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518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肥料,特别涉及一种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属于肥料工业领域。
背景技术
缓释肥料是世界各国肥料工业的未来发展方向。缓释肥料有有机合成型缓释肥料和包膜型缓释肥料两类。其中,包膜型缓释肥料是在肥料颗粒表面涂覆有机聚合物或无机物包膜,使肥料溶入田土中的速度减缓而成为缓释肥料。特别是,有机聚合物包膜型缓释肥料可以具有优异的可控缓释性能,因此一直是缓释肥料研究开发的重点。
其中,以热固性聚合物作为包膜材料的包膜型缓释肥料,由于是采用低粘度的预聚物或反应组分进行包膜,在包膜过程中可以不使用有机溶剂,因此相对于采用溶液包膜而在包膜过程中要使用大量有机溶剂的热塑性聚合物包膜型缓释肥料来说,热固性聚合物包膜型缓释肥料生产过程污染小,产品成本低,是包膜型缓释肥料的主要方向。
但是,热固性聚合物通常是高极性的聚合物,比如聚氨酯、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等,因此仅仅采用热固性聚合物作为包膜材料制备的包膜型缓释肥料的释放期并不高,比如20~40天。因此,一直以来,获得长的释放期是热固性聚合物包膜型缓释肥料努力的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释放期长的热固性聚合物包膜型缓释肥料。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由肥料芯和肥料芯外面的包膜组成,其中,包膜包含(a)高阻透性有机膜层,(b)热固性聚合物膜层和/或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
本发明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的高阻透性有机膜层,最好是整个包膜的里层或中间层。
本发明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的高阻透性有机膜层,最好是非极性有机膜层。非极性有机膜层材料可以是低分子量非极性有机物和/或高分子量非极性聚合物。低分子量非极性有机物可以是室温下呈固体的蜡、低分子量聚烯烃和石油树脂等中的一种或多种。高分子量非极性聚合物可以是聚烯烃、顺丁橡胶、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橡胶、丁苯橡胶、丁基橡胶、乙丙橡胶及三元乙丙橡胶、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和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包膜中的热固性聚合物,可以是聚氨酯、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酚醛树脂、呋喃树脂、不饱和油树脂和氨基树脂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的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中,硫磺的平均质量分数可以为0%~95%。
本发明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包膜中的高阻透性有机膜层中可以含有缓释调节剂和/或增量剂。缓释调节剂可以是增塑剂、水溶性化合物、植物粉、长链脂肪酸及其酯、长链脂肪醇、松香及其酯、沥青、粘土、滑石粉、分子筛粉和骨粉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增量剂可以是硫磺、碳酸钙、炭黑、沉淀硫酸钡和二氧化硅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的包膜总平均厚度可以为20~180μm。其中,高阻透性有机膜层的平均厚度可以为2~30μm,热固性聚合物膜层和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的总平均厚度可以为20~180μm;热固性聚合物膜层的总平均厚度可以为0~180μm,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的总平均厚度可以为0~180μ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显著优点(1)本发明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采用对水和肥料透过能力很低的高阻透性有机膜层(特别是非极性有机膜层),与热固性聚合物膜层和/或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进行复合包膜,因此本发明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的释放期比单独采用热固性聚合物膜层和/或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的包膜型缓释肥料长得多。(2)特别是,本发明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在包膜中采用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时,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整个包膜对水和肥料的阻透能力,使本发明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的释放期进一步延长;并且,由于硫磺的价格很低,在包膜中采用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降低了价格高的热固性聚合物的用量,因此本发明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的成本可以较低。(3)本发明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可以通过在高阻透性有机膜层加入缓释调节剂,制备得到不同释放期的缓释肥料,以适合不同场合和不同植物的应用要求,并且方法灵活、经济和有效。


图1是本发明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的球状肥料芯1-热固性聚合物膜层3-高阻透性有机膜层2-热固性聚合物膜层3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的球状肥料芯1-高阻透性有机膜层2-热固性聚合物膜层3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的球状肥料芯1-热固性聚合物膜层3-高阻透性有机膜层2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的球状肥料芯1-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4-高阻透性有机膜层2-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4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的球状肥料芯1-高阻透性有机膜层2-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4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的球状肥料芯1-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4-高阻透性有机膜层2结构图。
