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定时喂料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357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自动定时喂料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禽类饲喂装置,具体地说是指全自动定时喂料器。其可广泛应用于农 村家禽养殖户以及大中小型禽类养殖场使用。
背景技术
现有农村家禽养殖户以及中小型禽类养殖场的禽类饲喂装置,大多为单纯的盛料 喂料器,一般由底部的喂料圆盘和安装在该圆盘中间的圆柱状料桶构成。其存在的缺点为, 其盛料量少,需要人工定时定量进行投料,人工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不能做到定时、定量 喂食,而且禽类在吃料时容易将饲料弄到地上,造成浪费。大型禽类养殖场一般采用机械自动喂料装置进行喂料,该喂料装置在一定程度上 减轻人工工作量。但禽类每次进食时,都需要相关操作人员操作投料,且其整体结构复杂, 易出故障,维修费用高,设备制造成本、维护费用以及维修费用高,这样设备在中小型养殖 场难以推广,故不易普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全自动定时喂料器,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喂料器不能实现自动 定时投料的缺点。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全自动定时喂料器,包括储料箱,该储料箱包括倾斜板、连接倾斜板两端的两侧板、两 端分别与两侧板连接的隔离板、用于阻挡禽类采食的闸门以及驱动闸门打开或关闭的驱动 机构,该倾斜板底部连接有侧端板,该侧端板与倾斜板底部互成V字形状,该侧端板、倾斜 板底部以及两侧板底部形成一采食槽,所述隔离板底端位于采食槽上方。前述驱动机构包括两路定时开关、电源器件以及与两路定时开关相连接的电机, 该电源器件分别与电机、两路定时开关相连接,所述闸门一端与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前述储料箱还包括流量控制板,该流量控制板可上、下移动地安装于隔离板上。前述流量控制板安装于隔离板外侧壁上。前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一软绳与闸门一端相连接。前述倾斜板底部、侧端板以及两侧板底部还形成一清余漏口,该清余漏口位于采 食槽的槽底,该清余漏口上设有可活动抽出且盖设于其上的清余板。还包括栏网,该栏网设有禽类头部可伸过的网孔,该栏网位于采食槽前方。还包括总储料箱、管道,所述储料箱设有多个,且每个储料箱的顶部设有进料口, 每个进料口通过管道与总储料箱相连通,每个储料箱的倾斜板顶部连接有一直板,与直板 相对的隔离板上开设有多个出料口,每个出料口对应一大体呈V字形状的子采食槽,该多 个出料口沿隔离板长度方向分布,每个子采食槽都设有一间门与其配合,每个储料箱的多 个闸门通过一轴承与其配合,且多个间门通过一软绳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由上述对本发明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采用侧
3端板与倾斜板底部互成V字形状的设计,当采食槽饲料不足时,储料箱内的饲料可自动流 入采食槽内,等采食槽饲料内的饲料与储料箱内的饲料达到受力平衡后,储料箱内的饲料 停止流入采食槽内,即自动投料完成,解决了人工定量投料的操作过程;采用两路定时开 关、电机以及闸门之间的配合动作,实现了定时喂养操作过程;由于闸门以及栏网的设计, 阻止禽类对采食槽内的饲料进行糟蹋,同时避免了饲料受禽类粪便等异物污染,提高了禽 类采食环境的卫生,还有清余板以及清余漏口的设计,可清理采食槽内的饲料残渣等废弃 物,有效地保护了采食槽内的饲料清洁。本定时喂料器实现了无人喂养的全自动化过程,即 自动投料、定时喂养、保护了采食槽内的饲料清洁,且其结构简单、容易生产、故障率低以及 维修简单,实用性强,极易普及使用。


图1为本实施例一的纵向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3为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图; 图4为本实施例二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图2、图3,全自动定时喂料器,包括储料箱1,该储料箱1包括倾斜板10、连接 倾斜板10两端的两侧板(图中未标出)、两端分别与两侧板(图中未标出)连接的隔离板11、 用于阻挡禽类采食的闸门12以及驱动闸门12打开或关闭的驱动机构,该倾斜板10底部连 接有侧端板13,该侧端板13与倾斜板10底部互成V字形状,该侧端板13、倾斜板10底部 以及两侧板(图中未标出)底部形成一采食槽,所述隔离板11底端位于采食槽上方。所述倾 斜板10底部、侧端板13以及两侧板(图中未标出)底部还形成一清余漏口 100,该清余漏口 100位于采食槽的槽底,该清余漏口 100上设有可活动抽出且盖设于其上的清余板14。参照图1、图2、图3,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两路定时开关15、电源器件以及与两路定 时开关15相连接的电机16,该电源器件分别与两路定时开关15、电机16相连接,所述电机 16通过一软绳19与闸门12连接,该闸门12为塑料闸门或木质闸门。参照图1、图2、图3,所述储料箱1还包括流量控制板17、与闸门12配合的上、下 限位开关20、21以及禽类头部可伸过其网孔的栏网18。该流量控制板17可上、下移动地通 过固定件(图中未示出)安装于隔离板11外侧壁上。所述栏网18位于采食槽前方。参照图1、图2、图3,本实施例动作为,当操作人员在两路定时开关15内设定每天 定时启动时间和关闭时间后,等启动时间到了,两路定时开关15启动电机16的输出轴正向 转动,电机16通过软绳19带动闸门12上移,当闸门12接触到上限位开关20,电机16停止 转动,即禽类可进行采食,等到关闭时间到了,两路定时开关15启动电机16的输出轴反向 转动,电机16通过软绳19带动闸门12下移,当闸门12接触到下限位开关21,电机16停止 转动,即禽类采食时间结束。当进行清余时,关上流量控制板17,使储料箱1内的饲料不会 流入采食槽中,然后抽出清余板14,采食槽内的饲料残渣等废弃物通过清余漏口 100排出。
