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流高效除尘除雾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90905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顺流高效除尘除雾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烟气处理技术领域,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效果好、效率高、降低阻力、运行费用低的顺流高效除尘除雾装置,包括壳体、喷淋清洗装置、除尘除雾旋流子、分气室,壳体的顶部设置进气口,侧壁设置排气口,底部设置集液槽,集液槽的底部设置排液口,壳体内上部位置安装喷淋清洗装置,壳体内中部位置安装多个除尘除雾旋流子,壳体内在每一排旋流子的下方安装一个分气室,除尘除雾旋流子的底部与分气室连通,相邻分气室之间设有间隙,分气室的出口分别与壳体侧壁的排气口连通。本实用新型顺流高效除尘除雾装置,烟气流动方向与液体流动方向一致,降低了阻力,采用除尘除雾旋流子,处理效率高,效果好,在除尘除雾项目中可达到超净排放的目标。
【专利说明】
顺流高效除尘除雾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烟气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顺流高效除尘除雾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对烟囱的排放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烟囱的排放达到超级清洁排放标准。因此,为了进一步降低吸收塔出口的烟尘含量,通常在吸收塔出口至烟囱之间安装除尘器,利用除尘器收集烟气中细小颗粒物和各种粉尘物。
[0003]CN204601908U公开了一种除尘除雾装置,包括除尘除雾器,所述除尘除雾器的叶片为导电叶片,与所述导电叶片相对应的集水槽为导电集水槽,所述导电叶片的端部置于所述导电集水槽内,所述导电叶片和所述导电集水槽均接地。该申请采用导电叶片吸附的方式,处理一段时间后,导电叶片上附着大量的液滴和粉尘,导致处理效率降低,效果变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处理效果好、效率高、降低阻力、运行费用低的顺流高效除尘除雾装置。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种顺流高效除尘除雾装置,包括壳体、喷淋清洗装置、除尘除雾旋流子、分气室,壳体的顶部设置进气口,侧壁设置排气口,底部设置集液槽,集液槽的底部设置排液口,壳体内上部位置安装喷淋清洗装置,壳体内中部位置安装多个除尘除雾旋流子,壳体内在每一排旋流子的下方安装一个分气室,除尘除雾旋流子的底部与分气室连通,相邻分气室之间设有间隙,分气室的出口分别与壳体侧壁的排气口连通。
[0007]本实用新型顺流高效除尘除雾装置,进一步的,所述除尘除雾旋流子包括外筒、回流支管、气液分离装置,回流支管上自上至下依次设置多层旋流叶片,最顶层和最底层的旋流叶片的外端与外筒固定连接,中间层旋流叶片与外筒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气液分离装置安装在外筒内底部位置,相邻的多个回流支管的顶部分别与一根回流总管连接。
[0008]本实用新型顺流高效除尘除雾装置,进一步的,所述旋流叶片的层数设置为4-6层。
[0009]本实用新型顺流高效除尘除雾装置,进一步的,所述旋流叶片的层数设置为4层,旋流叶片的倾斜角度自上至下依次是4?7°、9-12°、14?18°、25?30°。
[0010]本实用新型顺流高效除尘除雾装置,进一步的,所述气液分离装置包括内筒,内筒的底部与外筒的底部固定连接,外筒上均匀开设多个开口,内筒外壁的上部位置沿圆周均匀设置多个切向叶片,内筒外壁的下部位置沿圆周均匀设置多个弧形导流叶片,内筒的底部与分气室固定连接,内筒与分气室连通。
[0011]本实用新型顺流高效除尘除雾装置,进一步的,所述切向叶片的倾斜角度为10?30。。
[0012]本实用新型顺流高效除尘除雾装置,进一步的,所述分气室顶部的横截面为半圆形。
[0013]本实用新型顺流高效除尘除雾装置,进一步的,所述分气室的底部设置为斜面,倾斜角度为20?40°。
[0014]本实用新型顺流高效除尘除雾装置,进一步的,所述喷淋清洗装置包括多根喷淋管,每根喷淋管上均匀设置多个喷淋头。
