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池塘主养三疣梭子蟹的生态混养方法

文档序号:212058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池塘主养三疣梭子蟹的生态混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产的混养方法,特别是一种池塘主养三疣梭子蟹的生态混养方 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三疣梭子蟹在我国沿海各省均开展了人工养殖,尤其在山东、江苏、河北等 省养殖规模较大。我国过去采用的三疣梭子蟹单种类高密度养殖方式普遍存在三疣梭子蟹 相互残食严重、养殖产量低、饵料利用不充分、养殖水质恶化和产品安全无保障等问题;而 且,三疣梭子蟹单养很容易发生暴发性流行病,资源利用率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性大,不 利于三疣梭子蟹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产、高效、环保池 塘主养三疣梭子蟹的生态混养方法。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是一种池塘 主养三疣梭子蟹的生态混养方法,其特点是,其步骤如下(1)清整池塘在池塘四周开挖宽2 6m、深0. 8 1. 5m的环沟,环沟外侧增加 1 6m斜坡,在环沟内铺设PVC池底增氧管道,环沟内还放置有水泥管、陶管、塑料管、竹筒、 石块、空心砖、瓦片、柴把、编织袋或轮胎中的一种或多种作隐蔽物;(2)放养菲律宾蛤仔在春季水温为6 10°C时放养菲律宾蛤仔,菲律宾蛤仔的苗 种规格为500 1000粒/kg,投放密度为4. 8 9. 6万粒/亩;(3)放养中国明对虾在春季水温升为13 15°C时放养中国明对虾,中国明对虾 苗种体长为0. 8 1. 6cm,投放密度为0. 7 1. 4万尾/亩;(4)放养三疣梭子蟹在春季水温升为17 19°C时放养三疣梭子蟹,三疣梭子蟹 的苗种规格500 1500只/kg,投放密度为800 2400只/亩;(5)饵料投喂三疣梭子蟹养殖前期即三疣梭子蟹体重< 50g时,组合投喂无菌蝇 蛆、兰蛤和大卤虫;至养殖中后期即三疣梭子蟹体重> 50g时,组合投喂兰蛤、脊尾白虾和 三疣梭子蟹配合饲料;且养殖中后期每隔8 12天向三疣梭子蟹配合饲料中添加重量百分 比为0. 5 1. 5%的大蒜素连续投喂2 4天;在三疣梭子蟹养殖过程中每隔12 18天 用5 IOkg/亩的生石灰全池泼洒,进行补钙。以上所述的池塘主养三疣梭子蟹的生态混养方法的步骤(5)中,在养殖中后期每 隔10天向三疣梭子蟹配合饲料中添加重量百分比为的大蒜素连续投喂3天;在三疣梭 子蟹养殖过程中每隔15天用7. 5kg/亩的生石灰全池泼洒,进行补钙。本发明方法中池塘放养三疣梭子蟹前,菲律宾蛤仔和中国明对虾主要摄食池塘 天然饵料,也可投喂少量的对虾配合饲料。至三疣梭子蟹的养殖中后期所投喂的组合中所 述的三疣梭子蟹配合饲料可以为现有技术中公开的适用于三疣梭子蟹的任何一种配合饲
