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板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33665发布日期:2020-10-17 01:28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板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板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以bmc材料为主体层的复合板材。



背景技术:

bmc(bulkmoldingcompound,团状模塑料)材料是一种热固性塑料,其通过混合各种惰性填料、限位增强材料、催化剂等而制成。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电性能、以及力学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其中,bmc板材通常用于家电家具、建筑建材等领域,但是,传统的bmc板材存在耐水性能较差、以及耐酸、耐碱性能差的问题,不仅影响了其使用性能,对客户也会造成较差的用户体验。因此,需要一种新的复合板材,以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bmc材料为主体层的复合板材,以解决现有的bmc板材耐水性及耐酸碱性差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板材,包括:bmc主体层,位于复合板材的中间层;第一乙烯基树脂层,位于复合板材的最上层;以及第二乙烯基树脂层,位于复合板材的最下层。

可选地,bmc主体层的厚度为1-10mm。

可选地,第一乙烯基树脂层及第二乙烯基树脂层的厚度为1-10mm。

可选地,复合板材还包括:第一玻纤布覆盖层,位于bmc主体层与第一乙烯基树脂层之间;以及第二玻纤布覆盖层,位于bmc主体层与第二乙烯基树脂层之间。

可选地,第一玻纤布覆盖层及第二玻纤布覆盖层的厚度为0.1-3mm。

可选地,第一玻纤布覆盖层及第二玻纤布覆盖层使用短切玻璃纤维。

可选地,bmc主体层、第一乙烯基树脂层、第一玻纤布覆盖层、第二乙烯基树脂层、以及第二玻纤布覆盖层通过固化一体成型。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板材,包括:bmc主体层,位于复合板材的中间层;第一乙烯基树脂层,位于复合板材的最上层;以及第二乙烯基树脂层,位于复合板材的最下层。本实用新型通过以bmc主体层、乙烯基树脂层、以及玻纤布覆盖层组成的复合板材,有效解决了传统的bmc板材耐水性差、以及耐酸碱性差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复合板材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从以下的详细描述中,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其他优点,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复合板材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复合板材的示意图。

图中:10:bmc主体层;21:第一乙烯基树脂层;22:第二乙烯基树脂层;31:第一玻纤布覆盖层;32:第二玻纤布覆盖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复合板材以bmc主体层10、以及乙烯基树脂层组成。

具体地,bmc层位于复合板材的中间层,其作为复合板材的主体层,是复合板材中最主要的部分。在与bmc主体层10相邻的上一层形成有第一乙烯基树脂层21,并且在与bmc主体层10相邻的下一层形成有第二乙烯基树脂层22,其中,第二乙烯基树脂层22对应于第一乙烯基树脂层21。由于乙烯基树脂层具有优良的耐酸、耐腐蚀性,因此相比传统的bmc板材,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复合板材可提高其使用性能。另外,可根据具体的实际使用情况,改变复合板材中的bmc主体层10、第一乙烯基树脂层21、以及第二乙烯基树脂层22的厚度,以满足不同条件下的耐水或耐酸碱性能,可选地,bmc主体层10的厚度范围为1-10mm,第一乙烯基树脂层21及第二乙烯基树脂层22的厚度范围为1-10mm。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复合板材的使用性能,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复合板材还可以包括玻纤布覆盖层。玻纤布覆盖层不仅可以提升复合板材的抗拉强度,还可以提高复合板材的耐酸性及耐腐蚀性。

具体地,可以使第一玻纤布覆盖层31形成于bmc主体层10与第一乙烯基树脂层21之间,并且使第二玻纤布覆盖层32形成于bmc主体层10与第二乙烯基树脂层22之间,其中,第一玻纤布覆盖层31对应于第二玻纤布覆盖层32。即,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复合板材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第一乙烯基树脂层21、第一玻纤布覆盖层31、bmc主体层10、第二玻纤布覆盖层32、以及第二乙烯基树脂层22。

同样地,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第一玻纤布覆盖层31与第二玻纤布覆盖层32的厚度,可选地,第一玻纤布覆盖层31及第二玻纤布覆盖层32的厚度范围为0.1-3mm。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复合板材优选使用短切玻璃纤维来制作。

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板材可通过固化成型工艺来实现,即,bmc主体层10、第一乙烯基树脂层21、第二乙烯基树脂层22、第一玻纤布覆盖层31、以及第二玻纤布覆盖层32可通过固化一体成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板材,包括:bmc主体层,位于复合板材的中间层;第一乙烯基树脂层,位于复合板材的最上层;以及第二乙烯基树脂层,位于复合板材的最下层。本实用新型通过以bmc主体层、乙烯基树脂层、以及玻纤布覆盖层组成的复合板材,有效解决了传统的bmc板材耐水性差、以及耐酸碱性差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复合板材的使用性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复合板材,其特征在于,包括:

bmc主体层,位于所述复合板材的中间层;

第一乙烯基树脂层,位于所述复合板材的最上层;以及

第二乙烯基树脂层,位于所述复合板材的最下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板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bmc主体层的厚度为1-1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板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乙烯基树脂层及所述第二乙烯基树脂层的厚度为1-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板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合板材还包括:

第一玻纤布覆盖层,位于所述bmc主体层与所述第一乙烯基树脂层之间;以及

第二玻纤布覆盖层,位于所述bmc主体层与所述第二乙烯基树脂层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板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玻纤布覆盖层及所述第二玻纤布覆盖层的厚度为0.1-3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板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玻纤布覆盖层及所述第二玻纤布覆盖层使用短切玻璃纤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板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bmc主体层、所述第一乙烯基树脂层、所述第一玻纤布覆盖层、所述第二乙烯基树脂层、以及所述第二玻纤布覆盖层通过固化一体成型。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板材,包括:BMC主体层,位于复合板材的中间层;第一乙烯基树脂层,位于复合板材的最上层;以及第二乙烯基树脂层,位于复合板材的最下层。本实用新型通过以BMC主体层、乙烯基树脂层、以及玻纤布覆盖层组成的复合板材,有效解决了传统的BMC板材耐水性差、以及耐酸碱性差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复合板材的使用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万异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昭和高分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17
技术公布日:2020.10.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