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车式渔线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985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纺车式渔线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车式渔线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安装在钓竿上 且可向前方放线的纺车式渔线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纺车式渔线轮具有渔线轮本体、用于巻线的巻线筒、
转子、转子驱动机构以及摆动机构。渔线轮本体上具有手柄且可被
安装在钓竿上。巻线筒安装在渔线轮本体上且可在渔线轮本体上前
后移动。转子被支承在渔线轮本体上,用于向巻线筒上巻绕渔线。
转子驱动机构与手柄的转动联动从而使转子转动。摆动机构也与手
柄的转动联动,用于使巻线筒相对渔线轮本体前后移动。
转子驱动机构包括主齿轮和小齿轮。主齿轮包括用来安装手柄且
可与手柄一体转动的主齿轮轴、以及设置在主齿寿仑轴外周面上且可
将手柄的转动传递给转子的齿轮部;小齿轮安装在转子上且可与转 子一体转动,小齿轮与主齿轮啮合而可与手柄联动。摆动机构是横
动凸轮式往复移动机构,包括在外周面上形成有螺旋槽且可与小
齿轮的转动联动而产生转动的螺紋轴、与螺紋轴的螺旋槽卡合的卡 合部件、以及用来安装卡合部件且能够与螺紋轴的转动联动而前后 移动的滑块。
就上述纺车式渔线轮而言,如果向收线方向转动手柄,则手柄的 转动会经由主齿轮传递给小齿轮,与此同时,传递到小齿轮的转动 会经由小齿轮的前部传递给转子,从而使转子向收线方向转动。另 一方面,螺紋轴与小齿轮联动而产生转动,使滑块在与螺旋槽卡合 的卡合部件的带动下前后移动。当滑块前后移动时,安装在滑块上
且在轴向上与滑块彼此固定的巻线筒轴也随之前后移动,从而使得
巻线筒前后移动。
现有技术中公知一种将螺紋轴配置在巻线筒轴上侧(安装钓竿一 侧)的摆动机构,以使渔线轮本体小型化(参照日本实用新型公开
公报实公平1 -42461号)。根据该专利文献,将螺紋轴配置在巻线 筒轴的上侧,因而,不必在巻线筒轴的下侧设置用于配置其它机构 的空间,可以使渔线轮本体的尺寸在上下方向上得到减小。
此外,这种摆动机构中,螺紋轴配置在主齿轮轴的上侧,与螺紋 轴的螺旋槽卡合的卡合部件配置在主齿轮轴的上侧后方。因此,滑 块上安装卡合部件的部分自然配置在主齿轮轴的上侧后方。另一方 面,滑块上与巻线筒轴间进行固定的部分其配置位置比用来与卡合 部件间进行安装的部分靠下,并位于主齿轮轴的下侧后方。
此外,这种摆动机构中,螺紋轴的配置方式为,沿前后方向贯穿 位于主齿轮轴上侧的滑块;滑块上用来与巻线筒轴间进行固定的部 分配置在用来与螺紋轴间进行安装的部分的下侧,并位于主齿轮轴 的下侧。这样就形成了螺紋轴前后贯穿滑块上部的结构,螺紋轴同 时起到沿前后方向引导滑块的导向轴的作用。
但是,上述这种已有的摆动机构中,采用一种在主齿轮轴的后方 配置有在上下方向上笔直的主齿轮轴的滑块的结构,因此,当滑块 移动到最前端时,其上与卡合部件间进行安装的部分以及与巻线筒 轴间进行固定的部分自然位于主齿轮轴的后方,此时,为了充分确 保滑块的前后移动量,不得不向后延长螺紋轴和沿前后方向引导滑 块的导向轴上位于主齿轮轴后方的部分,可是, 一旦向后延长螺紋 轴和导向轴,则为了收纳该螺紋轴和导向轴,必然导致渔线轮本体 在前后方向上长度增加。
此外,上述这种已有的摆动机构中,由于采用了螺紋轴前后贯穿 滑块上部的结构,因此,需要增大滑块上部的厚度,才能使之支承 在螺紋轴上,这必然就导致滑块的体积增大。 一旦滑块体积变大, 特别是滑块在左后方向上的厚度增加,则会引起为了收纳滑块而要 增加渔线轮本体左右厚度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减小渔线轮本体前后 尺寸的纺车式渔线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既使滑块小型化又缩减渔线轮本体在 左右方向上的尺寸的纺车式渔线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1提供一种可向前方放线且
可被安装在钓竿上的纺车式渔线轮,该纺车式渔线轮具有渔线轮 本体,具有手柄且被安装在钓竿上;巻线筒轴,其安装在渔线轮本 体上且可相对渔线轮本体前后移动;巻线筒,其固定在巻线筒轴的 前端部上,在外周可巻绕渔线;转子,其设置在巻线筒的外周侧且 可相对巻线筒转动,能将渔线巻绕在巻线筒上;主齿轮,其设置在 渔线轮本体上且可相对渔线轮本体转动,包括主齿轮轴和齿轮部, 其中,主齿轮轴设置在巻线筒轴靠竿安装座一侧并被安装有有能与 之一体转动的手柄,齿轮部设置在主齿轮轴的外周侧且可将手柄的
转动传递给转子;小齿轮,其配置在巻线筒轴的外周侧,其上安装 有可与之一体转动的转子,并且其可与手柄的转动联动来传递主齿
