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化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26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绿化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现绿化的基建辅助构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绿化模块。
背景技术
河岸带是能量、物质以及生物通过景观的重要通道,也是陆地区域与水生区域之间的生境和廊道。目前,城市内河大都采用硬质河岸和河底,虽然能较好地解决地表径流对水体的污染问题,但同时也阻隔了水体与自然的交换,水生植物无法生长,不利于水生态系统的构建,直接影响城市内河水质及生态景观。在河流治理中人们忽视了河流对城市自然景观的作用,只注重防洪和经济效益, 促使大多河岸带成为防洪大提、垂直化硬质河岸,使河滩淤泥显露,生物多样性全无,导致河岸带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目前,世界上20%的河岸带植被已经不复存在,剩余部分也在迅速消失中。因此,退化河岸带生态景观的恢复和重建是河流治理规划发展的新趋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绿化模块,有利于生态系统的构建,改善城市生态景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绿化模块,包括网状结构、以及连接于所述网状结构上的挡板。可选地,还包括隔网,所述隔网设置于所述网状结构与所述挡板连接处。可选地,所述网状结构、以及所述挡板上均设有加强筋。可选地,所述挡板上设有提耳。可选地,所述网状结构呈矩形。优选地,所述网状结构呈矩形,具体规格是长为45cm,宽为30cm。优选地,所述网状结构呈矩形,具体规格是长为40cm,宽为25cm。由上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绿化模块包括网状结构、以及连接于网状结构上的挡板,按照工程要求,培育适当高度的植物后,种植于网状结构及挡板组成的构件中,用木桩固定后将构件整体安放在适宜深度的基质(水体)中,由于网状结构的设计,使得植物在不断生长的过程中根系可以逐渐向下延伸,植物根系通过物理作用、微生物作用以及吸收作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有利于生态系统的构建,改善城市生态景观。本绿化模块通过促进水体中含磷物质的沉降和抑制表层沉积物的再悬浮而起到促进磷的沉积,从而降低了水体中磷的含量;将水体中的氮传输到底泥中,这对于降低湖泊河流中水体中的氮磷含量、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和黑臭具有积极意义,解决了在硬质河道种植水生植物的难题,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水生植物对水质的改善效果明显,景观性好。在网状结构与挡板的连接处设置隔网,有利于植物根系有更充分的空间与外部基质融合,以便植物更好地生长、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在挡板和网状结构上均设有加强筋, 以强化绿化模块的结构,便于使用;在绿化模块的挡板上设有提耳,便于操控绿化模块整体安放于基质中的深度。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 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绿化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实施例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绿化模块的实施例,包括网状结构100、以及连接于网状结构100上的挡板200。本实施例绿化模块包括网状结构100、以及连接于网状结构100上的挡板200,按照工程要求,培育适当高度的植物后,种植于网状结构100及挡板200组成的构件中,用木桩固定后将构件整体安放在适宜深度的基质(水体)中,由于网状结构的设计,使得植物在不断生长的过程中根系可以逐渐向下延伸,植物根系通过物理作用、微生物作用以及吸收作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有利于生态系统的构建,改善城市生态景观。本绿化模块通过促进水体中含磷物质的沉降和抑制表层沉积物的再悬浮而起到促进磷的沉积,从而降低了水体中磷的含量;将水体中的氮传输到底泥中,这对于降低湖泊河流中水体中的氮磷含量、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和黑臭具有积极意义,解决了在硬质河道种植水生植物的难题,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水生植物对水质的改善效果明显,景观性好。水生植物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1)物理作用主要是指植物根系对颗粒态氮、磷的吸附、截留和促进沉降等作用。漂浮植物发达的根系与水体接触面积很大,能形成一道密集的过滤层。当水流经过时, 不溶性胶体会被根系吸附或截留。与此同时,粘附于根系的细菌在进入内源呼吸阶段后会发生凝聚,把悬浮性的有机物和新陈代谢产物沉降下来。(2)微生物作用植物发达的根系不但为微生物的附着、栖生、繁殖提供了场所, 而且还能分泌一些有机物促进微生物的代谢。一方面,微生物能将污水中的有机态氮、磷和非溶解性氮、磷降解成溶解性小分子,继续被植物体吸收利用;另一方面,由于在水生高等植物根系存在富氧与缺氧区,为微生物脱氮过程提供了良好的微环境条件;一部分氨氮和硝态氮直接通过硝化-反硝化过程得以去除。因此,尽管微生物起着直接作用,但植物的生理代谢活动也是不可缺少。(3)吸收作用氮、磷是藻类等浮游生物生长的最主要限制因子,水体中氮、磷的含量直接决定了藻类的繁殖速率;同样植物也可以直接吸收氮、磷,同化为自身的结构组成物质,但是与藻类相比,氮、磷在植物体内的储存更加稳定,较容易通过人工收获将其固定的氮、磷带出水体。[0028]水生高等植物具有生长快的特点,能够大量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为水中营养物质提供了输出的渠道;水生高等植物提高水体溶解氧,为其他物种提供或改善生存条件; 提高透明度,改善水体的景观效应;同时,水生植物对藻类具有克制效应,可以抑制藻类的生长,起到改善水质的作用;并且,水生植物还是湖泊生产力的主要物质基础,能为经济水生动物提供索饵育肥和生长繁衍的场所。另外,通过恢复水生植物,可以增加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提高了系统抗干扰能力,使水生生态系统结构更加稳定。实际使用时,在网状结构100与挡板200的连接处设置隔网300,有利于植物根系有更充分的空间与外部基质融合,以便植物更好地生长、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在网状结构 100和挡板200上均设有加强筋400 (也可把加强筋400换成龙骨,龙骨是一种纵向连续构件),数量可根据需要添加,每间隔15cm设置一根加强筋,以强化绿化模块的结构,便于使用;在绿化模块的挡板200上设有提耳201,便于操控绿化模块整体安放于水体中的深度。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强水体绿化模块的实用性,把网状结构设计为矩形,结合挡板 200形成的构件为箱体结构,具体规格是长为45cm,宽为30cm,高为20cm。矩形结构不易变形,并且方便模块与模块之间的拼接,形成大面积的水体绿化景观。也可按照实际需要设计模块的规格,例如箱体结构的规格也可设计为长为40cm,宽为25cm,高为20cm。另外,本实施例水体绿化模块的构件可以采用可降解材料制作(可采用生物树脂等),在自然环境中2个月即可降解,不影响水生植物生长的同时环保无污染,无需担心绿化基建辅助构件残留在水体中;并以原生态土壤作为种植基质,种植沉水先锋植物,投放微生物、底栖生物在种植基质中。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
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权利要求1.一种绿化模块,其特征是,包括网状结构、以及连接于所述网状结构上的挡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化模块,其特征是还包括隔网,所述隔网设置于所述网状结构与所述挡板连接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化模块,其特征是所述网状结构、以及所述挡板上均设有加强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化模块,其特征是所述挡板上设有提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化模块,其特征是所述网状结构呈矩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绿化模块,其特征是所述网状结构呈矩形,具体规格是长为45cm,宽为30cmo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绿化模块,其特征是所述网状结构呈矩形,具体规格是长为40cm,宽为25c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实现绿化的基建辅助构件领域,公开了一种绿化模块,包括网状结构、以及连接于所述网状结构上的挡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绿化模块,有利于生态系统的构建,改善城市生态景观。
文档编号A01G9/02GK201938132SQ2010206831
公开日2011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7日
发明者王九江 申请人:无锡市智者水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