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多管盘压式液体菌种培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150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层多管盘压式液体菌种培养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的设备,尤其是一种多层多管盘压式液体菌种培养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食用菌行业在液体菌种的生产及设备技术方面都有着长足的发展,目前普遍使用的是采用“空气提升”式搅拌技术和原理进行设计生产的,比如一种生产液体菌种的培养罐,包括支架、罐体、冷却水套、加热器,在罐体内部设置一根空气提升管,提升管周围上排列有分流孔,从分流孔出来空气对菌球和培养液进行搅拌;这种技术与我国食用菌行业生产传统的固体菌种相比较大大缩短了菌种的生产周期和降低了生产成本;但采用这种结构的提升管培养器,存在着大气泡搅拌不均匀,菌球产生速度相对较慢,菌球的密度不够高等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在于对培养罐内的进气管的结构进行了改进,使得进气管结构更加合理,培养罐搅拌更加均匀、菌球产生速度快且生产出的液体菌种菌球的密度大,质量好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层多管盘压式液体菌种培养器包括包括支架、罐体、冷却水套、加热器,在罐体内设有空气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气进气管上设有多层呈圆周排列的多头喷咀,在空气进气管上还设有多层盘状档压板;所述多头喷咀的最底层的各个喷咀的出气孔是斜向下开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无菌空气为罐内的基本搅拌动力,其新颖和首创之处是将普通的“空气提升”原理改变为“一孔进气、多层多管喷射,盘状档板反压”的搅拌方法,能使培养器罐内的菌液上下搅拌更均匀,撞击次数明显增加,从而使菌球产生速度更快,能使液体菌种生产周期从原来的3-4天再缩短到一天左右,而且生产出来的液体菌种菌球密度更大,质量更好。


图1、本实用新型罐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实用新型进气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本实用新型进气管的横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多层多管盘压式液体菌种培养器包括包括支架2、罐体1、冷却水套3、加热器12,支架2用来支撑整个罐体1,罐体1外套有冷却水套3,冷却水套3上设有冷却水进口31和冷却水出口32,罐体1内设有空气进气管18底部通过气管固定架21固定,空气进气管18上设有若干层呈圆周排列的多头喷咀20,在空气进气管上还设有若干层盘状档压板19;罐体1的底部设有出料口13、进气阀11和电热器12,在进气阀11的出口处设有分子塞110,分子塞110将进入罐休1内带水份空气的水份过滤,使进入空气进气管18内的空气不含有水份;在罐体1顶部的罐盖10上设有压力表16、放气阀17、安全阀15和接种口14,罐盖10和罐体1可以分离,便于罐内的清洗。
培养菌种时将培养基装入培养罐内,在高温上进行30-35分的杀菌,灭菌后立即对冷却套通入冷水对罐体进行降温,之后通入无菌空气,对罐内的培养基进行充分的搅拌,然后再接入专用液体母种,通过无菌空气进行培养,由本实用新采用了多层多管盘压式的搅拌方法,菌球在无菌空气和盘状档压板的作用下,撞击次数明显增加,使得培养罐内的菌液上下搅拌更均匀,从而使菌球产生的速度更快,能使液体菌种生关周期从原来的3-4天再缩短一天左右,而且生产出来的液体菌种菌球的密度更大,质量更好。
权利要求1.一种多层多管盘压式液体菌种培养器包括支架、罐体、冷却水套、加热器、控制系统,在罐体内设有空气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气进气管上设有多层呈圆周排列的多头喷咀,在空气进气管上还设有多层盘状档压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多管盘压式液体菌种培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头喷咀的最底层的各个喷咀的出气孔是斜向下开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到食用菌培养基生产的设备,具体是一种多层多管盘压式液体菌种培养器,包括支架、罐体、冷却水套、加热器、控制系统,在罐体内设有空气进气管,空气进气管上设有多层呈圆周排列的多头喷咀,在空气进气管上还设有多层盘状挡压板;具有搅拌更加均匀、菌球产生速度快、菌球的密度大、质量好的特点。
文档编号A01G1/04GK2735749SQ200420078
公开日2005年10月26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29日
发明者许建军, 王华清 申请人:许建军, 王华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