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拉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356阅读:15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手拉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田地耕作的手拉犁。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手拉犁普遍采用呈圆弧形铸件的犁钩和铧子,十分笨重,粗糙,不锋利,入土不快,容易折断,且生产成本较高,使用寿命短。而且犁杆为独杆,把握时易晃动,施力不稳,操作不便。

发明内容为克服现有技术手拉犁粗糙、笨重、操作不便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易加
工、结构简单、控制灵活、轻便易操作的手拉犁。 本实用新型实现技术的方案是 —种手拉犁,包括T型犁钩、铧子、分土板、手拉杆和犁体,犁钩和铧子固定于犁体下端,其特征在于分土板为两个圆滑弧形板铰接而成,其内侧对称置有两个开度调节板,开度调节板上设有定位柱和间隔设有至少两个固定孔,所述拉杆的两侧通过两个犁杆连接形成三角形,两犁杆的另一端通过可调深浅的调整机构接于犁体上。 进一步,所述犁杆为套管式可伸縮杆。长度可调的犁杆方便了使用者,而且套管式收纳贮存方便。 进一步,犁体下端通过支臂连接行走轮。或者可以将犁钩底部向下突出,形成导向块。行走轮和犁底部导向块的增设,耕作导向性好,行走便利。[0008] 本实用新型中其铧子的边缘呈锯齿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手拉犁相比,其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铧子入土角度可调,分土板开度可调,犁地深浅可调和犁杆长度可调,适应于各种农作物耕作、各种地形的耕田,方便耕作者操纵。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可调深浅的调整机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1-2的一种手拉犁,包括T型犁钩1、铧子2、分土板3、手拉杆4和犁体5,犁钩1和铧子2固定于犁体5下端。 分土板3为两个圆滑弧形板铰接而成,其内侧对称置有两个开度调节板,开度调节板上设有定位柱和间隔设有至少两个固定孔,拉杆的两侧通过两个犁杆6连接形成三角形,两犁杆的另一端通过可调深浅的调整机构7接于犁体上。
3[0015] 犁杆6为套管式可伸縮杆,犁钩底部向下突出,形成导向块。 铧子2采用弹簧钢制成,锋利、不折、耐用,铧子的入土角度可调,能适用不同农作物耕作的需要,分土板3铰链的活动连接,可适用不同垄距;犁底导向块使手拉犁的方向稳定不跑偏,行走方便;[0017] 用带锯钢片制作的铧子更锋利。 本实用新型手拉犁犁钩1、铧子2、分土板3、手拉杆4和犁体5采用钢带、铁板、铸铁等模压而成,经过酸碱性的防锈处理或彩镀。 在犁地作业前,操作者扶手拉杆调整好适宜的长度,以及适合的犁深,如图2所
示,7-1为犁浅时、7-3为犁深时,7-3为正常犁体高度,可以调整入土角度以适应操作者施
力习惯。作业时,下压犁体,以铧子2尖端入土,将力施于尖端。 将本实用新型手拉犁可明显提高生产效力,成本低,使用和收纳方便。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通过参考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是,本专业普通
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作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各样变化。
权利要求一种手拉犁,包括T型犁钩(1)、铧子(2)、分土板(3)、手拉杆(4)和犁体(5),犁钩和铧子固定于犁体下端,其特征在于分土板为两个圆滑弧形板铰接而成,其内侧对称置有两个开度调节板,开度调节板上设有定位柱和间隔设有至少两个固定孔,所述拉杆的两侧通过两个犁杆连接形成三角形,两犁杆的另一端通过可调深浅的调整机构接于犁体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手拉犁,其特征在于所述犁杆为套管式可伸縮杆。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手拉犁,其特征在于犁体下端通过支臂连接行走轮。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手拉犁,其特征在于犁钩底部向下突出,形成导向块。
5. 如权利要求l-4之一所述手拉犁,其特征在于铧子的边缘呈锯齿状。
专利摘要一种手拉犁,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其包括T型犁钩(1)、铧子(2)、分土板(3)、手拉杆(4)和犁体(5),犁钩和铧子固定于犁体下端,其特征在于分土板为两个圆滑弧形板铰接而成,其内侧对称置有两个开度调节板,开度调节板上设有定位柱和间隔设有至少两个固定孔,所述拉杆的两侧通过两个犁杆连接形成三角形,两犁杆的另一端通过可调深浅的调整机构接于犁体上,本实用新型手拉犁的铧子入土角度可调,分土板开度可调,犁地深浅可调和犁杆长度可调,适应于各种农作物耕作、各种地形的耕田,方便耕作者操纵。
文档编号A01B17/00GK201450708SQ2009201216
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2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2日
发明者姜旭恒 申请人:姜旭恒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