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甘菊的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199114阅读:6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薇甘菊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薇甘菊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是菊科假泽兰属植物,为多年生草质或稍木质藤本,具蔓生茎,攀缘并缠绕幼树、作物或其他植物,使其死亡。原产中、南美洲,目前在热带非洲、热带亚洲、澳大利亚及南太平洋岛屿以及亚热带许多国家和地区均报道有薇甘菊存在,对森林、茶园、果园、柚木林、橡胶林、油棕林等的危害特别严重,是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危害最严重的杂草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在深圳首次采集到薇甘菊标本。90年代以后,深圳、东莞、珠海等地区先后报道了薇甘菊的危害。薇甘菊对自然植被、人工林、园林绿地、果园、农场等绿地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被称为“植物杀手”。薇甘菊在广东的危害,以深圳最为严重,存在度达92%,主要危害苗圃、果园及园林绿地、人工林、次生林等。在深圳东起南澳西冲,西至宝安沙井、松岗,南起内伶仃岛,北达平湖、坪地、横岗,市区内路边绿化带、公园、山坡等均有薇甘菊分布,全市受害面积据深圳市农业局统计资料已达2000hm2,其中以内伶仃岛的危害最重。内伶仃岛的东部、东北部、东南部植被类型为低矮灌丛,40%-60%的灌木林被薇甘菊覆盖。内伶仃岛的北部、西部的马占相思林、马尾松林的林缘也被薇甘菊占据并进一步向林内发展。全岛139hm2的陆域面积,就有40hm2遭到薇甘菊不同程度的入侵,有些林地甚至变成单优的薇甘菊群落。
薇甘菊在东莞市已广泛分布,其中以同沙林场、大岭山荔枝园等地危害最重。在疏于管理的林场和果园内,薇甘菊几乎占据了整个草本层,有的覆盖林木的冠层。珠海市、惠州市、中山市等地虽然没有普遍分布,但在分布区内也造成了较大的危害。薇甘菊对其他地区的入侵时间不长,群落数量少,分布面积不大,尚未造成严重的危害。
薇甘菊生长非常迅速,繁殖力极强,入侵后能定居、适应并且扩张,迅速占领空地,且群居性高,减少其他植物的生存机会,形成密集成片的单优植物群落,从而减少生物多样性。薇甘菊通过大量繁殖幼苗占据空地、通过蔓生茎缠绕、攀缘、覆盖等多种方式绞杀其他植物,并争夺阳光、水分、养分而使其他植物无法正常生长与繁殖,甚至死亡。原来以乔木或灌木为主的自然生态系统,由于薇甘菊的存在和危害,使许多乔灌木死亡,这又为它的生长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形成以薇甘菊为主的单优植物群落,从而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植物的分布格局及植物群落的景观。在深圳地区每年11月至翌年2月为薇甘菊落叶期,产生大量的枯落叶,加上这段时间为旱季,极易引起火灾,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有专家预测,如果不及时预防与治理薇甘菊,深圳内伶仃岛的20多群600多只猕猴无处栖生。从调查可以推断,深圳可能是薇甘菊在广东的散布中心。随着经济的发展,受人为干扰的地区和面积不断增加,会给薇甘菊的入侵、定居和传播提供更多的机会。不但今后会对深圳造成更大的影响,而且会对广东省其他城市造成危害。如果不能及时控制,几年内,薇甘菊将在华南地区泛滥成灾。因此,一旦薇甘菊进一步扩散,将造成严重危害。对于薇甘菊已严重发生的地区,要加强科学研究,采取科学的防治方法,将危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之下。
目前薇甘菊的常用防治方法是以人工拔除、化学防治为主。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薇甘菊的危害,但其防治成本高、薇甘菊的复发率高,化学防治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而利用改善其生态环境的方法来进行防治尚未有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所述薇甘菊的危害性大而现有防治方法成本高、复发率高或污染环境的问题,提供一种成本低、无污染且非常有效的薇甘菊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用遮光率为70%-100%的遮荫物对生长有薇甘菊的场所进行直接覆盖。
本发明一般采用遮光率为70-90%的遮荫物用于稍控制开花但不必根除薇甘菊的场所,如附坡、垃圾场等地;遮光率为90%以上至98%的遮荫物用于严格控制薇甘菊开花和生长的地方,如林下、林缘、风景园林绿地等;遮光率为98%以上的遮荫物用于严格控制薇甘菊生长并需要彻底根除的地方,如自然保护区、苗圃、林场、果园的经济种植区等。