图7是本发明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的球状肥料芯1-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4-高阻透性有机膜层2-热固性聚合物膜层3结构图。
图8是本发明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的球状肥料芯1-热固性聚合物膜层3-高阻透性有机膜层2-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4结构图。
图9是本发明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的球状肥料芯1-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4-高阻透性有机膜层2-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4-热固性聚合物膜层3结构图。
图10是本发明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的球状肥料芯1-热固性聚合物膜层3-高阻透性有机膜层2-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4-热固性聚合物膜层3结构图。
图11是本发明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的球状肥料芯1-热固性聚合物膜层3-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4-高阻透性有机膜层2-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4-热固性聚合物膜层3结构图。
图12是本发明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的球状肥料芯1-高阻透性有机膜层2-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4-热固性聚合物膜层3结构图。
图13是本发明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的球状肥料芯1-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4-热固性聚合物膜层3-高阻透性有机膜层2结构图。
图14是本发明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的球状肥料芯1-热固性聚合物膜层3-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4-高阻透性有机膜层2结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由肥料芯1和肥料芯外面的包膜组成,其中包膜包含(a)高阻透性有机膜层2,(b)热固性聚合物膜层3和/或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4。
本发明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高阻透性有机膜层可以是整个包膜的里层、中间层或外层,但是最好是整个包膜的里层或中间层。这样,高阻透性有机膜层可以受到其外面的热固性聚合物膜层和/或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的保护,不易破损,释放期稳定可靠。当然,高阻透性有机膜层可以是整个包膜的外层,此时高阻透性有机膜层材料最好是高阻透性聚合物。
本发明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的肥料芯,可以是氮肥、磷肥、钾肥或复混肥等。肥料芯的形状可以是粒状、片状等,但以粒状为佳,最好是球状。
本发明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的包膜,可以是热固性聚合物膜层与高阻透性有机膜层的复合膜层。此时,缓释肥料的结构可以如附图1所示,即从肥料芯1往外首先是热固性聚合物膜层3,然后是高阻透性有机膜层2,再往外是热固性聚合物膜层3。结构也可以如附图2所示,即从肥料芯1往外首先是高阻透性有机膜层2,然后是热固性聚合物膜层3。附图1结构比附图2结构优。还可以如附图3所示,即从肥料芯1往外首先是热固性聚合物膜层3,然后是高阻透性有机膜层2。附图1和附图2结构比附图3结构优。
本发明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的包膜,也可以是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与高阻透性有机膜层的复合膜层,这种复合膜层比热固性聚合物膜层与高阻透性有机膜层的复合膜层优。此时,缓释肥料的结构可以如附图4所示,即从肥料芯1往外首先是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4,然后是高阻透性有机膜层2,再往外是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4。结构也可以如附图5所示,即从肥料芯1往外首先是高阻透性有机膜层2,然后是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4。附图4结构比附图5结构优。结构还可以如附图6所示,即从肥料芯1往外首先是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4,然后是高阻透性有机膜层2。附图4和附图5结构比附图6结构优。
本发明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的包膜,还可以是热固性聚合物膜层、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和高阻透性有机膜层三者的复合膜层。其中,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紧贴高阻透性有机膜层的结构是优选,并且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紧贴高阻透性有机膜层里表面的结构比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紧贴高阻透性有机膜层外表面的结构优。此时,缓释肥料的结构可以如附图7所示,即从肥料芯1往外首先是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4,然后是高阻透性有机膜层2,再往外是热固性聚合物膜层3。结构也可以如附图8所示,即从肥料芯1往外首先是热固性聚合物膜层3,然后是高阻透性有机膜层2,再往外是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4。附图7结构比附图8结构优。结构也可以如附图9所示,即从肥料芯1往外首先是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4,其次是高阻透性有机膜层2,然后是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4,再往外是热固性聚合物膜层3。结构也可以如附图10所示,即从肥料芯1往外首先是热固性聚合物膜层3,其次是高阻透性有机膜层2,然后是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4,再往外是热固性聚合物膜层3。结构还可以如附图11所示,即从肥料芯1往外首先是热固性聚合物膜层3,其次是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4,接着是高阻透性有机膜层2,然后是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4,再往外是热固性聚合物膜层3。结构还可以如附图12所示,即从肥料芯1往外首先是高阻透性有机膜层2,然后是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4,再往外是热固性聚合物膜层3。其中,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4处于高阻透性有机膜层2里表面的附图7、附图9和附图11结构是上述六种结构中的优选,附图9和附图11结构比附图7结构优。结构还可以如附图13所示,即从肥料芯1往外首先是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4,然后是热固性聚合物膜层3,再往外是高阻透性有机膜层2。结构还可以如附图14所示,即从肥料芯1往外首先是热固性聚合物膜层3,然后是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4,再往外是高阻透性有机膜层2。附图14结构比附图13结构优。当然,还可以是其它组合方式的结构。