3料,也可以为市售的任何一种适用于三疣梭子蟹的配合饲料。本发明方法是利用三疣梭子蟹与中国明对虾、菲律宾蛤仔的生态互补性进行混 养,充分利用天然饵料,增加养殖池塘生态结构的空间成层性,提高养殖池塘环境的稳定 性,解决养殖过程中三疣梭子蟹相互残食、饵料不足、病害发生和水质下降等问题,从而实 现高产、高效、环保的目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法的主要优点是(1)三疣梭子蟹能翻扒池塘底部滩面,滩底污物经翻扒后进入水体,形成藻类繁殖 的营养源,有利于菲律宾蛤仔基础饵料的生长;而且,三疣梭子蟹能摄食中国明对虾的病弱 个体,有利于控制虾病传播;而菲律宾蛤仔既是三疣梭子蟹和中国明对虾喜食的饵料,同时 还可以净化水质。(2)通过在环沟外侧增加缓坡,环沟内放置隐蔽物,可适当增加三疣梭子蟹的活动 和藏匿范围,降低三疣梭子蟹的残食率。(3)铺设PVC池底增氧管道充氧增氧,打破水体氧跃层,提高池塘养殖容量,并可 给三疣梭子蟹提供一定的藏匿空间。(4)通过在池塘四周开挖宽环沟,可以人为降低高温期养殖水体的水温;在养殖 中后期在配合饲料中添加大蒜素投喂,可有效预防三疣梭子蟹和中国明对虾病害的发生。(5)在三疣梭子蟹养殖期用生石灰全池泼洒,定期补钙,可促进三疣梭子蟹和中国 明对虾的脱壳和生长。(6)饵料中搭配一定比例的兰蛤和脊尾白虾,一是兰蛤和脊尾白虾在海水中存活 时间长,保证了饵料的新鲜度且不污染水质;二是梭子蟹和中国明对虾可自由摄食,剩下的 兰蛤和脊尾白虾也不败坏水质,减少饵料的损失。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以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地理解 本发明,而不构成对其权利的限制。实施例1。一种池塘主养三疣梭子蟹的生态混养方法,其步骤如下(1)清整池塘在池塘四周开挖宽2m、深0. 8m的环沟,环沟外侧增加Im斜坡,在环 沟内铺设PVC池底增氧管道,环沟内还放置有水泥管、陶管、塑料管、竹筒、石块、空心砖、瓦 片、柴把、编织袋或轮胎中的一种或多种作隐蔽物;(2)放养菲律宾蛤仔在春季水温为6°C时放养菲律宾蛤仔,菲律宾蛤仔的苗种规 格为500粒/kg,投放密度为4. 8万粒/亩;(3)放养中国明对虾在春季水温升为13°C时放养中国明对虾,中国明对虾苗种 体长为0. 8cm,投放密度为0. 7万尾/亩;(4)放养三疣梭子蟹在春季水温升为17°C时放养三疣梭子蟹,三疣梭子蟹的苗 种规格500只/kg,投放密度为800只/亩;(5)饵料投喂三疣梭子蟹养殖前期即三疣梭子蟹体重< 50g时,组合投喂无菌蝇 蛆、兰蛤和大卤虫;至养殖中后期即三疣梭子蟹体重> 50g时,组合投喂兰蛤、脊尾白虾和 三疣梭子蟹配合饲料;且养殖中后期每隔8天向三疣梭子蟹配合饲料中添加重量百分比为 0. 5%的大蒜素连续投喂2天;在三疣梭子蟹养殖过程中每隔12天用5kg/亩的生石灰全池
4泼洒,进行补钙。实施例2。一种池塘主养三疣梭子蟹的生态混养方法,其步骤如下(1)清整池塘在池塘四周开挖宽6m、深1. 5m的环沟,环沟外侧增加6m斜坡,在环 沟内铺设PVC池底增氧管道,环沟内还放置有水泥管、陶管、塑料管、竹筒、石块、空心砖、瓦 片、柴把、编织袋或轮胎中的一种或多种作隐蔽物;(2)放养菲律宾蛤仔在春季水温为10°C时放养菲律宾蛤仔,菲律宾蛤仔的苗种 规格为1000粒/kg,投放密度为9. 6万粒/亩;(3)放养中国明对虾在春季水温升为15°C时放养中国明对虾,中国明对虾苗种 体长为1. 6cm,投放密度为1. 4万尾/亩;(4)放养三疣梭子蟹在春季水温升为19°C时放养三疣梭子蟹,三疣梭子蟹的苗 种规格1500只/kg,投放密度为2400只/亩;(5)饵料投喂三疣梭子蟹养殖前期即三疣梭子蟹体重< 50g时,组合投喂无菌蝇 蛆、兰蛤和大卤虫;至养殖中后期即三疣梭子蟹体重> 50g时,组合投喂兰蛤、脊尾白虾和三疣梭子蟹配合饲料;且养殖中后期每隔12天向三疣 梭子蟹配合饲料中添加重量百分比为1. 