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厂凝汽器双联低加穿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74152阅读:1511来源:国知局
核电厂凝汽器双联低加穿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核电厂建造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核电厂凝汽器双联低加穿装方法。



背景技术:

核电厂的常规岛厂房和火电厂内均设置有凝汽器,凝汽器由于设备较大需要多次吊装和组合,双联低加(双联低压加热器的简称)作为凝汽器的一个重要部件,吊装存在很大的难度。

请参阅图1和图2,在核电厂中,双联低加由喉部固定,并和喉部一起被上中下几个平台及连接在上中下平台之间的钢立柱包围。其中,位于双联低加上方的平台是16m汽轮机平台,位于双联低加下方的平台是6m平台,位于双联低加周边的是中间平台和钢立柱。因此,双联低加无法在周边钢结构建好后再进行吊装。

已公开双联低加的安装方法为:在凝汽器A轴线侧面0m平台上安装导轨,在导轨上将喉部与双联低加预先组合并焊接好;然后用导轨将组合件运至安装位置的正下方,用主行车将组合件吊起并固定在预先准备好的横梁上整体吊挂,然后开始下面部件(热井、管束模块、平台等)的安装;等下面的部件基本全部安装好后,再将组合件安装至正式的安装位置。

但是,上述吊装方法至少存在以下缺点:1)需要将双联低加与喉部的组合件长时间吊挂,施工人员长时间在吊挂物下面施工,存在很大的落物伤人风险;2)需要将双联低加与喉部预先组合,以致于最后组装时很容易存在偏差而不好处理。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核电厂凝汽器双联低加穿装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在双联低加吊挂物下方施工的核电厂凝汽器双联低加穿装方法,以消除落物伤人风险,避免施工的安全隐患。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电厂凝汽器双联低加穿装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建造双联低加周边的钢结构,但缓建双联低加轴向一侧的钢结构,预留出与双联低加水平对齐的穿装区域;

2)将双联低加运至厂房内,并利用主行车通过钢结构间空置区域将双联低加吊运至穿装区域,再在穿装区域将双联低加旋转至与安装角度一致;

3)利用厂房内主行车和设置在汽轮机平台上的拖运轨道、重物移运器和牵引器配合,将双联低加穿入凝汽器的安装位置;

4)在安装位置将双联低加与喉部进行组装,完成凝汽器的安装;

5)补齐穿装区域的钢结构,完成双联低加周边全部钢结构的建造。

作为本发明核电厂凝汽器双联低加穿装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1)中,双联低加周边的钢结构包括汽轮机平台、中平台、下平台和钢立柱,缓建的钢结构是位于双联低加与凝汽器B轴线之间的部分中平台和钢立柱,从而在汽轮机平台和下平台之间预留出双联低加穿装区域。

作为本发明核电厂凝汽器双联低加穿装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3)的拖运轨道的延伸方向与双联低加安装后的轴线方向一致。

作为本发明核电厂凝汽器双联低加穿装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拖运轨道有两条,分别设置在汽轮机平台低压缸基础的横向两侧,每条拖运轨道上设置两台重物移运器;所述两条拖运轨道上一前一后架设有两根用于悬挂双联低加的悬挂梁,悬挂梁的两端各自焊接在不同的重物移运器上。

作为本发明核电厂凝汽器双联低加穿装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牵引器是设置在两条拖运轨道前端头处的手拉葫芦。

作为本发明核电厂凝汽器双联低加穿装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3)的具体过程为:使用厂房主行车起吊双联低加并向凝汽器安装位置穿入,直至双联低加前端超过低压缸基础;使用钢丝绳将双联低加的前端悬挂于前悬挂梁下;厂房主行车回钩并重新在双联低加后部挂钩,将双联低加后部吊起,同时将牵引用手拉葫芦与双联低加的前悬挂梁连接;使用手拉葫芦将双联低加向凝汽器A轴线侧牵引,厂房主行车小车配合同时向A轴线侧行走,牵引过程中手拉葫芦牵引速度与主行车小车行走速度应保持一致;将双联低加牵引至重心进入低压缸基础内,用钢丝绳悬挂于后悬挂梁下,再次使用手拉葫芦将双联低加牵引至安装位置;之后使用厂房主行车将双联低加起吊,拆除悬挂钢丝绳而将双联低加就位。

作为本发明核电厂凝汽器双联低加穿装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4)的喉部是自汽轮机平台上方穿过汽轮机平台的空隙装入安装位置的。

作为本发明核电厂凝汽器双联低加穿装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喉部的装入时间可以在双联低加就位之前,也可以在双联低加就位之后。

作为本发明核电厂凝汽器双联低加穿装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汽轮机平台为16m汽轮机平台,所述下平台为6m平台。

作为本发明核电厂凝汽器双联低加穿装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穿装区域所在的位置为凝汽器A-B轴线间的5-9轴轴间区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核电厂凝汽器双联低加穿装方法通过预留穿装区域的方式,将双联低加的预先吊装改为后续穿装,使得施工人员无需在大型吊挂物下长期施工,避免了重物掉落伤人的安全风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核电厂凝汽器双联低加穿装方法及其有益效果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核电厂凝汽器的俯视图。