轮的转动;摆动机构,其与小齿轮的转动联动并通过巻线筒轴使巻 线筒前后移动。摆动机构包括螺紋轴和滑块,其中,螺紋轴的外周 形成有螺旋槽,该螺紋轴与巻线筒轴平行或大体平行配置,并被配 置在主齿轮轴的靠竿安装座一侧,能够与小齿轮的转动联动而进行 转动;滑块上具有与螺紋轴的螺旋槽卡合的卡合部件、以及用来安 装卡合部件且与螺紋轴的转动联动而前后移动的滑块本体。滑块本 体具有第l安装部、第2安装部和连接部,其中,第l安装部用来 安装巻线筒轴的后端部,且与巻线筒轴间至少在轴向上不能产生相 对移动;第2安装部用来安装卡合部件;连接部连接第1安装部和 第2安装部,且在上述巻线筒轴位于最前端时,该连接部连同第1 安装部和第2安装部骑跨在主齿轮轴上。
根据本纺车式渔线轮,螺紋轴配置在主齿轮轴的靠竿安装座一侧
(上侧),巻线筒轴配置在主齿轮轴的远离竿安装座一侧(下侧),
与螺紋轴的螺旋槽卡合的卡合部件配置在主齿轮轴的靠竿安装座一
侧(上侧)。此外,滑块本体上具有第1安装部、第2安装部和连
接部。第1安装部配置在主齿轮轴的远离竿安装座一侧(下侧),
用作与巻线筒轴间进行固定的部分;第2安装部配置在主齿轮轴的 靠竿安装座一侧(上侧),用作安装卡合部件的部分;连接部连接 第1安装部和第2安装部,当巻线筒轴位于最前端的位置时,连同 第1安装部和第2安装部使连接部騎跨在主齿轮轴上。本发明中, 当巻线筒轴位于最前端的位置时,第1安装部和第2安装部隔着主 齿轮轴而一上一下地配置,因此,此时可将作为用来固定巻线筒轴 的部分的第1安装部以及作为安装卡合部件的部分的第2安装部配 置在主齿轮轴的前侧。因而,螺纹轴以及沿前后方向对滑块本体进 行导向的导向轴即使不向后延长,也能够充分确保滑块的前后移动 量,从而可以减小渔线轮本体后部的向后伸出量。因此,可以减小 渔线轮本体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
本发明技术方案2的纺车式渔线轮,除了上述技术方案1的特征, 主齿轮轴上,被第1安装部和第2安装部夹在中间的部分的直径小 于其他部分的直径。采用这一结构,通过使主齿轮轴上靠两端的用 来安装手柄轴部的部分直径较大,使主齿轮轴上中间部分的直径较 小,这样可以强化用来安装手柄轴部的部分的支撑力,同时可以减 小渔线轮本体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
本发明技术方案3的纺车式渔线轮,除了上述技术方案2的特征, 主齿轮轴上被第1安装部和第2安装部夹在中间的部分是实心部件。 采用这一结构,通过以实心部件形成主齿轮轴,不仅保持了主齿轮 轴的强度,还能够减小主齿轮轴的直径,因而,能够将滑块本体的 第1安装部和第2安装部都配置得与主齿轮轴相接近,这样就可以 减小渔线轮本体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
本发明技术方案4的纺车式渔线轮,除了上述技术方案2的特征, 第1安装部和第2安装部被配置成,当巻线筒轴位于最前端位置时, 至少第2安装部比主齿轮轴靠前。采用这一结构,通过使至少作为
安装卡合部件的部分的第2安装部能够配置得比主齿轮轴靠前,能 够至少使螺紋轴的 一 部分配置在主齿轮轴的前侧,这样可以减小渔 线轮本体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
本发明技术方案5的纺车式渔线轮,除了上述技术方案4的特征, 第2安装部比第1安装部靠前。采用这一结构,通过将作为用来安 装卡合部件的部分的第2安装部配置得比作为用来与巻线筒轴间进 行固定的第1安装部更靠前,能够将螺紋轴配置得尽可能地比主齿 轮轴靠前。
本发明技术方案6的纺车式渔线轮,除了上述技术方案1的特征, 连接部被形成为内周部的形状与主齿轮轴外周部的形状匹配。釆用 这一结构,例如,通过使连接部形成为与圆柱状的主齿轮轴的外周 部形状相仿的U字形,可以减小渔线轮本体整体的尺寸。
本发明技术方案7的纺车式渔线轮,除了上述技术方案1的特征, 螺紋轴的外周面的 一 部分与齿轮部相向配置。卡合部件从螺紋轴的 远离齿轮部 一 侧与螺旋槽卡合。滑块本体仅与螺紋轴的远离齿轮部 一侧的外周面相向设置,并且,卡合部件的一部分被安装在该滑块 本体上且可相对该滑块本体转动。
根据本纺车式渔线轮,螺紋轴的外周面与主齿轮的齿轮部相向配 置,滑块本体仅与螺紋轴上远离齿轮部一侧的外周面相对设置。这 样,由于螺紋轴的外周面与滑块本体相向配置,这与现有技术中的 螺紋轴贯穿滑块本体的结构相比,可以减小滑块本体的大小。此外 由于从左至右或者从右至左,以主齿轮的齿轮部、螺紋轴、卡合部 件、滑块本体的顺序配置这几个部件,因此,与现有技术中的螺紋 轴贯穿滑块本体的结构相比,实现了现有技术中不能实现的螺紋轴 与齿轮接近配置这样的结构,这就减小了渔线轮本体在左右方向上 的尺寸。
本发明技术方案8的纺车式渔线轮,除了上述技术方案7的特征, 渔线轮本体具有两侧开口且内部收纳有摆动机构的本体部件、封 闭本体部件的靠安装有齿轮部一侧的侧部开口的第1盖部件、封闭
本体部件的远离齿轮部一侧的侧部开口的第2盖部件。卡合部件从
渔线轮本体的第2盖部件一侧的开口装入到渔线轮本体内。采用这 一结构,渔线轮本体上具有本体部件、第1盖部件、第2盖部件这 三部分,因而,可从第1盖部件侧的开口安装主齿轮,从第2盖部 件侧的开口安装螺紋轴、滑块本体以及卡合部件,易于进行组装。