4可广泛应用于鸽子等禽类散养式养殖。实施例二
参照图3、图4,本实施例和实施例一构思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总储料箱3、 管道30,所述储料箱1设有四个,且每个储料箱1的顶部设有进料口 101,每个进料口 101通 过管道30与总储料箱3相连通,每个储料箱1的倾斜板10顶部连接有一直板4,与直板4 相对的隔离板11上开设有多个出料口 40,每个出料口 40对应一大体呈V字形状的子采食 槽6,该多个出料口 40沿隔离板11长度方向分布,每个子采食槽6都设有一闸门12与其配 合,每个储料箱1的多个闸门12通过一轴承7与其配合,且多个闸门12通过一软绳19与 驱动机构传动连接。参照图3、图4,本实施例动作为,当操作人员在两路定时开关15内设定每天定时 启动时间和关闭时间后,等启动时间到了,两路定时开关15启动电机16的输出轴正向转 动,电机16的输出轴通过软绳19带动多个闸门12上移,与各自储料箱1相配合的软绳19 搭接于各自对应的轴承7上,当闸门12接触到各自的上限位开关20,电机16停止转动,即 禽类可进行采食,等到关闭时间到了,两路定时开关15启动电机16的输出轴反向转动,电 机16通过软绳19带动各自闸门12下移,当各自闸门12接触到各自对应的下限位开关21, 电机16停止转动,即禽类采食时间结束。可广泛应用于鸽子等禽类笼养式养殖。上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 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
权利要求
全自动定时喂料器,包括储料箱,其特征在于该储料箱包括倾斜板、连接倾斜板两端的两侧板、两端分别与两侧板连接的隔离板、用于阻挡禽类采食的闸门以及驱动闸门打开或关闭的驱动机构,该倾斜板底部连接有侧端板,该侧端板与倾斜板底部互成V字形状,该侧端板、倾斜板底部以及两侧板底部形成一采食槽,所述隔离板底端位于采食槽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定时喂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两路定时 开关、电源器件以及与两路定时开关相连接的电机,该电源器件分别与电机、两路定时开关 相连接,所述闸门一端与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定时喂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箱还包括流量控制 板,该流量控制板可上、下移动地安装于隔离板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动定时喂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控制板安装于隔离 板外侧壁上。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定时喂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一软 绳与闸门一端相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定时喂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板底部、侧端板以及 两侧板底部还形成一清余漏口,该清余漏口位于采食槽的槽底,该清余漏口上设有可活动 抽出且盖设于其上的清余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定时喂料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栏网,该栏网设有禽类 头部可伸过的网孔,该栏网位于采食槽前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定时喂料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总储料箱、管道,所述 储料箱设有多个,且每个储料箱的顶部设有进料口,每个进料口通过管道与总储料箱相连 通,每个储料箱的倾斜板顶部连接有一直板,与直板相对的隔离板上开设有多个出料口,每 个出料口对应一大体呈V字形状的子采食槽,该多个出料口沿隔离板长度方向分布,每个 子采食槽都设有一间门与其配合,每个储料箱的多个间门通过一轴承与其配合,且多个闸 门通过一软绳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
全文摘要
全自动定时喂料器,包括储料箱,该储料箱包括倾斜板、连接倾斜板两端的两侧板、两端分别与两侧板连接的隔离板、用于阻挡禽类采食的闸门以及驱动闸门打开或关闭的驱动机构,该倾斜板底部连接有侧端板,该侧端板与倾斜板底部互成V字形状,该侧端板、倾斜板底部以及两侧板底部形成一采食槽,该倾斜板底部、侧端板以及两侧板底部还形成一清余漏口,该清余漏口上设有可活动抽出且盖设于其上的清余板。所述隔离板底端位于采食槽上方。本定时喂料器实现了无人喂养的全自动化过程,即自动投料、定时喂养、保护了采食槽内的饲料清洁以及槽内的饲料残渣等废弃物易清理,且其结构简单、容易生产、故障率低以及维修简单,实用性强,极易普及使用。
文档编号A01K39/012GK101953314SQ20101050631
公开日2011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4日
发明者潘伟峰, 潘志烽 申请人:潘伟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