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释尿素及其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120914阅读:7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缓释尿素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缓释尿素,具体涉及一种以凹凸棒粉,聚丙烯酰胺和石英石粉为主要缓释剂的缓释尿素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肥料生产和使用国家,其中氮肥施用量每年在5000万吨左右。研究表明现阶段我国肥料农田养分利用率总体较低,特别是氮肥利用率仅为30%左右,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50%左右的水平,不仅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而且长期施用对土地、环境都有较大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投资少、工艺简单,运行成本低和缓释效果好的缓释尿素及其生产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数组成凹凸棒粉30 120份、聚丙烯酰胺1 10份, 石英石粉1 10份和熔融尿素溶液熔融尿素溶液860 968份。本发明的生产方法步骤如下一、将凹凸棒粉30 120份、聚丙烯酰胺1 10份,石英石粉1 10份放入缓释剂投料装置内混合后通过计量皮带,缓释剂槽和粉体泵进入尿素溶液槽内;二、将尿素生产中蒸发系统来的浓度为99. 5%以上的熔融尿素溶液860 968份通过安装有流量计的管道进入尿素溶液槽内;三、将步骤一中混合后的缓释剂和步骤二中的熔融尿素溶液放在尿素溶液槽内均勻混合,并使尿素溶液槽的压力为0. 5 0. 6MPa,温度为135°C 145°C ;四、将步骤三中混合后的混合物通过管道经尿素熔融泵打入造粒塔中进行造粒即可。所述的步骤三中的尿素溶液槽内部安装有搅拌器。本发明可减缓肥料中氮元素的释放速度,彻底解决现在普通尿素氮元素吸收利用低的问题,极大提高农作物对养分的吸收,消除普通尿素在作物生长前期浪费过多,后期供应不足的弊端。实验表明本发明肥效可延长两个月以上,氮元素利用率可提高6% "13%, 平均施肥量减少20%的情况下,增产率达到1. 76% 45. 4%,缓释及增产效果显著。本发明具有投资少、工艺简单,运行成本低和缓释效果好的优点。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本发明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数组成凹凸棒粉30 120份、聚丙烯酰胺1 10份,石英石粉1 10份和熔融尿素溶液熔融尿素溶液860 968份。本发明的生产方法步骤如下一、将凹凸棒粉30 120份、聚丙烯酰胺1 10份,石英石粉1 10份放入缓释剂投料装置1内混合后通过计量皮带2,缓释剂槽4和粉体泵5进入尿素溶液槽6内;二、将尿素生产中蒸发系统8来的浓度为99. 5%以上的熔融尿素溶液860 968 份通过安装有流量计9的管道进入尿素溶液槽6内;三、将步骤一中混合后的缓释剂和步骤二中的熔融尿素溶液放在尿素溶液槽6内均勻混合,并使尿素溶液槽6的压力为0. 5 0. 6MPa,温度为135°C 145°C ;四、将步骤三中混合后的混合物通过管道经尿素熔融泵13打入造粒塔14中进行造粒即可。所述的步骤三中的尿素溶液槽6内部安装有搅拌器7。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缓释剂投料装置1、蒸发系统8、冷凝液热水槽10和蒸汽槽11,所述缓释剂投料装置1通过计量皮带2和缓释剂槽4相连,所述的缓释剂槽4通过管道依次与粉体泵5、尿素溶液槽6,尿素熔融泵13和造粒塔14相连;所述的粉体泵5通过管道与尿素溶液槽顶部的缓释剂进口 15相连;所述的尿素溶液槽6底部设置的出口 18通过管道与尿素熔融泵13相连;所述的蒸发系统8通过管道与尿素溶液槽顶部的熔融尿素溶液进口 16相连;所述的尿素溶液槽6顶部设置的排气口 27通过管道依次与安全阀28,排气阀 29与大气相连;所述的冷凝液热水槽10通过管道与尿素溶液槽顶部的热水进口 17相连; 所述的蒸汽槽11通过管道与尿素溶液槽外部设置的保温夹套19相连;所述的保温夹套19 底部设置的冷凝水出口 20通过管道与冷凝水回收系统12相连;所述的尿素溶液槽6的内部设置有搅拌器7 ;所述的计量皮带2上设置有计量称3 ;所述的蒸发系统8与熔融尿素溶液进口 16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流量计9 ;所述的搅拌器7的一端与设置在尿素溶液槽6顶部的电机26相连,所述的电机26与电源相连。所述的缓释剂槽4和粉体泵5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一阀门21。所述的粉体泵5和尿素溶液槽6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二阀门22。 所述的冷凝液热水槽10和热水进口 17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三阀门23。所述的出口 18 和尿素熔融泵13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第四阀门24。