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防止钓线缠绕末端并改进投抛性能的钓竿末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钓竿的改进。更具体地说,涉及钓杆末端的重大改进。本发明涉及钓竿,及更具体地说,一种防止钓线缠住并改进投抛性能的钓竿附件。
现有技术的末端具有明显的缺点,它不能提供有效方法防止钓线绕末端缠绕,因为许多现有革新有加宽的以提供钓线能缠绕的装置的末端。进一步,现有技术中没有公开利于有效地使钓线从钓竿抛出,以致还改进投抛的装置。因此,非常需要提供一种用于钓线的末端,有效地减少钓线绕末端缠绕的可能性,并进一步有利于投抛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一种被装在钓竿上的末端。常规钓竿通常以钓竿上的“眼”或“卷轴(roller)”终结。对于钓竿的端部附件更合适的术语是“端部导向装置”而不是“眼”。现在钓竿上使用的终端导向装置有两个基本形状,“眼”(有或没有支架)和“卷轴”导向装置或轮子。它们制成几种尺寸,以与不同尺寸和形状的钓竿相配合,然而,它们按照一英寸的64分之几的行业标准,即,数4是4/64英寸空腔。在西方国家尺寸通常用3、4、5、5、 6、7、7、8、9、10、12、14、16大约到30。不同的制造商会有不同的精度公差。本发明的发明点在于它的外部是锥形的(逐渐变细的),因此如果钓线绕末端缠绕,解开钓线必需做的一切就是握持末端向下,所以当它脱离时重力会解开钓线,或投抛时由于地心引力而解开。末端的内部是空腔,并且其形状适合与钓竿的远端相配合。另外,其截面比所有现有的在端部带“眼”的终端导向装置薄很多。正是普通末端的这个“眼”(和其支架)起着缠绕保持器的作用。使本发明的末端成为独一无二的事物之一是取消了普通钓竿上凸起的“眼”和/或“卷轴”,当钓线缠绕时它像隆起或障碍一样保持钓线。本发明的没有缠绕(或解开钓线,如果是手动缠绕)的创新特征如下1)没有缠绕,因为没有抓住钓线的障碍或“眼”;2)如果缠绕(或手动缠绕),通过握持钓竿朝下由重力脱开或解开;3)如果缠绕(或手动缠绕),当钓线抛过头顶或向外抛,通过向心-地心引力,将钓线拽离钓竿而脱离开或解开。
本发明的长度根据使用的钓竿尺寸而变化,但一般从1英寸到2英寸长(有些略微长些,有些被做成3-4英寸长,用在当钓竿端部因门掩上等意外地被切掉或断掉,并且希望恢复钓竿原长度时,和/或希望在短钓竿上增加几英寸),然而,平均长度约为半英寸或一英寸半。它们可被单独出售或使用在原厂生产的钓竿上。它们可用高级塑料或抛光的或有镀层的金属制成。它们外部都是锥形(逐渐变细的),内部是空心的,使得钓杆端部能被插入(连接),一般用行业标准的胶或环氧树脂。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钓杆末端和导向装置,使钓线能自由移动,并且避免钓线在钓杆末端缠绕或打结。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钓线导向装置,有效地引导钓线,使钓线在末端上缠结或缠绕的风险最小,并且设计成以不破裂的方式连接在钓竿上。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导向装置,在以改进的方式有效地将钓线引导到钓竿端部的同时,相比现有技术所公开的所有导向装置,还具有较小直径,较低造价,降低摩擦到绝对小,增加热散发到最大。同时,例如当普通的眼支架未焊接或破裂时,和/或眼本身在绊住时断裂时,该导向装置很难意外破裂或断裂。普通眼在被抓住或拌住时,实际上能导致钓杆末端玻璃纤维因扭矩而断裂。但在这些眼不会发生,因为在这种末端上没有凸起的眼、凸起的的支架、和没有凸起、向外张开或球状物会抓住或拌住。如另处所述,这些钓竿比任何现有技术更容易存在放在带锁的细长盒里。这种末端还几乎完全避免普通眼的另一非常烦人并经常出现的事。这发生在当线卷得有点太多,和细小并且装在普通眼内的钓钩、旋轴或重体(等)被眼抓牢时。换句话说,如果你卷线时使钩部分地被拉(穿)进眼,钓钩就被绊住在眼和/或其支架上,需要将钓竿末端拿到手臂长度,以解开缠线。由于这些末端导向装置的细小通道,这如果不是完全不可能的的话,也是几乎不可能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钓竿的末端,包括一个端部或末端导向装置,用于沿长竿携带的线,末端被构造成显著地降低线在钓竿末端缠结或缠绕的可能性,并进一步在抛线或卷线的过程中提供更高效的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钓竿末端,设计成消除传统末端的不足,通过消除或至少显著地降低钓线纠缠的可能性,而同时在正常使用钓竿或绕线轮时有利于钓线通过该末端平滑地放线或卷线。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钓线末端,其形状做成当钓线绕与末端相邻的钓竿卷缠时,通过沿钓竿的长度在任何位置简单地拉钓线,钓线就能很容易地松开或解开,钓竿末端的形状使钓线会从钓竿末端滑下来,或响应使用者的所述拉动,或响应握持钓竿末端向下以便钓线在抛出时通过重力或离开线的离心力(拉力)将其从末端移开。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钓竿的末端,能在正常的钓鱼操作过程中,例如放线或卷线,提供更高效的性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钓竿的末端,构造成能够用轻型抗腐蚀材料以低成本制造,并能以最小难度嵌在不同的常规钓竿上。这些末端无需像普通眼上的支架一样焊接。它们也没有活动件,如可以粘接或用螺钉连接的轮子,螺钉能掉出辊轴式导线器末端。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钓竿的末端,或者能被制成钓竿自身的原装备附件,或者作为市场的产品,通过去掉钓竿的端眼,并用本发明的末端替换,能被安装到现有的钓竿上。
本发明的进一步目的是提供一种钓竿的末端,它构造成使钓线穿过其而进入末端的开口略微凸起并在其后,末端上的开口有扩展性,以便使钓线在线抛投过程中被放出时和包括钓到鱼后被卷起时能平滑地在该末端里移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多种尺寸和形状的本发明,以适用于淡水垂钓和深海咸水垂钓的不同尺寸的钓竿。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装置,用于钓竿的可互换的末端,以便垂钓者能有一套不同的末端,并能方便地松开或拧下一个末端,并通过将第二个末端拧在钓竿上来替换它。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说明、讨论和所附权利要求,本发明进一步的特点和其他目的将变得更加清楚。
图8是本发明钓杆末端的第一替换实施方案的透视图,具有容纳钓线的内通道,如虚线所示,并且示出向下的拱形端;图9是沿图8中的9-9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10是沿图8中的10-10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11是沿图8中的11-11线剖开的剖面图,示出通道的开口;
图13是沿图8中的12-12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13是沿图8中的13-13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14是沿图8中的14-14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15是本发明钓杆末端的第二替换实施方案的透视图,具有容纳钓线的内通道;
图16是沿
图15中的16-16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17是沿
图15中的17-17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18是沿
图15中的18-18线剖开的剖面图,示出通道的开口;
图19是沿
图15中的19-19线剖开的剖面图;图20是沿
图15中的20-20线剖开的剖面图;图21是沿
图15中的21-21线剖开的剖面图;图22是本发明钓杆末端的第三替换实施方案的分解透视图,示出要被装到钓竿端部的带螺纹基座部件和末端上的内螺纹,可拆卸地连接在基座部件的螺纹上,以便于容易更换末端;和图23示出可更换的转轴式末端。
本发明是一种装在钓杆端部的末端。在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中,该末端用粘合剂或胶永久地连接在钓竿的末端。另外或可选地,该末端可用易于缠绕或热缩的凸缘进一步地固定于钓竿。换句话说,除了用环氧或树脂永久地将末端连接于钓竿之外,该末端还可用缠绕机构进一步地连接。这种末端大多数被制成不带凸缘,因为它们在多数情况下是不需要的。
在一个可选实施方案中,本发明包括具有螺纹端部的附件,它永久地连接在钓杆末端并在其后可拆卸末端可有一个配合的螺纹表面,以便多种不同的末端或分别拧在附件的螺纹端部。
本发明的末端被设计成用于替换在钓竿上的普通的“眼”和/或“转轴”端部。对于钓竿的该端部附件更合适的术语是“终端导向装置”而不是“眼”。它们被制成若干种尺寸和构形,以与钓竿的各种尺寸和形状相配合,然而,它们按照行业标准做成一英寸的64分之几,即,数目4是4/64英寸空腔。它们在外部是锥形的(逐渐变细的),以便如果钓线绕它们缠绕,解开钓线所必需做的全部就是握持末端向下,所以当它脱离时重力会解开钓线。虽然,逐渐变细的锥形形状是理想的,但这些新的末端可以是管状(圆柱形状)的或在端部非常、非常轻微地张开,而且,它们仍然是在整个现有和已有技术范围之上的重大改进,然而在此再次声明,逐渐变细的锥形形状是更有效的结构形状。在本专利的范围内,圆柱形状,或在端部形状非常、非常轻微的张开和/或较宽是本发明的特征。
