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无冷桥双层骨架日光温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54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改进的无冷桥双层骨架日光温室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无冷桥双层骨架日光温室,包括第一架体、第二架体、后墙,后墙上设有连接件,连接件与第一架体连接,后墙与第二架体连接,后墙的顶部设有凹槽,连接件的底部设有凸块;第一架体上设有外膜,第二架体上设有内膜,内膜上设有吸热装置,吸热装置的顶部与收卷轴连接,底部外侧设有横杆,吸热装置下端设有U型槽,U型槽通过水管与集液池连通,集液池内设有循环泵,吸热装置的顶部通过水管与循环泵连通。本实用新型优越效果是:吸热装置中液体在流动过程中吸热,将吸收的热量储存在集液池内,为温室提供热量,节能环保;后墙上设有连接件,后墙与第二架体连接,使温室内部完全与外部隔绝,防止能量流失。
【专利说明】一种改进的无冷桥双层骨架日光温室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大棚温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改进的无冷桥双层骨架日光温室。

【背景技术】
[0002]温室又称暖房,能透光、保温,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丼、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温室的种类多,依不同的屋架材料、采光材料、外形及加温条件等又可分为很多种类,如玻璃温室、塑料温室;单栋温室、连栋温室;单屋面温室、双屋面温室;加温温室、不加温温室。温室结构应密封保温,但又应便于通风降温。
[0003]公开号为CN20275053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小拱棚,包括1/4正圆的弧形骨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两根相互垂直连接的短管,形成小拱棚的一个固定侧墙,两个这样的固定侧墙之间垂直固定有两根或两根以上的直管,形成固定的半拱棚,另外的半拱棚为活动结构,它与固定的半拱棚的结构对称,但是其短管的长度略大于或略小于固定半拱棚的短管的长度,且其直管的长度略大于或略小于固定半拱棚的直管的长度,两个半拱棚在弧形骨圆心处,即两组短管连接处连接,活动半拱棚以两侧墙上的该连接点的连线为转动的轴线,从而实现活动半拱棚的自由开合;在固定半拱棚和活动半拱棚上有覆盖薄膜。上述小拱棚吸热效果差,安装复杂。
[0004]公开号为CN20331377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组装式新型日光温室,包括棚架,棚架上设有保温膜、风口膜、卷帘机、卷帘轴和卷绕于卷帘轴上的保温被,其特征在于,棚架固接于地圈梁上,棚架的后墙架上覆盖有草砖。所述的棚架由多个龙骨架以及连接多个龙骨架的拉管组成,龙骨架由后龙骨和前龙骨连接而成,所有的后龙骨形成后墙架,每个龙骨架的两端均与地圈梁固接。该组装式新型日光温室需要以草砖为后墙,设置预埋件和地圈梁,施工复杂且吸热保温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改进的无冷桥双层骨架日光温室。
[0006]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一种改进的无冷桥双层骨架日光温室,包括第一架体、第二架体、后墙,后墙上设有连接件,连接件与第一架体连接,后墙与第二架体连接,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组成双层骨架结构;后墙的顶部设有凹槽,连接件的底部设有凸块,凹槽左右两侧和底部均设有保温材料;第一架体上设有外膜,第二架体上设有内膜,内膜上设有吸热装置,吸热装置的顶部与收卷轴连接,底部外侧设有横杆,吸热装置下端设有U型槽,U型槽通过水管与集液池连通,所述集液池内设有循环泵,吸热装置的顶部通过水管与循环泵连通;所述吸热装置由多个并行连接的圆形塑料管组成;所述U型槽倾斜设置。
[0008]进一步地,所述后墙和连接件的外侧设有内结构板。
[0009]进一步地,所述内结构板的外侧设有加强网。
[0010]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网的外侧设有混凝土层。
[0011]进一步地,所述内结构板与加强网之间设有保温层。
[0012]进一步地,所述吸热装置由多个并行排列的椭圆形塑料管组成。
[0013]进一步地,所述吸热装置由多个并行排列的塑料矩管组成。
[0014]进一步地,所述U型槽一端与地面接触,另一端距地面10cm。
[0015]进一步地,所述吸热装置上设有保温被。
[0016]进一步地,所述吸热装置的下侧设有牵引绳,牵引绳一端与收卷轴底部连接,另一端从吸热装置底部的横杆处绕出,与收卷轴的顶部连接。
[0017]进一步地,所述集液池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循环泵连接。
[0018]进一步地,所述日光温室的内部设有热交换器。