覆盖时间根据需要可控制在2个月至3年,短期的控制用于控制开花但不必根除薇甘菊的场所,长期的控制用于严格控制薇甘菊开花和生长的地方或用于严格控制薇甘菊生长并需要彻底根除的地方。覆盖时间少于2个月也对薇甘菊的开花、生长可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因薇甘菊每年开花期为每年10月初至12月,结实期为11月至次年2月,所以需控制薇甘菊开花的场所在每年9月至次年2月遮荫覆盖,需严格控制薇甘菊开花及生长的场所则长期遮荫覆盖直到薇甘菊植株死亡。
本发明中所用遮荫物采用遮荫网较佳,遮荫网价格低廉,平均售价为0.6元/m2。遮荫网覆盖薇甘菊后可用绳索或石块固定遮荫网。遮荫网的使用层数一般为1-3层。
本发明中所用的遮荫物也可以采用遮荫网和废报纸的方式,废报纸铺于遮荫网的下方,这样成本较单纯采用遮荫网更低。
本发明是发明人在长期对薇甘菊生存的生态环境、其生理生态特征、以及影响其开花的因素进行仔细观察及一系列试验后得来的,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
我们于2001年11月对不同光照条件下薇甘菊的开花量做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光照条件下薇甘菊的开花量具有显著的差异,结果见下图。光合作用参数的测定在11月进行。每种处理各选择3个单株,每株顶部第一片完全展开的成熟叶作为被测叶片,用便携式LCA4光合-蒸腾仪开放气路系统(ADC,England)测定近尖1/3处。仪器左侧的入口通过固定于底部的扁平缓冲气室与离地3M的气杆连接。测定记录叶面光强。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1.本发明能有效地控制薇甘菊的开花、结果,并能导致薇甘菊植株死亡,因此防治薇甘菊的效果好(1)能减少薇甘菊的开花量,根据遮荫网的层数不同,开花量有显著差异,减少率在65%-100%;(2)能减少薇甘菊的种子量,根据遮荫网的层数不同,种子量有显著差异,减少率在66%-100%;(3)能减少薇甘菊的结实量,大面积试验结果,根据遮荫网的层数不同,结实量有显著差异,减少率在30%-50%;(4)能导致薇甘菊死亡,试验结果2层遮荫网处理较1层遮荫网处理的花量更少,花的成熟速度要比1层处理延迟、并且90%的地上部分植株死亡;3层遮荫网处理已95%的地上部分植株枯死,无开花现象。
2.本发明的方法对环境无污染用遮荫物如遮荫网覆盖薇甘菊群集的地方,对生态环境如空气、水、土壤、其他植物均不会造成污染。
3.对人畜安全遮荫物的覆盖,不会对使用者或其他人、牲畜造成生命危险,可以长期放置。
4.本发明的方法操作简便该方法操作时无须机械设备,只需绳索或石块固定即可。
5.本发明的方法使用时成本低廉如遮荫网的平均售价为0.6元/m2,每平方米的成本在一元以内,采用遮荫网加上废报纸则成本更低。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至图4是实施例八中对薇甘菊的不同处理结果的照片。
图5至图8是实施例九中对薇甘菊的不同处理结果的照片。
图9至图13是实施例十中对薇甘菊的不同处理结果的照片。
图14至图17是实施例十一中对薇甘菊的不同处理结果的照片图18是不同光照条件下薇甘菊的开花量比较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处理时间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实施例八至实施例十一中,采用本发明的遮荫覆盖法开始处理的时间为2002年10月8日,即在薇甘菊开花之前开始处理。实施例五至实施例七的开始处理时间为2002年11月21日,即在薇甘菊开花之后尚未结实之前进行处理。
处理地点各实施例分别在深圳仙湖植物园野营区、深圳仙湖植物园裸子植物区、深圳仙湖植物园绿化队和深圳罗湖区林果场等四个地点选择处理场地。
处理方法每个地点选择根据遮荫网的1.8m×1.8m的面积为一个小区处理,处理I、处理II、处理III分别使用1层、2层、3层的遮荫网对处理场地进行覆盖。每个处理重复3次。遮荫网采用从市场上购得的标准型号遮荫网,标准型号的单层遮荫网的遮光率约为80%,但经过用光合测定仪测定试验得1层标准型号的遮荫网的实际遮光率约为74%,2层此种遮荫网的遮光率约为98%,3层此种遮荫网的遮光率约为99%。
处理结果与分析实施例一至四及实施例八至十一在处理后自10月14日开始观察,以后每隔3天观察一次结果。10月17日对照处理薇甘菊植株已大部分现花蕾;1层遮荫网处理只有少量薇甘菊植株形成花蕾,没有薇甘菊植株死亡现象,但花蕾的成熟速度要比对照延迟,且花蕾发育较小;2层遮荫网处理较1层遮荫网处理的薇甘菊花蕾量更少,花蕾的成熟速度要比1层遮荫网处理延迟;3层遮荫网处理地上部分的部分薇甘菊植株枯死,无开花现象。10月28日观察发现,对照处理薇甘菊植株已大部分现花;1层遮荫网处理只有少量薇甘菊植株开花,没有薇甘菊植株死亡现象,但花的成熟速度要比对照延迟,且花形发育较小;2层遮荫网处理较1层遮荫网处理的花量更少,花的成熟速度要比1层遮荫网处理延迟,并且90%的地上部分植株死亡;3层遮荫网处理已95%的地上部分植株枯死,无开花现象。
将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七的控花和防除结果列表如下表1实施例一中深圳仙湖植物园野营区控花结果(观察时间2002年11月20)

