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区试验模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067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微区试验模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拟试验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微区试验模拟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田间试验是植物营养学科最基本的研究方法。由于它是在田间自然的土壤、 气候条件下进行的生物试验,最接近于生产条件,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农业实际,因而它所得的结果对生产更有实际和直接的指导意义。田间试验有微区试验、小区试验和大田对比试验等不同的方式。研究者可根据研究的目的选择。如氮肥总损失一般利用15N示踪技术在田间微区上通过氮肥施用量扣除作物吸收和土壤残留得到。这种微区一般为周围封闭的无底圆桶,直径在几十公分到一两米不等,深度多在40 60cm。面积越大,所获结果越接近田间实际,但所花费用也就越高。不管怎样,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密闭的管壁往往阻断了氮素在土壤中向外的水平迁移(如径流和侧渗)过程,使得总损失偏低。而且旱作时遭遇暴雨情况下可造成桶内水分大量累积,形成涝害。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获取更为准确的氮肥利用率和土壤残留率的微区试验模拟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区试验模拟装置,包括土柱及装填该土柱的圆管/筒,在所述土柱的管/筒壁外侧填充有高度与土柱高度相匹配的土壤层,在对应于所述土柱土壤耕层上界面、土壤耕层中间、土壤耕层下界面的圆管/筒壁的三处圆周上分别均勻布设3 10个排水孔。所述土柱直径为30 200cm,高40 200cm。所述排水孔的孔径为3 8cm。所述圆管/筒的上沿高出所述土柱土壤耕层上界面2 5cm。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有益的效果南方麦季雨水相对于北方较多,以往由于封闭的环境,小麦生长季桶内存留大量雨水,可造成小麦生长受阻,影响植物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以及氮素的迁移和转化,从而影响到科学数据的获取;本实采用新型打孔设计的半开放体系则可以解决微区内易涝渍以及氮素吸收、迁移转化与田间实际情况不相一致的问题,而且在获取更为准确的接近于田间实际情况的氮肥利用率和土壤残留率。

图1为一种微区试验模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圆筒,2为上排水孔,3为土柱,4为中排水孔,5为下排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实施例1 一种微区试验模拟装置,参见图1,包括土柱3及装填该土柱3的圆筒 1,在盛放所述土柱3的圆筒壁外侧填充有高度与土柱3高度相匹配的土壤层,土柱3直径为100cm,圆筒1总高103cm,从上自下分别在其3cm处、13cm处和23cm处打排水孔,孔径为 3cm,每层四个,均勻分布在管壁;3cm处四个上排水孔2刚好与土壤表层平行,这样可以保证桶内水分状况与外界一致;13cm处四个中排水孔4和23cm处四个下排水孔5可以保证耕层水分桶内和桶外的侧向顺利迁移。每个作物生长季只需要采集作物地上部分和土层0 IOOcm的15N含量,即可得到更为可靠的作物吸收、土壤残留和总损失数据。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 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微区试验模拟装置,包括土柱及装填该土柱的圆管/筒,在所述土柱的管/筒壁外侧填充有高度与土柱高度相匹配的土壤层,其特征在于,在对应于所述土柱土壤耕层上界面、土壤耕层中间、土壤耕层下界面的圆管/筒壁的三处圆周上分别均勻布设3 10个排水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微区试验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土柱直径为30 200cm, 高 40 20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微区试验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的孔径为3 8cm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微区试验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管/筒的上沿高出所述土柱土壤耕层上界面2 5c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区试验模拟装置。该包括土柱及装填该土柱的圆管/筒,在所述土柱的管/筒壁外侧填充有高度与土柱高度相匹配的土壤层,其特征在于,在对应于所述土柱土壤耕层上界面、土壤耕层中间、土壤耕层下界面的圆管/筒壁的三处圆周上分别均匀布设3~10个排水孔。本实用新型打孔设计的半开放体系则可以解决微区内易涝渍以及氮素吸收、迁移转化与田间实际情况不相一致的问题,而且在获取更为准确的接近于田间实际情况的氮肥利用率和土壤残留率。
文档编号A01G1/00GK202043471SQ2011200862
公开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9日
发明者张宗侯, 杨林章, 王慎强, 赵旭, 邢光熹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