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反渗无纺布及具有该无纺布的吸收芯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68326发布日期:2019-01-29 18:08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反渗无纺布及具有该无纺布的吸收芯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纺布,具体是一种防反渗无纺布及具有该无纺布的吸收芯体。



背景技术:

无纺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具体是将纺织短纤维或者长丝进行定向或随机排列,形成纤网结构,然后采用机械、热粘或化学等方法加固而成。所制成的产品并适用于各种工农行业,其中在个人卫生用品领域,如纸尿片、卫生巾、卫生护垫等,在这些个人卫生用品的无纺布制作工艺上,多数采用热力粘合或采用喷胶粘合的无纺布制成,由于这种无纺布的表层纤维粗糙、吸液性能弱,无法主动吸收液体并向内导流,导致吸液速率慢,因此需要对这种无纺布的结构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反渗无纺布及具有该无纺布的卫生材料。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反渗无纺布,所述无纺布包括吸水纤维和ES纤维,其中无纺布的一侧端面处设有多个整齐排列由吸水纤维表面贯穿至ES纤维底部的孔洞。

其中:所述孔洞呈锥状和/或柱状贯穿吸水纤维和ES纤维之间,并形成位于无纺布另一侧端面处的反边,所述反边隆起兼向外延展。

其中:所述孔洞为圆形和/或椭圆形。

其中:所述吸水纤维置于ES纤维的上方并相互复合而成。

一种吸收芯体,包括具有吸水纤维和ES纤维复合而成的无纺布、透气且不渗水的底层复合面料、以及置于无纺布与底层复合面料之间的吸收芯体。

其中:所述无纺布上设有多个整齐排列由吸水纤维表面贯穿至 ES纤维底部的孔洞,该孔洞呈锥状和/或柱状贯穿吸水纤维和ES纤维之间,且形成位于无纺布另一侧端面处的反边,该反边隆起兼向外延展,其中反边与吸收芯体相互抵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无纺布包括吸水纤维和ES纤维,并带有多个整齐排列利于吸收芯体吸液的孔洞且结构简单,而且该孔洞形成的反边能有助于避免吸收芯体内的液体反渗至无纺布的端面上,又能让液体向吸收芯体处纵向扩散导流,并充分增加吸收芯体的吸收范围,同时提升吸液性能,提高吸液速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吸收芯体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吸收芯体的吸液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吸收芯体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一种防反渗无纺布,所述无纺布1包括吸水纤维2和ES纤维3,其中无纺布1的一侧端面处设有多个整齐排列由吸水纤维2表面贯穿至ES纤维3底部的孔洞4。其中,所述孔洞4 呈锥状和/或柱状贯穿吸水纤维2和ES纤维3之间,并形成位于无纺布1另一侧端面处的反边5,所述反边5隆起兼向外延展。其中,所述孔洞4为圆形和/或椭圆形。其中,所述吸水纤维2置于ES纤维3 的上方并相互复合而成。

进一步地:吸水纤维2至ES纤维3之间设有孔洞4,该孔洞4 形成能够临时储藏液体的容置腔,并将液体纵向主动导流和四周扩散,同时防止液体反渗至无纺布1的端面上。

更进一步地:该孔洞4通过热熔式刺针穿插无纺布1而成,其中位于无纺布1另一侧端面处的反边5的边缘形成比无纺布1硬的熔融纤维物,这种熔融纤维物可增加无纺布1对液体防反渗的能力。

参照图3至图5,一种吸收芯体,包括具有吸水纤维2和ES纤维3复合而成的无纺布1、透气且不渗水的底层复合面料6、以及置于无纺布1与底层复合面料6之间的吸收芯体7。其中,所述无纺布 1上设有多个整齐排列由吸水纤维2表面贯穿至ES纤维3底部的孔洞4,该孔洞4呈锥状和/或柱状贯穿吸水纤维2和ES纤维3之间,且形成位于无纺布1另一侧端面处的反边5,该反边5隆起兼向外延展,其中反边5与吸收芯体7相互抵触。

进一步地:吸水纤维2至ES纤维3之间设有的孔洞4,能够将液体主动纵向导流,并引流至吸收芯体7中,同时向相邻的孔洞4扩散,为吸收芯体7增加吸液面积。

如图4,将吸收芯体7进行吸液测试,让吸收芯体7对液体进行吸收。由于形成弯折或曲折,吸收芯体7的吸收面积有所加大,但是,本实用新型的无纺布1能够将液体临时储藏于无纺布1另一侧端面处与反边5之间的内槽处,并且相邻之间的孔洞4如图5主动纵向导流并向两边扩散,同时增加吸收芯体7的吸液面积,形成液面线8。位于无纺布1与吸收芯体7之间的液体,只往吸收芯体7流入,避免通过反边5由孔洞4反渗至无纺布1上,达到防反渗的效果。因此上述卫生材料符合无纺布结构改进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