此外,还可以是在附图1~附图14的结构基础上的变化结构。比如,可以是附图1~附图14所示包膜结构的多重复合结构,还可以是附图1~附图14所示的包膜结构之间相互组合的多重复合结构。但从工艺角度考虑,这些多重复合结构不是优选结构。
本发明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的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中,硫磺含量太低时,硫磺的存在对降低成本和降低膜层阻透性的效果不明显,但太高时膜层的韧性低,呈脆性,因此硫磺的平均质量分数可以在0%95%之间,以在20%~95%之间为佳,最好在30%~90%之间。必要时,在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中可以加入一定含量的增塑剂来提高膜层的韧性;当然,也可在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中混入韧性聚合物提高膜层的韧性。
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中的含硫量在膜层厚度方向可以呈梯度变化。比如,呈中间高两边低、从高到低或从低到高的含硫量梯度分布,其中高可以高达100%,低可以低至0%。而梯度变化的方向最好是,处于高阻透性有机膜层往里(即往肥料芯的方向)的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在往肥料芯的方向上含硫量逐渐降低;而处于高阻透性有机膜层往外(即与往肥料芯的方向相反)的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在往肥料表面的方向上含硫量逐渐降低,即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中的外层含硫量低,这样外层可以具有高的韧性。当高阻透性有机膜层往外的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中的含硫量高,如80%以上时,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外可以有一层薄(如3~10μm)的热固性聚合物膜层,以更好地保护内部膜层。
本发明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的高阻透性有机膜层,是指对水和肥料的透过率远低于单纯热固性聚合物膜层的膜层,即高阻透性有机膜层材料对水和肥料的透过率远低于包膜中所采用的热固性聚合物。高阻透性有机膜层材料,可以是分子结构中极性基团很少的有机材料或者氧、氮、氯等非碳非氢、高电负性元素很少的有机材料,比如丙烯腈含量低于8%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和丁腈橡胶、含高电负性元素很少的古马隆树脂等。但是,本发明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包膜中的高阻透有机膜层最好是非极性有机膜层。非极性有机膜层材料可以是低分子量非极性有机物,也可以是高分子量非极性聚合物,还可以既有低分子量非极性有机物又有高分子量非极性聚合物。
低分子量非极性有机物可以是室温下呈固体的蜡、低分子量聚烯烃和石油树脂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蜡可以是石油蜡、合成蜡、天然蜡、矿物蜡等;低分子量聚烯烃可以是聚乙烯蜡,也可以是低分子量聚丙烯、低分子量聚苯乙烯、低分子量聚异丁烯等其它低分子量聚烯烃。当然,低分子量非极性有机物的熔点或软化点较高为好,这样热固性聚合物膜层可以采用较高的固化温度。
高分子量非极性聚合物可以是聚烯烃、顺丁橡胶、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橡胶、丁苯橡胶、丁基橡胶、乙丙橡胶及三元乙丙橡胶、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和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聚烯烃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异丁烯和聚苯乙烯等。当非极性有机膜层为橡胶膜层,如顺丁橡胶、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橡胶、丁苯橡胶、丁基橡胶、乙丙橡胶及三元乙丙橡胶等膜层时,橡胶膜层可以硫化,也可以不硫化。
本发明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中的非极性有机膜层材料,可以是低分子量非极性有机物与高分子量非极性聚合物的混合物,此时采用的低分子量非极性有机物的熔点或软化点可以低于室温。
本发明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中的非极性有机膜层,可以是低分子量非极性有机物膜层,也可以是高分子量非极性聚合物膜层,还可以是低分子量非极性有机物膜层与高分子量非极性聚合物膜层的复合膜层。
本发明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采用的热固性聚合物可以是聚氨酯、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酚醛树脂、呋喃树脂、不饱和油树脂和氨基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当然可以是或可以有其它的热固性聚合物。
本发明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的高阻透性有机膜层中可以含有缓释调节剂和/或增量剂。缓释调节剂可以是增塑剂、水溶性化合物、植物粉、长链脂肪酸及其酯、长链脂肪醇、松香及其酯、沥青、粘土、滑石粉、分子筛粉和骨粉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比如,在高分子量非极性聚合物膜层中加入增塑剂(增塑剂基本上都是低分子量极性有机物)、水溶性化合物(包括肥料本身)、淀粉、木粉、植物屑、沥青、粘土、滑石粉、分子筛粉和骨粉等,都可提高高分子量非极性聚合物膜层对水和肥料的通透性,以调节本发明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的释放期。还比如,在低分子量非极性有机物膜层中,加入带极性基团的添加剂如氯化石蜡、松香及其酯、沥青、长链脂肪酸及其酯、长链脂肪醇等,也可以加入水溶性化合物(包括肥料本身)、淀粉、木粉、植物屑、粘土、滑石粉、分子筛粉和骨粉等。当然,也可以是其它缓释调节剂。
