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米机辊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879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碾米机辊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碾米机辊筒结构。
现有碾米机辊筒由辊筒体,辊筒体后部的输送筋,前部的碾白筋构成,辊筒体为圆柱形,辊筒体是光滑的;输送筋的螺旋角为40-42.5°,辊筒轴向输送力弱,不能充分满足碾白稻谷所需的压力和摩擦力,使碾米机效率较低;碾白筋的工作面与辊筒体成直角,即直角形碾白筋(指径向剖面形状,以下同),该碾白筋在工作过程中翻动和推送谷粒、米粒作用强,谷粒、米粒在越过碾白筋时,受到的挤压力和摩擦力突然增大,利于对稻谷脱壳和碾白,但碾米机受力不平衡,负荷较重,易拆断米粒,碎米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碾米机辊筒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产量较高、碎米率小的碾米机辊筒。
本实用新型的思想是减小辊筒的径向输送力及其无用功,增大辊筒的轴向输送力,充分满足碾米室内碾白稻谷所需的压力和摩擦力,米粒能较园滑的越过碾白筋,降低谷粒突然受力。其技术方案是将输送筋的螺旋角α改为20-30°,改直角形碾白筋为圆弧形、三角形、梯形碾白筋或相互组合的碾白筋,其工作面为圆弧形或斜面。
为提高产量,提高米粒光洁度,在辊筒体前部设有摩擦筋、摩擦槽或摩擦点,增大其粗糙度。
图面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
图1的A-A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不对称圆弧形碾白筋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内切圆弧形碾白筋结构示意图5是本实用新型工作面逐渐增宽的圆弧形碾白筋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B-B剖面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三角形碾白筋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圆弧筋顶三角形碾白筋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工作面及背面逐渐增宽圆弧筋顶的等腰三角形碾白筋结构示意图;
图11是
图10的C-C剖面示意图;
图12是
图11的局部放大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不等腰梯形碾白筋结构示意图;
图14是
图13的局部放大图;
图15是工作面和背面与辊筒体相切的梯形碾白筋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工作面逐渐增宽的梯形碾白筋结构示意图;
图17是
图16的D-D剖面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形碾白筋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0是
图19的E-E剖面示意图;图21是图20的局部放大图;图22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3是图22的F-F剖面示意图;图24是图23的局部放大图;图25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6是图25的G-G剖面示意图;图27是图26的局部放大图;图28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9是图28的M-M剖面示意图30是图29的局部放大图。
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
图1、2所示,辊筒体1的后部有输送筋2,当辊筒体1转动时,输送筋2同时转动,推动谷粒向前移动,输送筋2为3根,输送筋2的螺旋角α在20-30°之间选择,与现有碾米机辊筒40-42.5°的螺旋角比较,减小了螺旋角,从而增大了辊筒的轴向推力,降低了径向推力,增大了碾米室内的压力和摩擦力,减轻了负荷,碾米机工作平稳。在辊筒体1前部有圆弧形碾白筋3-1,圆弧形碾白筋3-1的斜向与输送筋2相同,圆弧形碾白筋3-1进料端为流线形,有利于谷粒、米粒进入。在辊筒体1前端设有端盖6。
参照图3所示,圆弧形碾白筋3-2,其圆弧不对称,工作面圆弧比背面圆弧长。
参照图4所示,圆弧形碾白筋3-3的工作面圆弧R2与辊筒体1的圆柱面R1相切。
上述实施例给出了3种不同形状的圆弧形碾白筋,其共同点是碾白筋的工作面是圆弧形,背面也是圆弧形。特别是工作面为圆弧形,米粒能够圆滑的越过圆弧形碾白筋,米粒折断的机会减少,从而降低了碎米率。
参照图5、6所示,其圆弧形碾白筋3-4的工作面从进料端至出料端宽度逐渐增宽,也可设计成背面逐渐增宽,还可设计成工作面和背面同时逐渐增宽,利于减小轴向进料阻力。
参照图7所示,三角形碾白筋4-1工作面的斜面长,背面斜面短,其工作面与辊筒体1的圆柱面相切。
参照图8、9所示,三角形碾白筋4-2的筋顶为圆弧形R,工作面斜面长,背面斜面短。
参照