[0015]本实用新型顺流高效除尘除雾装置,烟气流动方向与液体流动方向一致,降低了阻力,采用除尘除雾旋流子,处理效率高,效果好,在除尘除雾项目中可达到超净排放的目标要求。本实用新型可模块化生产,便于安装调试,操作维护简便,多个除尘除雾旋流子分别安装,便于安装更换,且喷淋系统可直接采用厂区工艺水,无需增加耗电设备,运行费用低,使用寿命长。本实用新型尤其适用于脱硫项目的除尘除雾改造,且可在原有系统正常运行状态下进行改造,改造工程量小,工期短,降低了安装费用,缩短了安装工期。本实用新型可根据现场需要设计成方形或是圆形,且安装高度较传统除尘除雾装置要低很多。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顺流高效除尘除雾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顺流高效除尘除雾装置的主视图;
[0018]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19]图3为图2中A-A剖视图;
[0020]图4为图3中C-C剖视图;
[0021]图5为图2中B-B剖视图;
[0022]图6为除尘除雾旋流子放大后的主视图;
[0023]图7为除尘除雾旋流子的剖视图;
[0024]图8为图7中D-D剖视图;
[0025]图9为图7中E-E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顺流高效除尘除雾装置包括壳体1、喷淋清洗装置、除尘除雾旋流子2、分气室3,壳体I的顶部设置进气口 11,侧壁的下部位置设置排气口 12,底部设置集液槽13,集液槽13的底部设置排液口 14。壳体I内上部位置安装喷淋清洗装置,喷淋清洗装置包括多根喷淋管4,每根喷淋管4上均匀设置多个喷淋头41。
[0027]壳体I内中部位置安装一个或多个除尘除雾旋流子2,数量根据需要处理的烟气量确定,结合图6-图9所示,除尘除雾旋流子2包括外筒21、回流支管22、气液分离装置23,回流支管22上自上至下依次设置多层旋流叶片24,旋流叶片24的层数根据需要可设置为4-6层,图中所示为4层,旋流叶片24的倾斜角度自上至下依次是4?7°、9-12°、14?18°、25?30°,最顶层和最底层的旋流叶片24的外端与外筒21固定连接,中间层旋流叶片与外筒21内壁之间具有间隙。
[0028]气液分离装置23安装在外筒21内底部位置,气液分离装置23包括内筒25,内筒25的底部与外筒21的底部固定连接,外筒21上均匀开设多个开口 26,内筒25外壁的上部位置沿圆周均匀设置多个切向叶片27,切向叶片27的倾斜角度为10?30°,内筒25外壁的下部位置沿圆周均匀设置多个弧形导流叶片28。
[0029]相邻的多个回流支管22的顶部分别与一根回流总管29连接。壳体I内在每一排除尘除雾旋流子2的下方安装一个分气室3,气液分离装置中内筒25的底部与分气室3固定连接,内筒25与分气室3连通。相邻分气室3之间设有间隙,分气室3顶部的横截面为半圆形,分气室3的底部设置为斜面,倾斜角度为20?40°,分气室3的出口分别与壳体I侧壁的排气口12连通。
[0030]本实用新型顺流高效除尘除雾装置的工作过程为:
[0031]含有粉尘雾滴的烟气自进气口11进入到壳体I上部,与喷淋管4喷淋的液滴,共同进入除尘除雾旋流子2,烟气和液滴在离心力作用下,高速旋转并在气流带动下向下移动,液滴高速运动到外筒内壁被其捕集后形成液膜,烟气中的粉尘雾滴也高速运动到外筒内壁,被外筒内壁形成的液膜捕集,液膜在重力作用下,被气流带着沿外筒内壁流到气液分离装置23,气液分离装置23的切向叶片27和弧形导流叶片28,使进入的气体再次高速旋转,液体在离心力作用下被高速甩出,经外筒21底部的开口落入到下部集液槽13,通过排液口 14排出。气体经回流总管29、回流支管22回到除尘除雾旋流子2内部,夹带的雾滴再次得到净化。除雾后的洁净气体,经过分气室3进入到排气口 12,由烟囱排入大气。
[0032]本实用新型顺流高效除尘除雾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3]1.整套装置的烟气流动方向与液体流动方向一致,降低了阻力,采用除尘除雾旋流子,处理效率高,效果好,在除尘除雾项目中可达到超净排放的目标要求。本实用新型可模块化生产,便于安装调试,操作维护简便,多个除尘除雾旋流子分别安装,便于安装更换,且喷淋系统可直接采用厂区工艺水,无需增加耗电设备,运行费用低,使用寿命长。本实用新型尤其适用于脱硫项目的除尘除雾改造,且可在原有系统正常运行状态下进行改造,改造工程量小,工期短,降低了安装费用,缩短了安装工期。本实用新型可根据现场需要设计成方形或是圆形,且安装高度较传统除尘除雾装置要低很多。
[0034]2.除尘除雾旋流子采用回流支管,多个回流支管连接至一根回流总管,与液体一起排出的气体经回流管回到旋流子内,使烟气再次得到净化,有效降低了系统阻力,提高了除尘除雾效果。当进入到除尘除雾旋流子的风速为15?19m/s时,旋流子的系统阻力小于100Pa,除尘除雾效果大于95%。
