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效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176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增效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尤其是一种含有唑虫酰胺的农药组合物及其防治作物害虫的应用。
背景技术
:苯甲酰腺类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它们能够抑制昆虫几丁质合成酶的活性,阻碍几丁质合成,使昆虫的蜕皮、化蛹受阻,活动减缓,取食减少,终至死亡。苯甲酰脲类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对鳞翅目幼虫高效,持效期长,且对高等动物安全,符合绿色农药的发展趋势,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虱螨脲(lufenuron)、氟铃脲(hexafl画ron)、氟锭脲(chlorfl認罰n)、氟虫脲(flufe丽u皿)和灭幼脲(chlorbenzuron)是五种重要的苯甲酰脲类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品种。苯甲酰脲类几丁质合成抑制剂的缺点是作用速度慢,一般在药后3到7天才能达到死亡高峰,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苯甲酰脲类几丁质合成抑制剂的使用。而且,经过多年单二的使用,害虫特别是小菜蛾很快对苯甲酰脲类几丁质合成抑制剂产生了抗药性,例如,1988年台湾小菜蛾对氟苯脲(农梦特)抗性增至7621倍,马来西亚增至3000倍以上,对氟啶脲(抑太保)增至1000倍以上。唑虫酰胺奐文通用名称tolfe叩yrad,化学名称4-氯_3-乙基-1-甲基-N-[4-(对-甲苯基氧基)苯基]吡唑-5-酰胺,属于新型吡唑杂环类'杀虫杀螨剂。唑虫酰胺的主要作用机制为阻止昆虫的氧化磷酸化作用,这样害虫害螨的二磷酸腺苷(ADP)不能转化为三磷酸腺苷(ATP),从而使其死亡。由于其作用机制特别,与常规药剂无交互抗性。唑虫酰胺还具有良好的速效性,且杀虫谱很广,对各种鳞M目、半翅目、甲虫目、膜翅目、双翅目害虫及螨类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尽管如此,在实际运用中发现唑虫酰胺对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一些农业上的重要害虫活性不高,单独使用需要较大的用量。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自的在于提供一种以唑虫酰胺和苯甲酰脲类几丁质合成抑制剂为主要活性成分的增效杀虫组合物。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唑虫酰胺和苯甲酰脲类几丁质合成抑制剂组合物在作物害虫防治上的应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发明人通过大量的生物测定筛选,意外地发现唑虫酰胺与苯甲酰脲类几丁质合成抑制剂以一定比例复配,对鳞翅目害虫有良好增效作用。本发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杀虫组合物,其有效成分为唑虫酰胺(A)和苯甲酰脲类农药活性物(B),苯甲酰脲类农药活性物可以为虱螨脲、氟铃脲、氟啶脲、氟虫脲、灭幼脲等苯甲酰脲类几丁质合成抑制剂中的一种。唑虫酰胺与苯甲酰脲类农药活性物的质量比(A:B)为10:1-1:20。本发明组合物可以按目前已知的方法加工制成合适剂型的制剂,合适的剂型包括乳油、微乳剂、水乳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所述唑虫酰胺和苯甲酰脲类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在制剂中的总质量含量为5%-60%,优选5%-5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组合物中唑虫酰胺与苯甲酰脲类农药活性物的质量比(A:B)优选为5:卜l:10。本发明组合物可用于防治危害农作物的害虫和害螨,尤其是防治抗性鳞翅目害虫。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与现有技术相比,产生以下有益效果(1)由于两种药剂作用机理互不相同,组合物的应用有助于延缓苯甲酰脲类几丁质合成抑制剂的抗性发展,延长药剂的使用寿命;(2)混配后,明显提高了对抗性鳞翅目害虫的防治效果;(3)与苯甲酰脲类几丁质合成抑制剂类单剂相比,明显提高了速效性。具体实施例方式不同农药品种混配后,通常表现出三种作用类型,即相加作用、增效作用和拮抗作用,但具体为何种作用,只有通过大量试验才能知道。良好的复配增效配方,能明显提高实际防治效果,有助于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速度。