所述的冷凝水出口 20和冷凝水回收系统12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五阀门25。缓释剂投料装置1内的缓释剂进入计量皮带2,通过计量称3计量后进入缓释剂槽4,然后经过粉体泵5从尿素溶液槽6顶部打入尿素溶液槽6内;蒸发系统8内的熔融尿素溶液经过流量计9计量后也从尿素溶液槽6顶部进入尿素溶液槽6内,尿素溶液槽6内维持压力0. 5 0. 6MPa,温度135°C 145°C ;尿素溶液槽6内有搅拌器7 —直运转,保证尿素溶液和缓释剂的充分均勻混合;均勻混合后的混合物从底部出口 18流出,经过尿素熔融泵13打入造粒塔16中进行造粒;尿素溶液槽6外部有保温夹套19,保温夹套19内通入 160°C蒸汽以保证尿素溶液槽6内温度稳定,蒸汽冷凝后通过保温夹套19底部冷凝水出口 20进入冷凝水回收系统12再利用;尿素溶液槽6顶部设有热水进口 17,当生产结束时通过热水进口向尿素溶液槽6内通入热水,以便对尿素溶液槽6内部进行清洗;尿素溶液槽6顶部设置有排气口 27,当尿素溶液槽6内压力超压时安全阀28自动打开,气体经安全阀28和排气阀29排到大气中。本发明中所述的缓释剂包括凹凸棒粉、聚丙烯酰胺、石英石粉。本发明中所述的搅拌器7设置在尿素溶液槽6的内部,所述的搅拌器7的一端与设置在尿素溶液槽6外部的电机相连,所述的电机与电源相连。实施例一制作1000千克本发明时,凹凸棒粉30千克、聚丙烯酰胺1千克,石英石粉1千克和熔融尿素溶液熔融尿素溶液968千克。一、将凹凸棒粉30千克、聚丙烯酰胺1千克,石英石粉1千克放入缓释剂投料装置 1内混合后通过计量皮带2,缓释剂槽4和粉体泵5进入尿素溶液槽6内;二、将尿素生产中蒸发系统8来的浓度为99. 5%以上的熔融尿素溶液968千克通过安装有流量计9的管道进入尿素溶液槽6内;三、将步骤一中混合后的缓释剂和步骤二中的熔融尿素溶液放在尿素溶液槽6内均勻混合,并使尿素溶液槽6的压力为0. 5MPa,温度为135°C ;四、将步骤三中混合后的混合物通过管道经尿素熔融泵13打入造粒塔14中进行造粒即可。所述的步骤三中的尿素溶液槽6内部安装有搅拌器7。实施例二制作2000千克本发明时,凹凸棒粉120千克、聚丙烯酰胺10千克,石英石粉10千克和熔融尿素溶液熔融尿素溶液10千克。一、将凹凸棒粉120千克、聚丙烯酰胺10千克,石英石粉10千克放入缓释剂投料装置1内混合后通过计量皮带2,缓释剂槽4和粉体泵5进入尿素溶液槽6内;二、将尿素生产中蒸发系统8来的浓度为99. 5%以上的熔融尿素溶液1860千克通过安装有流量计9的管道进入尿素溶液槽6内;三、将步骤一中混合后的缓释剂和步骤二中的熔融尿素溶液放在尿素溶液槽6内均勻混合,并使尿素溶液槽6的压力为0. 55MPa,温度为140°C ;四、将步骤三中混合后的混合物通过管道经尿素熔融泵13打入造粒塔14中进行造粒即可。所述的步骤三中的尿素溶液槽6内部安装有搅拌器7。实施例三制作3000千克本发明时,凹凸棒粉360千克、聚丙烯酰胺30千克,石英石粉30千克和熔融尿素溶液熔融尿素溶液2580千克。一、将凹凸棒粉360千克、聚丙烯酰胺30千克,石英石粉30千克放入缓释剂投料装置1内混合后通过计量皮带2,缓释剂槽4和粉体泵5进入尿素溶液槽6内;二、将尿素生产中蒸发系统8来的浓度为99. 5%以上的熔融尿素溶液2580千克通过安装有流量计9的管道进入尿素溶液槽6内;三、将步骤一中混合后的缓释剂和步骤二中的熔融尿素溶液放在尿素溶液槽6内均勻混合,并使尿素溶液槽6的压力为0. 6MPa,温度为145°C ;四、将步骤三中混合后的混合物通过管道经尿素熔融泵13打入造粒塔14中进行造粒即可。所述的步骤三中的尿素溶液槽6内部安装有搅拌器7。
权利要求
1.一种缓释尿素,其特征在于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数组成凹凸棒粉30 120份、聚丙烯酰胺1 10份,石英石粉1 10份和熔融尿素溶液熔融尿素溶液860 968份。
2.一种缓释尿素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一、将凹凸棒粉30 120份、聚丙烯酰胺1 10份,石英石粉1 10份放入缓释剂投料装置(1)内混合后通过计量皮带(2),缓释剂槽(4)和粉体泵(5)进入尿素溶液槽(6) 内;二、将尿素生产中蒸发系统(8)来的浓度为99.5%以上的熔融尿素溶液860 968份通过安装有流量计(9)的管道进入尿素溶液槽(6)内;三、将步骤一中混合后的缓释剂和步骤二中的熔融尿素溶液放在尿素溶液槽(6)内均勻混合,并使尿素溶液槽(6)的压力为0. 5 0. 6MPa,温度为135°C 145°C ;四、将步骤三中混合后的混合物通过管道经尿素熔融泵(13)打入造粒塔(14)中进行造粒即可。
3.根据权利要求书2所述的缓释尿素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三中的尿素溶液槽(6)内部安装有搅拌器(7)。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缓释尿素,具体涉及一种以凹凸棒粉,聚丙烯酰胺和石英石粉为主要缓释剂的缓释尿素及其生产方法;本发明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数组成凹凸棒粉30~120份、聚丙烯酰胺1~10份,石英石粉1~10份和熔融尿素溶液熔融尿素溶液860~968份;具有投资少、工艺简单,运行成本低和缓释效果好的优点。
文档编号C05G3/08GK102515978SQ20111037404
公开日2012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3日
发明者乔杰, 刘伟, 刘锐杰, 宋仁委, 李玉顺, 顾朝晖 申请人: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