图2为核电厂凝汽器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核电厂凝汽器双联低加穿装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步骤S1)在双联低加轴向一侧的预留出的穿装区域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步骤S2)的双联低加旋转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步骤S3)设置的拖运轨道示意图。

图7至图8为本发明步骤S4)双联低加穿入安装位置的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发明,并非为了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3,本发明核电厂凝汽器双联低加穿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请参阅图4,建造双联低加周边的钢结构,但缓建双联低加轴向一侧的钢结构,预留出与双联低加水平对齐的穿装区域10。具体来说,双联低加周边的钢结构包括汽轮机平台、中平台、下平台和钢立柱,缓建的钢结构是位于双联低加与凝汽器B轴线之间的部分中平台和钢立柱,从而在汽轮机平台和下平台之间预留出双联低加穿装区域10。其中,汽轮机平台为16m汽轮机平台,下平台为6m平台。按照业界通常的分区习惯,穿装区域10所在的位置被称为凝汽器A-B轴线间的5-9轴轴间区域。

S2)请参阅图5,将双联低加30运至厂房内,并利用主行车通过钢结构间空置区域将双联低加吊运至穿装区域10,再在穿装区域10将双联低加30旋转至与安装角度一致。具体地,双联低加30由运输车辆运至厂房内,使用厂房内主行车卸车,并吊运至位于A-B轴线的5-9轴轴间区域的穿装区域10。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钢结构间空置区域的形状限制,使得双联低加30只能以与安装角度不同的方向(大致为90度)吊运至穿装区域10,再旋转至安装角度;此时,双联低加30可以根据需要即时进行后续的穿装,也可以暂时摆放在下平台上等待步骤S3)的相关设施就位。

S3)请参阅图6和图7,在汽轮机平台20上设置与双联低加30轴线方向一致的拖运轨道22,并在拖运轨道22上设置重物移运器和牵引器。此步骤与步骤S1)~S2)为平行步骤,可以同时或先后进行。具体地,在汽轮机平台低压缸基础24的横向两侧设置两条槽钢制作的拖运轨道22,每条拖运轨道22上设置两台60t重物移运器;在两条拖运轨道22上一前一后架设两根型钢制作的悬挂梁26、27(以双联低加30的吊入方向为前方),悬挂梁26、27用于悬挂双联低加30,其两端各自焊接在不同的重物移运器上。拖运轨道22的前端头处各设置一台5t手拉葫芦用于双联低加30的牵引。由于双联低加30自重63.8t,悬挂梁自重4.44t,合计68.24t,重物移运器滚动摩擦系数取0.05,则最小的牵引力F=68.24×0.05=3.412t,所以5t手拉葫芦满足牵引要求。

S4)请参阅图7和图8,利用厂房内主行车和拖运轨道22的重物移运器、牵引器配合,将双联低加30穿入凝汽器的安装位置。具体地,使用厂房主行车起吊双联低加30并向凝汽器安装位置穿入,直至双联低加30前端超过低压缸基础;使用钢丝绳将双联低加30的前端悬挂于前悬挂梁26下;厂房主行车回钩并重新在双联低加30后部挂钩,将双联低加30后部吊起约20mm,同时将牵引用手拉葫芦与双联低加30的前悬挂梁26连接;使用手拉葫芦将双联低加30向凝汽器A轴线侧牵引,厂房主行车小车配合同时向A轴线侧行走,牵引过程中手拉葫芦牵引速度与主行车小车行走速度应保持一致;将双联低加30牵引至重心进入低压缸基础24内,用钢丝绳悬挂于后悬挂梁27下,再次使用手拉葫芦将双联低加30牵引至安装位置;之后使用厂房主行车将双联低加30起吊,拆除悬挂钢丝绳而将双联低加30就位。

S5)在安装位置将双联低加30与喉部进行组装,完成凝汽器的安装。具体地,喉部可以自汽轮机平台上方穿过汽轮机平台的空隙装入安装位置,与就位后的双联低加30进行组装,喉部的装入时间可以在双联低加30就位之前,也可以在双联低加30就位之后,以工程施工方便为准。需要说明的是,喉部包括上喉部、下喉部上半部分、下喉部下半部分等,由于喉部各部件的重量和尺寸均较小,因此其可以自汽轮机平台的空隙装入,但是双联低加30却不可以。

S6)补齐穿装区域10的钢结构,完成双联低加30周边全部钢结构的建造。

通过以上描述可知,本发明核电厂凝汽器双联低加30穿装方法通过预留穿装区域10的方式,将双联低加30的预先吊装改为后续穿装,使得施工人员无需在大型吊挂物下长期施工,避免了重物掉落伤人的安全风险。而且,现场组装的方式也避免了双联低加30与喉部预先组装带来的偏差。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