-本发明发明人通过大量的筛选试验,发现唑虫酰胺与苯甲酰脲类几丁质合成抑制剂类_复配对斜纹夜蛾、小菜蛾、甜菜夜蛾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唑虫酰胺与苯甲酰脲类几丁质合成抑制剂类复配的增效作用试验。试验采用斜纹夜蛾、小菜蛾、甜菜夜蛾为测试对象,具体方法为(1)试验药剂98%唑虫酰胺原药(日本农药株式会社);96%虱螨脲原药(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95%氟铃脲原药(河北烕远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96%氟啶脲原药(南京第一农药集团有限公司);95%氟虫脲原药(江苏中旗化工有限公司);95%灭幼脲原药(河南省安阳市瑞泽农药有限责任公司);将原药按常规方法配制成需要的试验药剂。(2)试验对象斜纹夜蛾田间采集卵块,室内孵化饲养至第二代三龄幼虫;甜菜夜蛾田间采集卵块,室内孵化饲养至第二代三龄幼虫;小菜蛾田间采集蛹,室内饲养繁殖,以三龄幼虫供试验。经室内抗性测定,该种群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倍数在20倍以上,对有机磷类毒死蜱、菊酯类杀虫剂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在150倍以上。(3)试验方法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4.14-2008》,采用浸叶法。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用直径为lcm的打孔器将新鲜甘蓝菜叶打成叶碟,在已配好的药液中浸渍10秒,取出后放在吸水纸上晾干,然后放入二十四孔板中,每孔放一叶碟;用小毛笔将试虫挑入24孔板中,每孔中放一头虫,盖上双层吸水纸,然后盖上盖子;每个处理三次重复;将24孔板放在26-27。C恒温室进行避光培养;72小时后观察结果,以镊子轻触虫体不动为死亡标准。小菜蛾将甘蓝叶片清洗后晾干,在配制好的药液中浸渍10秒钟,'晾干,然后放入垫有滤纸(滤纸上滴上几滴水润湿)的,9cm培养皿中,每个培养皿一片菜叶。用小毛笔挑20头左右小菜蛾放入培养皿中,在培养皿上铺双层吸水纸再盖上培养皿盖;每个处理3个重复;将培养皿放在26-27t恒温室进行避光培养;_72小时后观察结果,以镊子轻触虫体不动为死亡标准。(4)统计分析用D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药剂的LCs。及其959&置信限,以此来评价供试药剂对试虫的杀虫活性。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按下列公式计算<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式中ATI---混刹实测毒力指数;S-—标准杀虫剂的LC5。,单位为毫克/升(mg/1);M—-混剂的LC5。,单位为毫克/升(mg/L)。TTI=TIAxPA+TIBxPB式中T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IA——A药剂毒力指数;Pa-—一A药剂在混剂中的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TIB-—B药剂毒力指数;pB-----B药剂在混剂中的百分含i,.单位为百分率。<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式中CTC一--共毒系数;ATI—-混剂实测毒力指数;TTI一-混剂理论毒力指数。复配剂的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5)结果分析虱螨脲与唑虫酰胺复配对斜纹夜蛾的毒力测定结果见表l,虱螨脲与唑虫酰胺复配对小菜蛾的毒力测定结果见表2。表l、唑虫酰胺与虱螨脲对斜纹夜蛾的毒力测定结果<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由表1可见唑虫酰胺与虱螨脲的配比在10:1-1:20之伺对斜纹夜蛾表现有增效作用,其中唑虫酰胺虱螨脲为5:1,1:l和l:IO这三个比例的共毒系数较大,均在200以上,明显高于其它配比,说明唑虫酰胺虱螨脲在5:IO之间对斜纹夜蛾增效作用更为明显。表2、唑虫酰胺与虱螨脲对小菜蛾的毒力测定结果<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现有增效作用,其中唑虫酰胺氟铃脲在5:1、1:l和l:10这三个比例的共毒系数较大,均在210以上,说明唑虫酰胺氟铃脲在5:l-hIO之间对甜菜夜蛾增效作用更为明显。