增量剂可以是硫磺、碳酸钙、炭黑、沉淀硫酸钡和二氧化硅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硫磺是优选,硫磺的用量可以在0%~98%之间,最好≤90%。碳酸钙、炭黑、沉淀硫酸钡和二氧化硅等最好是纳米填料。当然,也可以是其它增量剂。
本发明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的包膜总平均厚度可以在20~180μm之间。其中,高阻透性有机膜层的平均厚度可以在2~30μm之间,热固性聚合物膜层和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的总平均厚度可以在20~180μm之间;热固性聚合物膜层的总平均厚度可以在0~180μm之间,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的总平均厚度可以在0~180μm之间。
当然,本发明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的包膜总平均厚度、高阻透性有机膜层总平均厚度、热固性聚合物膜层和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的总平均厚度、热固性聚合物膜层的总平均厚度以及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的总平均厚度等都可以比上述提出的各自高限值更大。这些厚度愈大,则本发明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的释放期会愈长。
由于肥料、硫磺、热固性聚合物和高阻透性有机膜层材料之间的表面性质不同,为了调节它们之间相互润湿铺展成膜性和/或结合作用,可以在热固性聚合物、含硫热固性聚合物和高阻透性有机膜层材料的包膜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特别是,在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或偶联剂,可以提高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中硫磺与热固性聚合物间的结合作用,使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的力学性能改善,使其对水和肥料的阻透性增强,并且可提高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中含硫量的极限值,减少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的包膜用量。
此外,本发明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包膜中的热固性聚合物膜层、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和高阻透性有机膜层中都可以添加其它添加物,以达到诸如进一步调节膜层的某种性能或降低成本等的目的。比如,在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和热固性聚合物膜层中加入碳酸钙等增量性的阻透性填料(最好是纳米填料),可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同时可以提高膜层阻透性的目的。
下面以尿素作为肥料芯的本发明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为例,说明本发明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的具体实施方法和发明效果。采用水中溶出法评价缓释性能,水中溶出法是测定本发明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中尿素在水中的溶出速率,具体做法是将10克本发明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浸泡于200毫升的水中,25℃恒温浸泡,测定初期溶出率和平均微分溶出率。初期溶出率是指最初开始浸泡的24h内溶出的尿素质量占所取10克本发明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中尿素总质量的百分数,而平均微分溶出率则是从浸泡第2天到第7天每天平均溶出的尿素质量占所取10克本发明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中尿素总质量的百分数。根据初期溶出率ψ1和平均微分溶出率ψm,可计算本发明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在水中的释放期t(天)t=1-ψ1ψm+1]]>实施例1将粒径为2.0~4.0mm的粒状工业尿素加入流化床包膜设备中,并使粒状尿素处于沸腾状态,流化床中粒状尿素温度保持在65℃。将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三乙醇胺和二甘醇的混合物(三乙醇胺∶二甘醇的摩尔比为0.2∶1,-NCO∶-OH的摩尔比为1.1∶1)熔体喷涂在粒状尿素表面,喷涂直到形成的该层聚氨酯膜层质量达到最终成品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3%。然后,在聚氨酯膜层表面喷涂石蜡(石蜡熔点为75℃)熔体,直到形成的石蜡膜层质量达到最终成品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4%。最后,再在石蜡膜层表面喷涂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三乙醇胺和二甘醇的混合物(三乙醇胺∶二甘醇的摩尔比为0.3∶1,-NCO∶-OH的摩尔比为1.1∶1)熔体,喷涂直到形成的该层聚氨酯膜层质量达到最终成品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15%。使膜层中的聚氨酯固化充分,即得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所制得的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的释放期为132天。
实施例2将粒径为2.0~4.0mm的粒状工业尿素加入流化床包膜设备中,并使粒状尿素处于沸腾状态,流化床中粒状尿素温度保持在70℃。将石油树脂(软化点为100℃)苯溶液喷涂于尿素表面,喷涂直到形成的石油树脂膜层质量达到最终成品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3%。然后,在石油树脂膜层表面喷涂含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丁酯·苄酯10%的F98-1型酚醛树脂胶粘剂,喷涂直到形成的酚醛树脂膜层质量达到最终成品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19%。使膜层中的酚醛树脂固化充分,即得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所制得的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的释放期为119天。
