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新型昆虫诱捕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诱捕器,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昆虫诱捕器。
技术背景
随着低碳环保理念的推广,以及人们对果蔬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绿地害虫的泛滥,新型无公害的害虫防治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众多方法中,利用引诱物如性诱芯等引诱害虫而后杀灭则是一种高效经济的防治方法,但一般诱捕器在应用时通常需要利用高压电网,水及粘虫胶等辅助物杀灭害虫,从而造成诱捕器的生产成本较高,使用时需耗费较多劳力。此外,我国干旱、风沙、山区地域宽广,水、电资源匮乏使得诱捕器应用及其效果很受限制。现有的害虫诱捕器需要消耗电能,使用粘虫胶,水等,造成诱捕器的部件构造相对复杂,生产成本高,而使市场售价较高;在应用时需要供电或更换添加粘虫胶、水,消耗财力、劳力,不利于诱捕器的实际推广应用。
本发明诱捕器结构简单,充分利用风能,由内牢困死害虫,减少了能源资源消耗, 节约了生产成本,实现诱捕器的自动运转,减少诱捕器的使用成本。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昆虫诱捕器。
本发明是由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型昆虫诱捕器,它主要由悬挂环、风车、遮雨盖、扇板罩、内牢、引诱物放置装置、四翼旋转板、进虫孔道和集虫袋组成;所述在遮雨盖的顶端安装有一悬挂环,遮雨盖的一侧安装有风车,所述四翼旋转板由四个面板组成,并由旋转轴固定,旋转轴的顶部与风车的轴嵌合连接;旋转轴底部与扇板罩底面圆心处的圆盘相连,形成轴承结构,圆盘由扇板罩边缘钢片连接固定;扇板罩的侧缘有一进虫孔道,扇板罩与进虫孔道相对一侧连接一内牢,内牢内放置有引诱物放置装置;集虫袋的上缘内嵌有松紧带,两端留出一段与内牢及扇板罩系紧固定。
所述内牢与扇板罩连接处有内牢入口。
所述在扇板罩与集虫袋连接处有一漏斗状集虫袋入口,在集虫袋入口的下面设置有迷宫;所述迷宫由2-4级组成,每一级的尺寸为宽是高的1-3倍,每一层的迷宫为圆柱形。
所述迷宫由3级组成,每一级的尺寸为宽是高的2倍。
所述面板有细密扩散小孔,面板的宽为扇板罩的半径长,面板的长为扇板罩的长, 面板与扇板罩罩体的间隙小于0. 5cm。
所述扇板罩为圆柱体状;所述扇板罩的直径为20-30cm,高为30-50cm ;所述进虫孔道为楔形圆锥体,大口在扇板罩的罩体上,高25-35cm,宽为20-30cm的弧长,小口为大口的3/4大小;与进虫孔道的相对一侧有间距为5-15cm的三个内牢入口,所述内牢入口为长方形。
所述扇板罩的直径为25cm,高为40cm;所述进虫孔道为楔形圆锥体,大口在扇板3罩的罩体上,高30cm,宽为25cm的弧长,小口为大口的3/4大小;与进虫孔道的相对一侧有间距为IOcm的三个内牢入口,所述内牢入口为长方形,大小为30cmX8cm。所述风车的风叶数为三个,形状为长方形平板状流线形,尺寸为IOcmX 30cm,扇叶从水平面至叶片各位置的角度为14°,叶片剖面为单面流线形。本发明的优点如下1、本发明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风能作为诱捕器的动力,简化诱捕器的部件构造, 降低了诱捕器的生产成本并节约了能源。2、本发明利用诱捕器的内牢装置及集虫袋困住害虫而使其致死,减少诱捕器使用中的人力、财力消耗,该诱捕器能在较长时间内自动运行,实现诱捕器低成本的持续运作。3、本发明诱捕器中旋转板的应用,可使害虫直接撞击翼板落入集虫袋,或随翼板旋转带入内牢,能极大提高诱捕效果。4、本发明诱捕器在使用时不依赖水,电,粘虫胶等辅助物,摆脱应用的地理局限, 该诱捕器具可运用在缺水、缺电等偏远地区,扩大了诱捕器的应用范围。5、本发明诱捕器可更换引诱物和适当的扩大规格,利用这种扩大规格的诱捕器可以捕获一些稍大型的动物,如一些有害或入侵的鸟类等,进一步发挥它的多用途。
图1为本发明昆虫诱捕器的结构图2为本发明扇板翼■与内牢的连接图3为本发明集虫袋的结构示意图4为本发明四翼旋转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内牢入口的结构示意图6为本发明集虫袋入口的剖面图。
图7为本发明旋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四翼旋2、内牢3、风车 4、遮雨盖
5、进虫孔道6、内牢入口7、引诱物放置装置
8、集虫袋9、扇板罩10、悬挂环 11、扩散小孔
12、旋转轴13、集虫袋入口14、迷宫 15、面板
16、钢片17、圆盘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一种新型昆虫诱捕器,它主要由悬挂环10、风车3、遮雨盖4、扇板罩9、内牢2、引诱物放置装置7、四翼旋转板1、进虫孔道5和集虫袋8组成;所述在遮雨盖4的顶端安装有一悬挂环10,遮雨盖4的一侧安装有风车3,所述四翼旋转板1由四个面板1 5组成,并由旋转轴12固定,旋转轴12的顶部与风车3的轴嵌合连接;旋转轴12底部与扇板罩9底面圆心处的圆盘17相连,形成轴承结构,圆盘由扇板罩边缘钢片16连接固定;扇板罩9的侧缘有一进虫孔道5,扇板罩9与进虫孔道5相对一侧连接一内牢2,内牢2内放置有引诱物放置装置7 ;集虫袋8的上缘内嵌有松紧带,两端留出一段与内牢2及扇板罩9系紧固定。 所述内牢2与扇板罩9连接处有内牢入口 6。所述在扇板罩9与集虫袋8连接处有一漏斗状集虫袋入口 13,在集虫袋入口 13的下面设置有迷宫14 ;所述迷宫14由3级组成,每一级的尺寸为宽是高的2倍,每一层的迷宫为圆柱形。所述面板15有细密扩散小孔11,面板15 的宽为扇板罩9的半径长,面板15的长为扇板罩9的长,面板15与扇板罩9罩体的间隙小于0. 5cm。所述扇板罩9为圆柱体状;所述扇板罩(9)的直径为25cm,高为40cm ;所述进虫孔道5为楔形圆锥体,大口在扇板罩9的罩体上,高30cm,宽为25cm的弧长,小口为大口的 3/4大小;与进虫孔道5的相对一侧有间距为IOcm的三个内牢入口 6,所述内牢入口 6为长方形,大小为30cmX 8cm。所述风车3的风叶数为三个,形状为长方形平板状流线形,尺寸为 10CmX30Cm,扇叶从水平面至叶片各位置的角度为14°,叶片剖面为单面流线形。