表4、唑虫酰胺与氟啶脲对甜菜夜蛾的毒力测定结果药剂LC50(mg/1)ATITTICTC唑虫酰胺21.56100.00//—氟淀脲3.17680.13//唑虫酰胺氟啶脲=10:110.78200.00152.74130.94唑虫酰胺氟啶脲=5:15.77373.66196.69189.97唑虫酰胺氟啶脲=1:12.74786.86390.06201.73唑虫酰胺氟啶脲=1:101.891140.74627.39181.82唑虫酰胺氟啶脲=1:202.34921.37652.50141.21由表4可见唑虫酰胺与氟啶脲的的配比在10:1-1:20之间对甜菜夜蛾表现有增效作用,其中唑虫酰胺氟啶脲在5:1、1:l和l:10这三个比例的共毒系数较大,均在180以上-,说明唑虫酰胺氟啶脲在5:1-1:10之间对甜菜夜蛾增效作用更为明显。由表1至表4我们不难看出,唑虫酰胺与苯甲酰脲类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复配在质量比为10:1-1:20的范围内对鳞翅目害虫均表现出了增效作用,且在5:IO的范围内增效作用尤为明显。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用己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比较好的剂型为乳油、微乳剂、水乳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进一步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如无特别说明,以下提及的比例(包括百分比)都是质量比。实施例1:5%唑虫酰胺虱螨脲微乳剂9跳唑虫酰胺原药2.55克96%虱螨脲原药2.60克N-甲基吡咯垸酮(溶剂)10克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乳化剂)5克十二烷基苯磺酸钙(乳化剂)5克水补足至100克。将原药、溶剂、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油相与水相混合,制得5%唑虫酰胺虱螨脲微乳剂。本实施例复配剂按以下浓度喷雾防治棉铃虫(该种群对高效氯氟氰菊酯表现为中等抗性),防治效果见表5。由表5可见,复配剂药后1天防效远远高于虱螨脲单剂,说明复配后速效性明显提高;药后15天防效高出唑虫酰胺和虱螨脲单剂10%以上,说明复配后提高了药剂的持效性;而复配剂的田间用量少于唑虫酰胺,说明复配剂可以减少田间用量。复配剂的整体防效明显高于高效氯氟氰菊酯,说明复配剂能够很好地防治对高效氯氟氰菊酯产生抗性的棉铃虫。表5、本实施例复配制剂防治棉铃虫的试验结果药剂及其处理有效成分用量(克/亩)药后1天防效%药后3天防效%药后15天防效%5%唑虫酰胺虱螨脲微乳剂387.796.195.515%唑虫酰胺乳油674.278.272.65%虱螨脲乳油336.184.082.3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3—20.546.637.6实施例2:22%唑虫酰胺虱螨脲乳油98%唑虫酰胺原药2.04克1096%虱螨脲原药20.41克N-甲基吡咯烷酮(助溶剂)10克二甲基甲酰胺(助溶剂)io克十二烷基苯磺酸钙(乳化剂)5克兰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乳化剂)5克二甲苯(溶剂)补足至100克。将活性成分、乳化剂和溶助剂按配方的比例依次加入混合釜中,搅拌均匀,帝村寻22%唑虫酰胺虱螨脲乳油。本实施复配剂例按照4400倍喷雾防治苹果树小巻叶蛾,药后1天,药后3天的防效分别为88.3%和90.1%;15%的唑虫酰胺乳油按1500倍稀释喷雾,药后1天、药后3天的防效分别为78.1%和82.9%;5%的虱螨脲乳油按1000倍稀释喷雾,药后1天、药后3天的防效分别为39.6%和84.9%。复配剂的速效性比单剂好,防效也更高。实施例3:33%唑虫酰胺虱螨脲悬浮剂98%唑虫酰胺原药30.61克96%虱螨脲原药3.13克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縮合物(润湿分散剂)5克黄原胶(增稠剂)l克膨润土(增稠剂)l克丙三醇(防冻剂)4克水补足至100克。将活性成分、分散剂、润湿剂和水等各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研磨得到33%唑虫酰胺虱螨脲悬浮剂。本实施例复配剂按有效成分用量3克/亩喷雾防治油菜小菜蛾,药后1天、3天的防效分别为80.4%和92.3%;15%的唑虫酰胺乳油按有效成分用量5克/亩喷雾稀释喷雾,药后1天、药后3天的防效分别为74.3%和85.3%;5%的虱螨脲乳油按有效成分用量3克/亩稀释喷雾,药后1天、药后3天的防效分别为41.6%和80.9%。实施例4:21%唑虫酰胺虱螨脲可湿性粉剂98%唑虫酰胺原药1.02克.96%虱螨脲原药20.83克十二垸基硫酸钠(润湿剂)2克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5克萘磺酸盐(分散剂)3克高岭土(载体)补足至100克。将活性成分、各种助剂及填料等按配方的比例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即得21%唑虫酰胺虱螨脲可湿性粉剂。本实施例复配剂按有效成分用量2克/亩喷雾防治豆角豆荚螟,药后5天的防效为94.6%;15%的唑虫酰胺乳油按有效成分用量5克/亩稀释喷雾,药后5天的防效为75.1%;5%的虱螨脲乳油按有效成分用量2克/亩稀释喷雾,药后5天的防效为88.9%。