本发明技术方案9的纺车式渔线轮,除了上述技术方案8的特征, 卡合部件包括与螺紋轴卡合的卡合部、以及从第2盖部件一侧安 装到滑块本体上的安装轴部。采用这一结构,可从第2盖部件一侧 以滑块本体、卡合部件这一顺序来安装这两个部件,因而,可提高 渔线轮的组装性能。
本发明技术方案10的纺车式渔线轮,除了上述技术方案9的特 征,螺紋轴的配置位置比巻线筒轴更靠近齿轮部。采用这一结构, 可以使螺紋轴配置得与齿轮部靠近,因而可以减小渔线轮本体在左 右方向上的尺寸。
本发明技术方案11的纺车式渔线轮,除了上述技术方案7的特 征,摆动机构还具有设置在渔线轮本体上且沿前后方向对滑块进行 导向的导向部;导向部包括导向轴,该导向轴沿前后配置,在同时 与主齿轮轴和巻线筒轴垂直的方向上,相对于上述卡合部件上被安 装在上述滑块本体上的安装部分而言,上述导向轴的配置位置不仅 位于上述安装部分的下方,还与这一安装部分间有至少一部分在投 影上是重合的。采用这一结构,可以有效利用用来安装卡合部件的 部分的下方的闲置空间,即便在该空间设置了导向轴,也不易影响 到渔线轮本体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
本发明技术方案12的纺车式渔线轮,除了上述技术方案11的特 征,导向轴配置在巻线筒轴的远离主齿轮轴的一侧,且其上至少一 部分与巻线筒轴间在主齿轮轴的轴向方向上投影重叠。采用这一结 构,由于导向轴配置在滑块的用来安装巻线筒轴的部分的外侧,因 此,不会影响到渔线轮本体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纺车式渔线轮,当巻线筒轴位于最前端的位置时,
第1安装部和第2安装部隔着主齿轮轴而一上一下地配置,因而可
以减小渔线轮本体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纺车式渔线轮,螺紋轴的外周面与主齿轮的 齿轮部相对配置,滑块本体仅与螺紋轴的远离齿轮部一侧的外周面 相对配置,这样,不仅可以减小滑块本体的尺寸,还可以减小渔线 轮本体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纺车式渔线轮的立体视图。
图2是图1纺车式渔线轮的侧剖视图。
图3是图1纺车式渔线轮的后剖视图。
图4是滑块的侧视放大图。
图5是滑块的后视放大图。
图6是减速机构的后视放大图。
图7是减速机构的侧视放大图。
图8是图1纺车式渔线轮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巻线筒的毂部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手柄;2、渔线轮本体;3、转子;4、巻线筒;5、转子驱动 机构;6、摆动机构;7、主齿轮;8、主齿轮轴;9、小齿轮;10、 框体部;11、第1盖部件;12、第2盖部件;13、竿安装座;14、 第l罩盖部件;15、第2罩盖部件;16、巻线筒轴;20、减速机构; 21、螺紋轴;21a、螺旋槽;22、滑块;22a、卡合部件;22b、滑块 本体;22c、第l安装部;22d、第2安装部;22e、连接部;22f、板 状部件;22g、卡合部;22h、安装轴部;23a、 23b、导向轴;25、 阶梯齿轮;25a、直径较大的齿轮部;25b、直径较小的齿轮部;26、 中间齿轮。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 ~3及图8所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纺车式渔线轮是 一种抛辨式纺车型渔线轮,其主要具有带有手柄1且被安装在钓 竿上的渔线轮本体2、安装在渔线轮本体2的前部且可转动的转子3、 以及配置在转子3的前部且可前后移动的巻线筒4。此外,纺车式渔 线轮还具有与手柄1联动而驱动转子3转动的转子驱动机构5、与 转子3的转动联动而使巻线筒4前后移动的摆动机构6。
转子驱动才几构5和摆动机构6收纳在渔线4仑本体2的内部。如图 l-3及图8所示,渔线轮本体2具有两侧开口的框体部10;用来 封闭框体部10两侧开口的第1盖部件11和第2盖部件12;与框体 部10—体成型而成的竿安装座13;从后方覆盖框体部10、第1盖 部件11、第2盖部件12的第1罩盖部件14和第2罩盖部件15。
如图2、图3、图8所示,框体部IO是采用诸如铝合金制成的部 件,是一种在两个侧面形成有开口的框状部件,其内部形成有用来 收纳、支承转子驱动机构5和摆动机构6的收纳空间10a。如图2、 图8所示,框体部10的前端部形成有圆寿反状的才几构支承部10b,该 机构支承部10b用来安装后述的构成逆止机构50的单向离合器51 和小齿轮9等。