5%的大蒜素连续投喂4天;在三疣梭子蟹养殖过 程中每隔18天用IOkg/亩的生石灰全池泼洒,进行补钙。实施例3。一种池塘主养三疣梭子蟹的生态混养方法,其步骤如下(1)清整池塘在池塘四周开挖宽4m、深1. Im的环沟,环沟外侧增加4m斜坡,在环 沟内铺设PVC池底增氧管道,环沟内还放置有水泥管、陶管、塑料管、竹筒、石块、空心砖、瓦 片、柴把、编织袋或轮胎中的一种或多种作隐蔽物;(2)放养菲律宾蛤仔在春季水温为8°C时放养菲律宾蛤仔,菲律宾蛤仔的苗种规 格为800粒/kg,投放密度为6. 8万粒/亩;(3)放养中国明对虾在春季水温升为14°C时放养中国明对虾,中国明对虾苗种 体长为1. 2cm,投放密度为1. 1万尾/亩;(4)放养三疣梭子蟹在春季水温升为18°C时放养三疣梭子蟹,三疣梭子蟹的苗 种规格1000只/kg,投放密度为1500只/亩;(5)饵料投喂三疣梭子蟹养殖前期即三疣梭子蟹体重< 50g时,组合投喂无菌蝇 蛆、兰蛤和大卤虫;至养殖中后期即三疣梭子蟹体重> 50g时,组合投喂兰蛤、脊尾白虾和 三疣梭子蟹配合饲料;且养殖中后期每隔10天向三疣梭子蟹配合饲料中添加重量百分比 为的大蒜素连续投喂3天;在三疣梭子蟹养殖过程中每隔15天用7. 5kg/亩的生石灰 全池泼洒,进行补钙。实施例4。一种池塘主养三疣梭子蟹的生态混养方法,其步骤如下(1)清整池塘在池塘四周开挖宽3m、深1. 3m的环沟,环沟外侧增加3斜坡,在环 沟内铺设PVC池底增氧管道,环沟内还放置有水泥管、陶管、塑料管、竹筒、石块、空心砖、瓦 片、柴把、编织袋或轮胎中的一种或多种作隐蔽物;(2)放养菲律宾蛤仔在春季水温为7°C时放养菲律宾蛤仔,菲律宾蛤仔的苗种规 格为700粒/kg,投放密度为6. 0万粒/亩;(3)放养中国明对虾在春季水温升为14°C时放养中国明对虾,中国明对虾苗种 体长为1. 4cm,投放密度为0. 9万尾/亩;
(4)放养三疣梭子蟹在春季水温升为18°C时放养三疣梭子蟹,三疣梭子蟹的苗 种规格800只/kg,投放密度为2000只/亩;(5)饵料投喂三疣梭子蟹养殖前期即三疣梭子蟹体重< 50g时,组合投喂无菌蝇 蛆、兰蛤和大卤虫;至养殖中后期即三疣梭子蟹体重> 50g时,组合投喂兰蛤、脊尾白虾和 三疣梭子蟹配合饲料;且养殖中后期每隔9天向三疣梭子蟹配合饲料中添加重量百分比为 0. 8%的大蒜素连续投喂3天;在三疣梭子蟹养殖过程中每隔14天用7kg/亩的生石灰全池 泼洒,进行补钙。实施例5。池塘主养三疣梭子蟹的生态混养方法实验。2008年12月在赣榆县某水产开发有限公司三疣梭子蟹养殖池塘进行实验。三疣 梭子蟹混养塘为1个面积30亩的海水池塘,四周开挖宽2. 5m、深0. 9m的环沟,环沟外侧增 加2m缓坡,环沟内放置水泥管、陶管、塑料管和瓦片等隐蔽物并铺设PVC池底增氧管道。另 一个相同面积的普通海水池塘单养三疣梭子蟹作为对照。2009年2月21日(水温8°C)于 混养池塘投放菲律宾蛤仔,苗种规格为750粒/kg,投放密度为6万粒/亩。4月15日(水 温14°C)于混养池塘投放中国明对虾,苗种体长为1.2cm,投放密度为1万尾/亩。5月1 日(水温19°C )于混养池塘和对照池塘投放三疣梭子蟹,苗种规格750只/kg,密度为1300 只/亩。三疣梭子蟹养殖前期混养池塘组合投喂无菌蝇蛆+兰蛤+大卤虫,养殖中后期组 合投喂兰蛤+三疣梭子蟹配合饲料,同时投放脊尾白虾抱卵亲虾2kg/亩,养殖中后期每隔 10天配合饲料中添加0. 6%的大蒜素连续投喂3天;而对照池塘三疣梭子蟹养殖前期投喂 兰蛤,养殖中后期组合投喂兰蛤+三疣梭子蟹配合饲料。三疣梭子蟹混养池塘养殖过程中 每隔15天用7kg/亩的生石灰全池泼洒。经过一个养殖周期的实验,实验结果见下表。
