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轮式可调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10337阅读:11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棘轮式可调开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调开关,尤其是一种棘轮式可调开关。
现有的可调开关,壁式可调开关是在壳体内安装调压器来控制电路电压,一般只用于电扇调速,成本高且笨重。某些灯具或电器上的可调开关多是用电位器或抽头线圈来控制电压,成本也高。本人申请的中国专利ZL87210384.6中的“可调可显示拉线开关”,虽然可以分段控制电器的亮度或速度,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但它为拉线开关。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利用拉线开关的棘轮结构提供其它的可调开关。
任务是这样完成的将由底座、环形静触头、动触头、棘轮、销子、弹簧、条形静触头、线接头、调压元件及上盖组成的可调可显示拉线开关,去掉拉圈,相应将弹簧改为无勾的,加大棘轮的轮圈使其安装好后外圈能露在上盖开孔的外面,以便用手可以拨动轮圈从而带动棘轮。也可以将棘轮与轮圈分离(但可以用连接件结合);使轮圈在壳体外,等上盖与底座将棘轮固定好后再装上轮圈,旋转轮圈也就带动了棘轮,这样的开关至少为二档,当条形静触头并列三个,动触头的触片长度有三种,棘轮的棘齿数为四个(转一圈开关一次)或八个(转一圈开关二次),降压元件为二个时则为三挡开关,当条形静触片并列四个、动触头的触片长度有四种,棘轮的棘齿数为五个或十个、降压元件为三个时则为四挡开关,以此类推,这种开关装在壁上即为壁式开关,也可以直接安装在需调节的灯具,电器以及仪器仪表上。


图1为二挡壁式开关的另件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参见图1,用接头2固定环形静触头3,然后用销子6穿过套好动触头4的棘轮5及弹簧7,放入底座1的凹槽中,在棘轮5的齿槽上压有带接头10的条形静触头8和带接头11的条形静触头9,在接头10、11之间连接有降压元件12,降压元件12可以是整流二极管或电抗器、电阻、电容,然后盖上带孔14的上盖13,底座1与上盖13之间可以压合或用螺钉连接。使用时,拨转孔14内的棘轮5的轮圈,就可带动棘轮5,使条形静触头8、9分别处在动触头4的长触片、短触片或无触片位置上,从而达到开关和改变电压的目的。如果将棘轮5的齿轮与轮圈分离(但可以用连接件固定),等安装好所有另件并盖上上盖13后,再将棘轮5的轮圈固定上去,旋转轮圈就可带动棘轮5。将上盖13固定在墙上即为壁式可调开关,也可将上盖13固定在灯具底座、电器外壳及仪器仪表上成为可调的灯具开关、电器开关或仪器仪表开关。
如果将动触头4的触片长度分为长、中、短三种并相应将棘轮5的棘齿制成四个(转一圈开关一次)或八个(转一圈开关二次),条形静触头8并列三个,降压元件12为二个则可制成三挡开关。同样,动触头4有四种触片长度,五个或十个棘轮5的棘齿,条形静触头8并列四个,降压元件12为三个则可制成四挡开关。以此类推。
为了保护棘轮5,可以在弹簧7与棘轮5接触面之间安放垫片,为了方便转动棘轮5,可以在棘轮5的轮圈外圆表面上设凸条或凸块,为了方便识别,可以在对应于动触头4的各触片位置的轮圈外圆上标注“亮、暗、关”或“高、低、关”,或用数码字或不同颜色表示。
显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调节电灯亮度或电扇风速,还能调节其它电器,并能制成多种档次规格,具有制造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以及应用范围广等特点。
权利要求1.一种由底座1、接头2、环形静触头3、动触头4、棘轮5、销子6、弹簧7、条形静触头8、9,接头10、11,降压元件12、带孔14的上盖13组成的开关,其特征是弹簧7为无勾弹簧,加大棘轮轮圈使其能露在上盖13的孔14的外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特征是将棘轮5与轮圈分离开(但可以用连接件连接),等安装完另件并盖上上盖13后再将轮圈固定到棘轮5的轴上。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开关,其特征是条形静触头8至少并列二个,并列为三个时棘轮5的棘齿数为四个(转一圈开关一次)或八个(转一圈开关二次),相应动触头4有三种长度的触片,降压元件12为二个,并列为四个时棘轮5的棘齿数为五个或十个,相应动触头4有四种长度的触片,降压元件12为三个,以此类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其特征是在棘轮5的轮圈的表面对应于动触头4的触片位置分别制有开关高低强弱等字样或阿拉伯数字或不同颜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关,其特征是弹簧7与棘轮5的接触面之间可安放垫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调开关,尤其是一种棘轮式可调开关。其特征是利用拉线开关的棘轮结构。去掉拉圈,弹簧改为无钩弹簧,装有至少二个条形静触头及至少一个降压元件,将放大了的棘轮轮圈作为拨轮或转轮,从而达到开关和调节电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能制成多种档次规格并能作为壁式开关,灯具开关和电器开关等,具有制造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以及应用范围广等特点。
文档编号H05B39/00GK2086934SQ9021741
公开日1991年10月16日 申请日期1990年8月2日 优先权日1990年8月2日
发明者胡加武, 赵继明 申请人:胡加武, 赵继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