第1盖部件11是采用诸如铝合金制成的部件,其被形成为可覆 盖框体部10的一个侧面。如图3、图8所示,相比第2盖部件12 而言,第1盖部件11的配置位置与转子驱动机构5的主齿轮7更为 接近。此外,如图3所示,第l盖部件ll上,在壁面的中部或大致 中部形成有向外突出的第1安装部lla,该第1安装部lla用于在主 齿轮7的背面侧对设有主齿轮7的主齿轮轴8的一端进行支承。此 外,如图8所示,在第1盖部件11的前部形成有呈半圆形或大体呈 半圆形的第1凸缘部llb,用来构成插入转子3内部的圆板部。此外, 在第1凸缘部lib的前部如图8所示形成有呈半圆弧形或大体呈半 圆弧形的第l机构收纳罩llc,该第l机构收纳罩llc配置在机构支 承部10b的后方,与机构支承部10b的外周面齐平或大体齐平。
第2盖部件12是采用诸如铝合金制成的部件,其在形状上与第 1盖部件11成镜像对称关系或大体成镜像对称关系。如图3、图8 所示,第2盖部件12上形成有第2安装部12a、第2凸缘部12b以 及第2机构收纳罩12c,这些部分在形状上分别与第1安装部lla、 第1凸缘部lib以及第1机构收纳罩lie成镜像对称关系或大体成 镜像对称关系。由此,第1凸缘部llb和第2凸缘部12b连同框体 部IO的机构支承部10b的后部外周面一起形成为圆筒形状的结构。 这一圓筒形状部分能够插入到转子3的后部内且与转子3间留有些 许的间隙。
另外,第l盖部件ll、第2盖部件12通过诸如圆头螺钉等固定 螺钉被固定在框体部10上。
如图1 ~图3及图8所示,竿安装座13是从框体部10向上延伸 且呈T字形的部件,在其顶端形成有安装脚13a,该安装脚13a沿前 后方向延伸,能够被安装在未图示的钓竿的安装座上。
如图1 ~图3及图8所示,第1罩盖部件14、第2罩盖部件15 被形成为弯曲形状,能够从后方覆盖处于安装有第1盖部件11和第 2盖部件12状态下的框体部10的侧部和底部。第1罩盖部件14、 第2罩盖部件15采用ABS树脂等质地较硬的合成树脂制成,表面 电镀有金属。
如图2、图3、图8所示,转子驱动机构5包括通过螺紋与手 柄1连接的主齿轮轴8;与主齿轮轴8—体成型而成的主齿轮7;以 及与主齿轮7啮合的小齿轮9。
如图3所示,主齿轮7是采用诸如铝合金制成的面齿轮,如上所 述,其是与主齿轮轴8—体成型而成的部件。如图5所放大表示的, 主齿轮7的配置方式为,其上与小齿轮9啮合且由斜齿构成的齿部 7a朝右设置。
如图3所示,主齿轮轴8是由铝合金制成且与主齿轮7 —体成型 而成的实心部件。在渔线轮本体2的第l盖部件11的第l安装部lla 上安装轴承19a,在第2盖部件12的第2安装部12a上安装轴承19b,
由轴承19a、 19b在渔线轮本体2上支承可转动的主齿轮轴8。如图 5所放大表示的,主齿轮轴8中部的直径小于两端的直径,以便后述 的滑块22能够很容易地骑跨于该主齿轮轴8上。在主齿轮轴8上, 被后述的滑块本体22b的第1安装部22c、第2安装部22d夹在中间 的这部分是实心部分,且这部分的直径小于其他部分的直径。此外, 主齿轮轴8配置在巻线筒轴16的靠竿安装座13 —侧(上侧)。主 齿轮轴8两端的内周部形成有内螺紋8a、 8b。螺紋8a、 8b的螺紋S走 向为向收线方向转动手柄1时手柄1能够与该内螺紋8a或8b旋得 更紧的方向。因此,图3左侧的内螺紋8a是左旋螺紋,图3右侧的 内螺紋是右旋螺紋。此外,如图8所示,在主齿轮轴8的被轴承19b 支承部分的轴向内侧形成有直径相对较大的轴肩8c,且该轴肩8c能 够与轴承1%的内圏接触。在轴肩8c的外周面上,将径向相对的两 个部分加工成平面,所形成的平面部8d在轴肩8c上呈一组平行的 平面,该平面部8d的功能在于,在组装主齿轮轴8时,使得主齿轮 轴8易于穿过巻线筒轴16和螺紋轴21之间。
另外,手柄1能够安装在主齿轮轴8两端中的任意一端上,换言 之,可以是图1、图3所示的安装在左端,也可以是未图示的安装在 右端。可是,由于内螺紋8a、 8b的旋向不同,因而,当将手柄l安 装在左端或是右端时,需要准备不同的专用手柄。
如图2、图8所示,小齿轮9是中空的筒状部件,前部(图2中 左端)贯穿转子3且相对转子3不能转动。如图2所示,小齿轮9 的内周配置有贯穿该小齿轮9的巻线筒轴16。小齿轮9的前部安装 有螺母17,通过螺母17将小齿轮9固定在转子3上。在机构支承部 10b上安装有轴7 c 18a、 18b,通过该轴承18a、 18b在轴向的中部和 后部支承该小齿轮9,以将该小齿轮9支承在渔线轮本体2的框体部 IO上,且使该小齿轮9可相对框体部IO转动。
如图2、图3、图8所示,摆动机构6是横动凸轮式摆动机构, 包括与小齿轮9啮合的减速机构20、与减速机构20联动转动的螺 紋轴21、与螺紋轴21卡合且可前后往复移动的滑块22、以及沿巻
线筒轴16轴向对滑块22进行导向的两根导向轴23a、 23b。
如图6、图7所放大表示的,减速机构20包括阶梯齿轮25和中 间齿轮26。阶梯齿轮25上具有与小齿轮9啮合的直径较大的齿轮部 25a和直径较小的齿轮部25b;中间齿轮26安装在螺紋轴21前端部 的轴部上且相对该螺紋轴21不能转动,中间齿轮26与直径较小的 齿轮部25b啮合。此外,阶梯齿轮25的轴线与小齿轮9轴线平行。 如上所述,直径较大的齿轮部25a是与小齿轮9啮合的齿轮部;直 径较小的齿轮部25b是与中间齿轮26啮合的齿轮部。如图6所示, 小齿轮9配置在主齿轮轴8的下侧;阶梯齿4仑25和中间齿轮26配 置在主齿轮轴8的上侧。螺紋轴21的前端部的轴部的直径形成得比 其他部分的直径小,因此,如图7所示,直径较大的齿轮部25a和 螺紋轴21的前端部的轴部间不易发生干涉。中间齿轮26是安装、 固定在螺紋轴21的前端部上而不能与螺紋轴21相对转动的斜齿轮 (图中,为了作图方便,将斜齿轮画成直齿轮,齿轮部25b的画法 与之相同)。本发明中,通过齿轮部25b与直径比齿轮部25b大的 中间齿轮26啮合,可将小齿轮9的转动大幅减速后传递给螺紋轴21 。 由于这样的减速机构20可对巻线筒4的前后移动速度进行减速,因 而,能密实地在巻线筒4上巻绕渔线。