本发明的末端里面是空心的并且被做成与钓竿远端相配合的形状。另外,它们的横截面比现有的所有在端部带“眼“的终端导向装置都薄很多。正是普通末端上的这个“眼”(和其支架和/或辊式导线器上的凸出部分)起着缠绕保持器的作用。使本发明的末端成为独一无二的事物之一就是消除了普通钓竿上凸起的“眼”和/或“卷轴”、它们在钓线缠绕时充当隆起或障碍以保持钓线。应该理解,在本专利文献中,包括附图,用来形成用于与钓竿相配合的空腔的材料的厚度在不减少强度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薄,。这一点现在的不锈钢(镀或不镀)或高品质塑料容易做到。需要这样地薄,以便末端在安装时在该末端和钓竿自身之间给出平滑的表面。
长度根据所用钓竿的尺寸而变化,但它们一般长1至2英寸(有些略长),然而,平均长度约为半英寸到一英寸半。它们可单独销售或用在原产钓竿上。
本发明可用高级塑料或抛光或有镀层的金属制成。它们外面都是锥形(逐渐变细的),而内部中空,使得钓杆末端能被插入(安装),一般用行业标准的胶或环氧树脂。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方案中,某些末端会有加厚的中部,使顶部(不是侧面和底部)比容纳钓线的入孔约厚十分之一到十三分一英寸。这个额外的厚度不是绝对必须的(但是想要的),因为平的没有凸起的管状形状也能起作用。1/10到13/10的额外厚度使入孔被略微抬高,以便钓线能在下表面上没有摩擦地进入孔。1/10到1/13英寸小到足以不至破坏它在外部是锥形的逐渐变细的特点,并且仅在顶部较厚,包括侧面和底部可是逐渐变细的来补偿。有些模式有一或两个小凸缘,在凸缘的外面有非常浅的槽。凸缘有点柔性,所以它们容易弯曲(或压缩),以紧靠钓竿竿身。凸缘可被用来提供较大的表面,用于通过缠绕和/或通过热缩管安装该末端。外面的细槽有助于保持缠绕或热缩。这些凸缘可用各种颜色的线以将眼装到钓竿上的典型的行业方式缠绕。再次声明,这些末端大多数被做成没有凸缘。凸缘仅被用于特定情况下,还要根据单个制造商的需要、用来制造导向装置的材料类型、它们装在其上的钓竿末端的物理特性等而定。
除有钓竿的内腔外,通道内还有光滑的孔,使得钓线(各种尺寸)能够通过末端行进。这些通道大约起始于本发明钓杆末端的中部,并且朝远端跨越,在那结束于圆环形形状的孔。多数情况下,通道正好起始于超过所插的钓竿端部。在小尺寸(细)的钓竿末端上,没有通道,或几乎没有通道,只是在内部中空,如
图15所示。用于线的通道是管状形状的空腔,在入孔的下面,伸展到远端。通道的入孔为圆形或横椭圆形,但如果它是由1/10-1/13的额外厚度引起的锥形斜面件,则采用较纵向的椭圆形状。
入孔在不明显降低末端的强度到使它可弯曲或裂开情况下尽可能地大。当通道(那些在通道的)行进通过末端时,通道的直径逐渐地和/或按比例地增加,直到它在远端结束时为止。通道的形状有助于减小摩擦。在某些情况下,通道衬有防摩擦和/或散热材料(如Teflon、氧化铝、氧化硅、碳化物等)的薄层。钓线穿过该通道。在该末端上,通道(或空腔,如果没有通道)远端是圆的平滑的和抛光的,并且向内展开(像环形孔的内部一样光滑),从而再次减少摩擦,并且能减少钓线的张力。
在小尺寸空腔上,没有用于展开的空间(参见
图15),所以替代它的仅是平滑和圆形(如上所述),以避免钓线摩擦。某些模式的钓杆末端在远端1/3到1/2处有5-20度的朝下的弧。在其它情况下,该弧使得当钓竿在垂钓者以举起方式握持时,钓线能够离开直接指向水面的末端。这些弧形末端可代替卷轴轮导向装置,参见以下所述。
通道(较大尺寸)的入孔始于或正稍稍超过钓竿远端的略凹(或平)的区域。这些凹或平的区域使得能够有较大的钓线入孔,而不增加钓竿末端的直径,并且,还能有到(进入)通道的较直的路径,并同时避免钓线在下表面的摩擦。凹的或平的区域及和入孔升高1/10-1/13英寸的结合,共同减少摩擦,并且该结合具有新颖性。上述形状,除避免缠绕外还能用于更远和更准确的抛投。这部分地是由于这样的事实,即钓线以比应穿过普通的导向装置更直的线离开。在普通的导向装置,钓线能在周围摆动,以便它在(当抛投时)终端眼的顶、底、右或左侧。按它所在位置,趋向进入那个方向。
如上所述,螺纹部件末端是本发明末端连接的另一可选方案。有一个一端是中空的基座,和插进并永久连接于该基座的钓竿。该基座的另一端在外面有精制的螺纹,以便末端能够被螺纹连接(参见图22)。被连接的末端在内部有配合的螺纹,以使它可被拧在基座上和上方。这使各种尺寸和形状的终端导向装置末端能够被拧上,即,终端末端是可互换的。该互换的概念具有新颖性。有些末端有很宽的通道和入孔,以便使绳结能够通过。当拧在一起时,它们与紧靠基座体安装的远端末梢的搭接部件紧配合,并且由于材料的厚度薄,而没有凸起或表面去阻碍钓线或积攒灰尘。它们被制造成,在拧紧螺纹时不妨碍(阻塞)入孔。在所有情况下,螺纹被设置成在拧紧时入孔与钓竿上的其它导向装置成一直线。独一无二的特征之一在于,没有其它的钓竿能在不拆开和/或切断旧末端眼或导向装置的情况下更换末端(终端眼或导向装置)。可拆卸终端导向装置的优点在于不同形状和尺寸的导向装置可被用于不同类型的垂钓需求。拧上的普通眼和拧上的普通辊式导线器是可能的,并且这是具有新颖性的。通过具有可更换的末端,从而使垂钓者能够在垂钓旅途中携带较少的钓竿,并且,能够根据垂钓类型的任何变化更换末端的类型。钓竿经常破裂的部件是末梢眼(如当拿着钓竿通过时被自动关闭的门撞击)。能够快速更换钓竿的末端在本领域是一特殊的优势。另外,这些末端在端部没有东西阻碍门的猛烈撞击,并正好会滑过。
为了有助于额外的握力区域,在基座中可以有一个带槽区,对准已拧上的末端上的带槽区,并且一个止动销(约纸夹厚)插入进带槽区中。该销可卡到位,但可易于抽取。这与所谓的半圆键很相似。半圆键可被用在本发明(如果调整尺寸),以避免远端导向装置没有拧紧和/或变得松动。另外,与止动销同样的事物可用缠绕防水的带子完成,如标准绝缘带。拧上的末端符合上述其它说明,即,它们是逐渐变细的,它们有内通道,它们有入孔等。
除防止缠绕外,本发明导向装置还有许多其它优点。这些末端因其形状使得能够用于特别远的抛投,有几个原因,包括通过减少钓线的摩擦,和通过使钓线能够经窄通道离开,该窄通道防止钓线在绕普通端眼的内圆周拍打时可能发生的摆动。使用这些导向装置,在敞开面对的自旋绕线轮和普通绕线轮上,本发明还能达到抛投远出约25%。这发生在使用不同厚度和不同长度的各种钓竿时。
本发明没有减少抛投距离,因为钓线通过一个通道离开,它往往在瞄准的方向直线地进入。在某些情况下,末端内有涂层,如上所述,然而,由于它们的形状和散热表面,不需要涂层(用于防摩擦、散热和/或比金属更坚韧/更强),除了仅用于非常重长挣扎的鱼和/或钓线非常磨损时。它们还有助于防止钓线的折断,因为,它们更好地分配热量,并且,钓线受力较小。当使用普通眼时,线经常需要转急弯或弯曲在普通眼的边缘上。钓线在急弯处长时间的摆动或摩擦会出现磨损。由于本发明的末端,弯的锐利程度被降低,因为钓线是逐渐地成弧线(而不是急剧地弯曲),其中,该弧形是由于通道的形状和出孔的平滑形状。钓线离开末端远端导向装置的所有优点反过来也是对的,即,当卷线时现显出同样的优点。这些末端的另一优点在于,它们减少了对重型钓竿的典型卷轴轮末端导向装置的需要。这些卷轴轮末端导向装置价格昂贵,并且非常易于阻塞(因此,轮子不转),特别是在有灰尘时,或在它们的轴和/或保持轴的螺钉发生腐蚀时。另外,螺钉在某些情况下易于松脱。它们还比钓竿的末端宽,所以它们起保持缠绕的作用。较大尺寸的这些末端导向装置没有那些问题,而它们同时明显地具有所有优点和辊式导线器上轮子的机械杠杆作用。对于较小程度的末端也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防止后冲,因为它们的形状和钓线在抛投时离开钓竿的方式。由于种种理由这是对的,然而通常的后冲防止方法(使用拇指)应是显而易见的。这些末端的另一显著优点在于垂约者能将其存放带锁的细长盒里。普通末端在钓竿在滑进或滑出时会被抓住或绊住在各种目标上。本发明的末端通过具有平滑的末端,所以没有东西会被抓住来减少这种抓住或绊住。
以上用不同的可选实施方案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现参考详细公开本发明不同实施方案的附图进行说明。
参考
图1至图7,
图1至图7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
图1是本发明钓杆末端优选实施方案的透视图,具有虚线所示的容纳钓线的内通道。图2是沿
图1中的2-2线剖开的剖面图。图3是沿
图1中的3-3线剖开的剖面图。图4是沿
图1中的4-4线剖开的剖面图,示出槽的开口。图5是沿
图1中的5-5线剖开的剖面图。图6是沿
图1中的6-6线剖开的剖面图。图7是沿
图1中的7-7线剖开的剖面图。
钓杆末端10一般包括一段圆柱体,在第二段它逐渐变细为锥形的结构外形。钓杆末端10的第一圆柱段12包括近端L1,具有薄侧壁16和开口18。该开口18构造成用于容纳钓杆的端部。当本发明的钓杆末端与原制造的装备使用时,钓杆端部可设计成使其直径接纳该开口18的直径(或反之亦然,即,末端可被更换)。如果作为安装于已有钓竿上的市场产品出售,则包括常规眼的钓竿的端部,具有通过拆开和/或切断其螺纹或热缩拆卸的眼,以便其被用行业标准方法被拆掉。在极端(和特定)情况下,钓竿的末端可被切掉或锯掉,以便只有圆柱部分保持在钓杆末梢端,以容纳本发明的钓杆末端。极端情况的例子是当在钓竿的端部被损坏时,或在旧末端不可能像如上所述被拆卸时。开口18的尺寸随着钓竿直径尺寸的不同从3到30。尺寸的每次增加约1/64英寸。例如,尺寸16就是16/64或1/4英寸直径,尺寸8就是8/64或1/8英寸直径。因此直径18构造成从容纳六十四分之三的最小直径的钓杆末端,到容纳六十四分之三十的最大直径的钓杆末端。第一段12是一般的圆柱形,并且,其内径18也是一般的圆柱形,以容纳钓杆端部的直径。在第一段的初始长度L1之后,内部结束在
图1中虚线所示的20处。在内部结束之处,形成一个屏障(“屏障”),避免钓竿被插进的太深,和/或胶封闭入孔。(在
图15中,内部没有结束,而是在末端继续)。
长度L1随钓竿的尺寸变化。对于尺寸3到7的钓竿,长度L1约为1/2″。对于尺寸8到12的钓竿,长度L1约为0.75″。对于尺寸14到30的钓竿,长度L1约为一英寸到一英寸半。虽然,整个第一段12的外表面一般可以是圆柱形,但在优选实施方案,纵向上边24随小角度升高而增大,以便顶部的纵向外边24从A点到B点以一个向上的角度前进,从而使B点的壁的厚度比A点的壁的厚度约厚1/10″到1/13″,钓杆端部通过开口18被插入,并且通过内圆柱形通道26的长度伸展,并且能一路插入直到在虚线20处的开口结束区域为止。为将钓竿的端部保持在钓杆末端内,胶、环氧树脂或其它粘合剂被加到空腔26的内壁,或加到钓竿端部的外表面,以便在它通过开口18插入进空腔26时,被粘到内腔26的壁上。图2和图3的剖面图示出在从钓杆末端的近端的A点升高到B点时钓杆末端的大致中点的壁厚24的增加。在其中的某些说明中,和在所包括的图和附图中,已经说明并示出了末端,好像有两个单独的空腔(除末端上的螺纹之外)。这两个空腔(一个用于钓竿的端部,和一个用于钓线的通道)被示出和描述为在它们之间有屏障或实心部分,并将它们分开(“屏障”),是