实施例5:40%唑虫酰胺氟铃脲水分散粒剂98%唑虫酰胺原药20.41克95%氟铃脲原药20.05克烷基萘磺酸钠(分散剂)5克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7克十二烷基硫酸钠(润湿剂)2克硫酸铵(崩解剂)5克轻质碳酸钙(填料)补足至100克。将活性成分、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和填料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成可湿性粉剂,再加入一定量的水混合挤压造料,经干燥筛分后得到40%唑虫酰胺i铃脲水分散粒剂。本实施例复配剂按以下浓度喷雾防治甘蓝小菜蛾(该种群对氟铃脲的抗性已经上升至高抗水平,对菊酯类和有机磷类杀虫剂的抗性倍数上升至100倍以上),防治结果见表6。由表6可见,复配剂的整体防效远远高于氟铃脲单剂,说明复配剂能够很好地防治抗性小菜蛾;且复配剂的田间用量也少于单剂。表6、本实施例复配制剂防治小菜蛾的试验结果药剂及其处理有效成分用量(克/亩)药后1天防效%药后3天防效%药后15天防效%40%唑虫酰胺氟铃脲水分散粒剂385.296.392.315%唑虫酰胺乳油581.585.878.35%氟铃脲乳油534.158.049.3实施例6:11%唑虫酰胺氟铃脲乳油98%唑虫酰胺原药1.02克95%氟铃脲原药10.53克N-甲基吡咯烷酮(助溶剂)10克二甲基甲酰胺(助溶剂)10克十二烷基苯磺酸钙(乳化剂)5克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乳化剂)5克二甲苯(溶剂)补足至100克。将活性成分、乳化剂和溶助剂按配方的比例依次加入混合釜中,搅拌均匀,制得11%唑虫酰胺氟铃脲乳油。本实施例复配剂按有效成分用量2克/亩喷雾防治黑叶白菜甜菜夜蛾,药后1天、3天的防效分别为89.6%和97.3%;15%的唑虫酰胺乳油按有效成分用量6克/亩喷雾稀释喷雾,药后1天、药后3天的防效分别为68.P/。和79.3%;5%的氟铃脲乳油按有效成分用量2克/亩稀释喷雾,药后1天、药后3天的防效分别为43.6%和85.4%。实施例7:30%唑虫酰胺氟啶脲乳油—98%唑虫酰胺原药15.31克96%氟啶脲原药15.63克N-甲基吡咯烷酮(助溶剂)10克二甲基甲酰胺(助溶剂)10克十二垸基苯磺酸钙(乳化剂)5克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乳化剂)5克二甲苯(溶剂)补足至100克。将活性成分、乳化剂和溶助剂按配方的比例依次加入混合釜中,搅拌均匀,制得30%唑虫酰胺氟啶脲乳油。本实施例复配剂按以下浓度喷雾防治大豆斜纹夜蛾,防治结果见表7。由表7可见,无论是从整体防效,还是从速效性和持效性来看,复配剂都优于两个单剂,且复配剂用药量少于唑虫酰胺。表7、本实施例复配制剂防治斜纹夜蛾的试验结果药剂及其处理有效成分用量(克/亩)药后1天防效%药后3天防效%药后15天防效%30%唑虫酰胺*氟啶脲乳油382.395.890.315%唑虫酰胺乳油670.676.777.55%氟啶脲乳油350.280.576.314实施例8:11%唑虫酰胺氟啶脲微乳剂98%唑虫酰胺原药1.02克96%氟啶脲原药10.42克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10克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乳化剂)5克十二烷基苯磺酸钙(乳化剂)5克水补足至100克。将原药、溶剂、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油相与水混合,制得11%唑虫酰胺氟啶脲微乳剂。本实施复配剂例按照2200倍稀释喷雾防治茶树尺蠖,药后1天,药后3天的防效分别为84.3%和96.9%;15%的唑虫酰胺乳油按3000倍稀释喷雾,药后1天、药后3天的防效分别为79.1%和84.9%;5%的氟啶脲乳油按1000倍稀释喷雾,药后1天、药后3天的防效分别为49.6%和88.4%。实施例9:30%唑虫酰胺氟虫脲乳油98%唑虫酰胺原药5.10克95%氟虫脲原药26.32克N-甲基吡咯烷酮(助溶剂)10克二甲基甲酰胺(助溶剂)10克十二烷基苯磺酸钙(乳化剂)5克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乳化剂)5克二甲苯(溶剂)补足至100克。将活性成分、乳化剂和溶助剂按配方的比例依次加入混合釜中,搅拌均匀:制得30%唑虫酰胺氟虫脲乳油。本实施例复配剂按以下浓度喷雾防治柑橘潜叶蛾,防治结果见表8。由表8可见,无论是从整体防效,还是从速效性和持效性来看,复配剂都优于两个单剂,且复配剂有效成分用药量少于唑虫酰胺单剂。