实施例3将粒径为2.0~4.0mm的粒状工业尿素加入流化床包膜设备中,并使粒状尿素处于沸腾状态,流化床中粒状尿素温度保持在70℃。将S-583型不饱和聚酯预聚物(含过氧化苯甲酰1.5%和少量催化剂)喷涂在粒状尿素表面,喷涂直到形成的不饱和聚酯树脂膜层质量达到最终成品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19%。然后,将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环己烷溶液喷涂于不饱和聚酯树脂膜层表面,喷涂直到形成的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膜层质量达到最终成品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3%。充分干燥除去膜层中环己烷,并使膜层中的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充分,即得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所制得的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的释放期为142天。
实施例4将粒径为2.0~4.0mm的粒状工业尿素加入流化床包膜设备中,并使粒状尿素处于沸腾状态,流化床中粒状尿素温度保持在75℃。将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三乙醇胺和二甘醇的混合物(三乙醇胺∶二甘醇的摩尔比为0.2∶1,-NCO∶-OH的摩尔比为1.1∶1)熔体和150℃左右的熔融硫磺分别从两组不同的喷嘴同时往粒状尿素表面慢慢喷涂,通过控制它们的喷涂流量比,使形成的含硫聚氨酯混合物膜层中硫磺的平均质量分数为70%,喷涂直到形成的含硫聚氨酯混合物膜层质量达到最终成品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6%。然后,将聚乙烯蜡(分子量为1800)的苯溶液喷涂于含硫聚氨酯混合物膜层表面,直到形成的聚乙烯蜡膜层质量达到最终成品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3%,充分干燥除去膜层中苯。最后,从两组不同的喷嘴分别喷涂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含硫混合物(硫磺的质量分数为25%)和三乙醇胺—二甘醇含硫混合物(三乙醇胺∶二甘醇的摩尔比为0.2∶1,硫磺的质量分数为25%)在聚乙烯蜡膜层表面,控制MDI含硫混合物和三乙醇胺—二甘醇含硫混合物的喷涂流量比,使由MDI含硫混合物与三乙醇胺—二甘醇含硫混合物反应形成的含硫聚氨酯混合物膜层中-NCO∶-OH的摩尔比为1.1∶1,喷涂直到形成的该层含硫聚氨酯混合物膜层质量达到最终成品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14%。使膜层中的聚氨酯固化充分,即得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所制得的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的释放期为156天。
实施例5将粒径为2.0~4.0mm的粒状工业尿素加入流化床包膜设备中,并使粒状尿素处于沸腾状态,流化床中粒状尿素温度保持在75℃。在粒状尿素表面喷涂顺丁橡胶生胶的苯溶液,直到形成的顺丁橡胶生胶膜层质量达到最终成品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2%,充分干燥除去膜层中苯。然后,将含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10%的呋喃树脂胶粘剂和150℃左右的熔融硫磺分别从两组不同的喷嘴同时往顺丁橡胶生胶膜层表面慢慢喷涂;熔融硫磺的喷涂流量在开始时最大,逐渐降至结束时为零,而呋喃树脂胶粘剂的喷涂流量从开始时的一定值逐渐增大到结束时最大,以使形成的含硫呋喃树脂混合物膜层中硫磺的质量分数从80%逐渐减小为0%,整个含硫呋喃树脂混合物膜层中硫磺的平均质量分数为50%,整个含硫呋喃树脂混合物膜层质量占最终成品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22%。使膜层中的呋喃树脂固化充分,即得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所制得的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的释放期为151天。
实施例6将粒径为2.0~4.0mm的粒状工业尿素加入控温75℃的转鼓包膜设备中,转动转鼓(转速40r/min)使粒状尿素在转鼓内流动,转鼓内压力为0.15MPa。将含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丁酯·苄酯10%的S-583型不饱和聚酯预聚物混合物(含过氧化苯甲酰1.5%和少量催化剂)和150℃左右的熔融硫磺分别从两组不同的喷嘴同时往粒状尿素表面慢慢喷涂,通过控制它们的喷涂流量比,使形成的含硫不饱和聚酯树脂混合物膜层中硫磺的平均质量分数为60%,喷涂直到形成的含硫不饱和聚酯树脂混合物膜层质量达到最终成品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23%。然后,再在含硫不饱和聚酯树脂混合物膜层表面喷涂高抗冲聚苯乙烯苯溶液,直到形成的高抗冲聚苯乙烯膜层质量达到最终成品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3%,充分干燥除去膜层中苯。使膜层中的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充分,即得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所制得的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的释放期为153天。
实施例7将粒径为2.0~4.0mm的粒状工业尿素加入控温70℃的转鼓包膜设备中,转动转鼓(转速40r/min)使粒状尿素在转鼓内流动。将CYD-115型环氧树脂预聚物与混合胺固化剂的混合物熔体和150℃左右的熔融硫磺分别从两组不同的喷嘴同时往粒状尿素表面慢慢喷涂,通过控制它们的喷涂流量比,使形成的含硫环氧树脂混合物膜层中硫磺的平均质量分数为70%,喷涂直到形成的含硫环氧树脂混合物膜层质量达到最终成品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12%。然后,在含硫环氧树脂混合物膜层表面喷涂乙丙橡胶(含过氧化苯甲酰硫化剂)的苯溶液,直到形成的乙丙橡胶膜层质量达到最终成品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1%,充分干燥除去膜层中苯。最后,再在乙丙橡胶膜层表面喷涂CYD-115型环氧树脂预聚物与混合胺固化剂的混合物熔体,直到形成的环氧树脂膜层质量达到最终成品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10%。使膜层中的乙丙橡胶硫化完全和环氧树脂树脂固化充分,即得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所制得的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的释放期为110天。
实施例8将粒径为2.0~4.0mm的粒状工业尿素加入控温70℃的转鼓包膜设备中,转动转鼓(转速40r/min)使粒状尿素在转鼓内流动。将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三乙醇胺和二甘醇的混合物(三乙醇胺∶二甘醇的摩尔比为0.2∶1,-NCO∶-OH的摩尔比为1.1∶1)熔体喷涂于粒状尿素表面,直到形成的聚氨酯膜层质量达到最终成品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4%。然后,在聚氨酯膜层表面喷涂丁苯橡胶生胶的溶剂汽油溶液,直到形成的丁苯橡胶生胶膜层质量达到最终成品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2%,充分干燥除去膜层中溶剂汽油。最后,将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三乙醇胺和二甘醇的混合物(三乙醇胺∶二甘醇的摩尔比为0.3∶1,-NCO∶-OH的摩尔比为1.15∶1)熔体和150℃左右的熔融硫磺分别从两组不同的喷嘴同时往丁苯橡胶生胶膜层慢慢喷涂,通过控制它们的喷涂流量比,使形成的含硫聚氨酯混合物膜层中硫磺的平均质量分数为60%,喷涂直到形成的含硫聚氨酯混合物膜层质量达到最终成品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17%。使膜层中的聚氨酯固化充分,即得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所制得的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的释放期为145天。