图1中超过20的材料(用来制造末端的)。该屏障不是绝对必需的,然而,它的确给末端提供了额外的强度。这些末端,特别是细的(小尺寸)末端可被做成一个连续的内部中空的空腔(如
图15所示)。当单个空腔(即连续空腔)末端安装时,所有必要的事情是不让钓竿滑进太远,以阻塞钓线的入孔(
图15中的240)。为有助于防止有些人将末梢端滑得太远,可在内部有一个小凸起(或略微较厚的区域),以便在钓竿的末梢端碰到凸起(或较厚区域)时,就防止它进一步的滑动。虽然没有图示,但应能理解,凸起至少是一个取代壁20的内部刻痕。此时,必须小心地不让胶或环氧树脂流到和堵塞入孔或已有的通道。所要求的创新之处在于该单个空腔中空的内部形状,当它与其他新颖性一起使用时作为附加的新颖性。
在中点之后,钓杆末端10的上表面上是开口40,以容纳钓线。开口40通到内通道50,该内通道伸展在钓杆末端10的第二段60(L2)的长度上。第二段60从B点伸展到C点,如
图1所示。在开口40之前附近位置30的区域是略凹和/或平的区域(在小尺寸中会是平的区域,由于材料——金属或塑料——的厚度薄,应防止凹陷)。在较大的尺寸中,可用凹陷和/或平的区域因为材料较厚可以容纳它。当安装新末端时,如果末端有点太大,在外行中普遍的作法是用锤子敲该末端以略微减少其直径,以便它尚可安装在钓竿上。超过位置B,钓杆末端的直径随后朝远末梢的C点逐渐变细,以使它减少到钓杆末端B点直径D1的约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八十。换句话说,直径朝远末梢端减少,并且减少其在D1处的直径的约20-50%。
为减少摩擦,通道50末端的里面52像所示的那样是张开的,以减少摩擦。用于钓线的通道50的形状可从圆形变到略微椭圆。通道50的直径随末端尺寸从3增加到30按比例地增加。在一些情况下,通道50的内壁54涂有如二氧化硅、氧化铝、硬质合金等材料,以利于钓线沿内壁54的平滑运动。通道的出口直径D3,比靠近或在入孔40的通道直径大约大125%到150%。第二段60在外壁62上为锥形(逐渐变细),以便如果钓线100确实绕壁缠绕时,解开钓线必须做的全部就是握持末端向下,以使重力解开钓线并使它脱落。实际上,当钓线在水里时,经常因水流、压重、诱饵的漂动、船随水流移动等拉或拖曳钓线。在本发明中,这些对钓线的拉或拖曳能自动脱开发生的任何缠绕。
第二段60的长度L2,也约为钓杆末端总长度的一半,随与使用该钓杆末端的钓竿的尺寸而变化。对于3到7的尺寸,长度L2约为0.5″。对于尺寸8到12的钓竿,长度L2约为0.75″。对于尺寸14到30的钓竿,长度L2约为3/4″到一英寸。因此,钓杆末端从近端A到远端C的整个长度,根据所用钓竿的性质约为1″到2″。对于尺寸3到7的钓钓竿,整个长度约为1″。对于尺寸8到12的钓竿,整个长度约为1.5英寸。对于尺寸14到30的钓竿,整个长度约为2″。从钓竿卷线轮通过其它普通导向装置伸展的钓线100,然后伸展过表面24并且进入开口40,并随后沿内通道50伸展到远端C。上边24的1/10″到1/13″的额外厚度,如前所述,使入孔40被略微升高,以便钓线100可进入其中而没有与下表面摩擦。1/10″到1/13″小到足以不至破坏锥形的逐渐变细的特点,并且如前所述仅在顶部较厚。侧面和底部可是逐渐变细的来补偿。虽然,增加的1/10″到1/13″额外厚度不是绝对必须的,因为,平的未升高的管状形状也起作用,但这额外的厚度提供刚才所讨论的益处。请注意,钓线以向下角度进入孔40,该角度由保持其在钓竿的杆之上的在最近的普通导向装置所引起的。根据通用行业规则,这些普通导向装置减小尺寸和高度,因它们放置在更靠近该末端。无论如何,它们保持钓线向上,所以与钓竿没有摩擦,另外,它们使线能够以减小摩擦的角度进入入孔。至于在何处设置这些普通眼和离开多远,在多数情况取决于钓竿的柔韧性(“反应”)。
钓杆末端远端的开口58是圆的环形形状的孔(根据材料(金属、塑料等)厚度尽可能地大),如图7所示。在多数情况下,通道50大约起始于钓杆末端10的中部,并且朝远端C前进,在那里通道结束在圆环形形状的孔52。多数情况下,通道正好起始于超过所插的钓竿端部。通道50的入孔40为圆形或横椭圆形,但如果它做成锥形斜面件,则采用较纵向的椭圆形状。入孔40在不明显降低末端强度以至于它会弯曲或断裂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大。当通道50通过钓杆末端前进时,通道的直径逐渐和/或按比例地增加,直到它在远端C结束时为止,如
图1中虚线所示。通道的形状有助于减少摩擦。多数情况下,通道50的壁衬有防摩擦和/或散热材料的薄层,如Teflon、氧化铝、二氧化硅、碳化物等。钓线100通过该通道被装上。在远端C,通道沿其壁52是张开的(平滑的圆形),以再次减少摩擦,并减少钓线的磨损。
如前所述,通向通道50的入孔40起始于或正好在上表面24略凹(或平的)区域30的后面。该凹陷或平的区域30使得在不增加末端直径的情况下能有较大的钓线入孔,并且还能够有到通道的较直的路径。
上述形状,除防止缠绕之外,还能抛投得更远和更准确。这部分地是由于钓线以比可能穿过普通导向装置更直的线路出去。在普通的导向装置,钓线能在周围摆动,使得它在终端眼的顶、底、右或左侧。在本发明的末端的抛投实践中,能以合理直线可观的距离始终在狭窄的通道里向下抛掷。当换成普通末端(使用同样的钓竿和卷线轮)时,则经常抛到侧面击中各种汽车间门(garage door)。
图1至图7所示的钓杆末端10可用高级塑料或光滑抛光的或有涂层的金属制造。
一附加的可选特性是至少有一个相邻于开口18的凸缘,并在凸缘70上有刻线(在外面)72,以利于安装到钓竿上。除了用环氧树脂将钓竿装到通道26之内外,绕钓竿至少加有一个(可选的)凸缘或在某些情况下加有多个凸缘。当使用缠绕或热收缩时,凸缘将在钓杆末端10提供额外的保持力,确切的尺寸(凸缘的长、宽和厚)要根据单个制造商的需要,并且按制造材料类型变化。然而,它们一般长约1/4到1/2英寸。在仅有一个凸缘的情况下,它在底部并且是钓竿开口26圆周的约1/4至1/3,并且它是圆形的,以与钓竿的圆周相配。当有两个凸缘时,它们上下相对,并且是用于钓竿的孔的圆周的约1/4,且它们也是圆形的,以与孔的圆周相配。凸缘设计成其端部比它们装到的圆周之处稍薄一点(即,逐渐变细的),即,它们从圆周处的连接处朝它们的结束之处变细。在其它优点之中,这给它们以柔性,因此它们能被压缩,以和钓竿侧面紧密配合)。绕凸缘外侧的刻线(
图1中的72)使钓竿能附着到钓杆末端10(或反之亦然)。可以理解,凸缘可代替环氧树脂和粘合剂,并且钓杆端部能通过开口18被插入进通道26,并且然后通过至少一个或多个凸缘70以常规钓竿的缠绕方式缠绕或热缩方式被保持在位。凸缘70在凸缘外侧有非常浅的槽72。这些浅槽(用于在此说明的所有凸缘)是可选的,然而优选有它们。另外,它们排列成像梯子的阶梯,即槽线平行并且间隔约1/16到1/8英寸。凸缘略有柔韧性,所以它们易于弯曲(或压缩),以放在钓竿杆的杆上。该凸缘70对于通过缠绕和/或热缩管材来安装末端能用来提供更大的作用。凸缘70外侧的细槽72有助于保持缠绕或热缩。这些凸缘70也可以用各种装饰颜色的线,以将眼安装到钓竿的通用的典型行业方式被缠绕。
图8至
图14示出本发明第二可选实施方案。图8是本发明钓杆末端第一可选实施方案的透视图,具有虚线所示的容纳钓线的通道。图9是沿图8的9-9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10是沿图8的10-10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11是沿图8的11-11线剖开的剖面图,以示出入孔140的开口起始。
图12是沿图8的12-12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13是图8的13-13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14是沿图8的14-14线剖开的剖面图。
钓杆末端110包括一段圆柱体,它逐渐变细到第二段L′2上的锥形的结构外形。钓杆末端110的第一圆柱段112(即L′1)包括近端L′1,具有薄侧壁116和开口118。该开口118设计成用于容纳钓杆的端部。当本发明的钓杆末端与原制造的装备一起使用时,钓杆端部可设计成使其直径接纳开口118的直径。如果作为市场产品出售用来装在已有钓杆上,则旧末端应按标准行业方法被拆掉(即,拆开它和/或切断保持它的缠绕)。开口118的尺寸随着钓竿直径的尺寸为3到30。尺寸在每次增加中增加约1/64英寸。例如,尺寸16就是16/64或1/4英寸直径,尺寸8就是8/64或1/8英寸直径。因此开口118的直径设计成用于容纳六十四分之三的最小直径的钓杆端部,到容纳六十四分之三十的最大直径的钓杆端部。第一段基本是圆柱形并且其内表面118也基本是圆柱形以便于容纳钓竿端部的直径。118内部的远端用虚线120表示,是防止钓竿被插进得太深和/或防止胶堵塞入孔的屏障。(在
图15中,没有屏障)。有或没有屏障不影响这些末端的功能。它取决于制造末端的材料和末端如何制造,即,铸造、机加工、冲压等。制造成本是主要考虑。上述的例外是小尺寸,由于尺寸和直径的物理约束,更可能做成没有屏障。
长度L′1随钓竿的总尺寸变化。对于尺寸3到7的钓竿,长度L′1约为0.5″。对于尺寸8到12的钓竿,长度L′1约为0.75″。对于尺寸14到30的钓竿,长度L′1约为一英寸。虽然,整个第一段112的(空腔126的)外表面122可以是一般的圆柱形,但在优选实施方案,纵向上边124随小角度升高而增大,以便顶部的纵向外边124以一升角从A′点发展到B′点,从而使在B′点的壁的厚度比在A′点的壁的厚度约厚1/10″到1/13″。换句话说,L1仅是在顶部上B′点比A′点厚。钓竿的端部通过开口118被插入,并且通过内圆柱形通道126的长度伸展,并且能一路插入直到虚线120区域为止。120线表示屏障。为将钓竿的端部保持在钓杆末端内,胶、环氧树脂或其它粘合剂被加到通道126的内壁,或加到钓竿端部的外表面,以便在它通过开口118插入进通道126时,它被粘到通道126的壁上。图9和
图10不同的剖面图示出在它从钓杆末端的近端的A′点升高到B′点时壁厚124的增加。