表2实施例二中深圳仙湖植物园裸子植物区控花结果(观察时间2002年11月20)

表3实施例三中深圳仙湖植物园绿化队控花结果(观察时间2002年11月20)

表4实施例四中深圳罗湖区林果场控花结果(观察时间2002年11月11)

表5实施例五中深圳仙湖植物园野营区种子控制结果(取样时间2002年12月13日)

表6实施例六中深圳仙湖植物园裸子植物区种子控制结果(取样时间2002年12月13日)

表7实施例七中深圳仙湖植物园绿化队种子控制结果(取样时间2002年12月13日)

在上面的列表中*光照强度测定时间为2002年10月10日1000整,


实施例八至实施例十一的处理结果分别见图1至图17,具体说明如下实施例八深圳仙湖植物园绿化队处理结果(拍照时间2002年11月6日)图1对照薇甘菊植株正常生长;图2I层遮荫网覆盖28天后的结果,有少量开花,有少量植株死亡;图3II层遮荫网覆盖28天后的结果,无开花,有大部分植株死亡;
图4III层遮荫网覆盖28天后的结果,无开花,植株薇甘菊基本死亡;实施例九深圳罗湖区林果场处理结果(拍照时间11月6日)图5对照薇甘菊植株正常生长,有大量的花;图6I层遮荫网覆盖28天后的结果,有少量薇甘菊开花,有部分薇甘菊植株死亡;图7II层遮荫网覆盖28天后的结果,薇甘菊无开花,有大部分薇甘菊植株死亡;图8III层遮荫网覆盖28天后的结果,薇甘菊无开花,薇甘菊植株地上部分全部死亡;实施例十深圳仙湖植物园野营区队处理结果(拍照时间11月15日)图9对照薇甘菊植株正常生长,有大量的花;图10I层遮荫网覆盖37天后的结果,薇甘菊无开花,有部分薇甘菊植株死亡;图11II层遮荫网覆盖37天后的结果,薇甘菊无开花,有大部分薇甘菊植株死亡;图12III层遮荫网覆盖37天后的结果,薇甘菊无开花,薇甘菊植株地上部分全部死亡;图13III层遮荫网覆盖(右)与对照(左)比较。实施例十一深圳仙湖植物园绿化队处理结果(拍照时间11月15日)
图14对照薇甘菊植株正常生长,有大量的花;图15I层遮荫网覆盖37天后的结果,有少量薇甘菊开花,有部分薇甘菊植株死亡;图16II层遮荫网覆盖37天后的结果,无薇甘菊开花,有大部分薇甘菊植株死亡;图17III层遮荫网覆盖37天后的结果,无薇甘菊开花,薇甘菊植株地上部分全部死亡,部分其他种类的杂草仍然存在。
权利要求
1.一种薇甘菊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遮光率为70%-100%的遮荫物对生长有薇甘菊的场所进行直接覆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薇甘菊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遮光率为70%-90%的遮荫物用于稍控制开花但不必根除薇甘菊的场所,遮光率为90%以上至98%的遮荫物用于严格控制薇甘菊开花和生长的地方,遮光率为98%以上的遮荫物用于严格控制薇甘菊生长并需要彻底根除的地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薇甘菊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覆盖的时间控制在2个月至3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薇甘菊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需控制薇甘菊开花的场所在每年9月至次年2月遮荫覆盖,需严格控制薇甘菊开花及生长的场所则长期遮荫覆盖直到薇甘菊植株死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薇甘菊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荫物选择遮荫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薇甘菊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荫网的使用层数为1-3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薇甘菊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荫物选择遮荫网和废报纸,废报纸铺于遮荫网的下方。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薇甘菊的控制方法,是用遮光率为70%-100%的遮荫物对生长有薇甘菊的场所进行直接覆盖,一般采用遮光率为70%-90%的遮荫物用于稍控制开花但不必根除薇甘菊的场所,遮光率为90%以上至98%的遮荫物用于严格控制薇甘菊开花和生长的地方,遮光率为98%以上的遮荫物用于严格控制薇甘菊生长并需要彻底根除的地方。本发明方法能有效地控制薇甘菊的开花、结果,并能导致薇甘菊植株死亡,而且该方法操作简便,对周围环境和其他植物不会造成危害,防治成本较低,因此具有重大的推广价值。
文档编号A01G7/06GK1444843SQ0311390
公开日2003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10日
发明者冯惠玲, 黄忠尧, 巫俊鹏, 张寿洲, 龚友夫, 陈涛, 孙玮, 刘庆华, 叶万辉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深圳市仙湖植物园管理处, 深圳市城市管理科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