表8、本实施例复配制剂防治潜叶蛾的试验结果<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6</column></row><table>实施例10:22%唑虫酰胺氟虫脲水乳剂98%唑虫酰胺原药2.04克95%氟虫脲原药21.05克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10克三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乳化剂)4克丙二醇(防冻剂)4克'聚二甲基硅氧垸(消泡剂)0.3克水至100克将原药、溶剂、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将防冻剂、消泡剂等水溶性组分和水混合制得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油相与水相混合,制得22%唑虫酰胺氟虫脲水乳剂。本实施复配剂例按照4400倍喷雾防治柑橘全爪螨,药后1天,药后3天的防效分别为84.3%和94.1%;15%的唑虫酰胺乳油按3000倍稀释喷雾,药后1天、药后3天的防效分别为80.1%和86.9%;5%的氟虫脲水分散粒剂按1000倍稀释喷雾,药后1天、药后3天的防效分别为60.6%和79.9°/。。复配剂的速效性比单剂好,防效也更高。实施例ll:20%唑虫酰胺灭幼脲乳油98%唑虫酰胺原药10.20克95%灭幼脲原药10.53克N-甲基吡咯垸酮(助溶剂)10克二甲基甲酰胺(助溶剂)10克十二烷基苯磺酸钙(乳化剂)5克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乳化剂)5克二甲苯(溶剂)补足至100克。将活性成分、乳化剂和溶助剂按配方的比例依次加入混合釜中,搅拌均匀,制得20%唑虫酰胺灭幼脲乳油。本实施例复配剂按以下浓度喷雾防治苹果树金纹细蛾,防治结果见表9。由表9可见,无论是从整体防效,还是从速效性和持效性来看,复配剂都优于两个单剂。表9、本实施例复配制剂防治金纹细蛾的试验结果药剂及其处理用量药后1天防效%药后3天防效%药后15天防效%20%唑虫酰胺灭幼脲乳油3000倍82.390.787.615%唑虫酰胺乳油2250倍70.175.973.520%灭幼脲悬浮剂1500倍60.184.679.6实施例12:44%唑虫酰胺灭幼脲水分散粒剂98%唑虫酰胺原药4.08克95%灭幼脲原药42.ll克17烷基萘磺酸钠(分散剂)5克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7克十二垸基硫酸钠(润湿剂)'2克硫酸铵(崩解剂)5克轻质碳酸钙(填料)补足至100克。将活性成分、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和填料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成可湿性粉剂,再加入一定量的水混合挤压造料,经干燥筛分后得到44%唑虫酰胺灭幼脲水分散粒剂。本实施例按照有效成分用量6克/亩稀释喷雾防治甘蓝菜青虫,药后3天的防效为98.7%;15%唑虫酰胺乳油按照有效成分用量6克/亩稀释喷雾,药后3天的防效为85.2%;20%的灭幼脲悬浮剂按有效成分用量6克/亩稀释喷雾,药后3天的防效为84.3%。权利要求1、一种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组合物中的有效成分为唑虫酰胺(A)和一种苯甲酰脲类农药活性物(B),A与B的质量比例为10∶1-1∶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药组合物,所述苯甲酰脲类农药活性物为虱螨脲、氟铃脲、氟啶脲、氟虫脲或灭幼脲。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唑虫酰胺和苯甲酰脲类农药活性物的质量比例为5:1-1:10。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是组合物的剂型为乳油、微乳剂、水乳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中的一种或多种。5、根据权利要求4,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唑虫酰胺和苯甲酰脲类农药活性物在组合物制剂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60%。6、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制剂在防治作物害虫上的应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农药组合物的应用,其特征是防治抗性鳞翅目害虫。全文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药组合物,其特征是有效成分包括唑虫酰胺(A)和另外一种属于苯甲酰脲类农药活性成分(B),B可以为虱螨脲、氟铃脲、氟啶脲、氟虫脲或灭幼脲;本发明还涉及该农药组合物在作物害虫防治上的应用。文档编号A01N43/56GK101653123SQ20091015215公开日2010年2月24日申请日期2009年7月14日优先权日2009年7月14日发明者建孔,孙华英,文伯健,曹明章,朱卫锋,王艳武申请人: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