钓杆末端110的上表面上,约在中点,是容纳钓线的开口140。该开口140通向内通道150,该内通道150伸展在钓杆末端110的第二段160(即L′2)的长度上。第二段160从B′点伸展到C′点,如图8所示。在上表面124紧靠开口140之前的位置130,开口140的之前区域是略凹和/或平的,以给钓线进入开口提供更平滑的过渡。超过位置B′,钓杆末端的直径随后朝C′点的远端逐渐变细,以使它减少到直径D′1的约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五十。换句话说,直径朝远端减少,并且减少其直径D′1的约20-50%。因此,钓杆末端的远端的直径D′2小于直径D′1。直径的减少量,按钓竿的柔性和弹性的位置,由各制造商决定。行业中柔性位置概念经常被称为“反应”。钓竿能被做成反应极快、反应快、反应慢等(“反应”)的钓竿。
为减少摩擦,通道150的末端内侧是张开的(圆形的/平滑的/抛光的),以减少摩擦。用于钓线的通道150的形状可从圆形变到略微椭圆。通道150的直径随末端尺寸从3增加到30按比例地增加。在一些情况下,通道150的内壁154涂有像二氧化硅、氧化铝、碳化物、硬质合金等材料,以利于钓线沿内壁154的平滑运动。通道的出口直径D′3,比靠近或在入孔140的通道直径大约大125%到150%。需要仔细检查图8中的壁162,看看它们的弧形。这对肉眼来说是不明显的。如果从入口140的远端到C′点的末梢,或从D′1的箭头到末端的底部,在顶部沿162放个直尺,就能确定它们画出弧,并且它们不是直线。然而,该弧不是绝对必须的,基于几个理由它的确增加了功能性。第二段160(L′2)在外壁162上也是锥形的(逐渐变细),以便如果钓线100绕壁缠绕时,解开低钓线必须做的全部就是握持末端向下以使重力解开钓线,或用钓线的向心拉力将它抛出去解开它。
第二段160的长度L′2约为钓杆末端总长度的一半到三分之二,并且其长度随着与钓杆末端一起使用的钓竿的尺寸而变化。对于3到7的尺寸,长度L′1约为0.5″。对于尺寸8到12的钓竿,长度L′1约为0.75″。对于尺寸14到30的钓竿,长度L′1约为一英寸到一英寸半。因此,钓杆末端从近端A′到远端C′的整个长度,根据所用的钓竿的性质约为1″到2″。对于尺寸3到7的钓竿,整个长度约为1″。对于尺寸8到12的钓竿,整个长度约为1.5″。对于尺寸14到30的钓竿,整个长度约1″为2″。从钓竿卷线轮伸展的钓线100,伸展在表面124之上并且进入开口140,并且随后伸展进入(通过)内通道150到远端C′。如上所述,上边24的1/10″到1/13″的额外厚度,使入孔140能被略微升高,以便钓线100可进入其而没有与下表面摩擦。1/10″到1/13″小到足以不至破坏锥形的逐渐变细的特点,并且如前所述仅在顶部较厚。侧面和底部可是逐渐变细的来补偿。虽然,增加的1/10″到1/13″额外厚度不是绝对必须的,因为,平的未升高的管状形状也起作用,但这额外的厚度提供刚才所讨论的益处。
钓杆末端末的远端处的开口158是圆的环形形状的孔,如图8所示。多数情况下,通道150大约起始于钓杆末端的第一个三分之处或中部,并且朝通道以圆环形形状的孔结束的远端C′前进。多数情况下,通道正好起始于超过所插钓竿的端部。正如所述的,在某些情况下(尤其是在尺寸较小的末端),在插入进竿的中空部分和有钓线入孔和通道的部分之间没有模制的壁或屏障(
图1中的20,和图8中的120)。
图15示出没有屏障的末端,即,有单个中空通道,在刚超过入孔处开始逐渐变细。在此情况下,玻璃纤维钓竿的端部(当插入进末端时)将形成屏障。图8的通道150的入孔140为圆形或横椭圆形,但如果它做成锥形斜面件,则采用较纵向的椭圆形状。入孔140在不明显降低末端强度到它会弯曲或断裂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大。同样,孔的尺寸根据制造末端材料的物理特性,和/或是否有涂层等略有变化,当通道150穿过钓杆末端前进时,通道的直径逐渐和/或按比例地增加,直到它在远端C结束时为止。通道的形状有助于减少摩擦。某些情况下,通道150的壁衬有防摩擦和/或散热材料的薄层,如Teflon、氧化铝、二氧化硅、碳化物等。钓线100通过该槽被装上。在远端C′,通道沿其壁152张开(平滑的,有涂层的,圆形的),以再次减少摩擦,和减少钓线的磨损。
如前所述,到通道150的入孔140起始于或正好在上表面124略凹和/或平的区域130之后。这个凹陷区域30使得在不增加末端直径的情况下能有较大的钓线入孔,并且还能够有到通道的较直的路径。再次,凹的或平的区域与1/10-1/13英寸的额外厚度(引起额外的升高)相结合,使钓线能够以较少的摩擦进入到孔,这点具有新颖性。
上述形状,除防止缠绕之外,还能用于更长和更准确的抛投。这部分地是由于钓线以比穿过普通导向装置更直的线路出去。在普通导向装置,线能在周围摆动,使它在终端眼的顶、底、右或左侧。
图8至
图14所示的钓杆末端110可用高级塑料或光滑抛光的或有涂层的金属制造。
另一可选特性是至少有一个凸缘,相邻于图8的开口118,并在凸缘170上有刻线172,以利于安装到钓竿。除有环氧树脂将钓竿连接于通道126内之外,该凸缘,和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多个绕钓竿设置凸缘被缠绕或被热缩到位。凸缘外面的刻线有助于保持缠绕线或热缩到位,以便钓竿导向装置连接到钓杆的端部。可以理解,虽然不太可能除了情况之外,该凸缘可代替环氧树脂和粘合剂,并且钓杆端部能通过开口118被插入进通道126,和然后通过至少一个或多个凸缘170以传统钓竿缠绕方式缠绕或热缩方式被保持在位。凸缘170在凸缘外侧有非常浅的槽172。凸缘略有柔性,所以它们易于弯曲(或压缩),以放在钓竿的杆上。该凸缘170对于通过缠绕和/或热缩管安装末端能起较大的作用。凸缘170外侧的细槽172有助于保持缠绕或热缩。这些凸缘170也可以用各种颜色的线,以行业将眼安装到钓竿的通用的方法缠绕。
本发明第一可选实施方案与优选实施方案之间明显不同之处在于钓杆末端110的第二段160(即L′2)是弧形指向向下和向下指向的弧从5度到45度,如图8所示。(角度T是5度到45度的向下弯曲的弧)。在其它方面,该弧使得当竿在垂钓者以举起方式握持时,钓线能够离开指向水面的末端。这对于弧形末端在钓竿放在竿架上,即它的末端(因此钓线)指向水面在某种程度也是对的。这些弧形末端可代替用于传统钓杆的辊轮导向装置。这上因为弧的表面形状相当于轮子的圆形形状。实际上辊式导线器中的轮子是带槽的,以将钓线保持在位,并离开轮子的边缘,因为在轮子侧面和保持轮子的两个侧框架之间钓线可能被抓住。当保持轮子的螺钉变松和形成有缝隙时这经常发生。在本设计中,内通道是圆形的,并且辊轮上的有槽。这具有新颖性。另外,具有辊式导线器的钓竿经常用于曳绳钓并且当钓铒在引起钓竿末端振动的波浪上跳动或弹起时容易引起缠绕。这种缠绕阻止鱼脱落或阻止从绕线轮拉出钓线。这导致钓线断裂(因此,失去鱼),和/或在手工解开缠绕之前不可能卷起鱼。本发明的这些末端解决该问题。有关卷轴轮的另一烦人问题是当某些钓竿(即在粗端没有万向支架槽)放在钓竿架里,经常会绕其轴转动。该转动引起辊式导线器也转动,从而使钓线离开辊式导线器而不在轮子的槽中,和/或与轮子有一斜角。有时,轴向转动(钓竿和导向装置的)太强,以致于引起缠绕。而本发明末端的形状、结构和功能的确没有这些问题。为防止杆在杆架中的轴向转动,现今的行业标准(在较贵钓竿上)是在钓竿的粗端设置两个凹口或槽(互相成90度角)。这些有时称做万向支架和/或万向支架凹口和/或“用万向架固定的“钓竿。典型地,当不需要这些凹口时,这些凹口用可拆卸的橡胶盖(很容易丢的)所覆盖。为容纳这些凹口,有特别的钓竿架,在底部具有与凹口啮合的闩。这防止轴向转动。除使钓竿更昂贵之外,带底闩的杆架同样也更昂贵。某些杆架没有闩,这使钓竿粗端上的万向支架槽不能使用。本发明解决了这一问题,有几个原因,包括钓线能以360度圆离开钓竿的末端而不缠结或缠绕。换句话说,本发明中杆末端的指向方式没有任何不同。在本发明末端的实际应用中,能在头上摆线出现多个圆(像套索一样),然后轻松地抛投或收回它。用固定位置(即用万向支架和杆架中的闩)的钓竿在曳绳钓中的问题之一是当船急转弯时,杆不能转动去补偿。因此钓线以低效率和讨厌的斜角被拽出转轴,并且经常缠绕。本发明的这些末端解决了这一问题。请注意,杆上的万向支架使它仅能以90度的次序,即四个位置被放进。当曳绳钓并使用舷外支架时,钓杆必须放在四个可能位置中的一个,并且一般是在船尾。当钓线被钩在舷外支架的保持夹时,它以极端向上的方向离开钓竿,或者非常靠右或者靠左,取决于杆被用在船的那一侧。当鱼上钩时,钓线从舷外支架被释放,并且立刻拖在船后。钓线有时在从舷外支架释放后被缠绕在钓竿的末端,有几个原因,包括它必须改变方向至少90度,因为钓竿在被放进钓竿架时通常对准船(船尾)的后部。对于在从舷外支架释放时的缠绕还有一些其它原因,如吹在钓线上的风的影响,鱼的上钩没有引起线从舷外支架释放等。本发明的这些末端解决了这些问题。
与现有的导向装置或卷轴相比,本发明末端的制造费用不昂贵,并且,事实上,多数情况下它们更便宜。使用它们(如上所述)还省去了的钓杆万向支架凹口和钓杆架中的闩的额外成本(和不便)。在被保持和放在垂钓者皮带杯套中的钓杆上,万向支架凹口仍是经常(或偶然)需要的。
因此,本发明第一可选实施方案,除了在优选实施方案的所有其它特性外,包括至少一个或多个凸缘的可选特性,但有附加选择特征,第二段160向下倾斜的角,以便在远端三分之二到一半的指向向下的弧,所成角度T是在5度和45度之间,从而使钓线100离开末端指向水面。这在减少摩擦的同时还更好地散热。换句话说,当钓线指向水面时,它在普通眼边缘的底圆周上没有持续地摩擦的情况下进出。当它的确在普通眼边缘上摩擦时,摩擦总是在同一部位,即,与边缘接触的钓线的底部(假设杆被直地保持,没有旋转)。
图15至21示出本发明第二可选实施方案。该第二可选实施方案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相似,除它是用于细小尺寸,如三到十的钓杆外。在这种情况下,通道250仅包括通常敞开的中空部分,如
图15所示。图6到21看得最清楚。因此,在设计成容纳最小钓杆,如数字为三到十,的第二可选实施方案的小尺寸上,没有完整的通道,或几乎没有通道,它只是中空的内部。换句话说,用于钓线100的通道250是在入孔之下,伸展到远端C″的管状形状的空腔。出口直径为D″2。如前所述,特别是对于较小的尺寸,可以是单个的中空的连续的通道,和安装末端时,必须避免钓竿的端部或胶堵塞入孔240。
图15至图21示出本发明第二可选实施方案。
图15是本发明钓杆末端第二可选实施方案的透视图,具有容纳钓线的内腔。
图16是沿
图15的16-16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17是沿