[0019]进一步地,所述日光温室的外部设有热交换器。
[0020]进一步地,所述吸热装置的末端与水管连接。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越效果在于:利用循环泵将集液池内的液体通过水管输送至吸热装置顶部,所述液体在吸热装置内部由上而下落入U型槽内,最终流入集液池内形成一个液体循环系统,液体在吸热装置由上而下流动的过程中吸热,将所吸收的热量储存在集液池内,为温室提供热量;结构简单,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能为温室提供热量,节能环保;所述后墙上设有连接件,所述后墙与第二架体连接,使得日光温室内部完全与外部隔绝,防止温室内部能量流失,避免了日光温室内部“冷桥”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日光温室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日光温室的吸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图2中所述吸热装置A-A向示意图;
[0025]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日光温室的吸热装置另一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图4中所述吸热装置B-B向示意图;
[0027]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日光温室的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日光温室的后墙结构示意图;
[0029]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日光温室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31]1-第一架体、2-第二架体、21-热交换器、3-后墙、31-凹槽、4-吸热装置、41-横杆、42-收卷轴、5-U型槽、6-集液池、61-循环泵、62-水管、7-连接件、71-凸块、8-内结构板、81-保温层、9-加强网、10-混凝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3]实施例1
[0034]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改进的无冷桥双层骨架日光温室,包括第一架体1、第二架体2、后墙3,所述后墙3上设有连接件7,连接件7与第一架体I连接,后墙3与第二架体2连接,第一架体I和第二架体2组成双层骨架结构;所述后墙3顶部设有凹槽31,所述连接件7底部设有凸块71,所述凹槽31左右两侧和底部均设有保温材料;所述第一架体I上设有外膜(图中未示),第二架体2上设有内膜(图中未示),所述内膜上设有吸热装置4,吸热装置4顶部与收卷轴42连接,底部外侧设有横杆41,所述吸热装置4下端设有U型槽5,U型槽5通过水管62与集液池6连通,所述集液池6内设有循环泵61,所述循环泵61将集液池6内的液体通过水管62输送至吸热装置4顶部,所述液体在吸热装置4内部由上而下落入U型槽5内,最终流入集液池6内形成一个液体循环系统;所述吸热装置4由多个并行连接的圆形塑料管组成;所述U型槽5倾斜设置。
[0035]具体安装时,如图6、7所示,将所述连接件7的凸块71放置在后墙3的凹槽31内,由于所述凹槽31两侧和底部均设有保温材料,使得温室内部形成一个封闭的结构,防止温室内热量向外扩散。
[0036]所述后墙3和连接件7的外侧设有内结构板8。进一步地,所述内结构板8的外侧设有加强网9。所述加强网9的外侧设有混凝土层10。
[0037]为了防止温室热量向外扩散,所述内结构板8与加强网9之间设有保温层81。所述保温层81通过喷涂方式将保温材料固定在内结构板8外侧;所述加强网9进一步固定保温层81,同时加强网9有利于所述混凝土层10的固定,所述内结构板8、保温层81、加强网9、混凝土层10均能防止温室内部热量向外扩散,避免热量流失。
[0038]进一步地,所述U型槽5 —端与地面接触,另一端距地面10cm,保证从吸热装置4中流下的液体汇入U型槽5后,向U型槽5的一端汇集,最后流入集液池6内。
[0039]所述吸热装置4的下侧设有牵引绳(图中未示),牵引绳一端与收卷轴42底部连接,另一端从吸热装置4底部的横杆41处绕出,与收卷轴42的顶部连接,方便收卷轴42收卷。当卷起吸热装置4时,所述循环泵61停止向吸热装置4输送液体,所述收卷轴42与牵引绳连接,将吸热装置4卷起。所述吸热装置4由多个并列连接的圆形塑料管组成,每个圆形塑料管均为一个独立的装置,确保从吸热装置4内液体的流速,更有利于吸热。
[0040]所述集液池6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循环泵61连接。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测量集液池6内的液体温度,当所述集液池6内的液体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所述循环泵61向吸热装置4输送液体,收集热量。