本发明昆虫诱捕器的工作原理
本发明昆虫诱捕器应用时风力吹动风车3转动,从而带动四翼旋转板1旋转,引诱物的气味加速扩散而引诱害虫,害虫随四翼旋转板1旋转而带入内牢2被困或直接撞上旋转翼板1而落入集虫袋8中被困,内牢入口 6及集虫袋入口 13的迷宫14防逃逸结构,能有效防止害虫逃逸,害虫最终被困致死,解开集虫袋8上缘的松紧带,即能将集虫袋8内的死虫取出。一般飞行昆虫在有风的条件下活动频繁,因此本诱捕器不会因为无风而较大影响田间的害虫防控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它由悬挂环(10)、风车(3)、遮雨盖0)、扇板罩 (9)、内牢(2)、引诱物放置装置(7)、四翼旋转板(1)、进虫孔道(5)和集虫袋(8)组成;所述在遮雨盖(4)的顶端安装有一悬挂环(10),遮雨盖(4)的一侧安装有风车(3),所述四翼旋转板⑴由四个面板(15)组成,并由旋转轴(12)固定,旋转轴(12)的顶部与风车(3)的轴嵌合连接;旋转轴(12)底部与扇板罩(9)底面圆心处的圆盘(17)相连,形成轴承结构, 圆盘由扇板罩边缘钢片(16)连接固定;扇板罩(9)的侧缘有一进虫孔道(5),扇板罩(9) 与进虫孔道( 相对一侧连接一内牢O),内牢O)内放置有引诱物放置装置(7);集虫袋 (8)的上缘内嵌有松紧带,两端留出一段与内牢(2)及扇板罩(9)系紧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牢(2)与扇板罩(9)连接处有内牢入口(6)。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扇板罩(9)与集虫袋(8) 连接处有一漏斗状集虫袋入口(13),在集虫袋入口(1 的下面设置有迷宫(1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迷宫(14)由2-4级组成,每一级的尺寸为宽是高的1-3倍,每一层的迷宫为圆柱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迷宫(14)由3级组成,每一级的尺寸为宽是高的2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5)有细密扩散小孔 (11),面板(15)的宽为扇板罩(9)的半径长,面板(15)的长为扇板罩(9)的长,面板(15) 与扇板罩(9)罩体的间隙小于0. 5cm。
7.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新型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扇板罩(9)为圆柱体状;所述扇板罩(9)的直径为20-30cm,高为30-50cm ;所述进虫孔道( 为楔形圆锥体, 大口在扇板罩(9)的罩体上,高25-35cm,宽为20-30cm的弧长,小口为大口的3/4大小;与进虫孔道(5)的相对一侧有间距为5-15cm的三个内牢入口(6),所述内牢入口(6)为长方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扇板罩(9)的直径为25cm, 高为40cm;所述进虫孔道(5)为楔形圆锥体,大口在扇板罩(9)的罩体上,高30cm,宽为 25cm的弧长,小口为大口的3/4大小;与进虫孔道(5)的相对一侧有间距为IOcm的三个内牢入口(6),所述内牢入口(6)为长方形,大小为30cmX8c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车(3)的风叶数为三个,形状为长方形平板状流线形,尺寸为10CmX30Cm,扇叶从水平面至叶片各位置的角度为 14°,叶片剖面为单面流线形。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新型昆虫诱捕器,它主要由悬挂环、风车、遮雨盖、扇板罩、内牢、引诱物放置装置、四翼旋转板、进虫孔道和集虫袋组成;所述在遮雨盖的顶端安装有一悬挂环,遮雨盖的一侧安装有风车,所述四翼旋转板由四个面板组成,并由旋转轴固定,旋转轴的顶部与风车的轴嵌合连接;旋转轴底部与扇板罩底面圆心处的圆盘相连,圆盘由扇板罩边缘钢片连接固定;扇板罩的侧缘有一进虫孔道,扇板罩与进虫孔道相对一侧连接一内牢,内牢内放置有引诱物放置装置;集虫袋的上缘内嵌有松紧带,两端留出一段与内牢及扇板罩系紧固定。本发明结构简单,利用风能,由内牢困死害虫,减少了能源资源消耗,节约了成本,实现诱捕器的自动运转,减少使用成本。
文档编号A01M1/02GK102499205SQ20111036412
公开日2012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6日
发明者孙元星, 弓永华, 田晶, 胡荣山, 马瑞燕 申请人:山西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