图15的17-17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18是沿
图15的18-18线剖开的剖面图,以示出通道的开口。
图19是沿
图15的19-19线剖开的剖面图。图20是沿
图15的20-20线剖开的剖面图。图21是沿
图1521-21线剖开的剖面图。
第二可选实施方案的钓杆末端210包括一段(L″1)的圆柱体,它在第二段上(L″2)逐渐变细成锥形的结构外形。钓竿末端210的第一段212包括近端,它有薄侧壁222和224,和开口218。开口218设计用于容纳钓杆的端部。当本发明的钓杆末端与原制造的装备使用时,钓杆的端部可设计成使其直径接纳开口218和通道226的直径。如果作为市场产品出售装在已有钓杆上的零件,则旧末端应按标准行业方法被拆掉。但是在钓竿的末端意外折断时,和/或在因为用不会松开的环氧树脂粘接而必须切掉旧末端时这些末端将工作。开口218的尺寸遵循钓竿直径的尺寸3到30。尺寸的每次增加约1/64英寸。例如,尺寸16是16/64或1/4英寸直径,尺寸8是8/64或1/8英寸直径。因此直径218(还有
图15中的226)设计成用于容纳六十四分之三的最小直径的钓杆末端,到容纳六十四分之三十的最大直径的钓杆末端。第一段212一般是圆柱形,和内部直径218也一般是圆柱形,以容纳钓杆端部的直径。长度L″2从D″1到C″。
图15的L″2示出的锥形可示为,即,底部可是相对平,和顶部成向下的角度形成锥形。也可以相反的。另外,底部和顶部也可都转一角度,以形成锥形。换句话说,有三种方法去形成锥形。但是,在考虑三种方法使它逐渐变细时,必须记住末端是三维的,并且形状也是圆形的。虽然,在本发明在此的整个描述,附图及图中,这些末端的横截面形状优选为圆形的,但没有什么能阻止它们的横截面是某些程度的椭圆(全部或部分),如果出现其它的实施方案。椭圆的主要缺点是制造费用较高,并且,至少钓竿装进的部件(孔)应是圆形的。这三种逐渐变细的方法在实验中都工作得相当良好。包括制造成本在内的几个因素将决定使用的方法。
长度L″1随钓竿的总尺寸变化。对于尺寸为3到7的钓竿,长度L″1约为0.5″。整个第一段212外表面222可以是一般圆柱形,但在优选实施方案,纵向上边224随着一个微小角度升高而增大,以便顶部的纵向外边224从A″点发展到B″点以一个升角前进,从而使在B″点的壁的厚度比在A″点的壁的厚度约厚1/10″到1/13″。钓竿的端部通过开口218被插入,并且通过内圆柱形通道226的长度伸展,并能一路插入直到(但不超过)入孔240为止。为将钓竿的端部保持在钓杆末端内,胶、环氧树脂或其它粘合剂被加到空腔226的内圆周,或加到钓竿端部的外表面,以便在它通过开口218插入进空腔226时,被粘到内腔226的壁上。
图16和
图17的剖面图示出壁厚224在它从钓杆末端的近端的A″点升高到约在钓杆末端中点的B″点时的增加。
图18示出顶部的入孔。
图15所示没有凸缘。
在中点之后,在钓杆末端210的上表面上,是开口240,以容纳钓线。开口240通向内通道250,通道250伸展在钓杆末端210的第二段260的长度。第二段260从B″点伸展到C″点,如
图15所示。在上表面224紧靠开口240之前的位置230,开口240的之前区域是略平的,以给钓线进入开口提供更平滑的过渡。越过位置B″,钓杆末端的直径随后朝C″点的远点逐渐变细。因此,在钓杆末端的直径D″2小于D″1的直径。
为减少摩擦,在通道250的末梢252的边绕其整个圆周是圆的、平滑的、抛光的、有涂层的等。钓线通道250的形状由L″2的内尺寸决定。请注意,本发明这些壁的厚度(多数情况下)与行业制造通常的钓眼中使用的厚度十分相同。这约为美国十分硬币厚度1/2的范围。在某种程度上钓线通道的形状由所用材料的厚度决定。在设计用于容纳较小的、尺寸为3到10的钓竿的第二可选实施方案210有一个敞开的通道250。在一些情况下,通道250的内壁254涂有像二氧化硅、氧化铝、碳化物、硬质合金等材料,以利于钓线沿内壁254的平滑运动。通道的出口直径D″2,在允许锥形减少其直径之后,并在考虑制造末端的材料厚度之后,尽可能地大。如前所述,第二段260其外壁262是锥形的(逐渐变细的),以便如果钓线100的确绕壁缠绕时,解开线必须做的全部就是握持末端向下,以使重力解开钓线并和让它脱开,或越过头顶将它抛出。
第二段分260的长度L″2,约为钓杆末端总长度的一半,所以,对于3到7的尺寸,长度L″2约为0.5″到3/4英寸。因此,钓杆末端从近端A″到末端C″的整个长度,约为一英寸到一英寸半。从钓竿绕线轮伸展的钓线100越过表面224并进入开口240,并且然后伸展在内通道250内部直到远端C″。如上所述,上边224的1/10″到1/13″的额外厚度,使入孔240能被略微升高,以便钓线100可进入入孔而没有与下表面摩擦。1/10″到1/13″小到足以不至破坏锥形的逐渐变细的特点,并且如前所述仅在顶部较厚。侧面和底部可是逐渐变细的来补偿。虽然,该增加的1/10″到1/13″额外厚度不是绝对必须的,因为,平的未升高的管状形状也起作用,但这额外的厚度提供刚才所讨论的益处。
多数情况下,钓线的通道大约起始于正好超过插入钓竿端部之处。通道250的入孔240为圆形或横椭圆形,但如果它做成锥形斜面,则采用较纵向的椭圆形状。入孔240在不明显降低末端强度到使它会弯曲或断裂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的大。钓线100通过入孔被穿进该通道。在远端252,通道的圆周为平滑的、抛光的、有涂层的、圆形的等,以进一步减少摩擦和减少钓线的磨损。
如前所述,到通道250的入孔240起始于或正好在上表面224略凹和/或平的区域230之后。该凹陷区域230使得在不增加钓末端直径的情况下能有较大的钓线入孔,并且在减少钓线与下表面上摩擦的同时,还能够有到通道的较直路径。
上述形状,除防止缠绕之外,还能抛投得更远和更准确。这部分地是由于钓线以比穿过普通导装置向更直的线出去。在普通导向装置中,线能在周围摆动,以便它在终端眼的顶、底、右或左侧。另一可选特性是至少有一个凸缘,相邻于开口226,并且外侧上有刻线。
图15中没有示出凸缘,因为在非常小的尺寸中它实在不是必须的,虽然在特定情况它是有用的。虽然不太可能,但可以理解,凸缘可代替环氧树脂和粘合剂,并且钓杆端部能通过开口218被插入进通道226中,和然后通过至少一个或多个凸缘以传统的钓竿缠绕方式或热缩被保持在位。凸缘,如果被使用,在凸缘外侧有非常细的槽。凸缘略有柔性,所以它们易于弯曲(或压缩),以放到钓竿的杆上。这些凸缘也可以用各种装饰颜色的线,以将眼安装到钓竿的通用的行业方法缠绕。另外,凸缘在其外部略薄于它们在图8的A′或
图1的A处。较薄的这一特点使它们能够更具柔性,以便在使任何缠绕或热缩能平滑地连接于钓竿。
图22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可选实施方案。通过举例的方式,第三可选实施方案通过使用
图1到图7所示的优选实施方案示出,但可以理解,螺纹连接这一可选特性,意味着它能被结合进图8到14所示的第一可选实施方案和
图15到21所示的第二可选实施方案中。图22所示的可选的带螺纹的实施方案,对于钓杆末端需要两个独立部分。第一段是基座部件400,其一端是中空的,该端有中空开口418,设计用于容纳钓竿的端部。钓竿通过将钓竿插进开口418并伸进内腔426,并且通过如前所述的环氧树脂或其它粘合剂被固定于基座400,而永久地连接于基座400。此外,基座也可包含有如前所述的凸缘470。
因此,如前所述,基座400的近端设计成用于容纳前述的钓竿端部。对于尺寸为3到7的钓竿,基座的长度B1约为0.5″到0.75″。对于尺寸为8到12的钓竿,基座的长度约为0.75″到1.0″。对于尺寸为14到30的钓竿,基座的长度B1约为一英寸到一英寸半。远端452在基座400的外表面440上有数个细螺纹430。基座上细螺纹430的目的使钓杆末端能螺纹连接在基座上,以便钓杆末端可被拆卸,和/或用另一钓杆末端替换。
本发明的第三可选实施方案与
图1到7所示的优选实施方案相同,除了内壁328有数个配合螺纹327外,螺纹327设计成用来使钓杆末端(图22中的300)能被拧在基座400的螺纹430上。这使得各种尺寸和形状的钓杆末端能够被拧上,即,终端末端是可替换的。某些末端有很宽的通道350和入孔,以使绳结能够通过。当拧在一起时,它们以远端(端边375)的搭接部分与基座440的主体紧配合,并且由于材料的厚度,而没有凸起或表面去阻碍钓线或积攒灰尘。它们被制造成,当拧紧时螺纹不妨碍入孔。在所有情况下,螺纹430和327被设置成在拧紧时,入孔与钓竿上的其它导向装置成一直线。入孔的表面和通道可涂有涂层,如前所述。图22中的垂线380表示内螺纹结束(图8中120和
图1中20概念相同)之处。超过380是前面所称的屏障,即,防止钓竿插入得太远的实心材料。屏障是不必要的,取而代之以内壁328继续(无屏障)并且结束在出口孔390。换句话说,可以是连续的中空通道,在唇端部是内螺纹,然后螺纹结束,并且光滑的中空通道结束在390。另外,在拧紧时,螺纹必须使入孔能对准钓竿上的其它眼或导向装置。同样,基座430的螺纹也不应堵塞入孔340。请注意,装置上的螺纹不可能将钓竿插入的太远,因为钓竿末端停止在内部440。有关胶堵塞入孔也是如此。如果在395有平的区域。
一个独一无二的特征在于其它钓竿在不拆下或切掉旧尖或导向的情况下不能更换末端。应能理解,虽然,用
图1的实施方案示出,但钓杆末端近端上的内螺纹也可被结合进图8到14所示的第一可选实施方案和
图15到21所示的第二可选实施方案中。
可拆卸钓杆末端的优点在于不同形状和尺寸的末端或导向装置可被用于不同类型的鱼或垂钓需求。可能是拧上的普通眼和拧上的普通辊式导线轮。例如在想要时旋转更换末端。换言之,本发明拧上的末端也可以是弧形的或弯曲的。
整个可更换的特征也可被结合进其它附加的末端,如图23所示的辊式导线器。虽然使用了本发明这个可选实施方案,但垂钓者可有一套不同端部的末端和导向装置,以便他能拧下现有的末端,并且用可能需要的替换末端替换它。图23示出的带螺纹的辊式导线器能替代本发明的末端,以便当垂钓者需要使用辊式导线器时,可用辊式导线器末端代替本发明的末端。这也使得能够在辊式导线器损坏时当场更换它们。总之,如前所述,这些弧形版本新末端能做到辊式导线器所能做的一切,却没有它们固有的问题。而且,弧形版本更便宜,更易于维修,更不易于断裂等。
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可更换的末端,使垂钓者能够在垂钓旅途中携带较少的钓竿,并且,能够根据垂钓类型的任何变化更换末端的类型。