实施例9采用的原料尿素是粒径为2.0~4.0mm的粒状工业尿素,各膜层涂覆方法可采用上述相应的方法或其它合适的方法。粒状尿素表面往外的第一膜层为硫磺质量分数为70%的含硫环氧树脂(CYD-115型)混合物膜层,该膜层占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5%。第二膜层为古马隆树脂(古马隆树脂的软化点为100℃)膜层,该膜层占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3%。第三膜层为硫磺质量分数为50%的含硫韧性环氧树脂(国都YD-171型)混合物膜层,该膜层占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13%。第四膜层为含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0%的CYD-115型环氧树脂膜层,该膜层占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3%。所制得的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的释放期为148天。
实施例10采用的原料尿素是粒径为2.0~4.0mm的粒状工业尿素,各膜层涂覆方法可采用上述相应的方法或其它合适的方法。粒状尿素表面往外的第一膜层为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三乙醇胺和二甘醇的混合物(三乙醇胺∶二甘醇的摩尔比为0.2∶1,-NCO∶-OH的摩尔比为1.1∶1)形成的聚氨酯膜层,该膜层占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2%。第二膜层为聚乙烯与石蜡的混合物(聚乙烯与石蜡的质量比为6∶1)膜层,该膜层占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2%。第三膜层为邻苯二甲酸丁酯·苄酯增塑的含硫S-583型不饱和聚酯混合物(硫磺的质量分数为60%,邻苯二甲酸丁酯·苄酯与不饱和聚酯树脂的质量比为1∶4)膜层,该膜层占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16%。第四膜层为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三乙醇胺和丁二醇的混合物(三乙醇胺∶丁二醇的摩尔比为0.2∶1,-NCO∶-OH的摩尔比为1.1∶1)形成的聚氨酯膜层,该膜层占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2%。所制得的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的释放期为142天。
实施例11采用的原料尿素是粒径为2.0~4.0mm的粒状工业尿素,各膜层涂覆方法可采用上述相应的方法或其它合适的方法。粒状尿素表面往外的第一膜层为S-583型不饱和聚酯膜层,该膜层占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2%。第二膜层为邻苯二甲酸丁酯·苄酯增塑的含硫S-583型不饱和聚酯混合物(硫磺的质量分数为80%,邻苯二甲酸丁酯·苄酯与不饱和聚酯树脂的质量比为1∶7)膜层,该膜层占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8%。第三膜层为石蜡(石蜡的熔点为70℃)膜层,该膜层占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2%。第四膜层为天然橡胶生胶膜层,该膜层占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1%。第五膜层为邻苯二甲酸丁酯·苄酯增塑的含硫S-772型不饱和聚酯混合物(硫磺的质量分数为50%,邻苯二甲酸丁酯·苄酯与不饱和聚酯树脂的质量比为1∶4)膜层,该膜层占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7%。第六膜层为邻苯二甲酸丁酯·苄酯增塑的S-583型不饱和聚酯树脂(邻苯二甲酸丁酯·苄酯与不饱和聚酯树脂的质量比为1∶7)膜层,该膜层占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2%。所制得的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的释放期为167天。
实施例12采用的原料尿素是粒径为2.0~4.0mm的粒状工业尿素,各膜层涂覆方法可采用上述相应的方法或其它合适的方法。粒状尿素表面往外的第一膜层为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膜层,该膜层占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2%。第二膜层为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三乙醇胺和二甘醇的混合物(三乙醇胺∶二甘醇的摩尔比为0.2∶1,-NCO∶-OH的摩尔比为1.1∶1)形成的含硫聚氨酯混合物膜层(硫磺的质量分数为80%),该膜层占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18%。第三膜层为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三乙醇胺和二甘醇的混合物(三乙醇胺∶二甘醇的摩尔比为0.1∶2,-NCO∶-OH的摩尔比为1.1∶1)形成的聚氨酯膜层,该膜层占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3%。所制得的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的释放期为152天。
实施例13采用的原料尿素是粒径为2.0~4.0mm的粒状工业尿素,各膜层涂覆方法可采用上述相应的方法或其它合适的方法。粒状尿素表面往外的第一膜层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增塑的含硫CYD-115型环氧树脂混合物(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与环氧树脂的质量比为1∶9,硫磺的质量分数为80%)膜层,该膜层占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15%。第二膜层为国都YD-171型韧性环氧树脂膜层,该膜层占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5%。第三膜层为聚乙烯与顺丁橡胶的混合物膜层(聚乙烯与顺丁橡胶的质量比为4∶1),该膜层占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2%。所制得的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的释放期为149天。