6 结果表明,梭子蟹成活率提高46. 89%,亩产提高10.8%,同时增产对虾43. 9kg/ 亩,菲律宾蛤仔327. 8kg/亩。养殖过程中利用三疣梭子蟹与中国明对虾、菲律宾蛤仔的生 态互补性进行混养,充分利用天然饵料,增加养殖池塘生态结构的空间成层性,提高养殖池 塘环境的稳定性,解决养殖过程中三疣梭子蟹相互残食、饵料不足、病害发生和水质下降等 问题,从而实现高产、高效、环保的目标。
权利要求
一种池塘主养三疣梭子蟹的生态混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1)清整池塘在池塘四周开挖宽2~6m、深0.8~1.5m的环沟,环沟外侧增加1~6m斜坡,在环沟内铺设PVC池底增氧管道,环沟内还放置有水泥管、陶管、塑料管、竹筒、石块、空心砖、瓦片、柴把、编织袋或轮胎中的一种或多种作隐蔽物;(2)放养菲律宾蛤仔在春季水温为6~10℃时放养菲律宾蛤仔,菲律宾蛤仔的苗种规格为500~1000粒/kg,投放密度为4.8~9.6万粒/亩;(3)放养中国明对虾在春季水温升为13~15℃时放养中国明对虾,中国明对虾苗种体长为0.8~1.6cm,投放密度为0.7~1.4万尾/亩;(4)放养三疣梭子蟹在春季水温升为17~19℃时放养三疣梭子蟹,三疣梭子蟹的苗种规格500~1500只/kg,投放密度为800~2400只/亩;(5)饵料投喂三疣梭子蟹养殖前期即三疣梭子蟹体重≤50g时,组合投喂无菌蝇蛆、兰蛤和大卤虫;至养殖中后期即三疣梭子蟹体重>50g时,组合投喂兰蛤、脊尾白虾和三疣梭子蟹配合饲料;且养殖中后期每隔8~12天向三疣梭子蟹配合饲料中添加重量百分比为0.5~1.5%的大蒜素连续投喂2~4天;在三疣梭子蟹养殖过程中每隔12~18天用5~10kg/亩的生石灰全池泼洒,进行补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池塘主养三疣梭子蟹的生态混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 中,在养殖中后期每隔10天向三疣梭子蟹配合饲料中添加重量百分比为的大蒜素连续 投喂3天;在三疣梭子蟹养殖过程中每隔15天用7. 5kg/亩的生石灰全池泼洒,进行补钙。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池塘主养三疣梭子蟹的生态混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清整池塘、放养菲律宾蛤仔、放养中国明对虾、放养三疣梭子蟹和饵料投喂等步骤。本发明方法利用三疣梭子蟹与中国明对虾、菲律宾蛤仔的生态互补性进行混养,充分利用天然饵料,增加养殖池塘生态结构的空间成层性,提高养殖池塘环境的稳定性,解决养殖过程中三疣梭子蟹相互残食、饵料不足、病害发生和水质下降等问题,从而实现高产、高效、环保的技术效果。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1919361SQ20101026856
公开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1日
发明者曹梅, 王兴强, 阎斌伦 申请人:淮海工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