如图2、图8所示,在螺紋轴21的外周面上形成有交叉状的螺 旋槽21a,并且,该螺紋轴21与巻线筒轴16平行或近似平行配置。 螺紋轴21的两端安装在框体部10的前端和后端上,且该螺紋轴21 可相对框体部10转动。螺紋轴21是从框体部10的后侧安装到框体 部10内的。如图4所放大表示的,螺紋轴21与巻线筒轴16平行或 近似平行配置,且螺紋轴21被配置在主齿轮轴8的靠竿安装座13 一侧(上侧)。如图5所放大表示的,螺紋轴21的外周面对着主齿 轮7的齿部7a,并且该螺紋轴21的配置位置比巻线筒轴16更靠齿 部7a侧(图5中左侧)。
如图2、图3、图8所示,滑块22上具有与螺紋轴21的螺旋 槽21a卡合的卡合部件22a;用来安装卡合部件22a、且与螺紋轴21 的转动联动而前后移动的滑块本体22b;以及沿前后方向对滑块本体 22b进行导向的两根导向轴(导向部的一例)23a、 23b。通过卡合部 件22a顶端与螺旋槽21a间的卡合,滑块22能够随着螺紋轴21的 转动而沿巻线筒轴轴向来回移动,进而使巻线筒轴16与手柄1的转 动联动而来回移动。
如图5所;改大表示的,卡合部件22a的靠顶端侧的卡合部22g 与螺紋轴21的螺旋槽21a卡合,末端侧的直径较小的安装轴部22h 被支承在套筒22i内且可在套筒22i内转动,而套筒22i被安装在滑 块本体22b上。卡合部件22a的末端部由^反状部件22f止脱。卡合部 件22a是从渔线轮本体2的第2盖部件12—侧的开口放入渔线轮本 体2内的。在安装卡合部件22a时,从安装第2盖部件12的一侧, 先装入滑块本体22b,再安装卡合部件22a。
如图4、图5所放大表示的,滑块本体22b上具有第l安装部22c、 第2安装部22d、连接部22e。第1安装部22c用来安装巻线筒轴16 的后端部,且使它们彼此间在轴向上不能相对移动;第2安装部22d 用来安装卡合部件22a;连接部22e用来连接第1安装部22c和第2 安装部22d,且当巻线筒轴16的位置处于最前端的位置时,连接部 22e连同第1安装部22c和第2安装部22d骑跨在主齿轮轴8上。即, 滑块本体22b的第1安装部22c、第2安装部22d和连接部22e具有 如下结构如果将主齿轮轴8的靠竿安装座13 —侧称为钓竿安装侧, 则用于固定巻线筒轴16的第1安装部22c配置在远离主齿轮轴8钓竿 安装侧的一侧(下侧);用于安装卡合部件22a的第2安装部22d配置 在主齿轮轴8的钓竿安装侧(上侧);连接部22e连接第1安装部22c 和第2安装部22d,且当巻线筒轴16处于最前端的位置时,连接部22e 连同第1安装部22c和第2安装部22d骑跨在主齿轮轴8上。第1安装 部22c和第2安装部22d中间隔着主齿轮轴8 —上一下地配置。
如图4所示,当巻线筒轴16位于最前端的位置时,第1安装部 22c和第2安装部22d的位置比主齿轮轴8靠前(靠图中左端)。并 且,第2安装部22d配置得比第1安装部22c靠前(靠图中左端)。
如图5所示,第2安装部22d配置得比第1安装部22c更靠第2盖 部件12 —侧(图5中右侧)。如图4所示,连4I"部22e顺着圆柱状 的主齿轮轴8的外周部的形状而形成为U字形或大体呈U字形,并 且内周部的形状与主齿轮轴8的外周部的形状匹配。
如图5所放大表示的,滑块本体22b的配置方式为,与螺紋轴 21上远离齿部7a—侧(图5中右侧)的外周面相对。本发明中,螺 紋轴21的外周面朝向主齿轮7的齿部7a—侧,
滑块本体22b仅与螺紋轴21上远离齿部7a侧的外周面相对。
由于本发明的螺紋轴21与滑块本体22b彼此相对地配置,因此, 如图5所示地从左向右按照主齿轮7的齿部7a、螺紋轴21、卡合部 件22a、滑块本体22b的顺序配置这几个部件。
如图5、图8所示,导向轴23a、 23b贯穿滑块22,沿巻线筒轴 16的轴向对滑块22进4亍导向。导向轴23a、 23b的后端固定在框体 部10的后端上,前端固定在机构支岸(部10b上。从框体部10的后 方安装导向轴23a、 23b。导向轴23a与螺紋轴21接近,并且在图5 中,该导向轴23a配置在卡合部件22a的卡合部22g的上方,即位 于卡合部件22a的与安装脚13a接近的位置。此外,同样沿前后方 向配置的导向轴23b则位于卡合部件22a的安装轴部22h的下方, 也就是位于相对卡合部件22a而言在安装脚13a的相反一侧,同时, 该导向轴23b和卡合部件22a的安装轴部22h之间在上下方向上的 投影至少一部分重合。另外,导向轴23b配置在巻线筒轴16的远离 主齿轮7的一侧,导向轴23b与巻线筒轴16在图5的左右方向上的 投影至少一部分重合。通过使导向轴23a与卡合部22g的配置位置 彼此接近,这样即便滑块本体22b不受螺紋轴21支承,卡合部22g 和螺旋槽21a间也能保持有一定的距离,卡合部件22a和螺紋轴21 间的卡合状态不易发生变化。此外,通过在卡合部件22a的安装轴 部22h的下方配置导向轴23b,这样可以有效地利用安装轴部22h 下方的闲置空间,因此,即便设置了导向轴23b也不会影响到渔线 轮本体2左右宽度。再者,通过在巻线筒轴16的侧方设置导向轴23b,