实施例14采用的原料尿素是粒径为2.0~4.0mm的粒状工业尿素,各膜层涂覆方法可采用上述相应的方法或其它合适的方法。粒状尿素表面往外的第一膜层为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三乙醇胺和二甘醇的混合物(三乙醇胺∶二甘醇的摩尔比为0.1∶1,-NCO∶-OH的摩尔比为1.1∶1)形成的聚氨酯膜层,该膜层占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2%。第二膜层为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三乙醇胺和二甘醇的混合物(三乙醇胺∶二甘醇的摩尔比为0.2∶1,-NCO∶-OH的摩尔比为1.1∶1)形成的含硫聚氨酯混合物膜层(硫磺的质量分数为70%),该膜层占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17%。第三膜层为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膜层,该膜层占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3%。所制得的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的释放期为160天。
实施例15采用的原料尿素是粒径为2.0~4.0mm的粒状工业尿素,各膜层涂覆方法可采用上述相应的方法或其它合适的方法。粒状尿素表面往外的第一膜层为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三乙醇胺和二甘醇的混合物(三乙醇胺∶二甘醇的摩尔比为0.2∶1,-NCO∶-OH的摩尔比为1.1∶1)形成的聚氨酯膜层,该膜层占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2%。第二膜层为石蜡与沥青的混合物(石蜡与沥青的质量比为2∶1,石蜡的熔点为75℃)膜层,该膜层占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4%。第三膜层为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三乙醇胺和二甘醇的混合物(三乙醇胺∶二甘醇的摩尔比为0.3∶1,-NCO∶-OH的摩尔比为1.1∶1)形成的聚氨酯膜层,该膜层占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15%。所制得的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的释放期为98天。
实施例16采用的原料尿素是粒径为2.0~4.0mm的粒状工业尿素,各膜层涂覆方法可采用上述相应的方法或其它合适的方法。粒状尿素表面往外的第一膜层为S-583型不饱和聚酯树脂膜层,该膜层占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19%。第二膜层为磷酸三苯酯增塑的聚苯乙烯(磷酸三苯酯与聚苯乙烯的质量比为1∶1)膜层,该膜层占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3%。所制得的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的释放期为50天。
实施例17采用的原料尿素是粒径为2.0~4.0mm的粒状工业尿素,各膜层涂覆方法可采用上述相应的方法或其它合适的方法。粒状尿素表面往外的第一膜层为邻苯二甲酸丁酯·苄酯增塑的含硫S-583型不饱和聚酯混合物膜层(硫磺的质量分数为60%,邻苯二甲酸丁酯·苄酯与不饱和聚酯树脂的质量比为1∶9),该膜层占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23%。第二膜层为含蒙脱土(粒径为25μm)6%的高抗冲聚苯乙烯膜层,该膜层占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3%。所制得的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的释放期为98天。
实施例18采用的原料尿素是粒径为2.0~4.0mm的粒状工业尿素,各膜层涂覆方法可采用上述相应的方法或其它合适的方法。粒状尿素表面往外的第一膜层为邻苯二甲酸丁酯·苄酯增塑的含硫S-583型不饱和聚酯混合物膜层(硫磺的质量分数为60%,邻苯二甲酸丁酯·苄酯与S-583型不饱和聚酯树脂的质量比为1∶9),该膜层占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23%。第二膜层为含分子筛粉(粒径为30μm)15%的高抗冲聚苯乙烯膜层,该膜层占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3%。所制得的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的释放期为70天。
实施例19采用的原料尿素是粒径为2.0~4.0mm的粒状工业尿素,各膜层涂覆方法可采用上述相应的方法或其它合适的方法。粒状尿素表面往外的第一膜层为邻苯二甲酸丁酯·苄酯增塑的S-583型不饱和聚酯膜层(邻苯二甲酸丁酯·苄酯与不饱和聚酯树脂的质量比为1∶9),该膜层占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19%。第二膜层为硫磺质量分数40%的含硫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混合物膜层,该膜层占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4%。所制得的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的释放期为134天。
实施例20采用的原料尿素是粒径为2.0~4.0mm的粒状工业尿素,各膜层涂覆方法可采用上述相应的方法或其它合适的方法。粒状尿素表面往外的第一膜层为邻苯二甲酸丁酯·苄酯增塑的含纳米碳酸钙S-583型不饱和聚酯膜层(纳米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30%,邻苯二甲酸丁酯·苄酯与不饱和聚酯树脂的质量比为1∶9),该膜层占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22%。第二膜层为含纳米碳酸钙的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混合物膜层(纳米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50%),该膜层占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5%。所制得的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的释放期为136天。
实施例21采用的原料尿素是粒径为2.0~4.0mm的粒状工业尿素,各膜层涂覆方法可采用上述相应的方法或其它合适的方法。粒状尿素表面往外的第一膜层为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三乙醇胺和二甘醇的混合物(三乙醇胺∶二甘醇的摩尔比为0.2∶1,-NCO∶-OH的摩尔比为1.1∶1)形成的聚氨酯膜层,该膜层占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2%。第二膜层为石油树脂(石油树脂的软化点为100℃)膜层,该膜层占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2%。第三膜层为邻苯二甲酸丁酯·苄酯增塑的S-583型不饱和聚酯膜层(邻苯二甲酸丁酯·苄酯与不饱和聚酯树脂的质量比为1∶9),该膜层占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8%。所制得的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的释放期为82天。
