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气水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气水混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与液体混合的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臭氧气体与水混合的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用户清洁蔬菜和水果等物体仅利用清水进行清洗,此清洗方式很难清洗干净
蔬菜或水果;或者有的用户在清水中置入一个臭氧产生器,此清洗方式由于臭氧与水并 未先做充分混合,水中臭氧含量不高,不能充分利用所产生的臭氧,因此消毒的效果 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能将臭氧与水先做充分混合、 以提供水中之臭氧含量、提高消毒之效率的气水混合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气水混合装置,包括设有进气口和进水口的前舱、后舱及连接前舱和后舱的 主混合舱,主混合舱内设有扰流器。
为了保证后舱和主混合舱顺利拧开,在上述后舱和主混合舱之间设有连接套,连接 套与后舱可采用螺紋连接。
为了保证气、水混合效果好,上述扰流器为螺旋状。 为了再次提高气、水的混合效果,上述扰流器上设有扰流板。 为了使气、水充分混合,上述扰流器的面板上设置有多个通孔。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当气如臭氧、水分别从前舱上的进 气口和进水口进入,臭氧、水先在前舱内混合,再在水压的作用下将先行混合的气体水 冲压进入主混合舱,该主混合舱内的螺旋状扰流器使水流成为乱流,使臭氧气体与水在 主混合舱内充分混合,这样经充分混合后之臭氧气水再由后舱与其它出水装置如水龙 头等连接出水,以供做消毒、清洁之用水。通过采用这样的方式和结构,本实用新型就提供了一种能将臭氧与水先做充分混合、以提供水中之臭氧含量、提高消毒之效率 的气水混合装置。
图l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2为图1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3为图1中扰流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4为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5为图l加入臭氧与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4,包括设有进气口 IO和进水口 11的前舱1、后舱4及连接前舱1
和后舱4的主混合舱2,主混合舱2内设有扰流器3。
参见图1、图2和图4,为了保证后舱4和主混合舱2顺利柠开,在上述后舱4和主
混合舱2之间设有连接套21,连接套21与后舱4可采用螺紋连接。
参见图2、图3和图4,为了保证气、水混合效果好,上述扰流器3为螺旋状。 参见图2和图3,为了再次提高气、水的混合效果,上述扰流器3上设有扰流板31。 为了使气、水充分混合,上述扰流器3的面板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未标出)。 如图5所示,实施时,气如臭氧、水分别从前舱l上的进气口 IO和进水口 ll进入,
臭氧、水先在前舱1内混合,再在水压的作用下将先行混合的气体水冲压进入主混合舱 2,该主混合舱2内的螺旋状扰流器3使水流成为乱流,其中该扰流器3的面板上设置 有多个通孔(未标出),可令臭氧气体与水充分混合,并使臭氧气体与水在主混合舱2 内充分混合,扰流器3上还可增设扰流板31,再次提高臭氧气体与水的混合效果,经充 分混合后之臭氧气水再由后舱4与其它出水装置如水龙头等连接出水,以供做消毒、 清洁之用水;该高含量臭氧水还可提供作为清洗、消毒蔬果,或供洗衣机清洁消毒衣物, 亦可提供做沐浴等用途。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 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气水混合装置,包括设有进气口(10)和进水口(11)的前舱(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舱(4)及连接所述前舱(1)和所述后舱(4)的主混合舱(2),所述主混合舱(2)内设有扰流器(3)。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气水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舱(4)和所述主混合 舱(2)之间设有连接套(21)。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气水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器(3)为螺旋状。
4. 根据权利要求l或3所述的气水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器(3)上设有 扰流板(31)。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水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器(3)的面板上设 置有多个通孔。
专利摘要一种气水混合装置,包括设有进气口和进水口的前舱、后舱及连接前舱和后舱的主混合舱,主混合舱内设有扰流器。当臭氧、水分别从前舱上的进气口和进水口进入,臭氧、水先在前舱内混合,再在水压的作用下将先行混合的气体水冲压进入主混合舱,该主混合舱内的螺旋状扰流器使水流成为乱流,使臭氧气体与水在主混合舱内充分混合,这样经充分混合后之臭氧气水再由后舱与其它出水装置如水龙头等连接出水,以供做消毒、清洁之用水。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将臭氧与水先做充分混合、以提供水中之臭氧含量、提高消毒的效率。
文档编号A23N12/02GK201135116SQ200820042
公开日2008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3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3日
发明者陈耀仲 申请人:陈耀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