在如上所述牢固的螺纹啮合之外,附加的修饰可被加到螺纹部分,以便能防止末端偶然的松动。这可是在基座400中的带槽的区域对准远端(图22中300)的带槽区域,以使一个止动销插入进带槽区域中。该止动销约纸夹的厚度,并可卡到位,而且可易于抽取。如果要有止动销,它的槽应在底部,即,线入孔的相对侧。在本发明的带螺纹的末端情况下,槽在(仅在)其被拧紧时才对准。止动销可与所谓的“半圆键”很相似。半圆键可插入以防止导向装置的近端偶然从在基座的远端松开。仍然如前所述,同样的事(即,偶然松动)可能是用一种防水胶带,如电工胶带的缠绕来实现。但在此强调,如果细螺纹合适,它们将很少发生偶然的松开。
产品中,在螺纹基座的顶部有一标记(圆点,凹痕等)。该标记使得将它装到钓竿上的任何人都能使该标记总是在钓竿顶部(“对准标记”)。另外该对准标记可是用于止动销的槽线(刻痕),如果有的话,(和/或如上所述的对准标记),在基座底部,其中,任何装它的人会被告知该对准标记在底部。换言之,该对准标记使得能够以已知的关于两部件上螺纹起始和结束的方式将基座装到钓竿上。该螺纹被调节,从而使它们在任何(不同)远端被拧上时停止拧紧,以便钓线的入孔与钓竿上的其它导装置向适当地对准。换句话说,有必要有一个装到钓竿的基座其圆周具有特点,以便螺纹起始和结束,从而末端在拧上时总是停止在螺纹到达其极限,使钓线入孔保持在上。对准标记可以是某个制造商的商标、名称、产品编码、识别标记等。
本发明并没有打算被限制在在此公开的任何具体的形式或结构、或任何特定的实施方案、或任何特定的使用,因为,在不偏离如上所示和公开的所要求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具体的或相关的改进,如上所示和公开的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仅用于解释和用于公开实施方案的目的,而不是示出了本发明可能实施或进行的各种形式和改进的全部。
本发明已被非常详细地公开,通过提供其至少一种形式的完全公开以与专利法相符。但是,这种详细说明并不打算以任何方式去限制本发明的广义的特征或原则,或要授权的专利范围。因此,本发明仅由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加以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于钓竿的末端,该末端包括a.一个主体,具有第一段和第二段;b.所述第一段在其近端具有通向内腔的横向开口,该横向开口和内腔按尺寸制造,以便钓杆的端部能够通过该横向开口插入,并保持在该内腔中;c.所述第一段具有一般的圆柱形外表面,所述外表面的上部以升角从其近端伸展到其远端,以使所述上部外表面的远端高于所述上部外表面的近端,并且其外壁在远端较厚;d.所述第二段从所述第一段的远端向前延伸,该第二段有一上表面,它在其邻近第一段的远端处具有一凹陷,并且其后具有一个通向一内通道的入孔,该内通道伸展于第二段的其余长度,并终止于一远端开口,该内通道具有内壁,在邻近其远端开口处是张开的;和e.所述第二段的外表面的形状是圆锥形,其近端具有与所述第一段的远端大致相同的直径,第二段的远端具有比其近端小的尺寸;f.因此,当所述末端连接于钓杆时,钓线从该钓杆沿所述第一段的上部外表面伸展,伸展在所述凹陷之上,并伸展进所述第二段上表面的入孔,并伸展通过所述第二段的内通道,并伸出所述远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于钓竿的末端,其中,所述第二段的所述内通道的横截面形状一般是圆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于钓竿的末端,其中,所述第二段的所述内通道的横截面形状一般是椭圆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于钓竿的末端,其中,所述第二段的远端直径为所述第二段的近端直径的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五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于钓竿的末端,其中,在所述第二段远端的通道开口直径比邻近入孔处的通道直径大百分之一百二十五到百分之一百五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于钓竿的末端,其中,所述第二段的内通道的内壁涂有材料,以减少钓线在所述通道中的摩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于钓竿的末端,其中,所述第一段上部外表面远端的外壁,比所述第一段上部外表面近端的外壁高和厚1/10英寸到1/13英寸。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于钓竿的末端,其中,所述第一段的内腔,在其远离所述第一段近端的开口位置,形状是圆锥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于钓竿的末端,其中,所述末端用金属制造。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于钓竿的末端,其中,所述末端用塑料制造。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于钓竿的末端,其中,所述第一段的所述内腔以横向壁结束,以防止钓杆进一步伸入进该末端。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于钓竿的末端,其中,所述钓竿端部通过粘合方式被保持在所述第一段的所述内腔中。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于钓竿的末端,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凸缘,该凸缘连接在所述第一段,并伸展离开所述横向开口,因此,所述至少一个凸缘有利于将所述末端连接于钓杆。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于竿的末端,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凸缘有内表面和外表面,并且进一步包括在其外表面上的槽。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接于钓竿的末端,其中,所述末端通过绕所述至少一个凸缘的外表面和绕所述钓杆缠绕的缠绕方式保持在所述钓杆上。
16.一种连接于钓竿的末端,所述末端包括a.一个主体,具有第一段和第二段;b.所述第一段在其近端有通向内腔的横向开口,该横向开口和内腔按尺寸制造,以便钓杆的端部能够通过所述横向开口插入,并保持在所述空腔中;c.所述第一段从其近端到其远端具有一般的圆柱形外表面;d.所述第二段从所述第一段的远端伸展,所述第二段具有上部表面,该上部表面具有一个通向内通道的入孔,该内通道伸展在所述第二段其余长度,并终止于一个远端开口,该内通道具有内壁,该内壁在邻近远端开口处是张开的;和e.所述第二段的外表面的形状是圆锥形,所述第二段的远端具有比其近端小的尺寸;f.因此,当所述末端连接于钓杆时,钓线从该钓杆沿所述第一段的上部外表面伸展,伸展进所述第二段的上部表面的入孔,并伸展通过所述第二段的所述内通道,并从远端伸出。
17.一种连接于钓竿的末端,所述末端包括a.一个主体,具有第一段和第二段;b.所述第一段在其近端具有一个通向一内腔的横向开口,该横向开口和内腔按尺寸制造,以便钓杆的端部能够通过该横向开口插入,并保持在该内腔中;c.所述第二段从所述第一段的远端伸展,所述第二段具有上表面;d.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有毗邻的上部外表面,形成所述末端的上表面;e.所述末端的上表面有一个通向内通道的入孔,该内通道从所述入孔伸展通过所述第二段,并终止于一个远端开口;和f.所述第二段的外表面的形状是圆锥形,所述第二段的远端具有比其近端小的尺寸;g.因此,当所述末端连接于钓杆时,钓线从该钓杆沿所述末端的所述上部外表面伸展,伸展进入孔,和伸展通过所述第二段的内通道,并从远端伸出。
18.一种连接于钓竿的末端,所述末端包括a.一个主体,具有第一段和第二段;b.所述第一段在其近端具一个通向一内腔的横向开口,该横向开口和内腔按尺寸制造,以便钓杆的端部能够通过该横向开口插入,并保持在该内腔中;c.所述第一段具有一般的圆柱形外表面,该外表面的上部以升角从其近端伸展到其远端,以使上部外表面的远端高于所述上部外表面的近端,并且外壁在远端较厚;d.所述第二段是弧形的,并以向下的弧从所述第一段的远端伸展,第二段有上表面,该上表面邻近所述第一段的远端具有凹陷,并且其后具有一个通向弧形内通道的入孔,该通道伸展在所述第二段的其余长度,并终止于远端开口,该弧形内通道有弧形内壁,在邻近该远端开口处是张开的;和e所述第二段的所述外表面的形状是一般的圆锥形和弓形,其近端具有与所述第一段的远端大致相同的直径,所述第二段的远端具有比其近端小的尺寸,并伸展在所述近端之下;f.因此,当所述末端连接于钓杆时,钓线从该钓杆沿所述第一段的上部外表面伸展,伸展在所述凹陷之上,和伸展进所述第二段上表面的入孔,并伸展通过所述第二段的内通道,和从远端伸出。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于钓竿的末端,其中,所述第二段的所述向下的弧在5度和45度之间。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于钓竿的末端,其中,所述第二段的所述内通道的横截面形状是圆形的。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于钓竿的末端,其中,所述第二段的所述内通道的横截面形状是椭圆形的。
22.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于钓竿的末端,其中,所述第二段的远端直径为所述第二段的近端直径的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二十。
23.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于钓竿的末端,其中,所述第二段远端的通道开口的直径比所述通道在邻近所述入孔处的直径大百分之一百二十五到百分之一百五十。
