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单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07713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发声单体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声单体。所述发声单体包括具收容空间的盆架、收容于所述盆架内的磁路系统和振动系统,所述磁路系统包括下夹板及贴设于所述下夹板上的第一磁体部和第二磁体部,所述第一磁体部和所述第二磁体部中至少一个为永磁体,所述第二磁体部围绕所述第一磁体部设置并与所述第一磁体部形成磁间隙,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固设于所述盆架顶部的振膜和插入所述磁间隙并驱动所述振膜振动的音圈,所述磁路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磁间隙内并贴设于所述下夹板的缓冲层,所述音圈振动达到一定幅度时,所述音圈抵接所述缓冲层。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发声单体解决了因预留空间不足导致音圈振动时与下夹板碰撞的问题。
【专利说明】
发声单体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转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声转换领域中的发声单体。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移动设备的数量不断上升。而在众多移动设备之中,手机无疑是最常见、最便携的移动终端设备。目前,手机的功能极其多样,其中之一便是高品质的音乐功能,而手机中的发声单体便是实现这个高品质音乐功能的必备条件之
O
[0003]现有的微型发声单体通常包括用于收容磁路系统和振动系统的盆架,所述磁路系统包括磁碗和组配于所述磁碗内与所述磁碗形成磁间隙的磁钢,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固设于所述盆架四周的振膜,以及插入所述磁间隙并驱动所述振膜振动的音圈。当音圈通入电流时,处在磁间隙中的音圈会因为磁场的作用产生运动,随着电流的变化,这种运动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带动振膜上下振动,导致声音的产生。
[0004]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求发声单体的厚度越来越薄,留给音圈振动的空间也不断减小。目前在解决音圈振动空间不足的问题,通常采用在下夹板的内壁上设置向外的凹槽,以增大音圈的振动空间,但随着下夹板自身的厚度不断变薄,已经很难再在下夹板的内壁上设置足够厚度的凹槽供音圈振动,当音圈振动时,往往会因为振动空间不足与下夹板的内壁碰撞。
[000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发声单体,以解决因预留空间不足导致音圈振动时与下夹板碰撞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声单体,其解决了现有发声单体因预留空间不足导致的音圈振动时与下夹板碰撞的问题。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声单体,包括具收容空间的盆架、收容于所述盆架内的磁路系统和振动系统,所述磁路系统包括下夹板及贴设于所述下夹板上的第一磁体部和第二磁体部,所述第一磁体部和所述第二磁体部中至少一个为永磁体,所述第二磁体部围绕所述第一磁体部设置并与所述第一磁体部形成磁间隙,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固设于所述盆架顶部的振膜和插入所述磁间隙并驱动所述振膜振动的音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磁间隙内并贴设于所述下夹板的缓冲层,所述音圈振动到一定幅度时,所述音圈抵接所述缓冲层。
[000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层由软性胶水制备而成。
[000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层环设于所述第一磁体部。
[00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体部为永磁体,所述第二磁体部与所述下夹板一体化设置形成磁碗,所述磁碗包括底壁和自所述底壁延伸的侧壁,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围成所述磁碗的容纳空间,所述第一磁体部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并与所述磁碗形成磁间隙。
[0011]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声单体,在所述磁间隙内设置所述缓冲层,所述音圈振动达到一定幅度时,所述音圈抵接所述缓冲层,能解决当前发声单体预留空间不足导致所述音圈振动时与所述磁碗碰撞的问题,有利于扬声器薄型化发展。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声单体的分解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所示发声单体的立体组装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图2所示发声单体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
