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桄榔种子萌发的方法_3

文档序号:9673371阅读:来源:国知局
r>[0076]用封口膜将所述培养皿密封后,每天在光照条件下培养时,用紫外光照射所述培养皿的底部5min,连续照射90天。光触媒能有效杀灭多种细菌,并能将细菌或真菌释放出的毒素分解及无害化处理,也能进一步地防止培养皿底部发霉。
[0077]实施例3
[0078]本发明提供一种促进桄榔种子萌发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79]步骤一、将桄榔种子与湿珍珠岩按体积比为1:3混合均匀,密封后,在12°C下层积90天,得到层积后的桄榔种子;层积处理能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
[0080]步骤二、将所述层积后的桄榔种子装入牛皮纸袋中后,置于装有干燥硅胶的干燥器中,室温干燥3h,得到干燥的桄榔种子。在萌发培养前,对种子进行一点脱水处理,可以适当提供萌发率。
[0081]所述的促进桄榔种子萌发的方法中,所述湿珍珠岩由I重量份的珍珠岩和1.7重量份的无菌水混合后制得。
[0082]所述的促进桄榔种子萌发的方法中,所述干燥器中所述层积后的桄榔种子与所述干燥硅胶的体积比为1: 100。
[0083]所述的促进桄榔种子萌发的方法中,所述步骤一中将所述桄榔种子与所述湿珍珠岩混合之前,还包括对所述桄榔种子进行杀菌的步骤,其具体步骤为:
[0084]将所述桄榔种子放入质量分数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5min后,取出,用无菌水冲洗3次。对采集的桄榔种子进行杀菌,能减少或消除种子上携带的病菌。
[0085]所述的促进桄榔种子萌发的方法中,还包括:
[0086]所述步骤一中对所述桄榔种子进行杀菌之后,将所述桄榔种子与所述湿珍珠岩混合之前,向所述湿珍珠岩中加入体积为所述湿珍珠岩体积25%的气相白炭黑,其中,一半的所述气相白炭黑吸收有自重15倍的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倍液,另一半的所述气相白炭黑吸收有自重4倍的2.5 %多杀菌素悬浮剂1250倍液。气相白炭黑能将吸收的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倍液和2.5 %多杀菌素悬浮剂1250倍液缓慢释放出来,既能防止较高浓度的药剂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又能长效地为种子萌发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0087]所述的促进桄榔种子萌发的方法中,还包括:
[0088]步骤三、对干燥的桄榔种子进行杀菌,其具体步骤为:
[0089]先将干燥的桄榔种子放入体积分数为75 %的乙醇水溶液中浸泡0.5min,取出,再放入质量分数为1%的次氯酸钠水溶液中浸泡5min,取出,用无菌水冲洗3次,得到杀菌后的干燥的桄榔种子。对干燥的桄榔种子进行杀菌,防止干燥的桄榔种子携带较多细菌,造成萌发培养过程中种子发霉,降低发芽率。
[0090]所述的促进桄榔种子萌发的方法中,还包括:
[0091]步骤四、对步骤三中得到的杀菌后的干燥的桄榔种子进行萌发培养,其具体步骤为:
[0092]在直径为13cm的培养皿中均匀地铺设厚度为1.5cm的珍珠岩后,向培养皿中加入105mL无菌水,再将50粒所述杀菌后的干燥的桄榔种子置于培养皿中,与珍珠岩混合均匀,之后用封口膜将培养皿密封,在30°C下,每天先在光照条件下培养12h,再在黑暗条件下培养12h,连续培养90天。
[0093]所述的促进桄榔种子萌发的方法中,在步骤四中,还包括:
[0094]在所述培养皿中铺设珍珠岩之前,向所述培养皿的底部均匀铺设厚度为0.9cm的麦饭石球,并向培养皿中倒入12g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25倍液,之后在所述麦饭石球上铺设一层与培养皿直径相同的滤纸,珍珠岩铺设在所述滤纸上;萌发培养过程中,水分会逐渐向培养皿的底部层积,造成培养皿底部易发霉,在培养皿底部设置麦饭石球,麦饭石球能吸附细菌,且向培养皿中倒入有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25倍液,麦饭石球能吸收水分和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25倍液,并将吸收的药剂缓慢释放出来,能保证培养皿的底部处在无菌状态。