也不会影响到渔线轮本体2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
如图2所示,转子3包括经小齿轮9安装在渔线轮本体2上且 可相对渔线轮本体2转动的转子本体35;以及安装在转子本体35 上且可相对转子本体35摆动的渔线导臂34。转子本体35由诸如铝 合金制成,其上具有固定在小齿轮9上且呈筒状的支承部30、以及 第1转子臂31、第2转子臂32。该第1转子臂31和第2转子臂32 与支承部30保持一定的距离,从支承部30外周面后部的一组径向 相向位置起向前延伸。构成转子本体35的支承部30、第1转子臂 31和第2转子臂32也由诸如铝合金制成的,并且是通过压模铸而一 体成型的。如图1、图2所示,第1转子臂31和第2转子臂32的径 向外周侧分别由第1盖板部件36和第2盖板部件37覆盖。此外, 第1转子臂31和第2转子臂32的顶端外周侧分别安装有可相对其 摆动的第1导臂支承部40和第2导臂支承部42,而第1导臂支承部 40和第2导臂支承部42是渔线导臂34的组成部分。设置渔线导臂 34的目的在于,顺畅地从钓竿向巻线筒4引导渔线并使渔线巻在巻 线筒4上。渔线导臂34可在收线姿势和从收线姿势翻转成的放线姿 势间摆动。
如图2所示,逆止机构50禁止转子3向》文线方向转动,并且该 禁止也可以被解除。逆止机构50包括安装在框体部10的机构支承 部10b上的滚子式单向离合器51。单向离合器51可在逆止状态和分离 状态间切换。逆止机构50还包括切换操作部52,该切换操作部52用来 在逆止状态和分离状态间切换单向离合器51。切换操作部52被支承在 框体部10的机构支承部10b下部,且可相对该框体部IO摆动。
如图2所示,巻线筒4是由诸如铝合金制成的浅槽型巻线筒,其 上具有可在外周巻绕渔线的线轴4a;形成在线轴4a的后端部且外 径大于线轴4a外径的筒状的^君部4b;以及形成在线轴4a的前端部 且外径比线轴4a外径略大的前凸缘部4c。线轴4a为薄壁筒状部件, 其内周面上形成有多个(例如两个)用来增加强度的环状加强筋4d, 且这些加强筋4cU皮此间在线轴4a的轴向上具有一定间隔。
此外,巻线筒4的轴心处具有毂部4e,可通过该毂部4e将巻线 筒4安装在巻线筒轴16上,并使该巻线筒4可相对巻线筒轴16转 动。毂部4e的后端部分4f的外径大于其它部分的外径,并且,如图 9所示,后端部分4f的外周被形成为六边形。该后端部分4f与位于 其后方的安装在巻线筒轴16上的齿轮部件28安装在一起,彼此间 不能相对转动。 一般而言,齿轮部件28的外周上形成有发声用的齿 部28a,以便在装有卸力机构的巻线筒4相对巻线筒轴16转动时, 通过齿部28a发出声音,但本实施方式中,并没有设置有这样的卸 力发声机构。本实施方式中,使用齿轮部件28的目的在于阻止巻线 筒4相对于巻线筒轴16的转动。齿轮部件28与金属制的垫圈部件 29固定,彼此间不能相对转动,而垫圏部件29以相对巻线筒轴16 不能转动且其向后移动受到限制的状态安装在巻线筒轴16上。齿轮部 件28的前表面上形成有星形的凹部28b,凹部28b上具有12个用于与 六角形的后端部分4f卡合以使后端部分4f相对齿轮部件28不能转动的 角部。另外,当巻线筒4上具有卸力机构时,仅使用齿部28a的发声功 能,而不使用凹部28b,使巻线筒4可相对巻线筒轴16转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齿轮部件28与巻线筒轴16固定且二者 不能相对转动,但是,由于齿轮部件28是被垫圏部件29限制转动 的,因而,当齿轮部件28与垫圈部件29脱离时,齿轮部件28也还 是能够相对巻线筒轴16转动的。
在齿轮部件28和后端部分4f的后表面之间设置有例如由合成树 脂制的止脱垫圈38,该止脱垫圏38的功能在于,当从巻线筒轴16 上拆下巻线筒4时,通过止脱垫圈38防止齿轮部件28和垫圏部件 29从巻线筒轴16上脱落。止脱垫圏38安装在巻线筒轴16上,其内 径稍小于巻线筒轴16的外径(过盈配合),以使其不易从巻线筒轴 16上脱落。
由拧在巻线筒轴16顶端的旋钮部件27将巻线筒4固定在巻线筒 轴16上。在巻线筒轴16的顶端不仅形成有外螺紋部16a,还形成有 一对相互平^f于的平面部16b,并且,平面部16b沿巻线筒轴16轴向
的长度大于外螺紋部16a的轴向长度。旋钮部件27包括螺母部件27a 和旋钮本体27b,螺母部件27a由金属制成且被拧在巻线筒轴16的 外螺紋部16a上,旋钮本体27b由合成树脂制成,且在通过金属模 具成型时该旋钮本体27b被内嵌螺母部件27a并与螺母部件27a形 成为一体。旋钮本体27b上具有内部配置有螺母部件27a的凸缘部 27c,凸缘部27c被形成为绕螺母部件27a的后表面的形状。由此, 增大了螺母部件27a和凸缘部27c的接触面,使得螺母部件27a不易 从凸缘部27c上松脱。