[0041]所述吸热装置4上设有保温被(图中未示)。所述保温被为现有技术,工作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保温被。所述保温被的收卷与吸热装置4的收卷过程相同;同样可以设置与保温被连接的收卷轴及牵引绳来完成收卷及放卷。
[0042]如图4-5所示,本实用新型吸热装置4还可间隔排列,利于外部光照进入。
[0043]所述吸热装置4还能由多个并行连接的椭圆形塑料管或塑料矩管组成。工作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塑料管的形状。
[0044]本实用新型所述日光温室的内部设有热交换器21,所述热交换器21用于温室内部与外部热量交换,进一步地,将温室内部空气与外部空气交换,同时将热量交换。所述热交换器21为现有技术,操作人员可自行选择。具体操作时,可将在日光温室内部设置热交换器21,所述热交换器21分别与日光温室内部管道及外部管道(图中未示)连接,所述内部管道的出风口均布在日光温室内部,所述出风口(图中未示)的直径为150_,所述外部管道的进风口(图中未示)的直径为200mm。如公开号为CN203216335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热交换器。
[0045]为了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本实用新型所述吸热装置4的末端直接与水管62连接,省掉U型槽5,操作简便。
[0046]本实用新型所述吸热装置4还能通过将塑料袋分隔成多个并行排列的输水结构,每一个输水结构的顶部与底部连通,液体能从输水结构的顶部流至底部。本实用新型所述循环泵61、温度传感器为现有设备,工作人员可自行选择。
[0047]实施例2
[0048]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另一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7倾斜设置,所述连接件7与所在水平面的夹角为10° -50°,增大了日光温室内部的空间。
[0049]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任何变形、改进、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改进的无冷桥双层骨架日光温室,包括第一架体、第二架体、后墙,其特征在于,后墙上设有连接件,连接件与第一架体连接,后墙与第二架体连接,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组成双层骨架结构;后墙的顶部设有凹槽,连接件的底部设有凸块,凹槽左右两侧和底部均设有保温材料;第一架体上设有外膜,第二架体上设有内膜,内膜上设有吸热装置,吸热装置的顶部与收卷轴连接,底部外侧设有横杆,吸热装置下端设有U型槽,U型槽通过水管与集液池连通,所述集液池内设有循环泵,吸热装置的顶部通过水管与循环泵连通;所述吸热装置由多个并行连接的圆形塑料管组成,所述U型槽倾斜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无冷桥双层骨架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墙和连接件的外侧设有内结构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无冷桥双层骨架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结构板的外侧设有加强网。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无冷桥双层骨架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网的外侧设有混凝土层。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无冷桥双层骨架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结构板与加强网之间设有保温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无冷桥双层骨架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装置的下侧设有牵引绳,牵引绳一端与收卷轴底部连接,另一端从吸热装置底部的横杆处绕出,与收卷轴的顶部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无冷桥双层骨架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池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循环泵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无冷桥双层骨架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槽一端与地面接触,另一端距地面10cm。
【文档编号】A01G9-14GK204291899SQ201420734689
【发明者】吕昊 [申请人]吕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