[0095]将杀菌后的干燥的桄榔种子置于培养皿中之后,与珍珠岩混合均匀之前,向珍珠岩中加入15g的吸收有自重250倍杀菌剂的保水剂,之后与珍珠岩和杀菌后的干燥的桄榔种子混合均匀,最后向珍珠岩的表面均匀喷洒7g的甘油,其中,所述杀菌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成:溶菌酶0.25份、溶壁酶0.4份、壳聚糖0.15份、木醋液2份和水25份。溶菌酶能使细菌细胞壁破裂,还可与带负电荷的病毒蛋白直接结合,与DNA、RNA、脱辅基蛋白形成复盐,使病毒失活。溶壁酶能分解真菌细胞壁,酶解最适温度为25-35°C,萌发培养的温度为30°C,因而能使溶壁酶处在适宜的酶解温度下。壳聚糖具有抑菌活性。木醋液能抑制杂菌的繁殖,具有防菌,防虫的功效,木醋液中醋酸含量较高,溶液呈酸性,能溶解壳聚糖,且使溶菌酶和溶壁酶处在适宜的酸性环境下,提高了酶解效率。
[0096]所述的促进桄榔种子萌发的方法中,所述培养皿的底部涂覆有光触媒,所述的促进桄榔种子萌发的方法,还包括:
[0097]用封口膜将所述培养皿密封后,每天在光照条件下培养时,用紫外光照射所述培养皿的底部4min,连续照射90天。光触媒能有效杀灭多种细菌,并能将细菌或真菌释放出的毒素分解及无害化处理,也能进一步地防止培养皿底部发霉。
[0098]对比例I
[0099]I)采种、消毒:2014年9月,在广西药用植物园内采收成熟的桄榔果实,将种子剥出后再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干净,室内阴干I天,筛取灰黑色坚硬的种子400粒,平均分成八组,每组用300mL的质量分数为0.1 %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5分钟,过滤出桄榔种子后用蒸馏水冲洗3遍,进行第一次种子消毒。
[0100]2)将四组第一次消毒后的桄榔种子分别与湿珍珠岩按体积比为1: 3混合均匀,密封后,在10°C下层积90天,得到四组层积后的桄榔种子,另外四组不做层积处理。其中,湿珍珠岩由I重量份的珍珠岩和1.7重量份的水混合均匀得到。
[0101]3)脱水处理:将四组层积后的桄榔种子及四组不做层积处理的桄榔种子分别与3000g硅胶混合后置于干燥器内脱水3小时。
[0102]4)萌发培养:将四组依次经过层积和脱水处理后的桄榔种子取出,标记为CJl、CJ2、CJ3、CJ4;将四组未经层积处理,但经过脱水处理后的桄榔种子取出,标记为CK1、CK2、CK3、CK4。之后将八组桄榔种子分别先用体积份数为75%的乙醇浸种0.5分钟,再用质量分数为1%的次氯酸钠水溶液浸种5分钟,最后用无菌蒸馏水冲洗3次,进行第二次种子消毒。将第二次消毒后的每组桄榔种子均匀摆放到玻璃培养皿内(直径为13cm的玻璃培养皿内预先铺满珍珠岩,经过120°C高温灭菌处理20分钟),封口膜封口后置于光照培养箱内培养90天。设置光照培养箱每天8:00至20:00进行光照,光照强度为1000?30001x,培养温度为300C;其余时间为黑暗,培养温度为30°C。
[0103]90天后以胚根突破种皮的桄榔种子粒数占每组供试种子粒数的百分比记为种子萌发率,经层积处理的(^1、(^2、(^3、(^4的种子萌发率分别为68%、78%、85%、73%,平均萌发率达76%;而未经层积处理的0(1、0(2、0(3、0(4的种子萌发率分别2%、6%、0%、2%,平均萌发率达2.5%。说明经过层积处理使桄榔种子的萌发率提高30.4倍。
[0104]对比例2
[0105]I)采种、消毒:2014年9月,在广西药用植物园内采收成熟的桄榔果实,将种子剥出后再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干净,室内阴干I天,筛取灰黑色坚硬的种子400粒,平均分成八组,每组用300mL的质量分数为0.1 %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5分钟,过滤出桄榔种子后用蒸馏水冲洗3遍。
[0106]2)将八组第一次消毒后的桄榔种子分别与湿珍珠岩按体积比为1: 3混合均匀,密封后,在10°C下层积90天,得到八组层积后的桄榔种子。其中,湿珍珠岩由I重量份的珍珠岩和1.7重量份的水混合均匀得到。
[0107]3)脱水处理:将八组层积后的桄榔种子分别与3000g硅胶混合后置于干燥器内脱水3小时。
[0108]4)萌发培养:将四组依次经过层积和脱水处理后的桄榔种子取出,标记为CAl、CA2、CA3、CA4;将另外四组依次经过层积和脱水处理后的桄榔种子取出,标记为CB1、CB2、CB3、CB4。之后将八组桄榔种子分别先用体积份数为75%的乙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