图10、11、12所示,三角形碾白筋4-3筋顶为圆弧形R,三角形是等腰的,工作面和背面从进料端至出料端同时逐渐增宽。
上述实施例给出了3种三角形碾白筋结构,其共同点是工作面是一个斜面,背面也是一个斜面,具有与圆弧形相似的作用,即对米粒的挤压力、摩擦力是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米粒能较圆滑的越过碾白筋,米粒折断的机会少,从而降低碎米率。
参照
图13、14所示,不等腰梯形碾白筋5-1工作面为长腰,背面为短腰。
参照
图15所示,梯形碾白筋5-2其工作面和背面与辊筒体1圆柱面均相切。
上述给出2种不同形状的梯形碾白筋形状,其共同点是工作面是一斜面,其背面也是斜面,其作用也是对米粒的挤压力、摩擦力逐渐增强,米粒能较圆滑的越过碾白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还可以设计出不同形状的梯形碾白筋。
参照
图16、17所示,其梯形碾白筋5-3的工作面从进料端至出料端逐渐增宽。当然也可如与前述的三角形碾白筋4-3工作面和背面从进料端至出料端同时逐渐增宽。
上述3种三角形碾白筋,3种梯形碾白筋工作面的顷斜角度各不相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即工作面是斜面,米粒越过碾白筋时,既受到逐渐增大的压力和摩擦力,同时又能使米粒园滑的越过碾白筋,还可以设计出多种不同倾斜角度的碾白筋,根据实验,三角形碾白筋工作面倾斜角度可在以过该筋顶点的辊筒直径与该筋工作面的夹角β25°-与辊筒体圆柱面相切范围内选择;梯形碾白筋工作面的倾斜角度可在工作面与上底面相交构成的内角θ115°-与辊筒体圆柱面相切范围内选择,以与辊筒体圆柱面相切为最佳。
参照
图18所示,组合形碾白筋5-1、4-1、3-1。其前面(工作面)部分为梯形,后面部分(背面)是圆弧形。上述组合型的含义是指前面与后面的形状不同的一种组合,前面可是圆弧形或三角形或梯形,后面是三角形或梯形或圆弧形的组合形状。
上述实施例给出了多种形状的碾白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即降低米粒的突然受力,其工作面是圆弧形或斜面,还可以给出多种不同形状、不同斜度的碾白筋,这些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照
图19、20、21所示,在碾白筋3-1设有摩擦槽7。在辊筒体1的前部设有摩擦槽7,其摩擦槽7是连续的,其碾白筋是园弧形碾白筋3-1。参照图22、23、24所示,在辊筒体1的前部设有等距排列的摩擦筋8,其碾白筋是梯形碾白筋5-1(在该碾白筋也可设摩擦筋8)。参照图25、26、27所示,在辊筒体1前部设有圆锥形摩擦点9-1,其摩擦点9-1成单线排列,其碾白筋是不对称圆弧形碾白筋3-2。在碾白筋3-2设有圆锥形摩擦点9-1。参照图28、29、30所示,在辊筒体1前部设有圆锥形摩擦点9-2,其摩擦点9-2成斜线相交排列,其碾白筋是圆弧筋顶三角形碾白筋4-2。
上述实施例给出了4种摩擦结构,其目的是增大辊筒体的粗糙度,提高碾米产量和效果及米粒光洁度。根据此目的还可是其它结构,如摩擦点和摩擦筋相结合等。
上述给出的摩擦结构与前述各种形状的碾白筋可以任意组合。不局限于
图19、22、25、28给出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通过改进输送筋的角度使碾米室内能充分满足碾白稻谷所需的压力和摩擦力,碾米机性能稳定,提高产量,通过改进碾白筋形状,使其工作面为圆弧形或斜面,米粒能较圆滑的越过碾白筋,米粒折断少,降低了碎米率,适合加工长粒形稻谷。
权利要求1.一种碾米机辊筒包括辊筒体,辊筒体后部的输送筋,辊筒体前部的碾白筋,其特征在于输送筋的螺旋角α是20-30°,碾白筋为圆弧形碾白筋、三角形碾白筋、梯形碾白筋或相组合的碾白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碾米机辊筒其特征在于梯形碾白筋工作面的斜度是工作面与上底面相交构成的内角θ为115°——与辊筒体园柱面相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碾米机辊筒其特征在于三角形碾白筋工作面的斜度是以过该筋顶点的辊筒直径与碾白筋工作面的夹角β为25°——与辊筒体园柱面相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碾米机辊筒其特征在于辊筒体前部的圆柱面和碾白筋设有摩擦筋、摩擦槽或摩擦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碾米机辊筒其特征在于碾白筋从进料端至出料端逐渐增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碾米机辊筒结构,其特征是辊筒体后部输送筋的螺旋角为20-30°,增大了轴向输送力,从而能充分为碾米室提供碾白稻谷所需的压力和摩擦力。辊筒体前部的碾白筋形状为圆弧形、三角形、梯形或相互组合的碾白筋,其工作面为圆弧形或斜面,降低了突然受力,使米粒较圆滑的越过碾白筋,从而降低了碎米率。为增大摩擦力,提高产量,在辊筒体前部还设有摩擦筋、摩擦槽或摩擦点。
文档编号B02B3/00GK2546084SQ0222
公开日2003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02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02年5月18日
发明者杨庆国 申请人:杨庆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