24.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于钓竿的末端,其中,所述第二段的内通道的内壁涂有材料,以减少钓线在该通道中的摩擦。
25.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于钓竿的末端,其中,所述第一段上部外表面的远端的外壁,比所述第一段上部外表面近端的外壁,高和厚1/10英寸到1/13英寸。
26.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于钓竿的末端,其中,所述第一段的内腔,在其远离所述第一段近端的开口位置的形状是圆锥形。
27.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于钓竿的末端,其中,所述末端用金属制造。
28.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于钓竿的末端,其中,所述末端用塑料制造。
2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于钓竿的末端,其中,所述第一段的内腔以横向壁结束,以防止钓杆进一步伸入进所述末端。
3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于钓竿的末端,其中,所述钓竿端部通过粘合方式被保持在所述第一段的所述内腔中。
3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于钓竿的末端,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凸缘,该凸缘连接于所述第一段,并从所述横向开口伸展,因此,所述至少一个凸缘有利于将所述末端连接于钓杆。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连接于钓竿的末端,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凸缘有内表面和外表面,并进一步包括在其外表面上的槽。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连接于钓竿的末端,其中,所述末端通过绕所述至少一个凸缘的外表面和绕所述钓杆缠绕的缠绕方式,保持在所述钓杆上。
34.一种连接于钓竿的末端,该末端包括a.主体,具有第一段和第二段;b.所述第一段在其近端具有一个通向一内腔的横向开口,该横向开口和内腔按尺寸制造,以便钓杆的端部能够通过该横向开口插入,和保持在该内腔中;c.所述第一段从其近端到其远端具有一个一般的圆柱形外表面;d.所述第二段是弓形的,并以向下的弧从所述第一段的远端伸展,所述第二段具有一个上表面,该上表面具有一个通向一弧形内通道的开口,该内通道伸展在所述第二段的其余长度,并终止在一个远端开口,所述弓形内通道有内壁,该内壁在邻近远端之处是张开的;和e.所述第二段的外表面的形状是圆锥形和弓形,所述第二段的远端具有比其近端小的尺寸,并伸展在所述近端之下;f.因此,当所述末端连接于钓杆时,钓线从该钓杆沿所述第一段的上部外表面伸展,伸展进所述第二段上部表面的入孔,并伸展通过所述第二段的内通道,并从远端伸出。
35.一种连接于钓竿的末端,所述末端包括a.主体,具有第一段和第二段;b.所述第一段在其近端具有一个通向一内通道的横向开口,该横向开口和内腔按尺寸制造,以便钓杆的端部能够通过该横向开口插入,并保持在所述内腔中;c.所述第二段是弓形的,并以向下的弧伸展离开所述第一段的远端,所述第二段有一个上部表面;d.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有毗邻的上外表面,形成所述末端的上表面;e.所述末端的上部表面有一个通向一内通道的入孔,该内通道从所述入孔伸展穿过所述第二段,并终止在一个远端开口;和f.所述第二段的外表面的形状是圆锥形,所述第二段的远端具有比其近端小的尺寸;g.因此,当所述末端连接于钓杆时,钓线从该钓杆沿所述末端的上部外表面伸展,伸展进所述入孔,并伸展通过所述第二段的内通道,并从远端伸出去。
36.一种连接于钓竿的末端,所述末端包括a.主体,具有第一段和第二段;b.所述第一段在其近端具有一个通向一内通道的横向开口,该横向开口和内腔按尺寸制造,以便钓杆的端部能够通过所述横向开口插入,并保持在所述内腔中;c.所述第一段具有一般的圆柱形外表面,所述外表面的上部以升角从其近端伸展到其远端,以使所述上外表面的远端高于所述上外表面的近端,并且其外壁在所述远端较厚;d.所述第二段伸展离开所述第一段的远端,所述第二段具有上表面,该上表面在邻近所述第一段远端处具有一凹陷,并且其后具有一个通向一内腔的入孔,该内腔伸展在所述第二段的其余长度,并终止在一个远端开口;和e.所述第二段的外表面的形状是圆锥形,其近端具有与所述第一段的远端大致相同的直径,所述第二段的远端具有比其近端小的尺寸;f.因此,当所述末端连接于钓杆时,钓线从该钓杆沿所述第一段的上部外表面伸展,伸展在所述凹陷之上,并伸展进所述第二段上部表面的入孔,并伸展通过所述第二段的内腔,并从远端伸出。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连接于钓竿的末端,其中,所述第二段内通道的横截面形状是圆形。
38.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连接于钓竿的末端,其中,所述第二段内通道的横截面形状是椭圆形。
39.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连接于钓竿的末端,其中,所述第二段远端的直径为所述第二段近端直径的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二十。
40.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连接于钓竿的末端,其中,在所述第二段远端通道的开口直径,比邻近入孔处的通道直径大百分之一百二十五到百分之一百五十。
41.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连接于钓竿的末端,其中,所述第二段的内通道的内壁涂有材料涂层,以减少钓线在与该通道的摩擦。
42.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连接于钓竿的末端,其中,所述第一段上部外表面的远端的外壁,比所述第一段上部外表面近端的外壁,高和厚1/10英寸到1/13英寸。
43.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连接于钓竿的末端,其中,所述第一段的内腔,在其远离所述第一段近端的开口位置的形状是圆锥形。
44.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连接于钓竿的末端,其中,所述末端用金属制造。
45.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连接于钓竿的末端,其中,所述末端用塑料制造。
46.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连接于钓竿的末端,其中,所述钓竿的端部通过粘合方式被保持在所述第一段的所述内腔中。
47.一种连接于钓竿的末端,该末包括a.一个主体,具有第一段和第二段;b.所述第一段在其近端具一个通向一内腔的横向开口,该横向开口和内腔按尺寸制造,以便钓杆的端部能够通过该横向开口插入,并保持在所述空腔中;c.所述第一段从其近端到其末端具有一般的圆柱形外表面;d.所述第二段伸展离开所述第一段的远端,所述第二段有一上部表面,该上部表面具有一个通向一内腔的入孔,该内腔伸展在所述第二段的其余长度,并终止在一个远端开口;和e.所述第二段的外表面的形状是圆锥形,所述第二段的远端具有比其近端小的尺寸;f.因此,当所述末端连接与钓杆时,钓线从该钓杆沿所述第一段的上部外表面伸展,伸展进所述第二段上部表面的入孔,并伸展通过所述第二的内通道,并从远端伸出去。
48.一种连接于钓竿的末端,该末端包括a.主体,具有第一段和第二部分;b.所述第一段在其近端具有一个通向一内腔的横向开口,该横向开口和内腔按尺寸制造,以便钓杆的端部能够通过所述横向开口插入,和保持在所述空腔;c.所述第二段伸展离开所述第一段的所述末端,所述第二段具有一上部表面;d.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具有毗邻的上部外表面,形成所述末端的上部表面;e.所述末端的上表面具有一个通向一内部通道的入孔,该通道从该入孔伸展穿过所述第二段,并终止在一个远端开口;和f.所述第二段的远端具有比其近端小的尺寸;g.因此,当所述末端连接于钓杆时,钓线从该钓杆沿所述第一段的上部外表面伸展,伸展进该入孔,并伸展通过所述第二段的内部通道,并从远端伸出去。
49.一种连接于钓竿的末端,该末端包括a.一基座部件,该基座部件在其近端具有一个通向一内腔的横向开口,该横向开口和内腔按尺寸制造,以便钓杆的端部能够通过该横向开口插入,并保持在所述内腔中;b.该基座部分有一外表面,它进一步包括在邻近其远端的该外表面的螺纹;c.一末端部件,有第一段和第二段;d.所述第一段在其近端具有一个通向一内腔的横向开口,该内腔在靠近其近端的壁上有螺纹,以容纳和接受所述基座部件上的螺纹,以使所述第一段能可拆卸地螺纹连接于所述基座部件上;e.所述第一段具有一般的圆柱形外表面,所述外表面的上部以升角从其近端伸展到其末端,以使上部外表面的远端高于上部外表面的近端,并且其外壁在远端较厚;f.所述第二段伸展离开所述第一段的远端,所述第二段具有一上表面,该上表面在靠近第一段的远端具有一凹陷,并且其后具有一个通向一内部通道的入孔,该内部通道伸展在所述第二段的其余长度,并终止在一个远端开口,所述内部通道具有内壁,该内壁在靠近远端处是张开的;和g.所述第二段的外表面的形状是圆锥形,其近端具有与所述第一段的远端大致相同的直径,所述第二段的远端具有比其近端小的尺寸;h.因此,当所述末端连接于钓杆时,钓线从该钓杆沿所述第一段的上部外表面伸展,伸展在所述凹陷之上,并伸展进所述第二段上表面的入孔,并伸展通过所述第二段的所述内部通道,并从远端伸出去。
