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车架调速的起重小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15565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车架调速的起重小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固定或可移动的桥架或门架上行走的台车或小车。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近年来对桥式起重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目前使用的有车架的起重小车,其结构见

图1、图2,在车架8上面装有主起升电机7、减速器2、定滑轮组3、主起升卷筒4、副起升机构5、小车驱动装置9等部件;在车架8下面装有支承小车的车轮1。主起升卷筒4通过两端的支座6支承在车架8上,主起重量大部分通过支承于车架8上的定滑轮组3承受,小部分由主起升卷筒4承受。这种起重小车结构笨重,体积庞大,使起重机自重大,厂房造价也高,而且起升与小车运行只有一种速度,冲击大,作业不平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已研制成一种无车架的起重小车,以便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主要包括减速器、主起升电机、定滑轮组、主起升卷筒、副起升机构、小车驱动装置等。如图3、图4所示,电机底架16安装在减速器10和尾架15之间;一端与调速装置18连接、另一端与联轴器21连接的主起升电机20、调速装置18、制动器22均安装在电机底架16上;定滑轮组17套在主起卷筒11上,主起升卷筒11的两端分别支承在减速器10和尾架15孔中,调速装置18采用涡流制动器的绕线电机;小车驱动装置19安装在减速器10的箱体上;支承小车的车轮12分别安装在减速器10和尾架15下面,副起升机构14安装在副车架23上,用铰链13分别与减速器10和尾架15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的效果是1)采用无车架调速的起重小车的结构,可使起重小车自重减轻40%,高度减少40%以上,使起重机自重降低,进而使大车轮压减小,整机高度降低,使厂房高度相应降低,从而节省厂房投资;2)由于采用涡流制动器调速,使主起升机构的卷筒转速可在1/15~1速度范围内进行无级调速,小车行走速度可以在额定速度和1/4速度运行,使整个起重小车操作方便。适用于贵重或精密物品的吊运、安装,即使在一般场合也比单一速度的起重机使用平稳。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有车架的起重小车主视图;图2、有车架的起重小车俯视图;图3、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4。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如图3、图4所示,主起升机构的工作过程是经调速装置18调速后的主起动电机20,通过联轴器21驱动减速器的第一级齿轮输入,由末级齿轮输出动力,齿轮带动一端装于其内孔,另一端装于尾架15孔内的主起升卷筒11转动,主起升卷筒11上装有定滑轮组17,卷筒11卷放钢丝绳,使吊钩上的重物升降,主起升卷筒承受全部的起重量。联轴器21上装有制动器22。调速装置18可采用VZ涡流制动器或YZRW带涡流制动器的交流绕线电机,实现主起升机构无级调速。小车运行驱动装置19采用三合一减速器,安装在减速器10的箱体上固定,其两输出端分别与装在减速器10和尾架15一端下面的车轮12连接,采用交流绕线变极电机实现起重小车变速,使起重小车沿行车轨道运动。副起升机构14安装在副车架23上,通过铰链13分别与减速器10和尾架15连接,同样也是由自身的电机通过减速器来驱动副起升卷筒,卷放钢丝绳,使吊钩上的重物升降。
权利要求1.一种无车架调速的起重小车,它主要包括减速器、主起升电机、定滑轮组、主起升卷筒、副起升机构、小车驱动装置等,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1)电机底架[16]安装在减速器[10]和尾架[15]之间,一端与调速装置[18]连接、另一端与联轴器[21]连接的主起升电机[20]、调速装置[18]、制动器[22]均安装在电机底架[16]上;2)定滑轮组[17]套装在主起升卷筒[11]上,主起升卷筒[11]的两端分别支承在减速器[10]和尾架[15]中;3)小车运行驱动装置[19]安装在减速器[10]的箱体上;4)支承小车的车轮[12]分别安装在减速器[10]和尾架[15]下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车架调速的起重小车,其特征是调速装置[18]采用涡流制动器的绕线电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车架调速的起重小车,其特征是副起升机构[14]安装在副车架[23]上,用铰链[13]分别与减速器[10]和尾架[15]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无车架调速的起重小车,电机底架在减速器和尾架之间,调速装置、主起升电机、制动器在电机底架上,定滑轮组套在主起升卷筒上,主起升卷筒的两端分别支承在减速器和尾架孔中;小车运行驱动装置安装在减速器的箱体上,支承小车的车轮分别安装在减速器和尾架下面。采用蜗流制动器的绕线电机实现主起升机构无级调速,小车运行采用交流绕线变极电机实现变速。此外,本结构降低小车重量及高度,使整机及厂房高度降低。
文档编号B66C19/00GK2256417SQ95214860
公开日1997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1995年6月16日 优先权日1995年6月16日
发明者项泸光, 林金楝, 毕苓, 周燕 申请人:杭州华新电力技术工程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