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感光调色LOW‑E玻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2646阅读:55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感光调色LOW-E玻璃。



背景技术:

玻璃是重要的建筑材料,随着对建筑物装饰性要求的不断提高,玻璃在当代的生产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应用十分的广泛,如玻璃窗、玻璃制装饰品、玻璃制器皿、车载玻璃、玻璃幕墙等,并且随着玻璃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市场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因此玻璃的使用量也不断增大。

随着人们对玻璃的透光性以及隔音效果要求的提高,一般的平面玻璃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目前为了降低太阳光对室内的照射强度,人们采取了各种降低太阳光对室内的照射强度措施,如采用调光玻璃调整玻璃的透明度以实现降低太阳光的照射强度,但是,现有的调光玻璃因居于各种条件限制,使得市面上实现量产的调光玻璃,几乎都是电控型调光玻璃,因此造成生产成本高,大范围推广使用困难,并且,调光玻璃的隔音效果有限,无法充分满足使用需求,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能够一种感光调色,并且,隔音保温效果优良的玻璃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感光调色LOW-E玻璃,它结构简单,能够根据设定的温度和光照条件进行调整,以达到降低太阳光的照射强度的效果,并且,透光性好、隔音保温效果优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感光调色LOW-E玻璃,包括玻璃基层,玻璃基层上表面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陶瓷TiOx层、ZnAlOx层、Ti层、Cu层、Ag层、Ti层、ZnAlOx层、SiC层,该玻璃基层下表面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安全胶膜、上铯钾玻璃、铝间隔条、下铯钾玻璃,安全胶膜上表面与玻璃基层连接,铝间隔条外侧端面设置有丁基胶,该铝间隔条内侧设置有感温感光变色材料、钢化玻璃,感温感光变色材料的上表面与上铯钾玻璃接触,钢化玻璃上表面与感温感光变色材料接触,该钢化玻璃的两侧端面分别与铝间隔条内侧端面连接,下铯钾玻璃与钢化玻璃、铝间隔条合围形成空腔。

作为优选方案,陶瓷TiOx层的厚度设置为15~50nm。

作为优选方案,ZnAlOx层的厚度设置为15~20nm。

作为优选方案,Ti层的厚度设置为1~2nm。

作为优选方案,Cu层的厚度设置为4~6nm。

作为优选方案,Ag层的厚度设置为4~6nm。

作为优选方案,安全胶膜设置为PVB膜、EVA膜或PU膜。

作为优选方案,感温感光变色材料的变色温度为16~45℃。

作为优选方案,玻璃基层设置为超白浮法玻璃,该超白浮法玻璃的厚度设置为5~6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第一、通过在铝间隔条内侧设置有感温感光变色材料、钢化玻璃,感温感光变色材料的上表面与上铯钾玻璃接触,钢化玻璃上表面与感温感光变色材料接触,该钢化玻璃的两侧端面分别与铝间隔条内侧端面连接,通过感温感光变色材料根据阳光照射感温调整由透明到不透明相互转换,以实现降低太阳光的照射强度的效果;

第二、通过在玻璃基层下表面设置有安全胶膜、铯钾玻璃以保证玻璃基层的硬度,并且设置安全胶膜在玻璃基层受到冲击时,通过PVB膜、EVA膜或PU膜的拉伸缓解玻璃基层的冲击力,从而阻止玻璃的破坏以及破裂效果,提升玻璃的安全性能;

第三、在玻璃基层上依次设置陶瓷TiOx层、ZnAlOx层、Ti层、Cu层、Ag层、Ti层、ZnAlOx层、SiC层,通过设置ZnAlOx层延缓内部Cu层、Ag层受氧化,避免Cu层、Ag层失效,设置Cu层以降低Ag层厚度,同时提升Ag层与Ti层、ZnAlOx层的附着力,设置SiC层以提升玻璃表面硬度,避免玻璃表面在运输过程中被划伤。

附图说明

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图。

图中:玻璃基层1、陶瓷TiOx层21、ZnAlOx层22、Ti层23、Cu层24、Ag层25、SiC层26、安全胶膜3、上铯钾玻璃4、铝间隔条5、感温感光变色材料51、钢化玻璃52、下铯钾玻璃6、丁基胶7、空腔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一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所示,

一种感光调色LOW-E玻璃,包括玻璃基层1,玻璃基层1上表面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陶瓷TiOx层21、ZnAlOx层22、Ti层23、Cu层24、Ag层25、Ti层23、ZnAlOx层22、SiC层26,该玻璃基层1下表面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安全胶膜3、上铯钾玻璃4、铝间隔条5、下铯钾玻璃6,安全胶膜3上表面与玻璃基层1连接,铝间隔条5外侧端面设置有丁基胶7,该铝间隔条5内侧设置有感温感光变色材料51、钢化玻璃52,感温感光变色材料51的上表面与上铯钾玻璃4接触,钢化玻璃52上表面与感温感光变色材料51接触,该钢化玻璃52的两侧端面分别与铝间隔条5内侧端面连接,下铯钾玻璃6与钢化玻璃52、铝间隔条5合围形成空腔8。其中,陶瓷TiOx层21的厚度设置为15~50nm,ZnAlOx层22的厚度设置为15~20nm,Ti层23的厚度设置为1~2nm,Cu层24的厚度设置为4~6nm,Ag层25的厚度设置为4~6nm,玻璃基层1设置为超白浮法玻璃,该超白浮法玻璃的厚度设置为5~6mm。

上述结构中,因为在铝间隔条5内侧设置有感温感光变色材料51、钢化玻璃52,感温感光变色材料51的上表面与上铯钾玻璃4接触,钢化玻璃52上表面与感温感光变色材料51接触,该钢化玻璃52的两侧端面分别与铝间隔条5内侧端面连接,通过感温感光变色材料51可以根据阳光照射感温调整由透明到不透明相互转换,以实现降低太阳光的照射强度的效果,作为优选的,感温感光变色材料51的变色温度为16~45℃。

其中,因为下铯钾玻璃6与钢化玻璃52、铝间隔条5合围形成空腔8,空腔8可以减少声音的传播以及温度的扩散,以达到隔音、保温的效果。

其中,将安全胶膜3设置为PVB膜、EVA膜或PU膜,在玻璃基层1受到冲击时,通过PVB膜、EVA膜或PU膜的拉伸缓解玻璃基层1的冲击力,从而阻止玻璃基层1的破坏以及破裂效果,继而,提升玻璃基层1的安全性能。

其中,在玻璃基层1上依次设置陶瓷TiOx层21、ZnAlOx层22、Ti层23、Cu层24、Ag层25、Ti层23、ZnAlOx层22、SiC层26,通过设置ZnAlOx层22延缓内部Cu层24、Ag层25受氧化,避免Cu层24、Ag层25受氧化失效,设置Cu层24以降低Ag层25厚度,同时提升Ag层25与Ti层23、ZnAlOx层22的附着力,设置SiC层26以提升玻璃表面硬度,从而避免玻璃表面在运输过程中被划伤,达到保护玻璃基层1的效果。

上述实施例仅是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