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贮藏大棚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347阅读:5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甘薯贮藏大棚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贮藏窖,尤其涉及一种甘薯贮藏窖。
技术背景众所周知,甘薯具有体积大、水分多、组织柔嫩等特点, 其贮藏环境的温度和湿度都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目前,农村大多采 用地窖来贮藏甘薯;地窖虽然保温性能较好,但窖内湿度较大、通风性能 差,因此温度和湿度的调节比较困难,烂薯率高。
发明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 种温度和湿度控制调节方便、烂薯率低、贮藏量大的甘薯贮藏大棚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由四面墙 体围成的贮藏间、设置在该贮藏间顶部的拱棚;在所述贮藏间正面和背面 的墙体上均匀地设有通气孔、左面和右面的墙体上各设有一个通风窗,贮 藏间正面的墙体设有中门、右面的墙体设有窑门;所述拱棚由固定在正面 和背面墙体上的若干拱型棚杆、覆盖在该棚杆上的透光棚膜、覆盖在该棚 膜上的遮光布构成;贮藏间内的地面设有干燥层,该干燥层上设有贮藏床, 该贮藏床上设有若干通气笼。
贮藏间内的地面低于地平面;在右面墙体的外侧设有管理房,该管理 房通过窑门与贮藏间连通。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将传统的蔬 菜大棚与传统的地窖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既克服了蔬菜大棚保温性能差 和地窖湿度大、换气通风困难的缺陷,又保留了蔬菜大棚温度、湿度控制
调节方便以及地窖保温性能好等优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中遮光布l 棚杆2 通气孔3 中门4 墙体5 通风窗6 管理房7 窑门8 贮藏床9 过道10 通气笼11 透光棚膜12 干燥层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 说明
在图1 2中,贮藏间由四面墙体5围成,在该贮藏间正面的墙体5 上均匀地设有多个通气孔3、背面墙体5上的对应位置也设有相应的通气 孔3;左面和右面的墙体5上各设有一个通风窗6,右面的墙体5设有窑门 8;在所述贮藏间顶部设置有拱棚,该拱棚由固定在正面和背面墙体5上的 若干拱型棚杆2、固定覆盖在该棚杆上的透光棚膜12、覆盖在该棚膜上的 遮光布1构成。在贮藏间内对应于窑门8的位置设有过道10,该过道两旁 的地面设有干燥层13,在该干燥层上设有贮藏床9,该贮藏床上均匀地设 有由竹条编织而成的若干通气笼11。贮藏床9的作用是利于排水,它由砖 块围砌而成,中间填充砂、石、或土块。为了便于搬运,正面的墙体5开 有中门4。为了便于保温,贮藏间内的地面应低于地平面;为了便于管理, 在右面墙体5的外侧设有通过窑门8与贮藏间连通的管理房7。
权利要求1. 一种甘薯贮藏大棚窖,包括由四面墙体围成的贮藏间、设置在该贮藏间顶部的拱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贮藏间正面和背面的墙体(5)上均匀地设有通气孔(3)、左面和右面的墙体(5)上各设有一个通风窗(6),贮藏间正面的墙体(5)设有中门(4)、右面的墙体(5)设有窑门(8);所述拱棚由固定在正面和背面墙体(5)上的若干拱型棚杆(2)、覆盖在该棚杆上的透光棚膜(12)、覆盖在该棚膜上的遮光布(1)构成;贮藏间内的地面设有干燥层(13),该干燥层上设有贮藏床(9),该贮藏床上设有若干通气笼(11)。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薯贮藏大棚窖,其特征在于IC藏间内的 地面低于地平面。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甘薯贮藏大棚窖,其特征在于在右面墙体(5)的外侧设有管理房(7),该管理房通过窑门(8)与贮藏间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甘薯贮藏大棚窖,属于贮藏窖;旨在提供一种温度和湿度控制调节方便的甘薯窖。它包括由四面墙体围成的贮藏间、设置在该贮藏间顶部的拱棚;在正面和背面的墙体(5)上设有通气孔(3)、左面和右面的墙体(5)上设有通风窗(6),正面的墙体(5)设有中门(4)、右面的墙体(5)设有窖门(8);拱棚由若干拱型棚杆(2)、覆盖在该棚杆上的透光棚膜(12)、覆盖在该棚膜上的遮光布(1)构成;贮藏间内的地面设有干燥层(13)和贮藏床(9),该贮藏床上设有通气笼(11)。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烂薯率低、贮藏量大等优点,是一种用于贮藏甘薯、马铃薯、瓜果、蔬菜等农作物的理想贮藏窖。
文档编号A01F25/02GK201202290SQ200820096410
公开日2009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26日
发明者刚 涂 申请人:刚 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