50.一种连接于钓竿的末端,其中,该末端包括a.一基座部件,该基座部件在其近端具有一个通向一内腔的横向开口;b.该基座部件具有一外表面,它进一步包括在靠近其远端的该外表面的螺纹;c.一末端部件,具有第一段和第二段;d.所述第一段在其近端具有一个通向一内腔的横向开口,该内腔在靠近其近端的壁上具有螺纹,以容纳和接受所述基座部件上的螺纹,以使所述第一段能可拆卸地螺纹连接于所述基座部件上;e.所述第一段从其近端到其远端具有一般的圆柱形外表面;f.所述第二段从所述第一段的远端伸展,所述第二段有一上表面,该上表面具有一个通向一内部通道的入孔,该内部通道伸展在所述第二段的其余长度,并终止在一个远端开口,所述内部通道具有内壁,它在靠近远端开口处是张开的;和g.所述第二段的外表面的形状是圆锥形,所述第二段的远端具有比其近端小的尺寸;h.因此,当所述末端连接于钓杆时,钓线从该钓杆沿所述第一段的上部外表面伸展,伸展进所述第二段上表面的入孔,并伸展通过所述第二段的内部通道,并从该远端伸出去。
51.一种连接于钓竿的末端,该末端包括a.一基座部件,在其近端具有一个通向一内腔的横向开口,该横向开口和内腔按尺寸制造,以便钓杆的端部能够通过该横向开口插入,和保持在内腔中;b.该基座部件有一外表面,它进一步包括在靠近其远端的该外表面的螺纹;c.一末端部件,具有第一段和第二段;d.所述第一段在其近端具有一个通向一内腔的横向开口,该内腔在靠近其近端的壁上有螺纹,以容纳和接受所述基座部件上的螺纹,以使第一段能可拆卸地螺纹连接于所述基座部件上;e.所述第二段从所述第一段的远端伸展,该第二段有一上表面;f.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具有毗邻的外表面,形成所述末端的上表面;g.所述末端的上表面具有一个通向一内部通道的入孔,该内部通道从所述入孔伸展穿过所述第二段,并终止在一个远端开口;和h.所述第二段的外表面的形状是圆锥形,所述第二段的远端具有比其近端小的尺寸;i.因此,当所述末端连接于钓杆时,钓线从该钓杆沿所述第一段的上部外表面伸展,伸展进该入孔,并伸展通过所述第二段的内部通道,并从该远端伸出去。
52.一种连接于钓竿的末端,该末端包括a.一基座部件,该基座部件在其近端具有一个通向一内腔的横向开口,该横向开口和内腔按尺寸制造,以便钓杆的端部能够通过该横向开口插入,并保持在该内腔中;b.该基座部件有一外表面,它进一步包括在靠近其远端的外表面上的螺纹;c.一末端部件,具有第一段和第二段;d.所述第一段在其近端具有一个通向一内腔的横向开口,该内腔在靠近其近端的壁上有螺纹,以容纳和接受所述基座部件上的螺纹,以使所述第一段能可拆卸地螺纹连接到所述基座部件上;e.所述第一段具有一般的圆柱形外表面,所述外表面的上部以升角从其近端伸展到其远端,以使所述上部外表面的远端高于所述上部外表面的近端,并且其外壁在该远端较厚;f.所述第二段是弧形的,并从所述第一段的远端伸展,第二段有一上表面,他在靠近所述第一段的远端有一凹陷,并且其后具有一个通向一弧形内通道的入孔,该内通道伸展在所述第二段的其余长度,并终止在一个远端开口,该弧形内通道具有弧形内壁,它在邻近远端开口处是张开的;和g.所述第二段的外表面的形状是圆锥形和弓形,其近端具有与所述第一段的远端大致相同的直径,所述第二段的远端具有比其近端小的尺寸,并伸展在所述近端之下;h.因此,当所述末端连接于钓杆时,钓线从该钓杆沿所述第一段的上部外表面伸展,伸展在所述凹陷之上,并伸展进所述第二段上表面的入孔,并伸展通过所述第二段的内通道,并从该远端伸出去。
53.一种连接于钓竿的末端,该末端包括a.一基座部件,该基座部件在其近端具有一个通向一内腔的横向开口,该横向开口和内腔按尺寸制造,以便钓杆的端部能够通过该横向开口插入,并保持在所述内腔中;b.该基座部件有一外表面,它进一步包括在靠近其远端的外表面上的螺纹;c.一末端部件,具有第一段和第二段;d.所述第一段在其近端具有一个通向一内腔的横向开口,该内腔在靠近其近端的壁上有螺纹,以容纳和接受所述基座部件上的螺纹,以使所述第一段能可拆卸地螺纹连接于所述基座部件上;e.所述第一段从其近端到其远端具有一般的圆柱形外表面;f.所述第二段是弧形的,并从所述第一段的远端伸展,所述第二段有一上表面,它具有一个通向一弧形内通道的入孔,该内通道伸展在所述第二段的其余长度,并终止在一个远端开口,所述弧形内通道具有弧形内壁,它在靠近该远端开口处是张开的;和g.所述第二段的外表面的形状是圆锥形和弓形,所述第二段的远端具有比其近端小的尺寸,并伸展在所述近端之下;h.因此,当所述末端连接于钓杆时,钓线从该钓杆沿所述第一段的上部外表面伸展,伸展进所述第二段上表面的入孔,并伸展通过所述第二段的内通道,并从该远端伸出去。
54.一种连接于钓竿的末端,该末端包括a.一基座部件,该基座部件在其近端具有一个通向一内腔的横向开口,该横向开口和内腔按尺寸制造,以便钓杆的端部能够通过该横向开口插入,并保持在所述空腔中;b.该基座部件有一外表面,它进一步包括在靠近其远端的外表面上的螺纹;c.一末端部件,具有第一段和第二段;d.所述第一段在其近端具有一个通向一内腔的横向开口,该内腔在靠近其近端的壁上有螺纹,以容纳和接受所述基座部件上的螺纹,以使所述第一段能可拆卸地螺纹连接于所述基座部件上;e.所述第二段从所述第一段的远端伸展,所述第二段有一上表面;f.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具有毗邻的上外表面,形成所述末端的上表面;g.所述远端的上表面具有一个通向一内通道的入孔,该内通道从该入孔伸展穿过所述第二段,并终止在一个远端开口;和h.所述第二段的外表面的形状是圆锥形和弓形,所述第二段的远端具有比其近端小的尺寸,并伸展在所述近端之下;i因此,当所述末端连接于钓杆时,钓线从该钓杆沿所述第一段的上部外表面伸展,伸展进所述第二段该入孔,并伸展通过所述第二段的内通道,并从该远端伸出。
55.一种连接于钓竿的末端,该末端包括a.一基座部件,该基座部件在其近端具有一个通向一内腔的横向开口,该横向开口和内腔按尺寸制造,以便钓杆的端部能够通过该横向开口插入,并保持在所述空腔中;b.该基座部件有一外表面,它进一步包括在靠近其远端的外表面上的螺纹;c.一末端部件,具有第一段和第二段;d.所述第一段在其近端具有一个通向一内腔的横向开口,所述内腔在靠近其近端的壁上有螺纹,以容纳和接受所述基座部件上的螺纹,以使所述第一段能可拆卸地螺纹连接于所述基座部件上;e.所述第一段有一般的圆柱形外表面,所述外表面的上部以升角从其近端伸展到其末端,以使所述上外表面远端高于所述上外表面的近端,并且其外壁在所述远端较厚;f.所述第二段从所述第一段的远端伸展,所述第二段有一上表面,它靠近所述第一段的远端具有一凹陷,并且其后具有一个通向一内腔的入孔,该内腔伸展在所述第二段的其余长度,并终止在一个远端开口;和g.所述第二段的外表面的形状是圆锥形,其近端具有与所述第一段的远端大致相同的直径,所述第二段的远端具有比其近端小的尺寸;h.因此,当所述末端连接于钓杆时,钓线从该钓杆沿所述第一段的上部外表面伸展,伸展在所述凹陷之上,并伸展进所述第二段上部表面的入孔,并伸展通过所述第二段的内腔,并从该远端开口伸出。
56.一种连接于钓竿的末端,该末端包括a.一基座部件,该基座部件在其近端具有一个通向一内腔的横向开口,该横向开口和内腔按尺寸制造,以便钓杆的端部能够通过该横向开口插入,并保持在所述内腔中;b.该基座部件有一外表面,它进一步包括在靠近其远端的外表面上的螺纹;c.一末端部件,具有第一段和第二段;d.所述第一段在其近端具有一个通向一内腔的横向开口,该内腔在靠近其近端的壁上有螺纹,以容纳和接受所述基座部件上的螺纹,以使所述第一段能可拆卸地螺纹连接于所述基座部件上;e.所述第一段从其近端到其远端具有一般的圆柱形外表面;f.所述第二段从所述第一段的远端伸展,所述第二段有一上表面,它具有一个通向一内腔的入孔,该内腔伸展在所述第二段的其余长度,并终止在一个远端开口;和g.所述第二段的所述外表面的形状是圆锥形,所述第二段的远端有比其近端小的尺寸;h.因此,当所述末端连接于钓杆时,钓线从该钓杆沿所述第一段的上部外表面伸展,伸展进所述第二段上表面的入孔,并伸展通过所述第二段的内腔,并从该远端伸出。
57.一种连接于钓竿的末端,该末端包括a.一基座部件,在其近端具有一个通向一内腔的横向开口,该横向开口和内腔按尺寸制造,以便钓杆的端部能够通过该横向开口插入,并保持在所述内腔;b.该基座部件有一外表面,它进一步包括在所靠近其远端的表面上的螺纹;c.一末端部件,具有第一段和第二段;d.所述第一段在其近端具有一个通向一内腔的横向开口,该内腔在靠近其近端的壁上有螺纹,以容纳和接受所述基座部件上的螺纹,以使所述第一段能可拆卸地螺纹连接于所述基座部件上;e.所述第二段从所述第一段的远端伸展,第二段具有一上表面;f.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有毗邻的上部外表面,形成所述末端的上表面;g.所述末端的所述上表面有一个通向一内部通道的入孔,该通道从所述入孔伸展穿过所述第二段,并终止在一个远端开口;和h.所述第二段的远端具有比其近端小的尺寸,并伸展在所述近端之下;i.因此,当所述末端连接于钓杆时,钓线从该钓杆沿所述末端的上部外表面伸展,伸展进该入孔,并伸展通过所述第二段的内部通道,并从该远端伸出。
58.一种连接于钓竿的末端,该末端包括a.一基座部件,该基座部件在其近端具有一个通向一内腔的横向开口,该横向开口和内腔按尺寸制造,以便钓杆的端部能够通过该横向开口插入,并保持在所述内腔中;b.所述基座部件有一外表面,它进一步包括在靠近其远端的外表面上的螺纹;和c.一个辊式导线器部件,在其近端具有螺纹,该螺纹连接于所述基座部件的螺纹上。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装在钓竿上的末端。传统的钓竿一般以钓杆上的“眼”或“卷轴”端结束。对于钓竿的端附件更合适的述语是“终端导向装置”而不是“眼”。它们被制成多种尺寸,以适于各种尺寸和形状的钓竿,然而,它们遵循一英寸的64分之一的行业标准,即数4是4/64英寸的空腔。本发明的特点在于,它们在外部是锥形的(逐渐变细的),以便如果钓线确绕末端缠绕时,解开钓线必需做的全部就是握持该末端向下,因此,当钓向脱离时重力会解开钓线。末端的内部是空腔,并按形状制造,以与钓杆的远端相配合。此外,它们的横截面比现有所有的在端部带“眼”的终端导向装置都薄很多。正是普通末端上的这个“眼”(和其支架)起着缠绕保持器的作用。本发明的特征之一是消除了普通钓竿上凸起的、在钓线缠绕时象隆起或障碍一样保持钓线的“眼”和/或“卷轴”。
文档编号A01K87/04GK1461588SQ0214240
公开日2003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02年5月28日
发明者劳伦斯·E·西尔弗 申请人:劳伦斯·E·西尔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