实施例22采用的原料尿素是粒径为2.0~4.0mm的粒状工业尿素,各膜层涂覆方法可采用上述相应的方法或其它合适的方法。粒状尿素表面往外的第一膜层为S-583型不饱和聚酯树脂膜层,该膜层占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2%。第二膜层为高抗冲聚苯乙烯膜层,该膜层占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1.5%。第三膜层为邻苯二甲酸丁酯·苄酯增塑的S-583型不饱和聚酯膜层(邻苯二甲酸丁酯·苄酯与S-583型不饱和聚酯树脂的质量比为1∶9),该膜层占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5%。所制得的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的释放期为63天。
实施例23采用的原料尿素是Ф8×3mm的片状尿素,各膜层涂覆方法可采用上述相应的方法或其它合适的方法。片状尿素表面往外的第一膜层为石油树脂(软化点为90℃)膜层,该膜层占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2.5%。第二膜层为邻苯二甲酸丁酯·苄酯增塑的S-583型不饱和聚酯膜层(邻苯二甲酸丁酯·苄酯与S-583型不饱和聚酯树脂的质量比为1∶6),该膜层占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14%。所制得的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的释放期为223天。
实施例24采用的原料尿素是Ф8×3mm的片状尿素,各膜层涂覆方法可采用上述相应的方法或其它合适的方法。片状尿素表面往外的第一膜层为石蜡(石蜡熔点为70℃)膜层,该膜层占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1.5%。第二膜层为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三乙醇胺和二甘醇的混合物(三乙醇胺∶二甘醇的摩尔比为0.2∶1,-NCO∶-OH的摩尔比为1.1∶1)形成的含硫聚氨酯混合物膜层(硫磺的质量分数为20%),该膜层占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总质量的22%。所制得的复合包膜型缓释尿素的释放期为203天。
比较例1将粒径为2.0~4.0mm的粒状工业尿素加入流化床包膜设备中,并使粒状尿素处于沸腾状态,流化床中粒状尿素温度保持在75℃。将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三乙醇胺和二甘醇的混合物(三乙醇胺∶二甘醇的摩尔比为0.2∶1,-NCO∶-OH的摩尔比为1.1∶1)熔体喷涂于粒状尿素表面,喷涂直至形成的聚氨酯包膜质量分数为20%。使聚氨酯固化充分制得包膜型缓释尿素,其释放期为32天。
比较例2将粒径为2.0~4.0mm的粒状工业尿素加入流化床包膜设备中,并使粒状尿素处于沸腾状态,流化床中粒状尿素温度保持在75℃。将含有邻苯二甲酸丁酯·苄酯增塑剂的S-583型不饱和聚酯预聚物(含过氧化苯甲酰1.5%和少量催化剂,邻苯二甲酸丁酯·苄酯与S-583型不饱和聚酯预聚物的质量比为1∶9)喷涂于粒状尿素表面,喷涂直至形成的增塑不饱和聚酯树脂包膜质量分数为20%。使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充分制得包膜型缓释尿素,其释放期为40天。
权利要求
1.一种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由肥料芯[1]和肥料芯外面的包膜组成,其特征在于包膜包含(a)高阻透性有机膜层[2],(b)热固性聚合物膜层[3]和/或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其特征在于高阻透性有机膜层是整个包膜的里层或中间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其特征在于高阻透性有机膜层为非极性有机膜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其特征在于非极性有机膜层材料为低分子量非极性有机物和/或高分子量非极性聚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其特征在于低分子量非极性有机物为室温下呈固体的蜡、低分子量聚烯烃和石油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其特征在于高分子量非极性聚合物为聚烯烃、顺丁橡胶、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橡胶、丁苯橡胶、丁基橡胶、乙丙橡胶及三元乙丙橡胶、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和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其特征在于热固性聚合物为聚氨酯、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酚醛树脂、呋喃树脂、不饱和油树脂和氨基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其特征在于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中硫磺的平均质量分数为0%~9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其特征在于高阻透性有机膜层中含有缓释调节剂和/或增量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其特征在于缓释调节剂为增塑剂、水溶性化合物、植物粉、长链脂肪酸及其酯、长链脂肪醇、松香及其酯、沥青、粘土、滑石粉、分子筛粉和骨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其特征在于增量剂为硫磺、碳酸钙、炭黑、沉淀硫酸钡和二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其特征在于包膜的总平均厚度为20~180μm,其中高阻透性有机膜层的平均厚度为2~30μm,热固性聚合物膜层和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的总平均厚度为20~180μm;热固性聚合物膜层的总平均厚度为0~180μm,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的总平均厚度为0~180μm。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本发明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由肥料芯1和肥料芯外面的包膜组成,其中包膜包含(a)高阻透性有机膜层2,(b)热固性聚合物膜层3和/或含硫热固性聚合物混合物膜层4。高阻透性有机膜层最好是整个包膜的里层或中间层。高阻透性有机膜层最好是非极性有机膜层,非极性有机膜层材料可以是低分子量非极性有机物和/或高分子量非极性聚合物。热固性聚合物可以是聚氨酯、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酚醛树脂、呋喃树脂、不饱和油树脂和氨基树脂等中的一种或多种。高阻透性有机膜层中可以含有缓释调节剂和/或增量剂。本发明复合包膜型缓释肥料的释放期长,而且可调性好。
文档编号C05G3/10GK1927778SQ20051009426
公开日2007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7日
发明者应宗荣 申请人:南京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