本纺车式渔线轮上,螺紋轴21配置在主齿轮轴8的靠竿安装座 13 —侧(上侧),巻线筒轴16配置在主齿轮轴8的远离竿安装座 13 —侧(下侧),与螺紋轴21的螺旋槽21a卡合的卡合部件22a也 配置在主齿轮轴8的靠竿安装座13—侧(上侧)。此外,滑块本体 22b具有配置在主齿轮轴8的远离竿安装座13—侧(下侧)且用 来固定巻线筒轴16的第1安装部22c;配置在主齿轮轴8的靠竿安 装座13 —侧(上侧)且用来安装卡合部件22a的第2安装部22d; 以及连接第1安装部22c和第2安装部22d、且当巻线筒轴16位于 最前端位置时连同第1安装部22c和第2安装部22d骑跨在主齿轮 轴8上的连接部22e。本发明中,由于第1安装部22c和第2安装部 22d的配置使得,当巻线筒轴16位于最前端位置时,该二者在主齿 轮轴8的上下两侧,因此,作为固定巻线筒轴16的部分的第1安装 部22c和作为安装卡合部件22a的部分的第2安装部22d能够配置 在主齿^^轴8的前侧。因而,不必增加螺紋轴21以及沿前后方向引 导滑块本体22b的导向轴23a、 23b的向后伸出的长度,也能充分确 保滑块22的前后移动量,这样就减小了渔线轮本体2的后部的突出 量,使得渔线轮本体2在前后方向上小型化。
此外,该纺车式渔线轮上,螺紋轴21的外周面对着主齿轮7的 齿部7a配置,滑块本体22b仅与螺紋轴21上远离齿部7a—侧(图 5中右侧)的外周面相对设置。由此,本发明中,螺紋轴21与滑块 本体22b彼此相对地设置,这与现有技术中的螺紋轴贯穿滑块本体
的设置方式相比,可以使滑块本体22b小型化。此外,本发明中, 从左向右(渔线轮的左右方向)以主齿轮轴7的齿部7a、螺紋轴21、 卡合部件22a以及滑块本体22b的顺序配置这几个部件,与此相比, 由于在现有技术中螺紋轴贯穿滑块本体,使得螺紋轴21不能与齿部 7a接近配置,从这点出发本发明也可以减小渔线轮本体2在左右方 向上的尺寸。
其他实施方式
(a)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抛饼式纺车型渔线轮为例进行说明, 但本发明也适用于其他具有上述实施方式的摆动机构6的纺车式渔 线轮。
(b)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主齿轮7和主齿轮轴8是采用铝合金 一体成型而成的,但它们也可以采用不锈钢合金一体成型而成,或 是单独形成主齿轮7和主齿轮轴8并通过螺紋连接将主齿轮7固定 在主齿轮轴8上。例如,可以以铝合金形成主齿4仑7,以不锈钢形成 主齿轮轴8。此外,由不锈钢以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主齿轮7和主齿 轮轴8上用来支承轴承19a这两部分,由铝合金以一体成型的方式 形成主齿轮轴8上从轴部到支承轴承19b的这一部分,这样不仅可 保持主齿轮7的高强度,还可以减小主齿轮轴8轴部的直径,以实 现二者整体上的轻量化。
(c)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主齿轮轴8是实心部件,但其也可以 是中空的筒状部件,或是在主齿轮轴8上形成多个通孔而使之形成 轻量化的结构。
(d)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包括螺紋轴21在内,在图5中从左到 右,以主齿轮7的齿部7a、螺紋轴21、卡合部件22a、滑块本体22b 的顺序配置这些部件,但不同于本实施方式,在转子3反转的渔线 轮上,也可以从右至左,以主齿寿仑7的齿部7a、螺紋轴21、卡合部 件22a、滑块本体22b的顺序配置这些部件。
权利要求
1. 一种可向前方放线且可被安装在钓竿上的纺车式渔线轮,其特征在于,具有渔线轮本体,具有手柄且可被安装在钓竿上;卷线筒轴,其安装在上述渔线轮本体上且可相对渔线轮本体前后移动;卷线筒,其固定在上述卷线筒轴的前端部上,在其外周可卷绕渔线;转子,其设置在卷线筒的外周侧且可相对卷线筒转动,并能将上述渔线卷绕在上述卷线筒上;主齿轮,其设置在上述渔线轮本体上且可相对渔线轮本体转动,包括主齿轮轴和齿轮部,其中,主齿轮轴设置在上述卷线筒轴靠竿安装座一侧并被安装有能与之一体转动的手柄,齿轮部设置在上述主齿轮轴的外周侧且可将上述手柄的转动传递给上述转子;小齿轮,其配置在上述卷线筒轴的外周侧,其上安装有可与之一体转动的上述转子,并且其可与上述手柄的转动联动来传递上述主齿轮的转动;摆动机构,其与上述小齿轮的转动联动并通过上述卷线筒轴使上述卷线筒前后移动,上述摆动机构包括螺纹轴和滑块,其中,螺纹轴的外周形成有螺旋槽,该螺纹轴与上述卷线筒轴平行或近似平行配置,并被配置在上述主齿轮轴的靠竿安装座一侧,能够与小齿轮的转动联动而进行转动;滑块上具有与上述螺纹轴的上述螺旋槽卡合的卡合部件、以及用来安装上述卡合部件且与上述螺纹轴的转动联动而前后移动的滑块本体,上述滑块本体具有第1安装部、第2安装部和连接部,其中,第1安装部用来安装上述卷线筒轴的后端部,且与上述卷线筒轴间至少在轴向上不能产生相对移动;第2安装部用来安装上述卡合部件;连接部连接上述第1安装部和第2安装部,且在上述卷线筒轴位于最前端时,该连接部连同第1安装部和第2安装部骑跨在上述主齿轮轴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车式渔线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主齿 轮轴上,被上述第1安装部和第2安装部夹在中间的部分的直径小 于其他部分的直径。