[0035]3.旋流叶片的倾斜角度自上至下依次是4?7°、9-12°、14?18°、25?30°,烟气通过后逐步加速,减小阻力的同时,提高了处理效果。
[0036]4.气液分离装置利用切向叶片和弧形导流叶片,烟气的旋转速度加快,产生较大的离心力,确保液体和气体的彻底分离,便于液体的快速排出,弧形导流叶片还可以有效避免液体被反吸排出。
[0037]5.分气室顶部的横截面设置为半圆形,便于液体流到集液槽内,分气室的底部设置为斜面,进一步降低了系统阻力。
[0038]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顺流高效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喷淋清洗装置、除尘除雾旋流子、分气室,壳体的顶部设置进气口,侧壁设置排气口,底部设置集液槽,集液槽的底部设置排液口,壳体内上部位置安装喷淋清洗装置,壳体内中部位置安装多个除尘除雾旋流子,壳体内在每一排旋流子的下方安装一个分气室,除尘除雾旋流子的底部与分气室连通,相邻分气室之间设有间隙,分气室的出口分别与壳体侧壁的排气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顺流高效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除雾旋流子包括外筒、回流支管、气液分离装置,回流支管上自上至下依次设置多层旋流叶片,最顶层和最底层的旋流叶片的外端与外筒固定连接,中间层旋流叶片与外筒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气液分离装置安装在外筒内底部位置,相邻的多个回流支管的顶部分别与一根回流总管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顺流高效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叶片的层数设置为4-6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顺流高效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叶片的层数设置为4层,旋流叶片的倾斜角度自上至下依次是4?7°、9-12°、14?18°、25?30°。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顺流高效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装置包括内筒,内筒的底部与外筒的底部固定连接,外筒上均匀开设多个开口,内筒外壁的上部位置沿圆周均匀设置多个切向叶片,内筒外壁的下部位置沿圆周均匀设置多个弧形导流叶片,内筒的底部与分气室固定连接,内筒与分气室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顺流高效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向叶片的倾斜角度为10?30°。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顺流高效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气室顶部的横截面为半圆形。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顺流高效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气室的底部设置为斜面,倾斜角度为20?40°。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顺流高效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清洗装置包括多根喷淋管,每根喷淋管上均勾设置多个喷淋头。
【文档编号】B01D50/00GK205683789SQ201620601638
【公开日】2016年11月16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0日 公开号201620601638.5, CN 201620601638, CN 205683789 U, CN 205683789U, CN-U-205683789, CN201620601638, CN201620601638.5, CN205683789 U, CN205683789U
【发明人】孙璞, 齐琏发, 董成杰, 纪昕, 孙天, 孙朔, 杜刚, 赵玉民
【申请人】孙璞, 孙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