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磨机的导料磨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270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辊磨机的导料磨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辊磨粉碎机,具体的说是一种辊磨机的导料磨辊背景技术目前,人们使用的一种雷蒙磨或者筒式柱磨机,公告日2007年8月1日,专利申请 号为200710019308.0;公告号为CN101007292A,上述磨机内的磨辊均为圆柱体,或 为锥面体,磨辊的表面为平滑光面,对物料进行粉碎时,均采用斷辊光面对物料实施反复 辗压粉碎,以及法国筒辊磨的磨辊通过摩擦力随筒体被动旋转,斷辊与筒体在相对旋转中 对物料进行辊压粉碎,其缺点均为物料沿磨辊轴向流动性差,导料功能差,影响其效率。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物料轴向流动性好、效率高的辊磨机的导料磨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这样实现的磨辊的工作表面有凹槽,凹槽的方向与磨辊轴向成夹角。所述的凹槽方向与磨辊轴向的夹角介于0-90°之间,夹角为单向;或者为V形双向; 凹槽分布在工作表面;或者分布在部分工作表面。 所述的磨辊,其端面为平面或者有凸起。 所述的磨辊工作表面或为柱面、或为锥面、或为曲面。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在磨辊的表面有凹槽,凹榨f的方向与磨辊轴向成夹 角,在磨辊的工作面采用凹槽,或部分为凹槽、部分为光面的组合,满足了不同的工艺需 求,带有凹槽辊子在回转过程中,快速将物料,从一端导向另一端;或者采用V形双向 凹槽,将物料集中锁定在辊子底部,从一个点导向另一个点,集屮锁定物料,反复碾压, 实现超细粉碎;在法国筒辊磨内增设凹槽付辊,能从根本上克服物料沿磨辊轴向流动性差 及导料功能差的结构缺陷,物料轴向流动性好,提高了磨机的工作效率,达到了本实用新 型的目的。该导料磨辊,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磨机工作时,导料性能好,工作效率高, 灵活运用导料磨辊表面凹槽与光面的组合,能满足不同的工艺要求,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结构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l:磨辊3的工作表面有凹槽1,凹槽的方向与磨辊轴向成夹角。磨辊的中心 有轴孔2。所述的凹槽方向与磨辊轴向的夹角为30°,夹角为单向;凹椚布满在工作表面;磨辊 的二个端面均为平面;磨辊工作表面为柱面。实施例2:凹槽方向与磨辊轴向的夹角为1°;磨辊的一个端冊有凸起4,另一个端面 为平面。其它与实施例1同。略。实施例3:凹槽方向与磨辊轴向的夹角为89°,磨辊的二个端面均有凸起。 其它与实施例1同。略。实施例4:磨辊的二个端面均有凸起;磨辊工作表面为锥面。 其它与实施例1同。略。实施例5:凹槽分布在工作表面的部分工作表面,部分为光而5;磨辊二个端面均为 平面;磨辊工作表面为锥面。 其它与实施例1同,略。实施例6:凹槽分布在工作表面的部分工作表面;磨辊的一个端面为平面,另一个端 面有凸起;磨辊工作表面为柱面。 其它与实施例1同,略。实施例7:凹槽的夹角V形双向;凹槽分布在工作表面;磨辊的二个端面均有凸起; 磨辊工作表面为曲面。其它与实施例1同,略。实施例8:凹槽的夹角V形双向;凹槽分布在工作表面;磨辊的二个端面均为平面; 磨辊工作表面为曲面。其它与实施例1同,略。
权利要求1、一种辊磨机的导料磨辊,其特征是磨辊的工作表面有凹槽,凹槽的方向与磨辊轴向成夹角。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磨机的导料磨辊,其特征是所述的凹槽方向与磨辊轴 向的夹角介于0-卯°之间,夹角为单向;或者为V形双向;凹槽分布在工作表面;或者分 布在部分工作表面。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磨机的导料磨辊,其特征是所述的磨辊,其端面为平 面或者有凸起。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磨机的导料磨辊,其特征是所述的磨辊工作表面或为 柱面、或为锥面、或为曲面。
专利摘要一种辊磨机的导料磨辊,属于辊磨粉碎机。磨辊的工作表面有凹槽,凹槽的方向与磨辊轴向成夹角。在磨辊的工作面采用凹槽,或部分为凹槽、部分为光面的组合,满足了不同的工艺需求,带有凹槽辊子在回转过程中,快速将物料,从一端导向另一端;或者采用V形双向凹槽,将物料集中锁定在辊子底部,从一个点导向另一个点,集中锁定物料,反复碾压,实现超细粉碎;在法国筒辊磨内增设凹槽副辊,能从根本上克服物料沿磨辊轴向流动性差及导料功能差的结构缺陷,物料轴向流动性好,提高了磨机的工作效率。该导料磨辊,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磨机工作时,导料性能好,工作效率高,灵活运用导料磨辊表面凹槽与光面的组合,能满足不同的工艺要求。
文档编号B02C4/00GK201086019SQ20072004410
公开日2008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21日
发明者杨连国 申请人:杨连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