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收割机的同轴芯异速双脱粒滚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579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联合收割机的同轴芯异速双脱粒滚筒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联合收割机的机械脱粒装置,尤其是适于水稻的机械脱粒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谷物联合收割机的脱粒装置,包括有钉(弓)齿式脱粒滚筒及凹板筛等清选机构。脱粒滚筒高速旋转时,其滚筒钉齿不断击打被喂入的稻杆,从而使成熟饱满的谷粒很快地从稻杆上脱落下来进入凹板筛,可是一些不十分成熟饱满的谷粒则不易脱落下来,而随秸杆被排弃浪费。若要提高稻谷脱净率,则需提高滚筒的转速,也即提高其钉齿的击打强度,然而提高了击打强度,会大大增加成熟饱满谷粒的破碎率。一般规定,稻谷脱粒的破碎率不应超过2%,否则将严重影响稻谷的储藏及种子的发芽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拟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谷物联合收割机提供一种脱净率高而破碎率低的高效谷物脱粒装置。
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它由前后端相邻靠而不相接的具有相同或相近直径的前脱粒滚筒与后脱粒滚筒组成,前脱粒滚筒的中心轴为空心轴,其两端内安装有轴承,后脱粒滚筒的中心轴穿过前脱粒滚筒的空心轴并支承于空心轴两端内的轴承上,前脱粒滚筒中心轴上安装有较大的传动皮带轮,后脱粒滚筒中心轴上安装有较小的传动皮带轮,两皮带轮同时与联合收割机的离合器动力输入轴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突出效果是联合收割机在工作时,稻杆先进入较低转速的前脱粒滚筒,使成熟饱满易脱落的谷粒快速脱落下来,然后尚未脱净的稻杆再进入转速较高的后脱粒滚筒,使稻杆上剩余的较不易脱落的不十分成熟饱满的谷粒在更强力的击打下脱落下来,从而有效地解决了长期以来谷物联合收割机存在的收割脱净率与破碎率不能很好兼顾的这一矛盾。实践证明,本实用新型的水稻脱净率达99.9%,而破碎率仅为1%以下。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不需要改变原谷物联合收割机脱粒室的形状、结构和布局位置,从而方便原机型的技术改造。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正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安装于谷物联合收割机脱粒室9内的前脱粒滚筒6和后脱粒滚筒8,其前后端相邻靠而不相接,且等直径同轴心,前脱粒滚筒6的中心轴4为空心轴,其前端部支承于设在脱粒室上的轴承13上,空心中心轴4两端内安装有轴承7,后脱粒滚筒8的中心轴5穿过前脱粒滚筒中心轴4,其前部支承于两轴承7上,后端支承于安装在脱粒室壁上的轴承10上;前脱落滚筒中心轴4上安装有较大的传动皮带轮2,后脱粒滚筒中心轴5上安装有较小的传动皮带轮1,两传动皮带轮1、2同时与离合器动力输入轴12相连接,因此,前脱粒滚筒6的转速小于后脱粒滚筒8,且前脱粒滚筒6的长度短于或等于后脱粒滚筒8的长度。联合收割机工作时,割下的稻杆被喂入脱粒室的进口3,并在脱粒室盖板背面螺旋导草槽的导引下,先经较慢转速的前脱粒滚筒6的击打,脱落掉成熟饱满的谷粒,然后传送到转速较高的后脱粒滚筒8上,接受较高速强力的击打,脱净稻杆上剩余的较不饱满的谷粒,最后脱净谷粒的秸杆从脱粒室排草口11排出,谷粒则落入脱粒滚筒下面的凹板筛中。
权利要求1.一种联合收割机的同轴芯异速双脱粒滚筒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前后端相邻靠而不相接的具有相同或相近直径的前脱粒滚筒(6)与后脱粒滚筒(8)组成,前脱粒滚筒(6)的中心轴(4)为空心轴,其两端内安装有轴承(7),后脱粒滚筒(8)的中心轴(5)穿过前脱粒滚筒的空心中心轴(4)并支承于两轴承(7)上,前脱粒滚筒中心轴(4)上安装有较大的传动皮带轮(2),后脱粒滚筒中心轴(5)上安装有较小的传动皮带轮(1),两传动皮带轮(1)、(2)同时与联合收割机的离合器动力输入轴(12)相连接。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同轴芯异速双脱粒滚筒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脱粒滚筒(6)的长度短于或等于后脱粒滚筒(8)的长度。
专利摘要一种联合收割机的同轴芯异速双脱粒滚筒装置,它由前后端相邻靠而不相接的具有相同或相近直径的前、后两脱粒滚筒组成,前脱粒滚筒的中心轴为空心轴,后脱粒滚筒的中心轴穿过前脱粒滚筒的空心中心轴并支承于设置在空心轴两端内的轴承上,前脱粒滚筒中心轴安装的皮带轮较后脱粒滚筒中心轴安装的皮带轮大,而两皮带轮同时与联合收割机的动力输入轴相连接。由于采用了上述不同转速的双滚筒进行脱粒,从而有效地解决了长期以来联合收割机存在的收割脱净率与破碎率难以很好兼顾的这一矛盾。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不需要改变原谷物联合收割机脱粒室的形状、结构和布局位置,从而有利于原机型的技术改造。
文档编号A01F12/18GK2648798SQ200320109009

公开日2004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15日
发明者张奋飞 申请人:湖州中收星光联合收割机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