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机出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825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破碎机出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块粉碎输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块破碎机出口装置。
背景技术
煤块经过破碎机粉碎后送入破碎机下侧的煤斗,再依次通过煤斗下侧的储煤仓以 及传输带被输送至下一工序,传统的煤斗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当破碎后的煤块自上而下落 入煤斗时对其煤斗的内侧壁面冲刷严重,导致煤斗内侧壁面坑洼不平,增大了其表面粗糙 度,大大减慢了煤块的下落速度,因而易产生堵煤现象,影响了设备的稳定运行,也容易产 生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破碎机出口装置,其能够解决破碎机的落煤口冲刷 严重且易堵煤的现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破碎机出口装置,此破碎 机出口装置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煤斗、储煤仓及传输带,所述的煤斗由混凝土浇注而成,煤 斗的内侧面上设有缓冲层。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由于在煤斗的内侧面上设置了缓冲层,因此大大减少了 煤块下落时对煤斗内侧面造成的冲击,减轻了煤斗内侧面所受的损伤,延长了煤斗的使用 寿命,并使得整个破碎机系统的运动平稳,效率高,而且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便于实施。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破碎机出口装置,此破碎机出口装置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煤斗10、储煤仓20 及传输带30,所述的煤斗10由混凝土 11浇注而成,煤斗10的内侧面上设有缓冲层12。如图1所示,所述的储煤仓20呈上开口大下开口小的锥状,储煤仓20的上开口连 接在煤斗10的下侧,以便于煤块下滑,有利于煤块顺畅地向下游设备输送。所述的缓冲层12可以设置在煤斗10的四个内侧面上。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 案,如图1所示,所述的缓冲层12仅设置在与破碎机出口相对的煤斗10的内侧面上,这种 铺设方式不但能够实现便于煤块下滑的目的,而且减少了缓冲层12的铺设面积,施工难度 低且成本小。缓冲层12可采用金属材质,本实用新型采用强度高且耐冲刷的钢板,钢板的厚度 优选为5 8mmο当采用上述结构以后,由于钢板的强度高和耐损性好,因此煤块下落时的冲刷力
3对钢板表面的破坏程度相对较小,保证了钢板表面的光滑度,增大了煤块的下滑速度,从而 使破碎机出口输煤顺畅。钢板有多种固定方式,比如预埋在煤斗10的内侧面。本实用新型中在煤斗10的 内侧面上设有连接件13,连接件13的一端固定在煤斗10内部的钢筋骨架上15,另一端与 钢板固接,这种固定方式不但有利于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而且固定效果好,易于施工。所述的连接件13为螺栓,螺栓与钢板固接的一端的头部与钢板的朝向破碎机出 口的板面平齐。连接件13有多种选择,比如钢条,本实用新型连接件优选为螺栓,螺栓是常用的 标准件,易于取得且使用方便。进一步的,所述的煤斗10的内侧面与缓冲层12之间设有弹性介质14,本实用新型 优选弹性介质14为橡胶垫。橡胶垫设置在钢板和煤斗10的内侧面之间,由于其本身具有较好的弹性性能,因 此橡胶垫能够进一步减小煤块下落时的冲刷力,更有利于保护钢板和煤斗10的内侧面免 受损伤,以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
权利要求一种破碎机出口装置,此破碎机出口装置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煤斗(10)、储煤仓(20)及传输带(30),所述的煤斗(10)由混凝土(11)浇注而成,其特征在于煤斗(10)的内侧面上设有缓冲层(12)。
2.根据专利要求1所述的破碎机出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层(12)设置在与 破碎机出口相对的煤斗(10)的内侧面上。
3.根据专利要求1所述的破碎机出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煤仓(20)呈上开口 大下开口小的锥状,储煤仓(20)的上开口连接在煤斗(10)的下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破碎机出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层(12)为钢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破碎机出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煤斗(10)的内侧 面与缓冲层(12)之间设有弹性介质(14)。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破碎机出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煤斗(10)的内侧面上 设有连接件(13),连接件(13)的一端固定在煤斗(10)内部的钢筋骨架上(15),另一端与 钢板固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破碎机出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板的厚度为5 8mm ο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破碎机出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介质(14)为橡胶垫。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破碎机出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件(13)为螺栓, 螺栓与钢板固接的一端的头部与钢板的朝向破碎机出口的板面平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煤块粉碎输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块破碎机出口装置。本此破碎机出口装置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煤斗、储煤仓及传输带,所述的煤斗由混凝土浇注而成,煤斗的内侧面上设有缓冲层。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由于在煤斗的内侧面上设置了缓冲层,因此大大减少了煤块下落时对煤斗内侧面造成的冲击,减轻了煤斗内侧面所受的损伤,延长了煤斗的使用寿命,并使得整个破碎机系统的运动平稳,效率高,而且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便于实施。
文档编号B02C23/00GK201720113SQ2010202318
公开日2011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8日
发明者丁中奎, 张强, 王刚, 范仕化, 钱炜 申请人:合肥天源热电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