[0016]图4为图1所述发声单体的磁碗和缓冲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8]请一并参阅图1、图2和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声单体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发声单体的立体组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发声单体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所述发声单体I包括具收容空间的盆架11、收容于所述盆架11内的磁路系统13和振动系统15。
[0019]所述磁路系统13包括下夹板131及贴设于所述下夹板131上的第一磁体部133和第二磁体部134,所述第一磁体部133和所述第二磁体部134中至少一个为永磁体,所述第二磁体部134围绕所述第一磁体部133设置并与所述第一磁体部133形成磁间隙132。所述磁路系统13还包括设于所述磁间隙132内并贴设于所述下夹板131的缓冲层135。所述缓冲层135环设于所述第一磁体部133。所述缓冲层135由软性胶水制备而成,所述软性胶水可以采用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但不限于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0020]所述下夹板131不局限于平板状结构,只要是具有放置磁体部的底板都可以称之为下夹板。所述第一磁体部133和所述第二磁体部134中至少一个为永磁体。可以理解,仅当所述第一磁体部133为永磁体时,所述第二磁体部134与所述下夹板131—体设置,此时所述下夹板131为具有侧壁的磁碗状结构,如本实施方式所示;当仅所述第二磁体部134为永磁体时,所述第一磁体部133与所述下夹板131 —体设置,此时所述下夹板131为一T型结构;当所述第一磁体部133和所述第二磁体部134均为永磁体时,此时所述下夹板131为一平板状结构。
[0021]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4,图3为图2所示发声单体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1所述发声单体的磁碗和缓冲层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体部133为永磁体,所述第二磁体部134与所述下夹板131—体化设置形成磁碗136。所述磁碗136包括底壁1361和自所述底壁1361延伸的侧壁1363。所述底壁1361和所述侧壁1363围成所述磁碗136的容纳空间。所述第一磁体部133固定于所述底壁1361且位于所述磁碗136的容纳空间内,其外径尺寸小于所述磁碗136的容纳空间尺寸,所述侧壁1363的内侧壁表面与所述第一磁体部133的外侧壁表面之间形成磁间隙132。即所述磁间隙132与所述第一磁体部133平行。具体地,所述第一磁体部133为磁钢。
[0022]所述振动系统15包括固设于所述盆架11顶部的振膜151、插入所述磁间隙132并驱动所述振膜151振动的音圈153及贴附于所述振膜151的另一侧表面的球顶155。所述音圈153的一端与所述振膜151的一侧表面固接设置,另一端插入所述磁间隙132内。所述振膜151夹设于所述球顶155与所述音圈153之间。
[0023]当所述音圈153中通入电流时,处在所述磁间隙132中的所述音圈135会因为磁场的作用产生运动,随着电流的变化,这种运动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带动所述振膜151上下振动,导致声音的产生。当所述音圈153向所述下夹板131方向振动达到一定振幅时,所述缓冲层135抵接所述音圈153,因为所述缓冲层135为软性的胶水能为所述音圈153振动提供缓冲,避免所述音圈153直接与所述下夹板131发生碰撞。
[002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声单体I,通过在所述磁间隙132内设置所述缓冲层135,使得在所述音圈153振动达到一定幅度时,所述音圈153抵接所述缓冲层135,解决因预留空间不足导致所述音圈153振动时与所述磁碗131碰撞的问题,有利于扬声器薄型化发展。
[0025]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发声单体,包括具收容空间的盆架、收容于所述盆架内的磁路系统和振动系统,所述磁路系统包括下夹板及贴设于所述下夹板上的第一磁体部和第二磁体部,所述第一磁体部和所述第二磁体部中至少一个为永磁体,所述第二磁体部围绕所述第一磁体部设置并与所述第一磁体部形成磁间隙,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固设于所述盆架顶部的振膜和插入所述磁间隙并驱动所述振膜振动的音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磁间隙内并贴设于所述下夹板的缓冲层,所述音圈振动到一定幅度时,所述音圈抵接所述缓冲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由软性胶水制备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环设于所述第一磁体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体部为永磁体,所述第二磁体部与所述下夹板一体化设置形成磁碗,所述磁碗包括底壁和自所述底壁延伸的侧壁,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围成所述磁碗的容纳空间,所述第一磁体部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并与所述磁碗形成磁间隙。
【文档编号】H04R9/02GK205491121SQ201620075772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6日
【发明人】吴树文, 李帅
【申请人】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