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车式渔线轮,其特征在于,上迷主齿 轮轴上被上述第1安装部和第2安装部夹在中间的部分是实心部件。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车式渔线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 安装部和上述第2安装部配置成,当上述巻线筒轴位于最前端位置 时,至少上述第2安装部比上述主齿轮轴靠前。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纺车式渔线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 安装部比上述第1安装部靠前。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车式渔线轮,其特征在于,上迷连接 部被形成为内周部的形状与上述主齿轮轴外周部的形状匹配。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车式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螺紋轴的外周面的 一 部分与上述齿轮部相向配置; 上述卡合部件从上述螺紋轴的远离上述齿轮部一侧与上述螺旋槽卡合;上述滑块本体仅与上述螺紋轴的远离上述齿轮部 一 侧的外周面 相向设置,并且,从上述螺紋轴的远离上述齿轮部一侧与上述螺旋 槽卡合的上述卡合部件的一部分被安装在该滑块本体上且可相对该 滑块转动。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纺车式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渔线轮本体具有本体部件,其两侧开口且内部收纳摆动才几构, 第1盖部件,其用于封闭上述本体部件的靠安装有上述齿轮部一 侧的侧部开口 ,第2盖部件,其用于封闭上述本体部件的远离上述齿轮部一侧的 侧部开口 ,上述卡合部件从上述渔线轮本体的上述第2盖部件一侧的开口 装入到上述渔线轮本体内。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纺车式渔线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卡合 部件包括与上述螺紋轴卡合的卡合部、以及从上述第2盖部件一 侧安装到上述滑块本体上的安装轴部。
10.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纺车式渔线轮,其特征在于,上述螺紋 轴的配置位置比上述巻线筒轴更靠近上述齿轮部。
11.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纺车式渔线轮,其特征在于,上述摆动 机构还具有设置在上述渔线轮本体上且沿前后方向对上述滑块进行导向的导向部;上述导向部包括导向轴,该导向轴沿前后配置,在 同时与上述主齿轮轴和上述巻线筒轴垂直的方向上,相对于上述卡 合部件上被安装在上述滑块本体上的安装部分而言,上述导向轴的 配置位置不仅位于上述安装部分的下方,还与这一安装部分间有至 少一部分在投影上是重合的。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纺车式渔线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导 向轴配置在相对上述巻线筒轴与上述主齿轮轴相反一侧,且其上至 少 一部分与巻线筒轴间在主齿轮轴的轴向方向上投影重叠。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减小渔线轮本体前后尺寸纺车式渔线轮。螺纹轴配置在主齿轮轴的靠竿安装座一侧(上侧),卷线筒轴配置在主齿轮轴的远离竿安装座一侧(下侧),与螺纹轴的螺旋槽卡合的卡合部件配置在主齿轮轴的靠竿安装座一侧(上侧)。滑块本体上具有第1安装部、第2安装部以及连接部,第1安装部配置在主齿轮轴的远离竿安装座一侧(下侧),用作与卷线筒轴间进行固定的部分;第2安装部配置在主齿轮轴的竿安装座侧,用作安装卡合部件的部分;连接部连接第1安装部和第2安装部,且当卷线筒轴位于最前端位置时,连同第1安装部和第2安装部,使连接部骑跨在主齿轮轴上。
文档编号A01K89/01GK101385450SQ200810149559
公开日2009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14日
发明者斋藤启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